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钢铁火药和施法者 > 第二十三章 伟大联盟向前进(八)

钢铁火药和施法者 第二十三章 伟大联盟向前进(八)

簡繁轉換
作者:尹紫电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3 02:40:51 来源:源1

[绿谷之外的谷仓]

虽然奥尔德·费尔特少校不知道“血狼”的传说是真是假,也不知道“血狼”的事迹还剩多少没有讲,但他已经意识到一件事——不能再让面前的士兵继续说下去。

因为哪怕把对方口中的故事拧干水分再对折两次,“血狼”的战果也依然令人望而生畏。

费尔特少校本来打算揭露对方所讲述的故事的矛盾之处,再用几句俏皮话缓解刚刚吃了一场败仗的部下们对于敌人的恐惧。

毕竟,一个小兵能知道什么关于敌军将领的重要情报?肯定是在某个臭气熏天的小酒馆里面,听某个为了一杯麦酒愿意把裤子都当掉的醉汉信口胡说的。

然而环视四周,看到部下们的脸色,费尔特少校意识到:自己恐怕是弄巧成拙了。

“好啦!这个什么……狼之血的故事,难道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吗?怎么还没完没?”

费尔特少校扬声打断正在瓦解己方斗志的小兵,走上前,双手抓住后者的肩膀,把后者提了起来:“看看你现在垂头丧气的模样!你还是共和国的军人吗?给我站直了!”

说罢,费尔特少校亲手给他还不知道姓名的小兵整理了衣领和纽扣,扯平后者肩膀的褶皱:“军人要有军人的仪表。我们是内德元帅亲手建立的军队,可不是伪帝的奴隶兵!士兵,你叫什么?”

“马修。”隶属于枫石城大队的瘦小士兵回答的声音也很小。

直到此刻,费尔特少校才发现面前的“士兵”不过是个没成年的半大小子,被烟灰和泥土覆盖着的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

“新垦地军团的募兵官怎么会把小孩子也弄进军队?”费尔特忍不住想:“难道新垦地就没有成年男人了吗?”

然而眼下不是腹诽新垦地同行募兵政策的好时候,费尔特少校用力拍了拍小兵的肩膀,转身扫视其他士兵,故作轻松地反问:

“不要用道听途说的荒诞故事吓唬自己!要是叛军的头目真有你说得那么厉害,那我们现在还能活着吗?那他为什么不赶紧变身狼人、把我们都吃了?难道是嫌我的肉太老?”

有人笑了,有人没笑,但是总比刚刚死气沉沉的气氛好了一点。

费尔特少校登上草垛,趁热打铁:“我知道大家在害怕什么——你们在害怕失败!”

“没错,今天我们是吃了一场败仗!”费尔特拿出了十二分的激情和口才:“但是在北面的巴泽瑙尔,萨内尔中校已经与第六军团的主力部队会合。困兽犹斗的叛军会在他们面前灰飞烟灭。就像河流必将会汇入大海,眼下的失利只是暂时的,胜利终将属于大议会、属于第二共和国!”

几名军官率先鼓掌喝彩,谷仓里随之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费尔特少校示意众人解散,随即走下草垛。

内梅特少尉——第十大队指挥官——第一时间走上前,眼神里满是钦佩,语气恭敬不已:“胜不骄、败不馁,长官,您真乃大将之风。”

费尔特瞥了内梅特少尉一眼,他一向瞧这個喜欢逢迎上司的小学弟不太顺眼,否则也不会把后者安排到第十大队。

他压着怒意,问:“我刚刚说的那些话,你信吗?我信吗?他们信吗?能顶一顿饱餐吗?”

内梅特少尉脸上顿时一阵青一阵白。

费尔特少校也意识到自己的脾气有点失控,没有再说更严厉的话:“当务之急是给大头兵们弄口东西吃。让你去搜集补给品,找到多少?”

内梅特少尉紧忙汇报:“‘清理射界’以前,我在附近的农民房子搜集到一些吃喝,不过……远远不够让所有人填饱肚子。我还找到一些面粉和麦子,谷仓里可能也有一些麦子。但是……但是手磨和炊具都在辎重马车上,跟着辎重马车一起丢了……”

费尔特少校的眉心不自觉地皱紧,他咬着指甲,转身看向谷仓内部:

三个大队加上一路收容的溃兵——至少一千五百名士兵挤在一个房顶下,许多人连个躺着休息的空间都没有,只能瑟缩着抱膝而坐;

他们饥肠辘辘、疲惫不堪,脑子里塞满傍晚那场惨败和浓雾里的蹄声,此刻还要为一捆干草、一块干燥的平地而争吵。

“没有磨盘就去找磨盘,没有炊具就去找炊具。”费尔特的目光咄咄逼人:“这个村庄的居民避难去了,但他们能把所有东西都带走吗?去找!”

“是。”内梅特少尉当即回答:“只要敌人轻骑兵撤退,我立刻就去找,我亲自带人去!”

看到内梅特少尉的表态,费尔特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他点点头,开始赶人:“还有别的事情吗?”

“那个……”内梅特少尉神秘兮兮地凑近少校,压低声音说:“长官,从附近的农舍里找到的食物当中比较精细的……我已经给您……别嫌弃……”

费尔特少校对内梅特刚刚转好一点的观感,立刻变得更加糟糕,他虎着脸下令:“食物优先提供给伤员。”

内梅特还以为是少校不好意思:“您可以放心,不会有人知道的,我……”

但是费尔特少校用眼神制止了内梅特继续往下说,后者识趣地闭上嘴,敬了个礼,灰溜溜地转身走了。

费尔特盯着内梅特少尉的背影,空空如也的胃很不是时候地翻腾起来。

卡达尔少尉第二个找到少校,他抬手敬礼,直入主题地报告:“少校。射击孔已经凿好,但是弹药很少,只有火枪手们随身携带的那点;谷仓的围栏也用木料临时加固,或许可以给敌骑造成一点麻烦;屋顶我安排了士兵轮流守夜——不过看今晚的架势,叛军应该只是想要吓唬我们,强攻最早也要明天。”

费尔特微微颔首,虽然他很欣赏这位部下今天的表现,但是他并没有流露出过多赞许。

卡达尔少尉是费尔特少校在今日败仗中的唯一收获。费尔特原本同样不喜欢孤高倨傲的卡达尔少尉——否则也不会把后者丢到指挥序列倒数第二的第九大队长的位置上。

然而今天卡达尔少尉的表现很是亮眼,不仅在遇袭时高效收拢了自己的部队,还几次率领己方轻骑兵冲出方阵与敌人搏杀,在“维持大方阵的士气”这桩关于生死存亡的事情上贡献颇多。

“看来,只要有机会,锋利的锥子总是会刺破口袋的。”费尔特少校心想:“虽然有点扎手。”

费尔特少校清了清嗓子,断言道:“叛军必定已经知晓我们遗失了所有补给,他们想让我们整晚不得休息,妄图用饥饿和疲倦压垮我们。不过有一点你说得对,今晚我们是安全的。这栋石头建筑很坚固,叛军不会傻到撞上来。你也尽早休息吧,少尉。”

卡达尔少尉却没有挪动双腿,他表情僵硬,很不习惯似地说:“您第一次领兵作战,能将我们带到这里已经是很难得的成就。此次战败是因为敌人实力太强,请您不必太自责。”

虽然知道少尉是在开解自己,但是费尔特少校的心里反而更加苦涩,他摆摆手:“吃败仗就是吃败仗,事后找借口没意义。此次战败皆因我贪功冒进,日后提交报告我会承担全部责任,不牵扯你们。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明天怎么办——至少得活到写战败报告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讨论这一仗的得失。”

“这就是我要说的。”卡达尔少尉抿了一下嘴唇,眉宇间涌上一层阴霾:

“少校,我询问了第七、第八大队逃出来的溃兵,他们众口一词——伏击他们的敌人以步兵为主,几乎没有骑兵。追击我们的轻骑兵是从我们身后来的,不出意外的话,是骚扰了我们一路的老朋友。而伏击我们的敌人……很可能是另一支部队。”

“我当然知道伏击我们的敌人是一支步兵部队。”费尔特少校轻蔑一笑:“光靠那些骑着劣马的黑衣轻骑兵,怎么可能把我的三个大队吃得渣都不剩?一个大队结阵而战,他们都没法打破,更不要说三个大队!他们只会撞得头破血流。”

卡达尔少尉眉心拧成了一个结,声音不自觉变得有些消沉:“除去预先的准备工作,您不觉得敌人的战机抓得非常之准吗?两翼伏兵的协同如臂使指。当时的浓烟可是遮天蔽日,我都不知道其他大队的方位,敌人却仿佛能看穿烟墙。他就像……他就像一流的剑手,我们是三流的,我们一有动作,他就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每一剑都打在我们的弱剑身上……”

费尔特少校有一点点不悦:“卡达尔少尉,没必要妄自菲薄,也没必要如此夸大敌人。”

卡达尔少尉低下头,不知在想什么。片刻之后,他深吸一口气,话锋一转:“少校,从两个方向对三个大队发起攻击,想要维持这样的攻击宽度——根据我们的行军队列的长度判断,敌军至少——我是说至少——也要有两个大队的兵力。”

费尔特少校心算了一下,感觉两个大队的估计还是少了,但他没说话,只是点点头:“说明叛军分兵了,这是好事。我们面前的敌人越多,萨内尔少校那里的胜算就越大。”

“您说得对,我也觉得叛军应该是专门分出一支部队把守后路。”卡达尔少尉咽下一口唾液,脸色变得有些古怪:“但是您有没有考虑过……能调动超过两个大队的步兵、还能指挥一支配备赫德马的轻骑兵部队、同时还适合独立作战的叛军,会是谁?”

费尔特少校的神情越听越严肃,他将卡达尔少尉的描述与记忆中的情报对照,沉默很久才开口:“你该不会想说,我们今天遭遇的敌人是‘叛军的叛军’——铁峰郡叛军吧?也就是说铁峰郡不仅让叛军过境,还主动加入了叛军?甚至于说叛军还大胆地让他们单独行动、为全军把守后路?”

卡达尔少尉没正面回答,只是继续追问:“您还记得铁峰郡叛军的指挥官是谁吗?”

“蒙塔涅,温特斯·蒙塔涅。”说出这个名字以后,费尔特少校久久不发一言,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才极不情愿地吐出那个称呼:“狼之血。”

“我还要和您说一件事情。”卡达尔少尉仿佛经历了比少校更痛苦的挣扎,他的脸几乎要憋成猪肝色:“我我我……我认识温特斯·蒙塔涅班长。”

“你认识?”费尔特少校惊掉下巴。

“蒙塔涅班长。”卡达尔少尉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是我的区队长。”

费尔特少校抱起胳膊,若有所思。

卡达尔少尉语速飞快地补充,而且越说声音越小:“我只知道陆军学院里的温特斯·蒙塔涅是谁,我不确定蒙塔涅区队长和那个小兵口中的‘温特斯·蒙塔涅’是不是一个人……更不知道他是不是……”

费尔特少校一言不发,仅用灼人的目光逼问着少尉。

卡达尔快要掉出眼泪:“血狼。”

……

当卡达尔在费尔特少校面前详细交代记忆里关于温特斯·蒙塔涅的一切的时候,在几公里外的绿谷、在血河似的云层下方,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友会”正在举行。

“叫什么呀?”安德烈笑眯眯地问。

他**上身、大剌剌地跨立。与此同时,两名辅兵正齐心协力在他的腰腹捆上一圈一圈的布料。

布料捆得极紧,几乎要勒进肉里。安德烈面带微笑,仿佛没有任何不适。

“伊姆雷。”被俘虏的第六军团第六大队的少尉大队长小声回答。少尉脸上的尘土和血渍还没洗净,也不敢抬头直视学长:“报告,伊姆雷·基纳。”

“没听说过伱啊。”安德烈想了想,问:“骑兵科的?22期?”

伊姆雷垂着头,拧着裤子两侧的条带,低声说:“炮兵科,22期。”

“那你今天可能遇不见熟人喽。”安德烈顿时失去了兴趣,遗憾地看了学弟一眼:“估计没有多余的战马给你,你只能和步兵一起走路。千万不要掉队哦!普通俘虏掉队可能没人管,你的话,因为懂得太多……”

安德烈怜悯地拍了一下学弟的肩膀:“所以掉队就会被宰掉。”

伊姆雷少尉想哭,又哭不出来。

万幸,来找被俘军官搞“亲善活动”的只有安德烈·切里尼一人。

塞伯少校辈分比较高,不屑于主动找后辈搭话。温特斯比较忙,暂时没时间过来认人。

从腰部到肋骨都被辅兵用布料牢牢缠好以后,安德烈重新穿上军服,向着部下们走去。

不单单是安德烈,绿谷所有的新军骑兵都在进行同样准备工作——用长达数米的布料捆扎腰腹。

这是温特斯从赫德诸部带回的“新技术”。借由布料产生的外力,骑手的脊柱、内脏被牢牢固定在原位,使骑手更能承受骑行的颠簸和撞击。

对于短距离的冲锋,这项准备工作可以说是多此一举;但是对于长距离的奔袭,类似的准备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

看到切里尼中尉过来,骑兵们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抬手敬礼。

安德烈漫不经心地点头,一言不发地走到部下身边,挨个检查部下们腰上的布带缠得是否牢固。

检查图林的时候,他扯了扯图林腰间的布料——纹丝不动。

安德烈不置可否,继续检查图林身旁的年轻人——松松垮垮,显然没用心。

安德烈二话不说,抬腿冲着图林就是一脚。图林自知理亏,也不敢躲,被踢得一个趔趄又立马站直等第二下——骑兵们都是互相帮忙缠布带的。

但是第二下没有出现,图林吃惊地看着安德烈伸手解开年轻人腰上的布带,亲手帮助后者做出击前的准备。他愣了一下,然后紧忙上前帮忙。

“这个玩意如果不勒紧。”安德烈一边动手,一边不耐烦地说:“你的腰会被搞废的!特别是这次的路可不太好走。”

年轻人喉结翻滚,低声说:“是。”

“叫什么?”安德烈随口问。

“亚历山大。”年轻人重复了一遍全名:“亚里山大·尼古拉耶维奇。”

“好名字。”安德烈在布料的末端打上一个结,然后笑着在年轻人胸膛上锤了一拳:“别掉队。”

“是。”年轻人重重地回答。他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切里尼中尉已经去检查下一个人了。

在安德烈、图林、亚历山大身后的农田里,数以千计的马匹正在尽情享用出发前的最后一顿加餐。

绿谷的所有骡马都被集中起来,不单是军队的牲口,还有平民的牲口。

即使不在征用之列的牛、羊、驴等牲畜,也统统被驱赶进牛膝河下游的森林——事实上压根不用新军动手,农民们自发地就将牲口、粮食都藏匿了起来。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已经学到很多。

至于新军,为了保证骑兵部队一人多马,许多轻骑兵甚至不得不让出坐骑,暂时作为步兵作战;而配发给步兵的驮马也早已被收回,一部分作为挽马被梅森带走,剩下的重新分配给骑兵作为备马。

现在的铁峰郡新军已经事实上被分为三部分:

携带仅有的四门火炮和绝大部分辎重、提前出发的梅森分队;

全员一人多马的安德烈、塞伯分队;

以及几乎变为纯步兵的蒙塔涅分队。

在牛膝河北岸、银雀山下,温特斯在向全军做最后的动员。他屹立在一块巨石上,绿谷的火光照映出他的脸部线条,令他的脸庞忽明忽暗。

四个营的新军士兵在温特斯面前站成四个方阵,士兵们的面庞同样随着火光的变化忽明忽暗,但是他们的眼睛都是明亮的。

“战士们。”温特斯的声音清晰而冷峻,直言不讳地告诉他的战士们,联军目前所面临的危局:

“由于伪政府援军的抵达,我军在南北两个战场都不再拥有兵力的优势。你们今天所击退的,只是敌军的一小部分。在银雀山的另一侧,敌军的主力部队已经与博德上校所率领的主力部队遭遇。”

“伪政府的计划很简单,他们的大军如同一柄钳子,从南北两个方向朝我们袭来,妄图将我们像碾死一只蚂蚁那样碾死在山与湖之间。”

“然而他们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小瞧了我们。他们南北对进的部署,给了我们内线作战的优势。”

“如今,我们已经掰断了敌军铁钳的一臂。只须再掰断另一臂,这柄看起来无可阻挡的铁钳就会土崩瓦解。”

说到此处,温特斯沉默了片刻,他看着正在仰视他的战士们,把雅科布·格林为他草拟的讲稿在脑海中撕得粉碎。

他不再讲战术、讲策略、讲两军之间的博弈、讲那些幕僚们为他撰写的华丽辞藻。

他注视着战士们的眼睛,神情难过又坚定。

“你们今天刚刚赢得一场了不起的胜利。”他说:“你们本应享受胜利带来的光荣和喜悦,你们有权痛饮、欢笑、歌唱。”

“但是不行,今晚,我必须再次带领你们出发。因为在银雀山另一侧的蛇泽,还有另一场胜利需要你们去赢取。”

“如果不能赢得那场胜利,我们此刻的胜利就只是过眼云烟;如果不能赢得那场胜利,等待我们的只有注定的毁灭。”

温特斯抬起手,指着还在熊熊燃烧的绿谷:

“为了那场胜利,我们将半个绿谷付之一炬。”

“为了那场胜利,我们还要焚毁剩下的半个绿谷。”

“为了那场胜利,我们让本可以一网打尽的敌人从我们手边溜走。”

“为了那场胜利,我们放弃了占领新垦地首府的机会。”

温特斯紧紧攥住拳头,吼声穿云裂石、响彻云霄:

“因为那是一场关乎我们的生死存亡的胜利!”

“因为那是一场决定这片土地的归属的胜利!”

“因为那是一场可以给新垦地的一切苦难与战争画上休止符的胜利!”

新军的队列鸦雀无声,只能听见木头燃烧的“噼啪”和战士们呼吸的声响。

“跟随我!”温特斯最后望了绿谷一眼,下令出发:“去夺取它!”

……

[次日]

不知道是在半夜什么时候,谷仓外的马蹄声消失不见。

天一亮,伊达尔少尉就被费尔特少校催促着出发。于是少尉打着一面白旗,磨磨蹭蹭地骑马往绿谷去了。

费尔特少校当然不打算投降,但是难得有一窥绿谷虚实的机会,他还是舍不得放弃。

费尔特部的残兵败将所在的无名小农庄,根本无力为他们提供补给。内梅特少尉带人挖地三尺,也没找出多少吃的。

整整两年的动乱让农民们都学得像松鼠一样,四处打地洞、挖暗窖,谁也不会傻到再把粮食存放在家里。更不必说眼下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手里本来也没有什么余粮。

虽然希望渺茫,但费尔特少校还想试试能不能争取到“体面的休战”。

如果不行,费尔特少校就只能使用备选方案——学院派军官的好习惯——破釜沉舟、舍命一搏。

因此,就在费尔特少校望穿秋水,虔诚祈祷伊达尔少尉能够平安返回的时候。内梅特少尉正在用所有找来的食物为士兵们准备最后一餐。

离开一个小时以后,伊达尔少尉回来了。

他给喜出望外的费尔特少校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他没能见到他的蒙塔涅学长,自然也就没能呈交“体面休战”的请求书;

好消息是——绿谷镇现在是空城一座,叛军已经连夜撤走,一个都找不见了。

“他们……叛军。”伊达尔少尉的神情中充满了困惑:“甚至把俘虏都留了下来。”

“什么?”费尔特少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伊达尔重复了一遍:“第六、第七、第八大队的俘虏现在就在绿谷,叛军一个都没有带走。”

费尔特少校脸上的狂喜消失了,他严肃地问少尉:“你确定。”

“确定。”伊达尔点头。

费尔特少校一言不发,直接命令内梅特将伊达尔控制起来,然后向绿谷重新派出了一批侦察兵。

……

[三个小时以后]

[绿谷镇]

“现在您看到了,我所说句句属实。”伊达尔少尉面无表情,随手一指:“我既没撒谎,也没被叛军收买。”

“这……这……”费尔特少校也被叛军的离奇举动搞得糊涂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两人面前的镇广场,上千名俘虏正被治安官和城镇民兵看管,等待被“接收”。

看到费尔特少校身上的校官制服,治安官激动得热泪盈眶。

包括治安官在内,绿谷的执法者只有十几人,哪里镇压得住上千俘虏?

为了避免“乱兵将绿谷洗劫一空”的惨剧发生,治安官把镇子里所有男人都召集了起来,彻夜不休地看管着俘虏们,终于在曙光初现之后迎来了“曙光”。

“蒙塔涅阁下……不!叛党蒙塔涅说。”治安官一把鼻涕一把泪:“把这些俘虏交给您就行,您知道怎么处理。”

“交给我?”费尔特少校目瞪口呆:“他真是这么说的?”

“我也不知道,是镇长转述给我的。”

“镇长呢?”

“跑了。”治安官一指出镇的道路:“害怕被您清算,卷着细软跟叛匪一起跑了。”

费尔特少校眯起眼睛:“叛匪去了哪里?”

治安官茫然无措:“不知道。”

费尔特少校勃然作色,他握住剑柄,厉声喝问:“不知道?!包庇叛军,我看你是想死!”

治安官愣了一下,一把抱住少校的靴子嚎啕大哭起来:“我是真不知道啊!叛匪根本就没进过镇子,我们也不敢到镇子去看,就只知道他们走了。他们去了哪里,我真的不知道啊大人!”

费尔特少校无奈地看了治安官一眼:“召集镇民,我要问话。把住在镇外的农民也给我找来,叛军不可能飞上天!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治安官忙不迭地去敲钟召集镇民了。

“把被俘人员里的军士、军官都给我叫出来。”费尔特少校转头命令伊达尔少尉:“尽快恢复第六、第七、第八大队建制。”

为了防止叛军耍诡计,费尔特这次只带了几名随员进入绿谷,大部队还在谷外农庄的那座粮仓里坚守。他甚至不太想要放弃那座坚固的建筑,所以临时起意,打算只用俘虏控制绿谷。

伊达尔少尉摇了下头:“少校,叛军把所有军士、军官都带走了——我第一次进镇子的时候就问过了。这里现在只有兵。”

“叛军到底想干什么?”费尔特少校感觉脑子快要炸开:“想用这三个大队的俘虏拖住我们,难道他们真的撤退了?”

“谁知道呢?”伊达尔少尉吹了声口哨:“说不定是北边的战场分出胜负了,叛军要逃跑。”

“那他干掉我们再逃跑,不是更安全?”

“谁知道蒙塔涅学长是怎么想的?”被怀疑过一次以后,伊达尔少尉对于少校的态度变得有点玩世不恭:“说不定他觉得那座谷仓太难打了,也可能是他赶时间。”

“他如果真要逃跑。”费尔特少校的脑子里面现在一团乱麻,他指着横跨牛膝河的绿谷桥:“这桥总要拆掉吧?留着这座桥,方便我们过河吗?”

伊达尔少尉不说话。

费尔特少校突然神经质地看向四周,警惕地问:“那个家伙该不会是想诱骗我们走出坚墙,再把我们一网打尽?”

伊达尔少尉耸了耸肩,无论费尔特少校说什么,他是一丁点意见也不发表。

“不行,谷外的据点不能弃守!”费尔特少校头疼得不行,干脆快刀斩乱麻:“这三个大队交给你,我再给你派军官和士官来,你来指挥他们!先把绿谷给我仔细搜一遍,再确认城防没有漏洞。”

伊达尔少尉抬手敬礼。

“对了。”费尔特少校的肚子在咕咕作响,他咬着牙吩咐:“别忘了找那个治安官讨两车吃的、喝的,尽快送往谷外据点!”

说罢,费尔特少校便要拍马离开这个他认为处处杀机的地方。

“少校。”伊达尔少尉在后面叫住费尔特,轻飘飘地说:“您还不知道吗?叛军已经把绿谷的粮食刮光了。”

……

经过反复盘问、审讯、乃至亲自检查过道路上的车辙印和马蹄印以后,费尔特少校终于确认叛军的确撤出了绿谷镇。

但是撤没撤出“绿谷”,他不敢断言。他麾下的军官们也一致认为,叛军轻易放弃一座设防城镇,肯定是另有图谋。

只不过这个“图谋”究竟是诱出费尔特部的残部之后一网打尽,还是故布疑阵掩护撤退,军官们各执一词。

可疑之处实在是太多了,费尔特少校也无法理清思绪。

最终,他决定选择最稳妥的办法——既然给他的命令是占领“绿谷—青银山口”一线,截断叛军的后路,那他只要稳稳占住绿谷镇即可。

毕竟,他还有更迫在眉睫的问题要解决——如何喂饱他的六个大队的残兵败将。

于是乎,在银雀山南麓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河谷,这场尚未得到正式命名的大会战的南方分战场的两名指挥官最终作出了截然相反的抉择。

与此同时,在银雀山北麓。

博德上校得到的一份最糟糕的侦察报告:

他所正面遭遇的敌人,既不是战前预估的“不到十个大队”,也不是得到诸王堡援军之后的“十二到十四个大队”,而是整整十七个步兵大队!还有上千名轻重骑兵!

萨内尔·安格曼是个疯子,而克洛伊·托里尔比他更加疯狂,除了留守的两个大队老弱病残,整编新垦地军团和新垦地派遣军的所有士兵都被他们带到了镜湖郡。

此刻,就在博德上校和他的三郡联军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