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 第四十九章 浅薄无知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第四十九章 浅薄无知

簡繁轉換
作者:醉倒不得了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15 14:44:00 来源:源1

赵舒城抽了一根烟,点起来,说道:“所以说,并不是谁比谁笨,而是咱们村之前没有同样的条件,可现在条件一样,咱们村的娃娃不会比任何人差。可咱们大人就不需要学习了吗?”看到其他人有点默认的意思,赵舒城笑着说道:“我觉得你们想简单了,你们想一下,如果这些娃娃未来都学有所成,回到家里,跟你们说起外面的世界,说起一些文化,你们听不懂咋办?”

“就算是金老先生,他当年为啥在咱们村子办学,教穷人的娃娃读书识字,还不是为了不让大家做睁眼瞎,不过那时候条件不好,大家学不学习都要找活路,也看不到学习的出路,所以才没有学习的心气。”

“现在之所以重新让大家学习是为了啥,还不是咱们村现在能看到出头的日子了。别的不说,单单说一下加工厂这边,机器买回来了,但是没有技术,没有知识,连怎么开动机器都不知道。得亏咱们村那几个初中毕业的娃,这加工厂才勉强运转起来。”

“可咱们村子未来不需要发展吗?这加工厂要是再扩大规模,甚至未来建起别的厂子,总不能让咱们村在上学的娃娃都回来去工厂吧?更何况这厂子不光是操作机器的人,还有未来的管理者,你得看得懂合同,甚至跟人谈合作,这总不能让外面的人来做吧?让别人管着我们的村民,咱们是工人,人家是厂长,经理,你们觉得好看还是好听?”

赵舒城说了很多,说了未来的发展情况,也说了人才储备的必要性,甚至还有这样的理由,让村里其他人都觉得办扫盲班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孙玉亭就不用说了,如果能让自己去教书,哪怕是最简单的识字班,那也是一个大好事,自己这不就可以重新在村子里有威望了?

“少安,你说办识字班的事情,我没有意见,但是我们这些来当先生的,总不能就白白的来教书吧?人家当年私塾先生都还要束脩呢。”

赵舒城笑了笑,说道:“当然,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肯定不能让人白干活,所以这识字班的老师,虽然一天只用来一两个小时,也按照半天的工资进行结算。”

“那行,这个事情我干了。”

孙玉亭爽快的答应下来,他想着如果自己来这里教书,那是不是自己白天就不用全天去工作,哪怕只去半天的话,自己比别人也轻松不少。

田福堂却有些迟疑的说道:“少安,你让润叶来教书,这是不是太累了?她现在还得带着娃娃,还要干着工厂的事情。”

赵舒城说道:“爸,这个事情我也考虑过了,一开始让润叶跟二爸两个人轮着来,一人一天,先教村民识字,这个难度不大,未来如果可以,咱们也可以让村里那些初中毕业的娃娃来帮着教学,这也算是锻炼他们的口才,未来要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提拔重用一下。”

关于双水村的识字班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也幸亏当初为了村里的整体规划,村小学也修建了新的砖瓦房,而且还是很大的教室,足矣满足村民的需要。

因为赵舒城知道很多人可能想不通,甚至不愿意来学习,所以直接对外宣称,未来想去工厂上班,甚至升职加薪,都需要经过考试才行,甚至未来会慢慢拓展到所有的工作上。

未来每一年都会举行考试,合格的人会升职加薪,不合格的人就只能拿着现在的薪水。

而且未来双水村新班起来工厂,用工人群不会仅限于双水村,也会面对外村招工,不过一样有考试要求。甚至未来成为管理者的话,也必须会读书看报,甚至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当听到每次考试合格,可以增加十块钱的月薪之后,有追求的人开始准备行动起来。

很快识字班就开设起来,一开始来的都是一些年轻人,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大部分都不好意思跟着年轻人一起学习。

不过赵舒城对此不是很着急,等第一批识字班的人能识文断字,甚至能自己查字典,看书之后,就可以轻松一些,也可以让孙玉亭开始带着老一辈的人进行学习了。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就从八二年到了八三年春天。

社会大变革的浪潮异常迅猛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深圳经济特区为标志,优越的东部地区的改革,让全世界瞩目。

落后的西部地区,就跟之前参观大寨那样,由各级领导带着,纷纷组团到温暖的南方取经,也捎带着游览名胜古迹。

穿着臃肿老式棉衣的西部人,在参观游览一圈回来之后,有的羡慕惊讶于南方的开放跟发达,也有的摇头叹息,想念当初的日子。

可不管怎么样,在南方转了一圈的领导们,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干部开始带头改革自己迪恩服装,穿起了做工粗糙的西服,戴起了鸭舌帽,变色镜,披上了米黄色的风雨衣。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或多或少的取回了一些真经。

最让他们震惊的是,像是南方的很多省份的乡镇企业的产值,居然可以媲美很多北方的县市,甚至地区的产值。当然很多人都觉得现在在农业经济上做文章已经远远不够了,所以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也带出来一个新的口号: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所以自从开春之后,不管条件是不是和事,很多乡镇多了一些乡镇企业,星罗棋布一般的发展起来。当然各地还是有些能人,以及一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纷纷开始开办工厂和公司,挂着总经理、董事长头衔的名片满天飞。

沉睡的西部仿佛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准备开始大动干戈,发展经济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可双水村这样一个普通的想村里,作为先行者的赵舒城,在面对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没有盲目的去跟风,反而是带着双水村的领导干部,以及各个企业的负责人,也去外地取经,不过第一站就是现实世界有名的华西村。

毕竟双水村跟他们的情况很像,都是走的集体道路,虽然产业不一样,可还是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不过这里有好的地方需要学习,也有一些不好的需要摒弃。

当看到华西村的情况,尤其是他们居然还有当地最好的小学中学,家家户户也有存款,这让双水村的人又羡慕的,也有充满干劲的。

其实双水村的现在的情况,有些人已经满足了,觉得没有比双水村更好的情况了,可当看到南方的发展,甚至了解到很多人居然成为了十万元户,这不由让出来的这些人重新充满了干劲,觉得双水村未必比不上这边。

所以当双水村外出考察的人回来之后,立刻激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都希望未来双水村可以成为原西县的首富村,甚至成为黄原地区的第一村。

为了让双水村的发展更快,让大棚带来更多的利润,赵舒城跑到县里,让已经去县里上班的徐治功给开了介绍信,跑到省农科院去请来专家,专门到村里指导教授。

当然为此赵舒城也付出不少的报酬,不光是给了农科院一些经费,更是跟他们常年保持合作,约定未来每年都要聘请专家教授来定期进行现场指导。绑住双水村的村民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开发,不断提高大棚的科技含量和瓜菜的质量。

农科院专家对于大棚种植也很感兴趣,因为这样的种植模式,可以解决一些新品种的种植问题,甚至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实现短期内新品种的育种工作。

原先的时候,新品种的研发需要耗费很多年的时间,要想做到更新迭代,要么就是耗费很多时间,要么就是去温暖的南方,甚至去海南,才能进行实验田的实验。可南方跟北方的气候不同,在南方实验成功,还要回到北方,实验北方气候对于作物的影响,产量也很不稳定,而塑料大棚无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赵舒城听到专家的话之后,眼前一亮,这无疑可以让双水村跟对方合作,在这里开展新品种的实验,无非是到时候拿出几个大棚来进行实验。短时间的损失并不算是什么,可如果真的有新品种成功,那么双水村无疑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说垄断新品种的种植,单单是双水村吃第一口汤的好处就不少,更别说还可能作为未来的育种基地。

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于双水村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好处,甚至未来不依靠蔬菜种植,反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种子基地,让双水村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能让这些专家有最好的待遇,赵舒城直接让村里腾出几间新的砖瓦房,甚至给出最好的待遇,什么新鲜的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每天鸡鸭鱼肉都不重样,为的就是让这些专家满意。

村里人都觉得赵舒城对待这些专家,就跟过去伺候地主老爷一样。

要知道这农科院现在还没有过去一样收到重视,他们这些人的生活条件并不比其他人好多少,甚至因为农科院的科研机构跟教学机构人员众多,可大部分人都集中在一个乡镇里面,这生活一直存在严重的物资问题。甚至粮食、蔬菜煤炭等等生活需要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可自从来到双水村之后,除了依旧身在农村之外,这一切的待遇可比在单位强多了,很多人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自然尽心尽力的指导双水村的人。

金强的感受尤为强烈,原本以为自己聪明,自从进入大棚种植之后,这些东西都已经学的差不多了,可当专家来了之后,这才发现自己曾经以为学会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多么的浅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