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 第三十六章 凌一农的焦急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第三十六章 凌一农的焦急

簡繁轉換
作者:醉倒不得了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15 14:44:00 来源:源1

“是,双孢菇是个产业,可是这个价格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胡建也有养菇人,价格比这个高多了,一斤价格最少也是两块多。”

凌一农着急的说道,他觉得如果不能把价格拉上去,不单是玉泉营这边的会有损失,恐怕全国其他地方的双孢菇种植户都会收到牵连。

“凌教授,你先别着急,冷静一下,事情肯定有解决的办法,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而已。”

“有什么办法?你不提高收购价格,总不能让菇农这样损失下去吧?”

凌一农看着眼前的赵舒城,等着赵舒城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赵舒城看着对方说道:“我知道,不过这个双孢菇产业现在还很不完善。之前我就跟你们说过,这个东西产量很大,市场很小。”

“当时就想让你们打通外面的销售渠道,这样咱们无论多少双孢菇都能卖出去。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周边的城市早就饱和了,而且很多县里面还在乡村推广双孢菇的养殖。”

“额不是说其他人就不能养殖双孢菇,但是现在周围的市场不能接手更多的蘑菇了,如果找不到新的出路,那么菇农的蘑菇就算是砸在手上了。”

“双孢菇的产业不仅仅是种植双孢菇,还有销售、运输加工等行业。但是这些行业真的成型是需要时间的,不能说您违背自然规律,让额一个人贴钱去做这个事情。只有整个行业健康的运行,这样才能办长久的搬下去。现在的情况就是供大于求,目前银川周边很难吃下这么大数量的蘑菇,就算是额的仓库拼命塞,也塞不下这么多数量的蘑菇。”

“现在的情况先要提升蘑菇的价格,只有两个办法。那就是开源节流。”

凌一农好奇的问道:“开源怎么讲?节流又怎么将?”

“开源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要不断的开拓市场,要把咱们这里的双孢菇销售出去,不单单是在宁夏,还要卖到北上广、江浙沪,甚至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让这些双孢菇能够进入新的市场,可是仅仅是提供双孢菇的原料,这样的开源根本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这就需要第二个开源的办法,那就是双孢菇的再加工。因为只有再加工的蘑菇才能存储的时间更久,进而可以维持蘑菇的价格。这个方面的操作有很多,比如切片烘干,加工罐头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有个前提,在没有新的销售渠道之前,这里的蘑菇种植规模不能继续扩大。额刚才说的,教授你能明白是因为啥吧?”

凌一农想了一下,明白赵舒城的意思是什么,在没有新的销售渠道之前,如果双孢菇的规模继续扩大,现在的价格都很难维持,更别说涨价了。

“第二个就是节流,这个都知道咋办,就是减少种蘑菇的人数。只要控制蘑菇的数量,物以稀为贵,这在所有行业里面都是一样的,价格到时候肯定能涨起来。再说现在种蘑菇的人很多,但是其中良莠不齐。好的坏的都有。”

“咱们不说别人,就说俄们村里,李大有种出的蘑菇品相最好,五蹲叔的就差了一点。额觉得不是所有人能种好蘑菇,有的人种地有天赋,有的人反而养殖有天赋。就说五蹲叔,他家的鸡比其他人家里长的更快,蚯蚓也是如此。”

“所以我的想法是,将一部分不适合养蘑菇的人让他们去干别的工作,哪怕让他们进入加工厂工作,这样到时候咱们玉泉营这边的蘑菇全都是品相好的,价格肯定比其他地方的蘑菇价格高一点。也能促进更多人买蘑菇,拓展新的市场,而不是因为良莠不齐,让市场萎缩了。”

凌一农想了一下,有点不想接手这个办法。

“不行,这样的话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嘛?意味着整个玉泉营,甚至周围的县市里面,会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会放弃种植双孢菇,但是他们之前已经贷款修建大棚,他们不能背上这样的债务。何况如果他们拆掉养菇的大棚,转向洽谈产业,那么我们推广双孢菇养殖的事情,就会毁于一旦。”

“凌教授,局面不会这么悲观的。对于那些贷款养菇的人来说,养菇是他们还上贷款的唯一出路,所以他们肯定会认真对待。如果你不想更多人退出的话,你能做的就是让那些技术人员好好指导他们,让他们能养品相好的蘑菇,而不是最终功败垂成。”

“但是我说实话凌教授,这个蘑菇养殖短时期内对于脱贫有帮助,但是长期来看的话,除非是规模化养殖,否则没有太大的帮助。”

凌一农有不同意见,不服气的说道:“你这个猜测没有任何一句,哪怕按照一块钱来算,村民也是有收入的,怎么能说没有太大帮助呢?”

赵舒城早就想到他会这样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报表给他看。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经济水平都在上升,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说其他地方,单单是银川市,从之前的人均工资三十块,到现在的七八百块钱,这个工资翻了二十倍。就算是以后不会变化很快,但是二十年之后,翻个三五倍都是有可能的吧?”

凌一农想了一下,觉得赵舒城这样计算没有什么问题。

赵舒城继续说道:“好,那么按照人均工资两千块一个月计算,那么种蘑菇的话,需要多少才能达到这个水准呢?一年可以种两次蘑菇,每次两个月的采摘期,期间大概一个棚子产量是4800-8000斤左右。如果真的脱贫的话,蘑菇的价格需要到六块钱一斤才行。可是凌教授,你觉得这个可能吗?”

“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蘑菇扶贫,只能缓解一部分,剩下的缺口咋办?只能让农民建更大的大棚,但是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蘑菇的产量更多,价格会不会更低了?”

“所以单纯的种蘑菇只能扶贫一部分人,不可能让所有人依靠这个办法脱贫。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其他人从种蘑菇的事情上面吸引出来。蘑菇的加工厂就是一个办法,另外还有相关的配套工厂,印刷厂、包装厂,甚至运输公司等等。”

“现在菇农可以依靠种蘑菇短暂的脱贫,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脱贫之后,怎么避免他们返贫。”

水花自从赵舒城开始说话的时候就在听着,觉得赵舒城的想法真的很超前,眼中都开始冒光。

凌一农也在思索赵舒城所说的话,他虽然想说自己的蘑菇可以达到六块钱,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到了这个价格,恐怕养蘑菇的人就不单单是西海固周边的农户,其他地方的农民也会养蘑菇,这样价格肯定打下来。

“我之所以建加工厂,就是为了解决蘑菇数量太多,而且集中上市的问题。只有深加工之后,蘑菇才能卖出高价,也会让市场上面的新鲜蘑菇不会太多,价格也不会受制于人。”

“节流的事情我肯定做不到,这个是朝廷考虑的事情。但是额会提高双孢菇收购的要求,那些歪瓜劣枣肯定不能要,这样也算是给菇农一个教训,他们不适合的就会慢慢退出这个市场。但是这个事情肯定是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期间,凌教授,你就需要研究其他的扶贫办法,比如香菇、松茸、羊肚菇、姬松茸、贺兰山紫蘑菇等等菌类的养殖问题,让大家不用都盯着双孢菇养殖。”

“只有丰富产品之后,各种菌类都有,价格才会上去,也不会出现集中在一起的场景。再说了,凌教授你不是研究防风固沙的菌草嘛,其实也可以研究植物的寄生问题。”

“额知道一种沙漠里面的药物,叫肉苁蓉。这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梭梭树下面的寄生植物。这个东西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所以价格很高。如果这个东西能跟你的菌草成为共生关系,那么我想意义更大。”

“还有很多木生菌,都是可以在防风林里面生长的。比如说桦树茸、松茸、松蘑、松菇、松树菌等。这样不但可以帮助防风固沙,还有经济效益,也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植树造林中去。”

凌一农没想到自己不但是没有劝说赵舒城,反而被他忽悠的去研究木生菌去了。

“当然,凌教授,我知道您现在肯定没有心思研究这些,那么你现在能做的反而是帮着村民拓展销路,尤其是省外的销路问题。我们都是老百姓,其他人根本不会听我们的话。但是你跟吴主任很熟悉,你可以跟他提一下这个问题,说不定他们就能帮咱们解决这个问题了呢。”

“至于我这边,等到我的冷库都存满了之后,加工厂也就可以动工了,到时候肯定能消化不少的双孢菇,不过鲜菇的销售,只能靠你们来做了。”

凌一农叹了口气,说道:“好吧,看来还是我太着急了。你说的对,我对于市场经验和销售一窍不通,有点想当然了。”

“不过我是真的没想到推广之后的双孢菇产量这么多,现在的产量整个海吉县每人一斤都有富裕,确实是有点供大于求了。我会跟吴主任联系,解决双孢菇的销售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