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 第11章 调动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第11章 调动

簡繁轉換
作者:醉倒不得了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15 14:44:00 来源:源1

第11章调动

钟跃民走了,赵舒城他们的日子还要继续。得益于之前赵舒城的一些操作,知青们总算是收获了足够的粮食,不用再跟去年刚来的时候一样去讨饭。

常贵本来还担心知青们跟去年一样没有粮食吃,等看到赵舒城他们的收获,对比村里土地的产出,顿时有些羡慕。

“郑桐,你们知青们的工作做的很好,都能够自给自足了。可惜村里的人大部分还是吃不饱,你看……”

郑桐作为留下来知青里面学问算是最好的,被推举为队长,可听到常贵的话,一时间也有些迟疑了。

如果选择把粮食分给村里,他们这些人未来还要面临饿肚子的情况,其他人会不会怪自己呢?可是老乡们的情况真的很不好,如果他只让知青们吃饱饭,到时候老乡们也会对他们有意见。

赵舒城其实看出来郑桐为难,所以笑着说道:

“常书记,其实我们可以分给村民一部分粮食,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分给村民,毕竟未来我们迟早有一天可能离开这里,到时候可没办法凭空多出一些粮食来。”

常贵尴尬的笑了笑,说道:“你说的情况我也知道,但是我也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赵舒城说道:“办法总比困难多,难道你们就不希望你们的土地里面也多打粮食,让每个人都能吃饱吗?”

“想,怎么不想啊,我们每天都在想,可是这地方的情况你们也知道,都是靠天吃饭,我们有什么办法?”

赵舒城却摇了摇头说道:“办法当然有,咱们村的条件确实是比不上那些平原,地形也是丘陵沟壑为主,所以种植小麦玉米,产量肯定比不上其他地方。但是咱们这里属于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反而适合于红薯、马铃薯、南瓜这样的耐旱植物生长,也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这么说你可能不清楚,但是我们这些从京城来的人,只要吃过马铃薯或者红薯的,肯定能尝出来,这里的红薯、马铃薯更好吃一些。”

常贵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也清楚,但是这跟产量提升有什么关系?”

赵舒城笑着说道:“当然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咱们这里的气候不错,如果能够解决灌溉问题,那么小麦的产量也会不错,但是咱们这地形要想修建灌溉设施,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而且花费的资金也不会是小数目,咱们村现在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现在我们只能靠天吃饭,春天撒种子,等着老天下雨,要不然只能颗粒无收。亩产也少的可怜,根本没办法让村里人都吃饱。”

“那么要想让村里人不再全都靠天吃饭,那么就只能想办法让土地多打粮食,还需要不那么依赖灌溉,所以小麦玉米之类的虽然要有,但是更要有亩产更多的替代粮食。马铃薯跟红薯就是产量大的作物,亩产不说四五千斤,但是一两千斤还是没有问题的,完全可以让村里人都能吃饱饭。”

看到常贵有些不耐烦,赵舒城说道:“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今年我们可以分一部分粮食给村里人,但是明年开始,村里人要跟我们知青点的人学习耕种,进行轮茬种植,多种红薯马铃薯,不管是不是好吃,先让村里人都能吃饱再说。”

常贵犹豫了一下,一开始并不愿意相信赵舒城这个毛头小子的话,但是看到其他知青都没有反对,反而都很赞成的样子,也不由点了点头。

常贵其实没有那么信服,所以离开的时候,拉着郑桐来到外面,仔细询问了一下事情经过,这才知道知青点的耕地收获那么多,还多亏了赵舒城的主意,要不然可能跟村里的土地产出差不多。

这下常贵对赵舒城也好奇起来,这个娃娃看着不大,又懂医术,又懂种田的,怎么看都有些不一般。

秋收过后,村里的人一下子都清闲起来。毕竟地里面的庄稼收获了之后,他们除了日常的饮水跟卫生,也没有其他需要做的了。这也是北方很多地方农村的特点,农忙之后,就每天就只剩下吃饭睡觉聊天,也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干。

赵舒城自然不可能真的看着知青们无所事事的样子,拿出自己之前带来的书籍,让郑桐带领大家看书学习,或者在村里开设辅导班,起码让每个人有事情做,而不是混吃等死。

一开始其他人都还有些不乐意,但是当看到其他人都有事情做,只有自己无所事事的时候,看书反而成为了他们为数不多的消遣。

赵舒城其实更希望这些人可以多做一点工作,比如说给村里人办扫盲班,或者应该说成人教育,这样才能让村里人增长学识,开拓眼界,不再只局限于当地,也不跟憨娃说的一样,让所有人都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

因为赵舒城很清楚,虽然现在国内可以说没有什么大变化,但是不等几年,就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村里人还是这样什么都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就很有限。

当然最忙的人应该就是赵舒城了,不光是要培训村里人明年耕种的事情,还在村医的盛情邀请下,成为了村里坐诊的医生。

一开始村民对于赵舒城的能力还有些怀疑,更乐意让村医给他们治病,又或者去县里的医院看病。

但是在憨娃的现身说法,还有赵舒城治愈的几个病患的口口宣传,村里人才慢慢相信赵舒城真的能给人看病,而且还不用花那么多钱,这才慢慢的都来找赵舒城看病。

村医却不觉得是赵舒城抢了自己的饭碗,反而每次都坐在赵舒城的旁边,认真学习,偶尔也会在赵舒城诊脉结束之后,自己上手诊脉,从而锻炼自己。

赵舒城对此没有拒绝,反而乐的对方这么好学,希望他真的能把自己的医术学到手。毕竟赵舒城很清楚,自己不可能永远留在这个农村,未来肯定要走出去,何况他也不可能每天都在这里坐诊,村医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赵舒城可不仅仅是在村医家里坐诊了,有时候还带着村医去村里的军属烈属五保户家里,给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看病。

他们这些人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基本上都是小病自己硬扛过去,除非是实在是病的很严重,否则根本不去找村医或者去医院。

村医看到赵舒城主动去看病,一时间有些纠结,是不是应该阻止赵舒城。

赵舒城却说道:“村里的人情况你也很清楚,这些人都是军属烈属,却没什么钱,不舍得花钱看病,我们做医生的要医者仁心,所以主动去上门问诊,有病治病,没病预防。”

看到他还有些纠结的样子,赵舒城笑着说道:“当然我不是说要免费治疗,毕竟斗米恩升米仇,如果一直免费的话,村里其他人也会有意见。但是对于那些特别困难的,我们可以用针灸或者中草药治疗,草药自己采集,价格我们自己说了算,成本几乎没有,所以他们也吃得起。”

村医好奇的看着赵舒城问道:“那为什么不能给他们免费呢?”

“一直免费不可能,毕竟村里人生活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咱们国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到时候他们家也会逐渐有钱。到时候难道还要免费治疗?”

村医一下子沉默了,他当然知道这样是不可能的,毕竟有钱了还免费治疗,岂不是自己成为了那个付出的人?一个两个还好,但是村里这么多的困难户,难道自己都免费?到时候自己贴补那么多,反而要吃亏了。

赵舒城其实也是这样想的,不是说赵舒城做不到免费,但是毕竟要给其他人机会,也不希望村里人习惯成自然,觉得就应该免费治疗,何况也不希望以后因此闹得村里人都不愉快。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舒城给石川村的村民看病,医术高超的消息慢慢传了出去。十里八乡都在流传,石川村出了个小神医,别看人家还没成年,能耐大的不得了。

传着传着,就有人说赵舒城的祖上是给皇帝看病的御医,家学渊源。也有的人说赵舒城的一手银针,可以生死人肉白骨,只要找他看病,阎王爷也抢不走你的命。

反正传的很是玄乎,就连县里也听到了赵舒城的名声,甚至县里主管卫生医疗的大官都专门派人来石川村,邀请赵舒城去县里见一面。

赵舒城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吃惊,没想到县里都有人知道了。

郑桐等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是兴奋,一个个围着赵舒城,议论赵舒城会不会被调到县城医院上班。

赵舒城却摇了摇头,说道:“应该不会,就算是,我也不会去的。”

郑桐有些不理解的说道:“为什么啊?你要是去医院上班,就可以拿工资,可以吃商品粮了。”

赵舒城却说道:“我当然知道这点,但是县医院的医生很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但是离开了这里,村里或者周围的村民,他们要是得了重病,就需要去县城才能治疗,路途遥远,耽误病情就不好了,还不如我留在这里,更能发挥作用。”

赵舒城并不是撒谎,而是真的这样想的。所以在去县城跟领导们见面之后,面对他们的邀请,赵舒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领导听到赵舒城这样说,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也很赞赏赵舒城这样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所以支持赵舒城的决定。

“好,你们年轻人就得在基层多锻炼锻炼,不过石川村还是有些太局限了,去乡卫生所吧,距离石川村也不远,而且也方便周围的村民。”

赵舒城听到这里犹豫了一下,点点头,说道:“好,服从领导安排。”

赵舒城虽然有些遗憾不能继续留在石川村,但是到了乡里,其实也不耽误给村里人治病。不过就是可惜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可能没办法变成现实,尤其是之前规划的一些让石川村变得更好的办法,自己不能亲力亲为的去实现了。

常贵在赵舒城回来的时候,特意来到知青点,在知道赵舒城的工作安排后,点点头,说道:“宁伟,你去乡里也好,你在我们石川村算是屈才了。”

“常支书,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工作不分贵贱,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不过我原本想着靠着自己掌握的知识,带动村里人生活的更好,现在可能没办法实现了。”

常贵说道:“没关系,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而且我们这段时间跟着你学习农业知识,已经学到了很多。何况乡卫生所距离石川村也不远,你随时都可以回来看看。”

赵舒城点点头,说道:“也对,那常支书,到时候你可别嫌我回来的勤快。”

“那不能够,我还巴不得你经常回来,看看我们村子的变化。”

郑桐等人有些不舍的说道:“宁伟,你可要经常回来啊。”

赵舒城点点头,说道:“那当然,这里可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会经常回来的。你们也别忘了学习,虽然现在大学需要的是工农兵大学生,咱们很多人可能不符合条件,但是我相信迟早有一天,大家学到的知识是可以用得上的。”

赵舒城的离开对石川村的村民来说并不是一件小事,在知道赵舒城离开的这一天,村民都聚集在村口送行。

有的老乡看到赵舒城之后,塞给赵舒城一个鸡蛋,有的是家里的窝头,有的则是家里的咸菜或者其他的。

虽然都是不怎么值钱的东西,但是这却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送人的,让赵舒城很是感动。

“大爷大妈,老少爷们,大家别送了,我又不是去什么遥远的地方,就在咱们乡里的卫生所,我也会经常回来看大家的。”

“小宁伟,你自己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要是不习惯,村里随时欢迎你回来。”

“杜爷爷,你放心吧,我会照顾自己的。憨娃,你以后挖田鼠之后,一定要多烤一段时间,这样才能更卫生,不会再犯病。”

憨娃听到赵舒城这样说,不好意思的点点头,说道:“宁伟哥,你放心吧,我知道了,我以后会注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