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金钱玩家 > 第一百六十五章、小农经济

金钱玩家 第一百六十五章、小农经济

簡繁轉換
作者:鬼谷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7 02:45:48 来源:源1

小报之所以猖獗,与英国佬的纵容是分不开的,自二战结束以来,马共已经成了英国佬在马来亚地区的心腹大患,严重影响着殖民统治。

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共的主要成员都是华人,说它是华人的政治组织也不为过。

由于华人注重传承与教育,仅用了两代就从下南洋的猪仔成为马来亚的精英阶级主要组成,也成了纳税阶级的主要组成。

纵观英国的殖民史,虽然占据了广袤的殖民地,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威名,看着花团锦簇,羡煞旁国,但是心里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正印证了一句话: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

自打本世纪初,扔出去自生自灭的庶出美利坚走了狗屎运摇起来,一直对英格兰嫡出虎视眈眈,真是什么阴招都使,就想夺走帝国主义大家庭的家主之位。

身为嫡出,英格兰自然有自己的骄傲,家主之位可是荣耀的象征,岂能给了别人,更何况是庶出,真到了非给不可的境地,它宁愿给表哥德意志,犹记得当年与表哥一起策马奔腾收拾另一老表沙俄的甜蜜岁月。

唉,只是可惜表哥不争气,被一个落榜美术生偷了水晶塔,又是死鸭子嘴硬,不肯找它这个表弟帮忙,表哥难道不知道自己玩李白贼6吗?

罢了,罢了,往事不堪回首,事到如今,美利坚这个狗娘养的早成英格兰的心腹大患,一直惦记砍掉英格兰的殖民地。

自打一战结束,英国欠了美国老鼻子钱,只有跟美国人做生意才能维持经济运转,美国人借此开大招,从1920年到1926年,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签署法案宣布殖民地人民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力。

到了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人请求美国出兵怼德国,美国人又有新的条件——1941年8月英国签署《大西洋公约》,宣布所有殖民地的人民有权选择统治他们的政府形式。

这样一来,各个殖民地的人直接有权决定自己要不要被英国人统治,理论上,英国已经丢失所有的殖民地,日不落帝国的光辉不再。

不过呢,殖民地只能算政治账,因为有众多殖民地,英国才是日不落帝国,才有资格坐在世界争霸的牌桌上争夺利益,如果要算经济账,那简直不忍直视。

如果把英国政府当作一个集团公司来看待,那它对殖民地的投资犹如投资某国足球,什么大英×达队、大英恒×队,通过各种冠名想获得面子与无形资产、广告营销渠道。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修球场、请外援等等,钱如流水一般花出去,经过重组的球队也挺争气,在幼儿园赛场所向披靡,踢得奶娃子们哇哇大哭,看似一切都挺美好,可到了年底一盘账,操,花了这么多,收益评估呢?

不说其他,就说最成功的案例印度,英国没把印度视为殖民地之前,东印度公司那是见到什么好东西就往本土搬,英国本土从上到下吃得那叫一个满嘴流油。

可等到1857年,开始把印度变为殖民地,印度每年给英国贡献的税银不足100万英镑,相反英国平均每年在印度的开销,如修路、建学校等民生投入却是超过80万英镑,乍一看还有20万英镑的结余,这生意还是有赚头的。

但是别忘了,维护统治可不是那么简单,豢养庞大的军队体系、官员体系、治安队伍那么是必须的,还要在舆论控制和形象塑造上投入不少,20万英镑用来完成这些投入远远不够,每年英国本土都要往印度倒贴。

如果只考虑最直接的盈利“税银”,最好的印度都是如此,其他的殖民地就更不用说,实际上,庞大的殖民地体系差点把英国的家底给掏空,毫无疑问,殖民地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但就是这赔本的买卖,英国却是乐此不疲,皆因殖民地塑造了日不落帝国这块牌子,塑造了大笔的无形资产,本土股民和外地股民都看好大英这支股票,纷纷购买,把股价抬到一个丧失理智的高度。

金融活跃,日不落的牌子够硬,自身资源匮乏的英国从殖民地搞来廉价原材料,经过一番加工,贴上日不落的牌子,卖到殖民地和世界各地。

买卖嘛,想要供不应求、不滞销,牌子必须硬,消费者都要认可纷纷购买,对少数不认可的消费者,也要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我们这是独家买卖,不在我们这买没其他地方买,不想买也不行,我们的牌子比你脖子硬。”

牌子硬,就有股民认可的无形资产,牌子硬,就有消费者认可的畅销商品。只要保证牌子一直处于越来越硬的状态,日不落帝国就会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反之,硬的基础一旦失去,立刻会坠入越转越快的恶性循环。

阿富汗丢了,伊拉克丢了,埃及、尼泊尔、加拿大、澳大利亚、约旦、新西兰、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接着是缅甸、阿勒斯坦,拦不住人家闹独立,干脆从反对变成鼓励,明明是老美和老苏为了捅自己后腰整出来的以色列,英国到最后还不是硬着头皮宣扬英格兰人和犹太人一家亲。

没辙啊,日不落的牌子摇摇欲坠,无形资产在快速流失,形势比人强,该服软的时候不得不服软,但是,五星雪茄品鉴师温斯顿·丘吉尔说:“我不是马丁·尼莫拉,他可以写《我没有说话》,我不能说‘我没有看见’,我看见英格兰皇冠上的宝石一颗接一颗被偷走,我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继续发生。”

1950年的当下,英国的殖民地还有不少,但宝石级别的不多,主要还是以碎钻为主,马来亚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一颗明珠,这里有丰富的矿产和橡胶,这里有安分守己又脑子活络的华人,国家和个人都可以获得不菲的好处,英国不能再轻易失去马来亚。

恰好,马来亚的反殖民势力是华人为主要组成的马共,这个组织在汲取国际先进经验的时候,大概没怎么用心,精华没汲取到,倒是糟粕一点没嫌弃,全部吸收了过来,过于极端的革命方式、较差的纪律,很难建立广袤的群众基础。

即使没有明确的记忆,就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冼耀文也不会把筹码下在马共身上,用比较严谨的数学方式来表达,马共夺取政权的概率不足彩票开出顺子号的千亿分之一,即使有把枪杵着他脑门,非得让他投资,他最多投一分钱,还得是马路上捡到没交给警察叔叔的。

马共不咋地,却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天然盟友,老美能和老苏形成默契搞自己一把,自然也能联合自己搞一下老苏,无论是从地形上还是从周边政治格局上,美国想要遏制苏联,想让亚洲战略很好地执行下去,绝不能坐视马来亚赤化。

短时期来说,马来亚维持英国殖民地的现状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不会在马来亚问题上给英国下绊子,甚至还会提供一点不用付出太大代价的帮助,比如水兵在新加坡度假,帮忙搞活一下经济。

整个马来亚华人人口的占比是40%左右,而新加坡的华人占比是70%往上,其中绝大部分是纳税阶级的精英,新加坡区区一个小镇,以不到整个马来亚六分之一的人口,却创造了32.4%的生产总值,每年贡献一千多万英镑的税银。

新加坡是马来亚最重要的税银来源地,英国非常重视,对纳税大户的华人一直都有给予特权,但这种特权随着马共的崛起一点点消失。

之前,马来亚当局对华人不融入英语教育体系采取漠视的态度,坐看华语教育发展,你们自己解决经费就由着你们搞,就是国民政府在战后几年向新加坡投入大笔津贴重振战争期间被严重破坏的华语学校,当局也未发表意见。

但当马共向华语学校、工会渗透,学生和劳工被发动组织起来搞游行、罢工,当局就开始警惕,对华语学校的态度大变,不再漠视,而是下各种绊子,华语中学的毕业生没有资格进入以英语为媒介的马来亚大学,也去不了海外讲英语的大学,新加坡的政府部门和一些准公共部门也不再招收华语中学的毕业生。

不仅如此,一些华文刊物只要不发表反殖民、反英的文章言论,其他都是放任的态度,淫秽内容亦是如此,大概在英国佬眼里,华人上班赚钱交税,下班跳舞泡妞,不参加一些乱七八糟的活动,安生点挺好。

冼耀文对小报上的内容并不感兴趣,但每一张小报他都有认真阅读,就是广告也不放过,因为他觉得“黄”很有搞头,它就是一个万能夜壶,任何罪恶发生的原因都可以往它头上扣,一个新生政党完全可以把扫黄行动当作一场政治秀。

叫了客房服务,冼耀文在房间解决午餐,吃过饭花了点时间捋了捋后面要做的事,下午两点,坐酒店安排的车去了同济医院前的金季商行办公室。

谢丽尔只是租了场地,捎带拉了一条电话线,其他的一点都没添置,没有桌椅并不耽误冼耀文开工,几张报纸在地板上一铺,他的工作场地就有了。

他可没忘记与兄弟国际签订的代理合同里有年最低销量要求,工业缝纫机不急,他在等待时机,只要时机一到,销量不用发愁,家用缝纫机比较麻烦,新加坡这边有最低1000台的年销量要求,他要尽快弄出一个章程。

理一下头绪,拿出笔记本,翻开早上抄录的电话名单,拿起电话拨了出去,“Namaste(伱好),我是金季商行的销售经理尼克松,我们商行可以长期供应家用缝纫机……”

再高级的商业模式,冲在一线的还是最底层的商业逻辑,销售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潜在客户,报纸与接线员小姐一组合,能得到不少新加坡商行的信息。

上午看报之时,他已经往地址在新加坡河沿岸的几家印度商行打过电话,当时他叫曼尼拉尔、兰达斯、肯尼迪,不管叫什么,总之他的身份是一个采购商,在电话里打探了各家商行能够提供的商品,经过一番筛选,弄了一份电话营销所需的名单。

香港之外,又拿一个新加坡代理,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做出决定之前,冼耀文自然有过通盘的考虑,从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单一经济结构,到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见发展轨迹,都一一进行过分析。

人口意味着需求与市场,一个人即使以最低**的方式生存,衣和食的需求是不可能省略的,印度有3.68亿人口,就代表着3.68亿的服饰刚需,也意味着印度是一个不错的缝纫机倾向市场。

印度的独立与其说是圣雄甘地领导的国大党采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争取到的结果,不如说是英国无奈之下的妥协,印度的独立运动过程中,国大党可以说是一家独大,但在党派内部,甘地并不是睥睨天下,能和他掰掰腕子的人物不少。

之所以甘地能成为印度国父,与他创立的政治学说“甘地主义”不无关系,在该主义中有甘地推崇的最适合印度的经济模式“小农经济”——小农作坊式的自给自足,不发展工业化。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从英国开始,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上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但英国并没有把太多的工业成果输入印度,从印度获得原料,在英国本土生产,然后运回印度倾销,这才是英国的殖民地三步走战略。

直到当下,印度依然没有像样的工业体系,仅有的一些低端工业也控制在英国资本的手里,甘地的小农经济模式就是基于印度所需的纺织品、工业生活用品都要从英国企业进口的现状考虑,他的目的是保护印度农民的利益,不得不说出发点还是好的,但从长远来说,也给印度的工业化实现埋下了祸根。

甘地想接管印度的民生,又要搞小农经济,唐宁街乌泱泱的一片人头那真是纳头便拜,“大哥,请受小弟/小妹一拜,往后你就是我亲大哥。”

殖民地的民生本就是赔钱生意,有人接手真是巴不得,只要坐下来好好聊聊英国的利益,谈拢了,俺们合力捧你当圣雄。

事实上,国大党的独立革命之路的临门一脚是英国守门员踢了个乌龙球,守门员力拔山兮气盖世,扛着球门跑到快被吹越位的甘地身边,把人和球都罩了进去,然后摇起屁股,唱响“HereWeGo,AleAleAle”。

就是圣雄之名能闻名世界,也离不开英国媒体的卖力吹捧,甘地遇刺那天,特别空勤团差点嗷嗷叫去给他老人家报仇。

甘地去世,既懂法律又懂经济的尼赫鲁总算是摆脱了掣肘,可以撸起袖子搞他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冼耀文估算过时间,又设想过尼赫鲁会遇到的阻力,再结合获得的信息,基本判断当下的印度正处于敞开胸怀拥抱工业的节点,直白点讲,现在是往印度输入生产物资类工业品的好时机。

是人都知道印度电力不发达,工业缝纫机不适用,是人都知道印度民族开挂,家用缝纫机就像不是自己家似的,能站起来蹬,那针一上一下嗒嗒嗒,管你240V还是110V,都比不过百万上下半张飞饼。

“乔普拉先生,目前本商行的样机没有运到新加坡,但我手里有产品介绍页,我可以去贵商行为你解说……OK,我会准时到,GayatriMantra(印度教的口头禅,应用上类似上帝保佑你)。”

聊了三块多的电话费,冼耀文圈定一个潜在客户,抽几口雪茄,总结一下经验,他又打出第二个电话……

尽管每一通电话他都尽可能多聊几句,但他准备的名单并不长,一个半小时就把电话打完了,战果还行,三家敲定了上门拜访的时间,一家模棱两可,他打算不请自去,只要能见上面就有一半成功的概率。

没时间耽搁,他今天还有日程安排,收拾一下,在边上的店铺转了转,买了一点香港特产,麻溜地赶回酒店。

进酒店大门之前,冼耀文两人进行着之前出酒店时相同的操作,他先进门,戚龙雀远远缀在他的身后,用心观察每一个看向他的人。

假如有人来酒店打听过他,提供过信息的服务人员会下意识地特别注意他,当然,这种注意肯定不会与他的目光对视,他自己没机会观察到。

一进入房间,戚龙雀就汇报观察结果,“前台一直盯着先生走上楼梯,休息区一个男人看了先生两眼。”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一路走来,冼耀文故意目不斜视,给别人创造注意他的条件,酒店大厅的情况他并不清楚。

“他的打扮不像能住在这里。”

大华酒店不算奢华,但也不便宜,最便宜的房间一天12马币,对月收入中位数不到43元的新加坡人来说,这已经是天价,月收入不足三百的人群大概不会把大华列入他们的消费范畴。

“晚上回来的时候,他要是还在,你明天去边上的小树林找找吊在树上的死猫,切点腐肉回来想办法甩他头上。”说着,冼耀文双眼开始观察房间里有没有异样。

“会不会打草惊蛇?”戚龙雀担心道。

“尽量不要引起怀疑,惊了也没事,只要确定他是冲着我们来的,抓起来拷问,对了,明天顺便买点缝衣针和鱼线,看到生石灰也带点回来,拷问的时候用得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