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金钱玩家 > 第四百零七章、艰苦奋斗不共情

金钱玩家 第四百零七章、艰苦奋斗不共情

簡繁轉換
作者:鬼谷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7 02:45:48 来源:源1

“刚才我们离开那间是塑胶厂?”周若云明知故问。

“嗯。”

“方才那个梁厂长好像听不懂你吩咐他做的事是为了工人考虑。”

“不懂也正常,梁知行是从学徒一步步干过来的,塑胶厂的一切事务能一手操持,实干型人材,而且考虑问题会从老板的角度出发,正负压排风系统、添加劳保用品,都会增加工厂开支,他不太乐意能理解。”

“他不是你的人?”

“不是,塑胶厂是合伙生意,梁知行是合伙人请的。”

“难怪。”周若云轻轻点头,“你跟合伙人的关系不太好?”

“为什么这么问?”冼耀文转脸问道。

“我看刚才你对那个梁厂长态度很一般,所以才这么想。”

“没有的事。”冼耀文摆了摆手,说道:“我跟合伙人的合作关系是这样的,合伙人投钱,我投技术,不是生产技术,笼统地说就是我要实现工厂盈利,然后就能拿到分红。”

“管理股吗?”

“性质差不多。”

冼耀文带着周若云来到一堆砖块前,捡了几块砖搭起一张凳子,他坐在凳子上,抱着周若云坐在他大腿上,然后,掏出一支雪茄和雪茄剪一起递给周若云。

“技术入股,我当然事先已经考虑过工厂的全盘计划,生产什么、该销到哪里,等等。事实上我在美国那边找了一个客户,帮对方生产一种玩具,长期合作的单子,利润也还可以,不到两年工厂就能回本,后面的货做一批就能赚一笔。”

周若云将修剪好的雪茄放进冼耀文嘴里,手往后一伸,一个打火机凭空出现在她手心,帮冼耀文点上火,她说道:“不到两年回本,这样的生意挺好呀。”

冼耀文吸了口雪茄,将雪茄搁回周若云手里,“是好生意,但刚才你也看见了,梁知行是个有想法的人,表达**也很强烈,这跟我目前的需求不太相符,短期内,我需要一个听吩咐做事的厂长。”

周若云将雪茄塞进冼耀文嘴里,等他吸了一口再次拿开,“你怕他威胁到你的地位?”

冼耀文淡笑道:“这个我倒不担心,只是担心他打乱我的计划。是这样的,二战结束后,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都迎来了生育高峰,1岁至3岁的小孩子很多,再过两三年,6岁以下的孩子可能会有好几亿,小孩子嘛当然要有玩具,所以……”

“未来几年玩具非常有市场?”周若云一点既透。

“是的,我注册了一家香港娃娃公司,已经在另一家塑胶厂定做一种玩具,大人小孩都能玩的,假如这个玩具在西方一炮而红,我就打算在玩具行业大干一场。”冼耀文抚了抚周若云的秀发,“你中不中意公仔?”

“中意,我买了好几个李氏公仔摆在卧室里。”

“我之前说过,老冼家不养闲人,既然你喜欢公仔,那么以后就让你负责公仔生意,我们打造一款周小姐公仔好不好?”

周若云笑着摇头,“不好,我才不要当公仔给人玩。”

“那就换个名字,你中意叫什么都行。”

周若云转了个身,双手挂住冼耀文的脖颈,“你真让我负责生意?”

“不然呢?让你吃闲饭?”冼耀文在周若云脸颊上香了一口,说道:“你不是跟我说学过几年画画,设计几个公仔不为难吧?”

周若云又喜又惊道:“我就怕我设计的公仔不受欢迎。”

“没关系,你行就直接推出你的作品,不行慢慢学,公司先推出别人的作品,等哪天你厚积薄发,一炮而红。”

“嗯。”周若云还以吧唧一声,嬉笑道:“冼先生,我接受你的邀请,成为香港娃娃的总经理。”

“你想得挺美,一上来就是总经理,不要白日做梦,你只能从实习生做起,等做出成绩,才能一步步往上爬。”

“我是大学生。”

“休学的大学生,没证书的。”

“讨厌。”周若云撅撅嘴道:“还说让我负责。”

“不要心急,做生意不是过家家,什么事都得一步一步来。”

“算你说得有道理,我就不信我升不到总经理。”周若云不服气地说道。

“嗯,我看好你。”

“哼,你继续说。”

“说什么?”冼耀文一脸嬉笑道。

“塑胶厂。”周若云在冼耀文胸口捶了一下。

“呵呵。”冼耀文淡笑一声,不再逗弄周若云,“梁知行有很多想法,但我想让他先憋着,前期我需要快活塑料给我们稳定地代工,后期等其他山寨厂成长起来,订单外放,会是更好的选择。”

“为什么?快活塑料有你的股份,分红和订单款两相抵消,成本不是比找其他工厂代工低吗?”

“这个问题,你听我讲。”冼耀文给周若云一个眼色,她了然地将雪茄塞进他嘴里,吸了一口,他不疾不徐地说道:“经过我的观察,当下香港的塑胶厂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大型塑胶厂,主要由上海过来的商人创办,中元、开达就属于这一类。

一类是山寨塑胶厂,开在唐楼或街铺,厂房面积几百呎,只有少量手摇式啤机,多以家庭模式年轻夫妻合力经营,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缺乏人事管理的概念,分工不甚明确,员工缺乏技术培训。

工厂主一般学历较低,知识水平有限,有的甚至没念过书,大字不识一个,绝大多数不谙英语,加上工厂规模小,没有完整的企业架构,没有独立的市场部门,普遍缺少企业管理知识。

就是有几家从山寨厂往大型厂迈进的工厂,工厂规模虽扩大,但依然采用山寨式的管理方式。

如今的洋行和庄口在塑胶业扮演着关键角色,洋行面向西方市场,庄口面向南洋市场,一件塑胶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里,一般要经过出口商、入口商、零售商或百货公司。

山寨厂十分依赖出口商,也就是洋行和庄口,洋行呢,一般都是洋鬼子主事,他们只对钱感兴趣,操纵和压价是常有之事。

庄口较复杂,老板有南洋阿伯、金山阿伯,也有本港的商人,人品有好有坏,因为捏着山寨厂的命根子,有些人可以说是为所欲为,碰到性子软或没什么人性的工厂主,威逼利诱纳工厂主女儿、妹妹为妾的事我听过几出,更有过分的,借老板娘谈一场快聚快散或随叫随到的恋爱。”

周若云脑子一转,顷刻间明白冼耀文说的“恋爱”是什么意思,她捶了捶冼耀文,嗔道:“不要拿这种事开玩笑,那些人太过分了。”

“过分是过分了点,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主要责任还是在工厂主自己身上。”冼耀文没有就此话题多言,接着往下说道:“山寨厂的工厂主一般是白手起家,创业之前背景各异,有卖塑胶原料的洋行前雇员,也有塑胶厂出来单干的行街、师傅。

工厂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与工厂主的出身存在密切关系。洋行出身的工厂主市场嗅觉敏锐,在购买原料和接单方面较有优势,在生产技术上则较依赖专才。

技术出身的工厂主较擅长产品研发、机器改良,不过在购买原料和接单方面则受制于人。

这一类工厂主,一般都抱着力不到不为财的理念,在创业期凡事亲力亲为,日间跑洋行、庄口求订单,晚上返厂接续生产操作,往往通宵达旦,把自己当驴使唤。”

又吸一口雪茄,冼耀文顿了片刻,继续说道:“这种死干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工厂主不把自己当人用,更不会把工人当人,工人比老板吃得还好这种事只会发生在乡下。

过去有的小地主只要攒下一笔钱就会用来买地,积少成多,熬了大半辈子甚至几代人,总算攒了几十亩地,平时能忙得过来,自己一家人围着田地打转,起早贪黑,舍不得吃,舍不得喝。

到了农忙,咬咬牙请几个短工,自己喝稀的,让短工吃干的,干一天乏了,短工还能吃上肉,喝点小酒。

这在乡下是礼数,但凡要点脸的人家都会这么干,不然容易被人戳脊梁骨。毕竟收成属于地主家,短工只是吃上几顿,走的时候再带上二三十斤稻米、几个铜圆,又能有多少。

在城里就不一样,员工跟老板一桌子吃饭,吃一样的菜,干着跟老板一样强度的活,这对员工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赐,哪个员工敢惦记吃得比老板好,干得比老板少?

如果有,那就不是请员工,而是请了个老爷回来服侍。”

噗哧一声,周若云笑出声来,“你说得好好笑。”

“别笑,戏肉来了。这种工厂主肯吃苦、有韧性、能坚持,稍微有那么一点运气,工厂就会越开越大,待功成名就,大多数人能保持初心,不会走上吃喝嫖赌的歧路。

但这种人往往执拗、守旧,已被证明过助其从一文不名到家财万贯的模式,不会想着去改变,工厂规模再大,做生意的方式依然会保持原来的那套。

如果是做工艺数百年不变的行当还好,塑胶行业却不行,塑胶行业不仅技术日新月异,畅销的产品也一直在变,就像现在香港的塑胶厂主要生产简单用品为主,如水杯、奶嘴、牙刷、发梳、相架、麻将牌等。

但一些脑子比较活的工厂主已经开始琢磨生产塑胶玩具、塑胶花,有的更进一步,跳过了注塑、吹塑工艺,盯上了PVC塑料薄膜,打算入手高周波机,生产文具、吹气公仔、书包、浮泡等制品。

要说起来,香港塑胶业未来的天下肯定是属于脑子比较活、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的工厂主,一味靠着苦干爬起来的工厂主,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冼耀文轻抚周若云的柔荑,说道:“我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猜到我想说什么?”

周若云轻轻点头,小作斟酌后说道:“自己肯吃苦且带着工人一起吃苦的工厂主,意味着他的工厂运营成本会比其他工厂低,对利润率的要求也可以低一点,能接一些其他工厂不能接的订单。把订单交给这种工厂做,价钱可以压到很低。

而且……”

周若云略作思考,道:“而且这样的工厂不会只有一两家,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竞争,价钱在应有的基础上还能往下降。”

“非常棒。”冼耀文鼓了鼓掌,“我家若云真聪明,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周若云轻啐一口,“谁是你家的。”

冼耀文轻笑一声,“我做不到苛待自己人,却不介意给葛朗台生意做。好了,这个话题我们先聊到这儿,直面还要许久,将来我们可以慢慢聊,现在该进入下一个工地。”

“好呀。”

两人起身,往右边走了一段距离,来到香港制造集团的工地大门口。

周若云指了指门头,“香港制造集团,集团哦,这里是天地会分舵吗?”

冼耀文捏了捏周若云的鼻子,宠溺地说道:“你是在向我卖弄你的见闻广博吗?不好意思哦,这个知识点我正好也知道,你的卖弄计划失败咯。”

周若云拍开冼耀文的手,莞尔一笑:“我才没有卖弄呢,谁会不知道公司这个词的起源和天地会有关。香港制造集团,名字这么抽象,只能看出来是制造企业,根本看不明白制造什么,不利于打广告,不像你以往的作风。”

“我什么作风?”

“简单直接呀,穿好运来,好运自然来,一听就知道是卖衣服的,我阿爸说你打广告厉害,全香港人都知道好运来。”周若云歪了歪头说道。

冼耀文牵着周若云的手跨入工地大门,边走边说:“企业名和品牌名不要混为一谈,企业名用不着响亮直接,只要有意义就好。”

“哦,既然叫集团,你肯定有多元化经营的打算,都准备制造什么?”

“电器,也可能是电气,空气的气。”

“在香港做电气?”周若云驻足,诧异道:“香港没有电气的上下游企业,怎么做电气?”

冼耀文竖起食指甩了甩,“告诉你,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一定能做电气。”

周若云咯咯一笑,“说电气呢,怎么突然激发你的爱国心了?”

“冷不丁想到。”

周若云松开冼耀文的手,双手背到背后,如秀才般迈起小方步,摇头晃脑道:“东亚病夫这个词其实跟爱国没有多大的关系,病夫这个词,西方人通常用来批评无能政府,奥斯曼帝国、波斯、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都曾被批评为欧洲病夫。

上海的《字林西报》于上个世纪末刊登过一篇文章,用东方病夫批评官僚**、风气恶劣的满清政府。差不多同一时间,《万国公报》上刊登了李佳白的《探本穷源论》,他把满清比喻成病夫,并自诩医师,给满清开了不少药方。

从这个时间开始,东方病夫这个词在文人之间流传。后来以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改变了西方的中国病夫论的内涵,把病夫这个词从满清转移到每个中国人身上。

再后来,《孽海花》出版,作者曾朴署名东亚病夫,这本书在那时候非常畅销,东亚病夫这个词迅速流传开来。据说,曾朴的身体很差,他用东亚病夫这个笔名大概是因为自嘲。

再后来,平江不肖生在《近代侠义英雄传》中描写一位俄国大力士,从他嘴里又说了东方病夫。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全军覆没,运动员在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的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人讽刺中国人的漫画: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

这个故事流传非常广泛,但新加坡的所有报刊都没有刊登过类似的漫画,很显然,这是一个有人故意杜撰出来的故事。”

周若云说到这里驻足,冲冼耀文嬉笑道:“所以呀,东亚病夫这个词是我们自己人杜撰出来的,跟洋人没多大关系,大概也没有几个洋人说过这个词。”

冼耀文淡笑一声,“这次被你卖弄成功了,你触及了我的知识盲区,周老师,你是我一词之师,为了报答你的授业之恩,我要狠狠亲你两口。”

“才不要呢。”周若云冲冼耀文做了个鬼脸,人后退几步,嘴里咯咯笑道:“你来追我呀,追到了我就让你报答。”

话音落下,她转身往前跑,一边跑一边回头看,见冼耀文并没有追,她跺了跺脚,撒娇道:“你不追我,我生气啦。”

“真是小孩脾气。”冼耀文笑着摇了摇头,忽然大喊一声,“不要跑,让我追到有你好看。”

“咯咯咯,等你追到再说。”

一个放水慢慢跑,一个悠着追,两人一前一后,穿梭在砖块沙堆之间,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笑声仿若银铃,在空气中游荡。

两人闹了一会,来到香港制造集团的临时办公室——一个用竹片和油毛毡搭起来的窝棚。

办公室里人不少,有**个,或单人或三三两两在摆弄电机、定时器,十分投入,只有一人发现了进入的冼耀文两人。

中国最早生产电风扇的企业是华生电器,此企业由杨济川、叶友才和袁宗耀建立,杨济川主攻技术,叶友才负责管理,袁宗耀是久记木行的跑街出身,主要负责销售。

袁宗耀是销售方面的天才,在他的努力下,华生牌电风扇不仅在全国畅销,且远销南洋。

当然,华生的销售不可能只靠袁宗耀一人,在他的周围肯定有一帮得力的手下在辅助,袁继发,袁宗耀的同宗就是其中之一,之前主要负责华生在新加坡、马来亚和印尼三地的销售。

进入今年,华生三巨头冷不丁或积劳成疾,或颐养天年,华生几乎运营停滞,袁继发在外面业务跑得好好的,猛地往后一瞧,咦,怎么不发货了?

没着没落的袁继发从新加坡过来香港看看有没有发挥他才能的机会,巧遇胡孝清在到处搜刮电风扇相关人才,这不,美女和英雄茶楼相会,一拍即合。

通常,一个人在介绍不在现场的另一人时,都会介绍主要特征,比如冼耀文,别人在介绍他时,第一点多半会说半唐番,第二点说双十年华,第三点才会说到身高、样貌。

特征相符,又出现在此时此地,袁继发自然明白,眼前此人正是自己老板。

正欲起身招呼,就看见冼耀文摆了摆手,又指了指外面,袁继发会意点了点头,蹑着脚往外走去。

未几,两人在外碰头。

“袁经理,我是冼耀文。”冼耀文向袁继发伸出右手。

两手相握,袁继发说道:“老板,我是袁继发。”

冼耀文左手伸出在袁继发的手背上拍了拍,“听孝清说袁经理眼下在北角蜗居?”

“找房子匆忙,只在熟人家里租了一个房间,打算过渡一段时间再慢慢找寻心仪的房子。”

“香港逼仄,居不易。过些时日,丽池花园会在英皇道起几栋楼,等图纸出来,袁经理可以挑一个单元,权当做我个人给袁经理的见面礼。”

“谢谢老板。”袁继发客气却不激动地说道。

他手握三地电风扇销售渠道与人脉,一个单元他受得起。

再次拍了拍袁继发的手背,冼耀文轻声说道:“有些事孝清不敢轻易做主,给袁经理的条件低了,不管已有的还是新开发的,凡是南洋的销售业绩,袁经理都可以多拿一成起,业绩越好,拿得越多,阶梯式。

具体怎么算,改天去我家,我们喝点,慢慢聊。我是个败家子,大手大脚惯了,不会心疼袁经理拿得多,只发愁袁经理不好意思多拿,袁经理若是一年从我这里拿走七八十万,我会非常开心。”

袁继发喜笑颜开道:“请老板放心,我绝对不会不好意思。”

“这样甚好。”

又拍一次手背,冼耀文收回自己的手,掏出一支雪茄修剪好,继而给袁继发点上火,陪着吸了两口,才给袁继发介绍周若云。

寒暄两句,冼耀文带着袁继发沿着工地慢走,向对方打听起新加坡三地以往的电风扇市场详情。

袁继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不忘捎带吹嘘对三地的熟悉及人脉广博。

对袁继发的吹嘘,冼耀文是认可的,若不是让新加坡的熟人帮忙打听过袁继发的底细,知其所言非虚,他的出手岂会如此之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