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金钱玩家 > 第486章 标题党

金钱玩家 第486章 标题党

簡繁轉換
作者:鬼谷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7 02:45:48 来源:源1

弥敦道。

传销公司同栋的唐楼四楼,半个月之前租客搬走,房子租给了超级英雄漫画社。

超级英雄的组建,冼耀文只下达指令,并未亲自参与其中,算是对HK咨询之能力的一次检验。基本来说,钟林没有让冼耀文失望,HK咨询给超级英雄找了一个不错的社长兼总编麦正。

麦正,参与过全国漫画作家协会香港分会,同老一辈的漫画作者有点交情。战后,原来南下躲避战火的漫画家们绝大多数返回内地,香港漫画活动陷入沉寂,他又参与了“下南洋”活动——将港漫卖到南洋。

麦正没有多少漫画创作能力,却一直从事编辑相关工作,且有不错的交际、统筹和运营能力。

过去的一周,麦正拜访了香港所有漫画家,为超级英雄即将推出的《超级英雄》半月刊约稿。他的拜访很有成效,几乎每个人都答应供稿。

当然,通过这件事情不能反映出麦正的能力有多强,漫画在香港其实一直不怎么景气,要不然也不会诞生下南洋活动,漫画家们只有寥寥数人可以靠漫画维持清贫生活,大多数人只将画漫画当成兼职,主职是写点文章。

话说回来,在十三幺之前,香港根本没有以文致富的存在,搞文学创作的头部作家只有四五百的月收入,小康有,富的也有,但富的原因是本身就富,与写作无关。

十三幺如今给一个最畅销的作者开到千字50港币的买断价,这位主还是个快枪手,一天轻松写出数千字。

其他在《福报》上连载武侠小说的作者收入同样不低,但凡能写长篇,月平均收入破千是一定有的,十三幺引领了香港以文致富之风尚,让其他以文糊口之人羡慕不已。

现在好了,能画漫画的人无须再羡慕他人,超级英雄开了一个漫以致富训练班,由美国年收入数万美元的著名漫画家乔·西蒙担任导师,教授如何创作超级英雄。

此时的四楼,乔·西蒙正在讲课,一帮从十几岁至四十好几不等的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漫画是美术的一个小分支,想成为一名漫画从业者当然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但并不需要多高深,凡是能靠美术功底吃饭的人都有资格成为一名漫画画工,是否能成为一名漫画家,决定性因素不是美术功底,而是灵感。

拥有一个好故事,才有一本好漫画,乔·西蒙在讲的内容就是如何创造一个好故事。

学生当中有一人名曰许冠文,今年二十岁,学过几年美术,对漫画兴趣浓厚,在报纸上看到超级英雄在招画工,他就过来应聘,被录取后,一边参与风扇侠人物形象的创造,一边跟班学习。

因为风扇侠是命题作文,他创造起来很是痛苦,倒是充分享受听课的乐趣,几节课听下来,他已经有了一些灵感,准备创造一个抗日人物形象“财叔”。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麦正,得到鼓励和许诺,只要他将漫画故事呈现出来,《超级英雄》基本上会进行连载。

此时,许冠文坐在麦正的工位边上,耳朵在听课,眼睛时不时瞟向桌面的信纸。

在他边上,麦正正在阅读吴鸿安以及吴鸿安转寄的海影厂美术片组的信件。

吴鸿安在华东纺织工业部是挂了号的人,是可团结资本家派驻国内的代表,上次陌拜海影厂之后,很快海影厂领导主动联系他,双方见面商谈了漫画合作事宜,一拍即合。

麦正看完海影厂厂长于锡圭的信后,内心为难起来。

海影厂那边希望超级英雄早日派遣人员过去指导工作,也早日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即下单子过去,但风扇侠的人物形象都没定稿,现在派人去内地也没用,而且,他也不知道该派谁。

其实,他对未曾谋面的老板定下的“内地生产基地”的策略表示疑惑,以当下漫画市场的行情,超级英雄根本无须建立劳什子生产基地,节约创作成本不具备太大的实际意义。

只不过该策略是一堆策略的其中一个,其他的一看就是好策略,他不敢冒然认定该策略是老鼠屎,或许只是自己没有领悟其中深意。

“还是请示一下为好。”

麦正下定了主意,执笔写报告。

上海。

吴鸿安叩响了卡尔登公寓301室的大门。

这里是张爱玲的住所。

等了好一会,门嘎吱一声打开,露出张爱玲清冷的脸。

“你找谁?”

“张小姐,我是吴鸿安,来自香港。”

“香港?”张爱玲迟疑了片刻,说道:“吴先生,我不记得我们相识。”

“我们之前不认识。”吴鸿安说着,打开公文包取出两个信封,看了一眼,排了下顺序,然后将第一个信封亮给张爱玲看,“这是我的老板让我带给张小姐的信,他想邀请你去香港。”

将信封递给张爱玲,随即亮出第二个信封,“里面是500万人民币以及100块港币,作何用途老板的信里有交代。”

将第二个信封也递给张爱玲,吴鸿安紧接着说道:“张小姐,我老板让我给你带了句话,想去,要快。告辞了。”

话音落下,吴鸿安转身即走。

从北到南,他在内地待的时间不短,一直以局外人的心态冷眼旁观身边发生的一切,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跟张爱玲这类人接触就属于不该做的范畴,他不宜在此久留。

张爱玲看着吴鸿安离开的背影,又看看手里的两个信封,茫然若迷中关上门,走回书桌前,先拆开放钱的信封。

这是她的下意识反应,因为此时此刻,她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跟她说“你需要钱”。

她空顶着一个富家女的头衔,家世也算显赫,祖母是李鸿章眼里的赔钱货李菊耦,二十二岁还没嫁人,这年纪想找个好人家不容易,干脆将女儿许配给了刚结束发配的政敌张佩纶。

这么做,最大可能是为了享受被自己干趴下的政敌喊自己爹的快感,喊张佩纶一句小张子,李糊裱匠大概能开心一整天。

至于什么“欣赏其才华而招为婿”的典故假得很,若是真欣赏张佩纶的才华,李糊裱匠有的是机会举荐。

亲母是曾国藩的湘军头马之后,虽是庶出遗腹女,但好在没有嫡出,门第被继承过来。

继母她爹干过北洋政府的总理,虽说因为抽鸦片和其他一些个人小嗜好导致二十五六岁还没嫁出去,但勉强配得上一曲《暗香》。

这么一捋,张爱玲家世显赫一说没毛病,不过呢,富家女的头衔她是顶空了,人生过去的小半时间其实是为钱发愁的。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就三点,一是自己多少有点毛病,二是朴素的老规律,有了后妈就有后爹,三是亲妈有与没有一个样,不仅见不到拿钱回来,曾经还有拿着她的奖学金去赌的黑历史。

四九年之前,她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小说挺有市场,不仅能将自己活好,且有余力贴补曾经的达令胡兰成。

四九年之后,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小说不能写了,为了填饱肚子,硬着头皮写了一篇无产阶级苦大仇深类的小说,还别说,在上海引起轰动。

当然,轰动是别人告诉她的,她自己没见着,但不管怎么说,还算丰厚的稿费是拿到了,让她又能维持一段小布尔乔亚的生活状态。

前些日子,积蓄从一沓变成寥寥数张,她不得不强逼自己再次以正确的心态描写她不相信且反感的东西,那叫一个难产,如同便秘,一天挤不出几颗羊粪蛋。

开源不灵,节流艰难,她已经许久没有去飞达咖啡馆品尝手工研磨的意式咖啡。

点了一下钱,50张万元小钞,10张十元大钞,她心想,不管这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大概都足以抽出一杯咖啡钱。

于是,她阴霾的心情有了一丝愉悦。

将钱收好,拆开另一个信封,抽出不肥不瘦的折叠信纸,展开,入眼一幅敷衍潦草的画,满纸都是一个圆圈做脑袋,写个“大”字做躯干的人,密密匝匝一片黑,只有中间一个女人是用蓝墨水画的,如果不是代表脑袋的圆圈里写着个女字,她根本认不出来这是个女人。

女人下面写着一行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两个问号,一个属于原文内容,一个是画画的人添的,结合敷衍的画作,她稍稍思考便领悟画的含义——张爱玲,别他妈装犊子,你混不进人民队伍。

看懂了意思,她仔细端详文字,很容易看出来字出自女人之手,一撇一捺满是江南女子的秀气水灵,写字之人跑不出江浙沪。

“老板是个女人?”

带着疑问,她将画放于桌面,看向下一页。

仅一眼,她便知信不是正主所写,信纸有红色抬头,国棉五厂,再看字,字体还算端正,但比划很不连贯,横折之间可以看出生涩,是一个不经常握笔的人所写,而且是女人。

信的正文内容非常简短,只有七竖,大意是对方是一家影业公司的老板,想邀请她去香港做编剧,待遇从优;另港大已经寄出一封催促她去完成学业的信,给她赴港创造了正当理由。

最后一竖,一个快字下面三个感叹号,另有四个字——秦祖,问姑。

秦祖二字她参不透是什么意思,但问姑二字一目了然,是让她去问姑姑,找姑姑商量,看样子对方对自己了解颇深。

思考了片刻,她将信和信封烧掉,穿上外套匆匆出门,赶往姑姑家。

不到半个小时,张爱玲和姑姑对坐,将信件的内容复述了一遍。

其姑姑是妙人,听完便说道:“秦祖即秦人之祖大业,他最知名的典故是画地为牢。爱玲,写信之人是个妙人,你怎么考虑?”

“姑姑,我想走。”

姑姑叹了口气,说道:“走了也好,就你和胡兰成的关系,暴风雨早晚会来。”

“姑姑,等我走了,我们隔绝往来,不打电话,不通信。”张爱玲决绝地说道。

姑姑抱住张爱玲,“走的时候带上照相簿,留在这里我怕保不住。”

……

八点整,瓦莱丽和黄逸梵先后来到酒店,后者拎着一个行李箱,要干什么不言而喻。

冼耀文打去酒店前台给她开了一间房,单人间,特价房。倒不是为了省几个钱,只是为了明确上下尊卑关系,免得小老太搞不清状况,僭越成习惯。

安排了黄逸梵,冼耀文和瓦莱丽来到酒店的咖啡厅,瓦莱丽汇报之前办的两件事。

瓦莱丽先是拿出两份文件交给冼耀文,“老板,一份是加入电影分级委员会的章程,一份是我总结的分级标准,前天晚上我和委员会的几名成员共进晚餐,聊了三个小时。”

冼耀文看一眼文件淡笑道:“果然美女有特权,换成男**情不会这么简单。”

“谢谢夸赞,但我希望老板能多夸赞我的智慧,而不是美貌。”瓦莱丽一点不谦虚地说道。

冼耀文摊了摊手,“OK,我会将夸赞列入你的福利。设计师名单拿到了吗?”

“拿到了。”瓦莱丽又拿出一份文件,“为了拿到名单,付出一顿晚餐,还有100英镑现金。”

“不算多。”冼耀文颔了颔首,翻阅一下名单,随即说道:“今天我在友谊公司的秘书会从香港飞过来,卡罗琳·邓肯,英国人,你把文件复印一份和她交接一下。”

“要我去机场接她吗?”

“不用,下午六点你到这里和她会面,记得把报销单据交给她,三件事都属于友谊公司。”

“好的。”

冼耀文低下头细看设计师名单,嘴里说道:“你怎么看《钢铁法》?”

1949年11月24日,英国议会提出一项法案,将英国钢铁工业部分收归国有或纳入国家控制。

具体的措施是成立一家英国钢铁公司,收购符合条件的钢铁企业股份,而不是企业本身。原因是钢铁行业的企业有广泛的辅助业务,钢铁制造的核心业务很难从中剥离出来。

主要业务是制造机动车的企业被明确排除在该计划之外,不符合收购条件的企业如果生产超过5000吨矿石或其他产品,则需要获得许可证。

这项法案就是《钢铁法》,1950年10月23日议会通过,并定于1951年2月15日生效,这意味着《钢铁法》在大选期间开始实施。

一个问题将瓦莱丽定住,瞬间,她调动了所有脑细胞进行思考。

良久,她反问道:“老板想操作钢铁企业的股票?”

冼耀文轻笑一声,抬头说道:“另一个问题,如果想废除《钢铁法》,最快需要多久?”

“按照流程不会少于一年,考虑反对派的阻挠,再加一个季度。”

“这么说最快不会少于15个月?”

“我想是的。”瓦莱丽颔了颔首,“老板你认为这次大选丘吉尔先生会胜利,并且保守党会废除《钢铁法》?”

“从今天开始,你给我发工资?”冼耀文戏谑道。

瓦莱丽莞尔一笑,“老板,你说过讨论问题的时候没有上下级之分。”

“不要偷换概念,我的意思是你有不同看法可以和我争辩,不用一味听从,而不是你只带嘴,不带脑子。”

“好吧。”瓦莱丽摊了摊手,“艾德礼首相提出《钢铁法》后,保守党一直抱着反对的态度,如果丘吉尔先生在大选中获胜,《钢铁法》一定会被废除。”

“很显然,过去的几年时间,艾德礼做得不如说得好,这次很难和丘吉尔竞争,基本可以认定保守党会重新掌权。”

与美国的选举制度不同,英国大选指的是选举最高立法机构国会议员的选举,赢得下院多数议席的政党,其领袖将被任命为首相。

“股份从私变成公,再从公变成私,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一些极为有意思的事情,如何高价卖出,又如何低价买回,该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当中有不少学问。

如果我们知道哪些人学问比较高,哪些人学问很低,就可以针对性地做多或做空某几只股票,而且可以反复做多和做空几次,我相信利润会相当丰厚,同时,风险也不小。”

瓦莱丽接过话茬,“因为这个机会金融城很多人都有能力发现。”

“或许换成所有人更为合适,我想只有少数滥竽充数之辈不具备这种眼光,所以,很难说是狼联合起来吃羊,还是一部分狼吃完羊再吃其他狼。”

“老板,狼吃狼的速度应该快于狼吃羊。”

“嗯哼,快慢不重要,只要狼同类相残,就会出现狼尸,我不想当羊,暂时又没资格当狼,或许当渡鸦也不错,吃点狼尸上的腐肉。”

冼耀文端起咖啡杯呷了一口,待放下杯子,他慢条斯理道:“瓦莱丽,前天晚上和昨天白天,我和一个贵族小姐在一起,嗯,不用怀疑,就是你心中所想的那种关系。”

瓦莱丽会心一笑。

“金融行业想要获得巨额利润,无非是三种方式,BBC,信息差(BeFirst),比别人更聪明(BeSmarter),坐庄(Cheat)或者说作弊。

她所在的圈子可以接收到不少有用的消息,我想把她纳入迪恩公司的利益链,所以,我需要迪恩公司完成一次快速、漂亮的投资。”

瓦莱丽轻笑道:“上床还不够吗?”

“瓦莱丽,你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调剂品,聪明人不会用必需品交换调剂品。当你持有调剂品,却想交换别人的必需品,不要妄想等价交换,也不要妄想保持人格。”

瓦莱丽颔了颔首,“老板,我懂你的意思。”

“明天面试一结束,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一支投资小组,由你代表我进行管理,这是对你的一次能力测试,我希望你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老板,我会的。”

“嗯哼。”冼耀文颔了颔首,低头继续看名单。

瓦莱丽等了三分钟,见冼耀文不再找她说话,她拿起一份报纸专注阅读。

上午的时光在看文件和阅读报纸中流逝,冼耀文在名单当中圈出一些他有印象的名字。

下午去查令十字路84号坐了坐,虽然是周六,英国又是双休已经执行了十几年的国家,但对身为社长的汉密尔顿而言,没有上下班、双休的概念,忙的时候连轴转,闲的时候随时可以休息。

冼耀文已经给版权的工作开了个好头,汉密尔顿不敢懈怠,办公室装了电话,他就开始联系渠道的老关系,以最快的速度铺设查令十字路84号的出货渠道。

书籍和其他品牌商品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想要销量高,广告营销同样少不了,且需要重视刷单刷好评,以营造出众口铄金或者说皇帝新装的效果。

汉密尔顿在那里打电话,冼耀文在他边上快速敲打将来可能会用到的炒作套路。

生意就是生意,虽说出版社是为将来的版权运作服务,但它也可以视为一桩单独的生意,是生意就需重视盈利,所以,书买回去可能一页都不会翻的冲动型读者也要抓住,多赚几个便士总是好的。

读者的好奇、攀比、从众等心理都是可以利用的。

噼里啪啦,打好一页,换一张新纸,冼耀文继续噼里啪啦,标题党营销策略解析在纸上慢慢呈现出来。

有一个出版商和总统的故事,不知道是何时出现,也不知道是谁编的,出版商借了总统三次名头,大卖了三批书籍。

故事很假,经不起推敲,明显是没有经商经历的人拍脑门想出来的,但思路是对的,借名人的名义搞标题营销,效果不会差。

名人资源他有,完全可以低成本借用,或许可以拿《麦田守望者》作为标题营销的第一个实践对象。

噼里啪啦,脑子不停,手也不停,高效率运作时,还不忘冲瓦莱丽努努嘴,让她看一看。

他不是敝帚自珍之人,这计那策略,他不会看得过重,从龙学美开始,他恨不得将她脑子剖开往里灌,生怕自己活成事必躬亲。

他不怕身边都是聪明人,只愁没有独当一面的聪明人可用。(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