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金钱玩家 > 第558章 葱诚

金钱玩家 第558章 葱诚

簡繁轉換
作者:鬼谷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7 02:45:48 来源:源1

孔令仙往中年人脸上扫了一眼,说道:“大爷,对不住您了,救一个是我的全部能耐,实在帮不了您。”

闻言,中年人扑通一声跪在泥地上,冲着孔令仙磕头,眼泪顺着眼角往外溢,“丫头,你就行行好吧,俺家有七十岁老母,还有三个小狼子(犬子),俺没了,他们也活不成。”

砰砰砰,一个响头接着一个响头,“行行好吧,行行好吧,您的大恩大德,俺不会忘……”

孔令仙还没有反应,刚刚知道自己不用死的蝎虎子倒是开始同情心泛滥,顶着满脸普度众生的慈悲冲孔令仙说道:“熊丫头,你就救救大爷,大家都是山东……”

不给蝎虎子继续说的机会,孔令仙黑着脸从地上拾起一把铁锹,抡了个半月朝蝎虎子头上拍去。

梆梆梆!

一口气三下,用了点力,蝎虎子的头皮都被铁锹上的疙瘩磨破了,鲜血顺着额头往下流淌。

嗖~

铁锹往地上一扔,水仙走到朴蕴燮身前,冲他耳语了几句。

朴蕴燮听完点了点头,将一个宪兵叫到身前,也耳语了几句,接着,他大声喊道:“行刑准备。”

唰。

排成一排的宪兵纷纷拉栓上膛,分别瞄准自己要负责的目标。

队伍不怎么整齐,负责蝎虎子的宪兵手拿枪身较长的九九式有坂步枪,比其他人靠前三十多公分,那枪口落进蝎虎子眼里,跟杵在他脸上没什么区别。

蝎虎子尿了,也尿了,原本贴着大腿根的裤裆往下一沉,凸起一个鸡蛋大的鼓囊,尿水滴答滴答往外渗。

噗通,两腿一软,瘫坐于尿和出的稀泥上。

蝎虎子使劲张嘴发出嘶哑的喊声,“熊丫头,救~救救……我。”

“射击!”

砰砰砰,一连串的枪声响起,坑里的人一个接一个倒下,就是蝎虎子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其他人倒在血泊里,惟有蝎虎子是倒在尿泊里。

三个资历较浅的宪兵收起枪,一个解开坑边的袋子,两个拿着铁锹伸进袋里铲出生石灰粉末往坑里扬去。

孔令仙点上一支烟,深吸一口。

不久前,她学会了抽烟,一是出于交际需要,二是为了掩盖臭味,流民身上的汗臭味、花柳病臭味、尸臭味。

两个宪兵在尸体上撒了一层生石灰,便开始往坑里锹土,一捧捧黄土往坑里扬,一边扬,一边转着圈圈。

孔令仙抽了半支烟,依然不见坑里有动静,她往前两步站到坑边,伸手入口袋掏出一把硬币一个个往坑里撒。

“一撒长命百岁,二撒富贵双全,三撒人丁兴旺,四撒四季发财,五撒五谷丰登,六撒六六大顺,七撒吉星高照,八撒八方进宝,九撒九九长寿,十撒十全十美。”

人心都是肉长的,假如只是付出一点小代价,她不介意多救一个自己同胞,但不管是否冤枉,坑里的尸体无一不是额头刻着“政治犯”仨字,救了个冤枉的还好,若是救了个“不冤枉的”,谁也不敢保证她孔家不会落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顶着这么大风险,还要动用东亚商会的资源,以及付出不菲的美金,她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假如蝎虎子跟她不是沾亲带故,她真不愿意趟蹚浑水。

就是现在她也没想好该怎么向南云会长交代,将蝎虎子送出韩国还得动用商会的资源,不知道南云会长会怎么看她。

她的思绪在飘舞,黄土在飘扬,被吓得半死的蝎虎子发现自己没有全死,从黄土里立起,呸了几口,呛了几声,清出口鼻里的尘土,抹了抹脸,睁开眼,入眼彩色的世界。

恍惚间,他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生动。

活着真好。

“上来,跟我走。”

孔令仙没有多少温度的话,破坏了蝎虎子赋诗一首的雅兴,他四脚并用,一溜烟爬出坑,裤裆、两只裤脚和脚踝都沾染着黄灿灿的颜色。

孔令仙蹙了蹙眉,屏住呼吸说道:“跟上。”

她又来到朴蕴燮的身前,派了一支烟给对方,“队长,我是东亚商会的孔令仙,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找我。”

朴蕴燮方才对孔令仙的身份已经有所猜测,同美国佬交好又出手阔绰的女人,很容易可以猜到最近崛起的东亚商会女会长身上,现在经过亲口证实,他的姿态瞬间降低一些。

“孔会长,我是朴蕴燮,请多关照。”

孔令仙淡笑道:“朴队长,以后我们常来往。”

与朴蕴燮寒暄,又与麦葛温寒暄,礼数到位后,孔令仙才带着蝎虎子离开。

当车子靠近原州市市区,另一辆吉普车在等着,车上坐着关佬的手下孙荣成。

两辆吉普车交错停靠,蝎虎子被扔到孙荣成那辆车。

孔令仙扔了个信封到孙荣成怀里,“荣成哥,帮我把他送去釜山码头,看着他上船。”

孙荣成点点头,脚尖踢了踢驾驶位,驾驶员一脚油门,车子射了出去。

少顷,孔令仙的车也继续行驶,开上前往大邱的公路。

自从今年1月6日汉城有了再次易手的苗头,汉城的生意先大批难民一步南下釜山,关佬跟着姜东秀在釜山重建生意网,而孔令仙短暂停留便转道大邱,在当地组建独立于之前体系的东亚商会。

韩国东亚商会是东洋东亚商社旗下的正式分支机构,有别于之前不打幌子,只能放在桌子底下说事的生意,东亚商会的所有生意都放在台面上,遵守李承晚政权的法律,也给其交税。

简单而言,东亚商会目前是一家只从事正规贸易的企业。

越是往南,硝烟的味道越淡,两百多公里四个多小时的行程,孔令仙为了排遣无聊,哼起了韩国此时正流行的歌曲,《水车为何转动》、《印度香》等。

去大邱的公路基本与铁路平行,车子在路上会遇到相对逆行的火车,况且况且之间,火车车窗里飘出《战友们,睡个好觉》。

这是一首流行歌曲,也是韩军的军歌,诞生于去年韩军雄赳赳气昂昂的反攻时期,光复汉城,打下平壤,剑指鸭绿江,然后进入十月,被揍惨了,这歌也就没啥人唱了,改而流行表达一个女人送丈夫上前线的心碎之情的《妻子之歌》。

风声猎猎,孔令仙看着往前线输送的炮灰,默默祈祷他们多活几个,撑到下一次休假,带着卖命所得的津贴到商会大肆消费。

韩军的兵源分为两大类,一为主动爱国派,二为被动爱国派,前者是文化青年主动报考士官学校,运气好能遇到好几次火线提拔的机会。

后者是抓的壮丁,适龄又不残疾的逮起来押上运兵车,临阵磨枪式的训练后投放战场,边上的战友换了两茬自己还没死,便自动晋升为老油条、痞子兵。

前者是国家军人,该有的福利一项不少。

后者活着时是上层嘴里的“英勇的战士”,能吃点饱饭、抽几支烟,但千万别提津贴这种虎狼之词,啥玩意?爱国还要讲回报?

若是挂了,未必会被记入阵亡名单,只会在某份不公开的文件中为“正”字添一笔,自然也无所谓抚恤金。

津贴、抚恤金这两项只有熬到老油条阶段,有了敬礼喊“葱诚”的资格,才有机会接触到。

在路上好一通颠簸,下午一点半左右,孔令仙抵达距离大邱火车站不远的东亚商会办公楼——一栋三层的小楼,占地面积300平米左右,处在一个三岔路口,是去火车站的必经之路。

孔令仙下车,拐个弯绕到办公楼后面,穿过一道敞开的铁门,进入一个院子,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往板车上搬东西,她的眉头舒展,带着笑意走到年轻人身前。

“斗涣,饭吃过没有?”

年轻人叫全斗涣,大邱工业高中的一名学生,东亚商会成立后,需要一批人搬送货物,全斗涣找了过来,在这里勤工俭学。

因为是个学生,文化人,孔令仙对他另眼相待,平时多有照顾。慢慢熟悉,自然会聊到家里的情况,全斗涣祖上是壬辰倭乱(万历朝鲜战争)时期的官员,在蔚山之战中因临阵不进被都元帅权栗斩首。

到全斗涣父亲这一代时已沦为贫寒农民,但全父是一个懂汉字的农村知识分子,因此被推举为里正。

全家历来重视中文教育,全斗涣幼年在家塾川上斋随叔父学习中文,读《千字文》、《明心宝鉴》,1939年,全父将宗土(族田)抵押给同村赌徒朋友而被派出所追捕,在追捕过程中将巡查部长推下悬崖而举家逃亡吉林磐石,全斗涣进入小学学习。

1941年,一场大火将全家所收获的谷物和家具全部烧为灰烬,面对灾祸,全母的乡愁愈发浓郁,说死也要死在故乡,于是全家回到朝鲜,定居大邱,租房居住。

此后全斗涣一度失学,给东洋人开的食品厂运送纳豆、给药店运送药物或者给人送新闻报纸。此后他又入读专门为失学者开设的金刚学院、喜道小学,到16岁才小学毕业。

1947年,全斗涣进入大邱工业中学机械科读书。1950年从该校毕业,6月升入大邱工业高中。

孔令仙的父亲孔承通当年是闯关东闯过头,一直闯到了汉城,但当初和他一起闯的亲兄弟、堂兄弟、同宗兄弟大多散落在东北各地。

说来也巧,全家在磐石的邻居恰好是孔承通的亲弟孔承顺一家,多了这层渊源,孔令仙对全斗涣自然是更为亲切。

全斗涣放下手里的货物,冲孔令仙腼腆一笑,“会长,我吃过了。”

孔令仙帮全斗涣拍了拍襟口沾染的灰尘,以宠溺的口吻责备道:“已经跟你说了,不要叫我会长,叫怒那,叫一声给我听听。”

全斗涣挠了挠后脑勺,一脸害羞道:“怒那。”

孔令仙帮全斗涣拍好灰尘,双手拍搓抹去浮灰,从口袋里掏出烟盒,抽出一支烟送到全斗涣嘴里,旋即,掏出都彭易燃液体打火机,铿一声点着火。

全斗涣先是愣神,随后耳朵和眼睛都被打火机所吸引,双眼直勾勾盯着打火机。

孔令仙收回手,给自己点上一支,然后扬了扬手里的打火机,“喜欢?”

全斗涣下意识点头。

孔令仙将打火机往前一递,“给你。”

“怒那,我……”全斗涣既惊喜又颇有点不好意思。

孔令仙将打火机塞进全斗涣手里,“拿着吧,我还有。”

“我……”全斗涣正想客套拒绝,看见孔令仙不容拒绝的眼神,他改口说道:“谢谢怒那。”

“这才乖,我还没有吃饭,陪我进去再吃一点。”

大邱的粮食供应有一定的保障,但平民只能保持饿不死的状态,没有多少人可以敞开肚子吃,全斗涣正是十一点吃饭十二点叫饿的年纪,又是干体力活,这时候的肚子应该在叫。

果然,全斗涣面对打火机的诱惑可以保持礼义廉耻,但对吃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嘴里根本说不出拒绝的话,亦步亦趋跟着孔令仙。

办公楼三楼,有一半区域属于孔令仙个人,办公室、会客厅、厨房连饭厅、卧室,应有尽有。

上楼,进入饭厅,孔令仙让全斗涣点着仿ESSE的供暖烹饪双功能壁炉,她自己来到窗户前,撩开防冻棉层,拉开窗户,从窗外的挂钩上取了一块冻得梆硬的二刀肉。

提着肉来到壁炉前,将肉切成一片片,放进加了盐和醋的水里浸泡。

拿个盆上楼顶,分别从几口缸和瓮里取了泡白菜、泡萝卜、泡椒、新鲜白菜。

下楼,拿把剪子冲泡菜咔咔一通剪,摆进一个托盘里。新鲜白菜用菜刀切成片放在一边备用。

待一直在咽口水的全斗涣将壁炉烧旺,一个平底锅,一个煮锅坐壁炉上,一边慢慢煎五花肉,一边快炒白菜,然后加水……

不到一刻钟,一大盘煎五花肉,一大锅拉面,嗯,食也牌的,出现在餐桌上。

孔令仙拿出一瓶老黄皮,倒满两个五钱杯,先干一杯,然后一人拿一个锅盖,就着五花肉、泡菜,吃拉面。

对如此吃法,全斗涣觉得新鲜,也觉得绝对奢侈,春节的时候,他家也不敢这么吃啊,日子还不过了。

哗啦哗啦,吸溜吸溜,咕噜咕噜,两口面,一口泡菜,一块五花肉,吃得那叫一个过瘾,那叫一个心无旁骛。

孔令仙的心思却不在吃上,而是在琢磨如何推广拉面。

前些日子南云会长发来电报,让她借着平壤难民带着平安道冷面在南边传播的时机,推广“拉面牌”拉面。

朝鲜半岛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和秋季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并不适合小麦生长,特别是作为食物的冬小麦,在朝鲜半岛很难越冬活到来年。

既然此地区不适合种小麦,面食自然也不可能成为主食,甚至时间往前倒退几十年,绝大多数朝鲜(族)人并不知道面粉为何物,要说食用粉,他们只熟悉荞麦粉。

而荞麦粉也不是所有朝鲜人都熟知,朝鲜半岛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种植荞麦,从南北分治后的区域来划分,荞麦的主产区集中在平壤往北的一片区域——平安道、咸镜道、黄海道。

在日占时期,平壤无疑是朝鲜半岛的美食中心,南北的地区美食在此汇聚、改良,形成特有的美食文化,就面食而言,平壤冷面是一绝。

[朝鲜王朝时期,平壤隶属于平安道。]

冷面是荞麦做的,上个世纪末开始在汉城出现有别于平壤冷面的汉城风格冷面,然后随着近两年大量平壤难民南下,难民为了糊口,在如今的韩国境内各处开设冷面餐厅,面对正宗平壤冷面,汉城风格冷面没了活路。

如今,平壤冷面在韩国大行其道,全国境内大约有二十多家不足三十家冷面餐厅。

韩国地方虽然不大,但是三十来家冷面餐厅绝对不能说是数量颇多,只能说冷面在韩国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吃食。

荞麦粉不是哪都有的卖,价格也不便宜,而且,从荞麦粉变成荞麦面不是谁都可以做到,需要一点手艺,冷面汤的调配也不是那么简单,需要用到的食材调料不少,餐馆制作可以通过数量分摊成本,相对的,家庭制作的成本就比较高。

种种原因,限制了冷面走入韩国国民家庭,虽然荞麦面从古早的贵族食物到近代开始向下兼容,但想要平民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是满地荆棘的经济发展之路。

随着推广拉面的命令一起来的还有一份韩国面食分析报告,从一个更系统的维度介绍了韩国面食的发展史,有别于孔令仙肉眼之所见,内容详尽,让孔令仙知道自己该从什么角度着手推广工作。

但报告里对如何推广却是只字未提,按南云会长的说法,大会长想要看一下她的能力,分析报告和拉面牌的确立是唯二的扶持,其他都得由她来。

朝鲜王朝时期面食不流行,或者可以笼统地说不吃面食,一些面食是不存在的东西,在朝鲜语里自然不会对这些不存在的东西赋予一个专属名词。

而日占时期,东洋面粉商人为了推销从“满洲”进口的面粉,不但引入了不少面食,也为朝鲜语带来一些借词,比如说“拉面”这个词就是从日语音译过来,日语又是从汉语音译,所以三种语言的“拉面”发音极为相似。

方便面用当下的语言习惯,用“即食面”这个名词比较合适,用日语来说,就是“即食拉面”,朝鲜语里对即食的定义不太清晰,而拉面这个词却是已经有了,但大多数人对拉面的认知却是非常模糊,拉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压根没见过,更别说吃过。

在韩国具备以拉面来定义方便面的条件,也具备以“拉面牌”的品牌名“拉面”来定义方便面这个产品的条件,产品和品牌名直接捆绑,把守住竞争者的进入之门,以营造同人效应。

写四合院同人文的作者敢把情满写成禽满,但绝对不敢把秦淮茹写没了,同理,拉面牌的未来竞争者绝对不敢把“拉面”给整没了,不然为了让消费者理解自己卖的是啥玩意就得干废一台印钞机。

可以说冼耀文已经给孔令仙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走猫步还是竞走,要不要安排人拿着国旗在终点前拦住准冠军来一次强行爱国,给第二名制造超越的机会,这些都留给孔令仙考虑。(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