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金钱玩家 > 第645章 怪相

金钱玩家 第645章 怪相

簡繁轉換
作者:鬼谷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7 02:45:48 来源:源1

冼耀文的目光还未从山丘收回,谢停云的手在他腰间拍了一下,他转脸看向谢停云,只见她的头侧着看向后方,他跟着看过去,只见一辆往对面开的吉普车,不对,车子倒着开了。

“怎么回事?”

“车里两个人,美军中校、洋婆子,刚才盯着先生看。”

谢停云的话音刚落,吉普车已与黄包车并行,一只女人的手伸出车窗,做出停车的手势。

“师傅,请停一下。”

人力车夫一停住脚步,冼耀文扣好西装钮扣下车,站在停下的吉普车前,等着车里的人下来。

在纽约时,他和阿罗伍德·夏洛特有过联系,询问美**事援助技术团(顾问团)何时入台,阿罗伍德不仅告知今天是团员来台报到的最后一天,且给了他一个惊喜——阿罗伍德的堂哥卢卡斯中校是顾问团的一员。

他今天落地台北告知过阿罗伍德,这时候一个美军中校来截他,不用猜,最大的可能就是卢卡斯,至于女人,他很想猜卢卡斯的老婆,但估计没猜中。

车子两边的车门同时打开,他先看见视线更佳的副驾驶下来一个女人,来不及仔细打量长相,女人已站在他身前,嘴里嚼着泡泡糖,放肆地打量他。

打量一阵,女人用轻佻的语气问道:“亚当·赫本?”

冼耀文心里暗道一声见鬼,女人顶着蓬松到爆炸的头发,左耳戴着手镯大小的耳环,脸上画着看不清真实长相的浓妆,身着牛仔套装,脚上蹬一双牛仔靴,妥妥地六十年代摇滚女的打扮。

放在这个年代,她这身打扮相当炸裂。

不消说,这个女人肯定是琼·夏洛特,也不知打扮成这样是她的本性,还是为了上演一段俗套“抗包办婚姻”的故事。

“琼·夏洛特?”

“卢卡斯·夏洛特,亚当,你好。”不等琼回话,下车的卢卡斯将话头接了过去。

“你好,卢卡斯,你们来接我?”

卢卡斯的长相与三十岁出头的柯克·卡梅隆颇为相似,笑纹非常明显,是一张爱开玩笑的脸。

卢卡斯指了指琼,咧嘴笑道:“琼,我的妹妹,我马上要去中山北路足球场报到,亚当,她交给你了,希望你还回来的时候,她是完整的。”

“可以是尸体吗?”

卢卡斯耸耸肩,拿起挂在领口的太阳眼镜戴上,快步上车,一溜烟开走了,仿佛躲瘟神一般。

“尸体?”琼一脸玩味地说道。

“只是玩笑。”冼耀文指了指黄包车的座,“我们的事晚点再说,在看热闹的都是我的家人。”

听他这么说,琼并没有闹幺蛾子,冲大家挥了挥手,便坐到座位上。

冼耀文跟着上车,车队继续往前。

前面的黄包车上,陈长桐将头转回,腹内激雷阵阵。

一般人在台北找几辆小车是不容易,但他身为中银的经理,在金融和财政系统都罩得住,别人不容易的事,在他手里却不难,只是他对冼耀文抱着轻视的态度,不愿张嘴。

一个二十岁的后生娶一个四十出头的姨太太,怎么看怎么匪夷所思,自己的小姨子有什么值得迷恋?思来想去,也就是他这个姐夫值得人家惦记。

这不,来台湾了,来取惦记的东西。

他原本是这么想的,但现在看来,有必要改变想法。

他不认识刚才的那个美**人,却知道对方美军顾问团的身份,也清楚顾问团背后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在东洋治下的台湾虽然是被殖民者,在参政权等各方面是无法与东洋人平起平坐的次等公民,然而在硬件建设方面,则是现代国家等级的规模,即使许多权力被压抑,但对于现代国家及其台下公民的理解与想象,也绝对是走在时代的前端。

1920年代呼应着东洋大正民主的氛围,本省知识分子曾进行大规模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长达十多年,虽然最后在东洋军国主义的崛起下,终告失败,但也换取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规模可能有限,却是本省人重要的政治启蒙。

本省人不需要光复式的解救,而是期待将那被统治者压抑多时、旺盛的生命力,得到舒展和解放的机会。不幸的是,这样的期待换来完全背道而驰的结果,新来的统治者与东洋人并无不同,甚至更为差劲。

在心态上,曾替日方作战,深受东洋文化洗礼的本省人,在许多国人眼里,不久前还是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敌人,虽然官方极力淡化,但那巨大的文化鸿沟仍卡在两个不同族群之间。

更严重的是,文化差异的组成,还涉及进步和落后的价值差异,东洋治下的生活不论在物质或价值上,都远胜过彼岸,在主政者缺乏解决问题的自觉与诚意下,冲突在所难免。

战后陈仪政府的乱象,以接收之名,行贪污、揩油之实,变成了劫收。当时人在台湾,来自南京《大刚报》的记者唐贤龙,忍不住提出批判:“内容不好写出来,过不了。”

接收变劫收,反映着更根本的问题,战争带来的巨大扭曲,于战后同时考验着胜利和失败双方,从战时体制要回归常态,并要试图在秩序荡然无存的焦土上建立起新的规范,收束在战时被释放的人性丑恶,这样的重建工作对任何政府都是极大的考验。

从结果来看,老蒋面对这样的过程几乎束手无策,顾此失彼,短短三四年之间,从人人拥戴的蒋委员长到被迫下野,偏安一隅。

逃难所激起的乱象绝对高于接收,试想一块只有600多万人口的土地,于战后快速增加200万人,其中大半还是1949年到1950年间快速迁入,要安顿如此庞大数量的外来人口,即使在下个世纪都是棘手的难题。

老蒋采取的是近乎隔离双轨制的安排,在民间设置眷村、眷区,在政治上则是打造以大陆人为主导的军公教系统,这些安排当然有政治上的考量和算计,也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安顿流离人口,不得不的断然举措。

类双轨制的推行,从此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成为日后政治上的重要问题,过程中冲击最大的本省族群,大部分人只能继续选择沉默以对,而少部分人重新捡起“本省独立运动”这块牌子,只是这一次他们要抗争的对象不再是东洋。

他们跑去东洋,重新建立组织,摇身一变将自己变成“本独”分子,并试图从《西行漫记》记录的名人名言,从延安广播电台的《台湾自治运动》社论中找支持。

对这些人,老蒋自然是娘希匹,不听话就得收拾。

去年,老蒋在草山上的临时住所总结战局失利的教训,一个姓爱新觉罗的正红旗蹦跶到他身前,来了一段Rap,“唷唷,切克闹,Drop华山丢黄山,黄山Drop躲草山,Hi,Man,Don‘tKnow,草是What草,Comeon,Comeon,ITellYou,草是落草,BeforeThe为寇……”

老蒋大笔一挥,改草山之名为阳明山,为自己偶像狂打Call。

身为王阳明的小迷弟,三省吾身还是懂的,他记得那个男人曾经说过,“要想位子稳,唯有砍砍砍。达瓦西里蒋,瞪大眼珠子瞧好咯,我只给你演示一遍。”

于是,《戒严法》、《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等法律颁布,老蒋建立起威权体制,利用各级情报机构推动“白色恐怖”的肃清,再次对省内的异己分子进行管束。

不管是本省精英分子,还是外省“思想进步人士”,无可避免地陷入漩涡,原本凝结的政治空气变得愈发沉重。

思想管控与威权领导,可视为老蒋对失土的检讨,根除异己的杂音外,也积极设立官方思想的宣传组织如“革命实践研究院”、“青年救国团”等机构,用来拔擢、培育人才。

内忧外患,老蒋无限惆怅,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一缕一缕薅头发,正当他不知如何破局,朝鲜战争爆发,宝岛对美国的战略意义一飞冲天。

经过逾半年的交涉,终于盼来援助和顾问团,老蒋虽心知华盛顿看他不怎么顺眼,逮着机会可能踢他下台,这顾问团既要用也要防,但来了就是好事,起码度过眼前的难关,才有机会谈以后。

此时此刻,顾问团是他蒋某人的上宾。

老蒋的心思,陈长桐能猜到七分,哎,就在这个节骨眼,一个美军中校追着给自己亲爱的小连襟送来一洋妞,这,他似乎应该哼一首《相亲相爱一家人》。

……

嗯,从六千七缩减到这个字数,改得面目全非,不通顺的地方请自行脑补,那些是非删不可的内容。

这章和下一章顺序错了,内容互相替换了,不用管章名。(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