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金钱玩家 > 第704章 观粪识人

金钱玩家 第704章 观粪识人

簡繁轉換
作者:鬼谷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7 02:45:48 来源:源1

巴黎,第九区。

离第八区的香榭丽舍大道步行七分钟左右的距离,有一栋奥斯曼改造时期的建筑,五层高,底楼和二楼曾经是一间餐厅,上个月餐厅老板病故,因为没有继承人,餐厅只好歇业。

正为中餐馆找门面的杜鹃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查看过实地后,同房东拉锯两天,签了一份为期二十年的租赁协议,房租每年递增5%,附带赔偿条款,无论哪一方毁约,另一方都可以大赚一笔。

门面搞定,杜鹃立马开始筹备装修,采用了比较省钱的装修方案,硬装几乎不动,软装部份原来餐厅留下来的桌椅全部保留,只更换灯具和装饰品。

原来的水晶灯拆掉,换成灯笼形灯罩,没花钱,都是秘密发布会用过的那些。

并在餐厅的各个角落摆上白玉夔龙纹灯,宫廷御用的款式,杜鹃咬了咬牙下订单给北平的玉石铺子,采用高端玉石京白玉的边角料打造,一盏灯的造价高达25万,能在全聚德死乞白赖吃七八只鸭子。

餐厅的墙面会进行合理布局,悬挂各种字画,一律都是古董,时间最近的都是民国三十八年的画,绝大多数是清晚期的名家之作,唐伯虎的仕女图、吴道子的楼阁、宋徽宗的瘦金体,米芾、王羲之、颜真卿等等,字画方面有一号的人物几乎都有。

简直可以说是一掷千金,最便宜的一幅字4000大洋,在四九城能吃一碗炸酱面,且能豪气地让老板多下半碗倒着玩,慢慢倒,倒出点动静。

最贵的两幅摩登女图1000万,请了陆小曼和林徽因当模特,并请两人分别题跋,内容差不多就是“祝韩公楼开业大吉”一个意思,谢仪支出800万,作画工费200万。

二女身为大明星,具备不错的餐桌号召力,画往墙上一挂,有个四五桌客人专程冲着她们来就能回本,折本的可能性不大。

餐厅的盘碗也是在北平采购,一水的洪宪瓷,嗯,仿品,且不是高仿。

袁世凯总共当了八十三天皇帝,存世的洪宪瓷稀少,工艺又非常精湛,价格自然不菲,就是郭葆昌后仿的顶级A货郭瓷也不便宜,一件动辄上千万,杜鹃仅采购了一套郭瓷撑场面,其他皆为徒有其表的低仿。

反正餐厅不打算就此为卖点对外吹嘘,就等着金玉其外的自来粉才子帮着抬轿,不承认也不否认,乐得装成云淡风轻。

总之,装点门面的原则是花小钱办大事,但对真格的却是不惜砸下巨资。

一家餐厅其他都是锦上添花,把菜做好才是实在的真功夫,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防着其他餐厅挖角,苏丽珍帮着联系羊城市委,请对方委派一套厨艺精湛的厨师班子来巴黎,以何名义皆可。

总而言之,厨师班子不是餐厅的人,人事关系挂在羊城市委设立的某单位,餐厅付外汇给单位,单位给厨师班子发放工资,这种合作属于人力外派的性质。

当然,餐厅会额外给厨师班子按月发一笔补贴。

杜鹃站在餐厅的大门口,仰头看着门面上的匾额,上书“韩公楼”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就是餐厅的招牌。

韩公即韩愈,其对粤菜的记录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其名讳命名餐厅,一为纪念,二为明确餐厅向世界传播中国美食的宗旨。

以韩公为名,从羊城请厨子,不消说,韩公楼是一间粤菜餐厅,且是一间走改良路线的餐厅,盘子要大,菜量要小要精致,最多经营半年,餐厅就会改为预约制,不提前预约恕不招待。

杜鹃站着端详匾额好一会儿,期间应付了几拨和她打招呼的人,她的巨幅照片曾刊登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在巴黎的知名度可是不低。

未几,她低下头看一眼手表,转身钻进了身后的一辆汽车,另一家公司厨房花园承揽了台湾拉斐特的食材供应业务,她要去郊区一趟查看食材准备情况。

冼耀文和杨丽华聊了几句,离开衡阳旅社,前往拉斐特的工地。

到了工地,还未锁定王朝云的位置,他就发现工地上的工人有不少个子矮得过分,稍稍观察便分辨出是东洋人,他的眉头蹙起,心知王朝云请了不少黑在台湾的东洋人。

旋即松开,这不是什么大事,顶多就是警察来找麻烦的时候花点茶水钱。

走到地基的坑道前,往里瞅一眼,只见工人在堆砌青石,并用砂浆勾缝,手脚非常麻利,就是有几个工人腮帮子鼓囊囊的,不时朝地上吐着铁锈色的口水。

这一看就是在嚼槟榔,没想到小鬼子禁了五十年的槟榔,如今又死灰复燃。

顿时,他的脑子有了应激反应,各种资料按照一定逻辑自动调取出来,不到半分钟,一个关于槟榔的商业策划案初稿呈现。

首先,伊丽莎白医院在台北成立主攻口腔科的分院,然后,成立槟榔企业,抨击过去落后的吃槟榔方式,推出商品化的槟榔,一步步蚕食吃槟榔的群体,并壮大群体,待成瘾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槟榔大幅度涨价,利润率冲击500%。

到了这个阶段,伊丽莎白医院就可以一边站出来大义凛然地抨击槟榔企业,告诫槟榔成瘾者戒掉槟榔,一边服务好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口腔癌的客户。

如果可能,再推出“代槟榔”、“戒榔糖”产品和打通白事业,趴在槟榔的各个环节汲取利润。

还别说,这个挺有搞头,赚上几年快钱,在引起国府重视征重税之前出售槟榔企业和品牌,专注医院版块,甩掉左右互搏的尴尬,放下屠刀立地成西医,靠手术刀牟利。

“不知道槟榔能不能磨成粉用鼻吸食,或干脆搞出静脉注射的槟榔营养液?”

手一挥,将槟榔计划存入“结交人脉”分类,冼耀文沿着地基坑道一路瞧过去,在拐角处一堆砖块后瞧见了王朝云。

王朝云也发现他,迎了上来,“高野君。”

“在做什么?”

“刚刚送走一位客人。”王朝云瞧见冼耀文的皮鞋脚背处沾上泥土,连忙掏出手帕弯腰欲擦拭。

“不用理会,回去擦就好了。”冼耀文扶住她,“什么客人?”

“国产兴业的林灯先生。”王朝云直起腰,冁然一笑。

“有点耳熟,是不是做石棉的那位林灯?”

“就是那位林灯先生,他不仅做石棉,还做基桩、电线杆、水泥生意。”

“水泥?”冼耀文若有所思,“林灯过来是为了水泥?”

“是的,林灯想让我匀点水泥给他。”

“多少?”

“一百吨。”

冼耀文轻笑道:“口气不小,一百吨也能用一个匀字。”

拉斐特要用的水泥是走美军顾问团的渠道从台泥特批的,价格35台币/包(50kg),即1吨700台币,这是国府管控的价格,意义类似计划调拨价,只会供给军队和公家单位,拿着批条的个人理论上也能按这个价格拿到水泥,但实际上数量极其有限。

台湾的水泥缺口很大,要进口很大一部分弥补产能不足,民用目前不在国府考虑范围之内,先紧着军用,基建都得靠边排队,可以说水泥相当扎眼,台泥的人小打小闹倒一点可以,敢大搞,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呢,分分钟被收拾。

正因如此,能量大的权贵子弟即使当倒爷,也不会选择倒水泥,有太多不扎眼的选择,没必要蹚水泥这趟浑水。

撇开黑市不谈,单论正规来路的水泥,尽管台泥年产能15万吨出头,一百吨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却依然是非常大的量。

拉斐特的主建筑面积3200平米,加上停车场和半包围院墙,台泥一共批了400吨水泥,每平米的预算不到125公斤,根本不足以按照苏式厂房的标准建设,只能适当压低标准。

好在目前在施工的建筑只是过渡性质,标准不用定得老高,大致按照妥善维护的前提下百年建筑的标准施工即可,这么一来,水泥用不完,百来吨大概能省出来。

“我已经婉拒林灯,说工地上的水泥根本不够用,但他还是说想见你一面。”

“指名道姓吗?”

王朝云点了点头,“林灯知道你。”

“有点意思。”冼耀文抚了抚下巴,说道:“你当我今天没来过,不知道这件事……工地上本省人多还是外省人?”

“我找的是本省施工队,只有本省人和东洋人。”

“哦,看来我今天来过的消息瞒不住,前面的话收回,如果明天林灯再来工地,你直接答应安排我和他会面,时间待定。”

“你要见他?”

“见一面不会有什么损失。”冼耀文将手搭在王朝云的小肩上,“你搬出来住了?”

“旅社三楼刚好有一个租客退租,腾出来一间屋,我搬进去了。”

“多大面积?”

“19坪,一个人够住。”王朝云笑靥如花道:“我给你定做了两套睡衣,还买了生活用品。”

冼耀文颔了颔首,“有时间我会过去。”

“哈依~”

接着,两人又聊了聊侍应生招聘一事,一聊完,冼耀文便离开。

他没有忙什么正事,而是跑去位于联勤第四十四兵工厂南侧的四四南村。

该村是台北最早形成的眷村,以竹片为筋夯土墙盖的黑瓦平房呈鱼骨式格局排列,巷道狭窄,邻里关系相当紧密。最早的住户都是原上海兵工厂迁台厂工及家属,现在复杂一点,有其他人迁过来。

他穿过村口的福利社进入村内弄巷,观察水闩,观察房前的杂物,也观察遇见的人,进入巷尾,粪臭味钻进鼻子,追逐臭味来到木板搭建的公厕,挥手驱赶绿头苍蝇,窥探蹲坑的水泥沟槽,于连绵的粪山峻岭间分析草纸、报纸和作业簿的比例。

报纸的占比最高,接近七成,其中边缘呈直线,形状规则,经过精心剪裁的占到六成,其他四成边缘不规则,明显是用手撕的。

作业簿占比逾两成五,整张的少,一张撕成两三片的多。

草纸的占比不到半成,且是市面上最便宜的那种,少有保持完整,大多可以看见破洞,在破洞边缘还能发现疑似血渍,大概是擦拭时用力过猛惊扰了菊花的春梦。

峻岭的堆砌以羊粪球为主,偶有表面覆盖灰白色和稀疏的流体绿色,沿着羊肠小径逆势而上,在牙缝间扫上两眼,便可以分析出制造它们的主人们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并长期低蛋白饮食。

观粪山识人,村里人的生活水准一目了然。

出了公厕,他分出一丝注意在地面,躲避鸡鸭抛洒的地雷,也躲避掩盖地雷的草木灰。

蹚过雷区,来到孩提的儿童乐园,顶着一双双天真异样眼光的审视,倾听他们嘴里的童言无忌。

这里,那里,四四南村逛了个囫囵,他对眷村的眷民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都是他的潜在客户,需要花点心思研究。

五点。

回到家里的花园,甫一下车就看见费宝树两姐妹从凉亭里迎上来。

“耀文。”

“阿姐。”冼耀文应了一声,上前抱了抱费宝树,随即又对费宝琪说道:“今天怎么有闲暇品茗纳凉,没有牌搭子?”

费宝琪莞尔一笑,“听你的口气,好像我和宝树天天打牌似的。”

“不是天天,也是隔三差五。”冼耀文轻笑,“在这吃饭?”

费宝琪点了点手表,“饭点了。”

“呵,姐夫来吗?”(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