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1991我的年代华娱 > 第422章 433 古惑仔的负面影响,一

1991我的年代华娱 第422章 433 古惑仔的负面影响,一

簡繁轉換
作者:汪公子在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23 23:00:24 来源:源1

《古惑仔》系列电影的大名,李艺书自然是如雷灌耳的,他自己也看过几部。

电影拍摄的相对而言,从商业角度来看的话,那绝对是大获成功的。

第一部《人在江湖》,投资成本仅500万港币,耗时15天拍摄完成。

在今年1996年1月25日在香江上映,一个月的时间票房就取得了惊人的2100多万港币。

可以说光靠香江本土票房,就已经把成本给收回来,乃至产生盈利了。

更不要说苔湾市场,东南亚市场,还有录像带丶VCD等版权销售。

不夸张的讲这部电影商业价值极高。

后面能一口气连续拍到第六部,足以说明这个系列有多麽的赚钱。

商业角度来看,这个系列是赚翻天了,可所带来的社会负面价值,同样惊人不已,而且影响之广时间之长,几乎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李艺书作为后来的人,自然清楚这部电影带来的社会负面价值有多大。

不夸张的说,在庞大的80-90后群体之中,最少有上百万人受到这个电影的影响,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了上千万人。

香江黑帮题材电影一直是久经不衰的题材,从早期的《英雄本色》到后来千禧年后的各种港片,这个题材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但从来没有过一部电影,有《古惑仔》造成的社会影响这麽大。

只因为《古惑仔》这个系列电影采取的拍摄手法是偏写实风格的,导致去学习丶去模仿的青少年,简直不要太多了。

而且第一部《人在江湖》拍的实在是太江湖气了一点,以陈浩南为首的社团成员,在经历一系列「违法犯罪」的事情后,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还成功的当上了铜锣湾的老大。

这在青少年看来,是多麽的充满诱惑力啊。

打打杀杀,不仅有漂亮马子跟随,还能当上XX地盘的老大。

身后几十上百个小弟跟着,简直不要太爽。

上一世观看这个系列,已经是千禧年了。

如今得知这部电影已经在香江上映,李艺书心情有点凝重。

李艺书不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本着尊重他人命运,从不插手一些与他自己不相干的事。

可考虑到这个系列电影带来的坏影响太大,李艺书觉得为了国内青少年考虑,还是得做点什麽。

毕竟现在包括主创团队的人,都没在意这个系列即将带来的庞大的负面影响。

想通这点,李艺书抬头看向了面前的杜琪风,假装不知这部电影的样子:「你们说的这部《古惑仔》票房如何?」

杜琪风道:「很不错,1月底上映的,二月底就拿到了2100万票房,听说制片成本还不到500万港币。」

「那看来是大卖了啊,我们那部《新世界》也才卖三千多万票房,制片成本更是有一千多万。」

「是,我听说《古惑仔》剧组已经在拍第二部了」

李艺书看向身边的霍文希:「这电影出了VCD没有?」

霍文希立马道:「应该有录像带,老板想看,我打电话问问。」

「嗯,打个电话问问,有的话,找人现在送来。」

「好的老板。」

霍文希起身出去打电话了。

杜琪风跟韦家辉二人一脸诧异,李导还真够果决的,一听到电影票房大卖,就立马找人要电影录像带来看,难怪能这麽年轻就成为世界级的大导演。

在文艺片丶商业片领域直接两开花。

「哈哈,李总不愧是李总,我算是明白李总的电影为什麽在国外那麽受欢迎了。」

一直没说话的杨守城,也被李艺书这果断给震惊到了,说看就看啊。

李艺书淡淡的笑道:「任何票房大卖或者拿奖的电影,都是值得第一时间观看的,我认为导演分成两类。」

杜琪风脱口问出:「哪两类?」

「一个是天才类型的。」

李艺书竖起一根手指,「天才类型的导演,没有过多的学习经验,只靠着自己无与伦比的天才创意拍摄出精彩的影片。」

「这类导演我见过不少,最具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还有内地导演姜闻。」

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杜琪风跟韦家辉都不由点头认可。

「李导,你难道不算天才导演?」杨守城笑眯眯道。

「呵呵,我自认为不算。」

李艺书笑了笑,他真不是天才导演,如果是天才导演,也不会蹉跎那麽多年,等到网大电影时代,才在这个行业打出一点名气。

听他这麽说,杨守城等人都笑出了声,只当是李艺书谦虚。

杨守城没有多在这个话题上聊,而是问道:「姜闻我知道,他首次执导就拍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看了,非常喜欢。」

「这个卡梅隆我听过,也看过他拍的《终极者》还有去年的《真实的谎言》,但他也是天才导演吗?」

李艺书点头说:「不错,他的确算得上是天才导演,你们可能不知道,卡梅隆在从事导演行业之前,只是一个开卡车的司机。」

「卡车司机!」

杨守城丶杜琪风丶韦家辉三人瞠目结舌。

好莱坞电影不是这些年才红的,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风靡了,不过香江这边引进的不多,大都是录像带流传,也只有一些大制作才会上映。

卡梅隆先后拍摄《终结者》《第一滴血》《异形》《真实的谎言》等影片,缔造了他在好莱坞大导演的地位。

但谁能想到他从事电影行业之前,居然只是一个卡车司机。

「是啊,他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拍电影,进入电影行业不到七年,就拍出了《终结者》,我听说这部电影预算只有700万美元不到,但最后全球票房差不多有7-8000万美元。」

李艺书说到这,又笑了笑:「不过你们别看卡梅隆只是卡车司机,实际上他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母亲好像还是学艺术的,所以多多少少也有点家传影响。」

这麽一说,杜琪风跟韦家辉才松了口气,他们虽然进入这个行业也没有太多年,可都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

卡车司机,在他们二人看来,不说大字不识几个,但最起码文化水平肯定不高。

可如果是家庭条件优越,开卡车只是个人爱好,那倒也能解释的通卡梅隆能拍出那麽多票房成功的商业大片了。

杜琪风没忘记另外一种导演,问道:「那另外一种导演呢?」

「另外一种,就是积累性的导演。」

李艺书笑着说道:「积累性的导演,他们或许在导演生涯的前期,无法拍摄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影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知识丶能力丶阅历等等积累的越多,拍摄的影片也就越精彩。」

「当然了,这也不排除一些在独立执导以前,参与过多次剧组副导之类的工作岗位。」

「那我应该算是积累性的导演了。」

杜琪风笑道:「这麽多年,跟了那麽多的剧组,一直到《阿郎的故事》,才让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1972年杜琪风便开始在无线电视台打杂,后来进入了大名鼎鼎的艺员训练班,在训练班期间杜琪峯经常跑龙套,演一些诸如衙役之类的角色。

不过他自知在演员方面没有多少发展,因此训练班毕业后他便转到幕后,师从王天林学习拍戏,并且从最初级的助理导演做起。

请...您....收藏_(六\\\九\\\书\\\吧!)

一直到1980年,杜琪风就受到好友邀请,执导了首部电影作品《碧水寒山夺命金》,不过这部电影票房极差,便开始回TVB担任电视剧的编导跟导演。

之后跟徐客合作,拍摄了一些影片,但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且有监制在头上管着,杜琪风更多的只是一个拍片机器,按照监制的思路去拍摄影片。

哪怕拍摄出了《开心鬼》《八星报喜》这些票房大卖的影片,但杜琪风一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执导过影片。

一直到1989年拍摄的文艺商业片《阿郎的故事》,在香江取得了3900万的票房成绩,彻底打开了杜琪风的名气。

「那我应该也算是积累性导演。」

韦家辉同样点头认同这个词,他跟杜琪风的经历也差不多,都是蹉跎多年,然后功成名就,之后拍摄的影片尽管起起伏伏,但总有佳作呈现。

「哈哈,其实我也是积累性导演。」

李艺书话说出来,杨守城三人笑哈哈的,只当李艺书是凑热闹开玩笑。

见他们仨不相信,李艺书耸耸肩膀,这人说实话都不相信,那也没办法。

谁让他真的是积累性的导演。

积累了二三十年,靠着海量的阅片量,包括一些后世研发出来的拍摄技巧跟拍摄思路,这才让他重生回来的这几年如鱼得水。

从第一部《那山那人那狗》开始,到今年的《三国赤壁》,李艺书都或多或少的用超越了时代的眼光,去拍摄这些电影。

在剧情跟剪辑不超前的情况下,一些细节跟色彩风格,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也缔造了李艺书六年欧洲四金的成绩。

不然真以为随便什麽人,在没有实战经验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就能拍出一部电影?

姜闻拍电影之前,当了十几年的演员,对剧组的配置与工作可以用一清二楚来形容。

几人又闲聊了几句,霍文希就回来了,表示录像带已经找到,已经有人在送来的路上。

李艺书自然是满意的点点头。

琐事聊得差不多了,感情渲染也到位了,李艺书这才跟聊起了对方提到的电影投资。

「有剧本吗?」

「有的。」

韦家辉连忙从包里取出了一个剧本。

李艺书接过来一看,稿纸封面是手写的《黑》。

《黑社会》?

他眉毛一挑,翻开来看了起来。

眼看李导开始看起了剧本,杨守城也没有闲着,而是主动领着杜琪风丶韦家辉二人,跟霍文希这位如今亚视的掌权者聊了起来。

电影跟电视几乎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电视台的宣传,电影要想扩大影响力跟观众还是差点意思。

李艺书只是看了前几页,脑子里就蹦出了一部电影《一个字头的诞生》。

这部电影算得上是银河映像的开山之作,尽管比不上后来的《枪火》那麽闻名,可这部电影绝对是银河映像的招牌了。

其黑色幽默手法之荒谬,暗喻之高超丶手法之狂放,表演之精彩,几乎可以被看作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最大的突破之一。

黑帮人物阿狗在32岁的人生路口面临两个抉择,一是继续胡混,二是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电影发展为两种假设。

影片的主题基调荒谬,人物的设计也很怪趣,在来回摆动的超广角镜头的拍摄下,仿佛是哈哈镜中的人像,明显带有反潮流的情绪。

对如今当红的古惑仔和黑社会现象极尽讽刺挖苦,也突出强调了风云变幻的时世中不可预测的命运。

「不错。」

李艺书开口打断了几人的交流,笑着说道:「这个剧本写的很棒,剧本结构有点基耶特洛夫斯基的《盲打误撞》的影子。」

「李导说的没错,这部电影我的确是致敬了《盲打误撞》这部电影。」韦家辉眼前一亮,他没想到李艺书只是看了一会儿剧本,就看出了他模仿的是哪部电影叙事。

「写的很不错,我很喜欢这个剧本,不过……」

李艺书看向杨守城:「这部电影投资应该不算大,杨总怎麽没想着投资?」

「李导,我倒是想投资,只不过最近公司资金方面出现了点状况,而且还要为接下来的融资做准备。」

杨守城摇了摇头,他是挺想投资的,但奈何资金不充裕啊,又要投资拍摄《尖峰时刻》,还要参与李艺书的集团融资,这部电影投资再不大,千万港币还是有的。

而且说实话,这剧本好肯定是好的,就是有点不够爽。

把男主角分成了两个时间线来拍摄,第一个时间线的男主稀里湖涂客死他乡,第二个时间线的男主走向成功独霸一方。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个电影的观影难度是有点的。

如果是《古惑仔》,杨守城咬咬牙,硬凑也凑一笔钱出来拍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