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倒斗 > 第十九章 古玉地弯

倒斗 第十九章 古玉地弯

簡繁轉換
作者:平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23 14:41:40 来源:源1

寒凉的气息愈发深重。

我心头一动,猛地想起几个月前,在青州开金刚墙时的经历。

卧槽?

该不会碰见那东西吧?

别介啊……

这荒郊野岭的,可没地方搞鸡去!

可没想到,把头确微微一笑:“有点儿意思……”

“把头,这、这咋回事儿啊?”南瓜缩着脖子追问,眼睛里满是惊恐。

“赶紧的,弄开你们就懂了!”

虽然搞不懂,但看把头淡定自若的模样,我顿时不怕了,直接用出了十二分的力气。

吱嘎——

靠我这一侧的棺盖,直接被撬起了好几公分。

南瓜深吸口气,也跟着发力,随后只听咣当一声,厚重的棺盖滑落,重重磕在了木椁内壁上!

刹那间,温润的色泽映入眼帘。

玉器。

玉壶、玉碗、玉杯、玉璧、玉圭、玉琮……大大小小、琳琅满目,材质多以白玉为主,形制从隋唐到先秦,历朝历代的都有。

我惊呆了。

太多了,少说也得二百件往上,均匀的铺在锦被之上!

唉!

可惜啊。

可惜不是青铜器,不然就这一票,以后都不用再下墓了。

然而这也没办法,这就行情的变化。

今时今日,陪葬品中玉器远不如青铜器和金银器值钱,甚至于有的时候,还比不过瓷器。

但在遥远的一千多年前,玉器绝对是最贵的。

可以想见,当年这老前辈趁着兵荒马乱,搞了多少点子,金银器融了变现,玉器背回草原,至于青铜器……估计大概率就留在坑里没动,时至今日,必然早就烂成了渣渣。

“嘶……”

手一靠近,近乎冰寒彻骨。

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寒气的来源。

“卧槽!”

就这时,只听噌楞一声!

我猛然抬头,却见南瓜已经跑到把头身边,惊慌失措的抱住了把头的胳膊!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我立即照做,也赶忙跑把头身边。

“咋了啊?”

南瓜都快哭了。

他哆哆嗦嗦的抬起手指向棺内:“见见见、见鬼了!软……软的!”

“软的?”

我琢磨了一下,脑子里猛地想起了一件事。

在文化市场的那几个月里,我曾竟看过一本叫《古玉辨》的书,是清朝一个叫刘大同的人写的。

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玉如土中年久,其质即软,如不软,则色不能沁。至出土后,亦有软硬之分,硬者易辨,软者形同枯骨,或如瓦砾,此皆由地气所致,见者多不能辨,每见一器,一半软一般硬,硬者以刀试之,不能入,软者以指甲划之,即碎如泥土,但盘之日久,则软者亦坚不可破,此不可不知者也。”

当时我看见这段文字后,就觉得这个刘大同是在吹牛逼。

玉是石头,怎么可能会变软?

更何况那时候我已经下过斗,也曾亲手掏出过玉器,却根本没见有这种情况。

不过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我就去市场里面,向一些混熟了的老板请教,但得到的答案却完全不同,有肯定也有否定。

其中有个人说的最玄乎,他告诉我是真的,这种现象叫做“古玉地弯”,又称之为“地障”,而且他还说他曾收到过一件玉佩,被弯成了月牙形!

原本我都信了。

可听到后边这话后,我心中顿时冷笑:上坟烧报纸,你特么糊弄鬼呢!

再后来,青州那边就出事,这事儿我也就忘到了姥姥家。

于是我立即问:“把头,这是不是地弯现象啊?”

把头满意的笑了笑,颔首道:“不错,你还知道这个。”

被夸了,我有点得意。

但看南瓜还是佝佝偻偻的缩在把头身边,就对他说:“你看你这吓人叨怪的,真怂,至于的么!”

南瓜满脸涨红:“你、你还不是也跑过来了!”

“额这……这都怪你!”

我狡辩说:“我这是被你吓的,还有以后在墓里不要说那个字。”

“哪个?”

我对南瓜比了个口型,他点点头表示记住。

完后我有心见识见识地弯现象,就想上手去摸,但刚要接触到一件玉器时,手又停住了。

“把头,没毒吧,能不能摸?”

“没事儿,长长见识吧,小关你也体会体会,但注意,太软的不要往起拿。”

我立即摘掉手套,伸手触碰上去。

很神奇。

接近玉器的时候,气温非常低,但当真正碰到后,却发现玉器本身并没有多凉。

关键是触感。

有些类似那种醒好的面团,表面发硬,可稍稍一用力,会发现确实有些偏软。

另外还有一些不是发软,是发素发脆,轻轻一碰就会出现裂纹。

我这才明白,无论刘大同还是那个老板,他们都没吹牛,以前的确是自己短识了。

而且我还发现,一件玉璧竟呈现出了,类似《古玉辨》中提到那种半软半硬的情况,区别在于它不是一半硬一半软,是软硬的区域,不均匀的分布在器物表面。

“诶,川哥你看!”

这时,南瓜指向边缘一件玉器。

我一愣,神色便有些古怪。

很形象的一件东西,就是……就是老太监身上没有的那个。

南瓜尝试着拿起来。

“卧槽?!”

“川哥,川哥,你快看,真牛逼啊!”

由于是软的,当时我们看见了什么,大家自行脑补吧,只可惜郝润没有下来,不然她看见了,绝对会小脸通红。

总之我也没忍住,跟着发出猥琐的笑声,同时嘴里各种牛逼卧槽,一起玩了好一会。

真是,长见识了!

地弯现象很多人都知道,但具体的表现,基本只有我们和一些一线考古人员才见过,所以各位要是接触出到一些自称业内人士的人,不妨拿这个考考他,是骡子是马,一问便知。

也不是说不知道就一定是骗人的,但绝对没下过几次斗,否则的话,不可能没碰见过。

然后干什么知道不?

立刻通知叔叔,帮他迷途知反,从新做人!

几分钟后,把头清了清嗓子道:“好了,碰见地弯不好往出起,得晾一会,等变硬了才行,先把其他的东西收拾干净吧!”

我还沉浸在奇妙中难以自拔,便撞了撞南瓜的肩膀,憋笑说:“听见没?一会它就变硬了!”

“对对,赶紧干活,等变硬了再玩!”

唉,现在想想,也真是没谁了,不过那话怎么说来着?

男人至死是少年!

我们当时也才十几岁,见猎心喜,有这种反应应该也是正常的,是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