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徐吉标传 > 第二十七章:姜家仓 孕育着革命的力量

徐吉标传 第二十七章:姜家仓 孕育着革命的力量

簡繁轉換
作者:友源丛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3 15:02:09 来源:源1

第二十七章:姜家仓孕育着革命的力量(第1/2页)

在合肥义城大张圩南埂,张家三姐深陷生活困境,独自拉扯两个孩子艰难度日。正当她觉得生活暗无天日时,李家及时伸出援手,为她的生活带来转机。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徐吉标通过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精心安排的。

徐吉标在执行危险的运输任务,同时又因胡常英身份暴露面临复杂局面时,始终牵挂着远在义城的妻儿。他深知张家三姐独自面对生活的艰难,内心满是愧疚与担忧。于是,他利用党组织在当地的秘密联络点,辗转联系上了可靠的李家。

徐吉标通过秘密联络点,诚恳地向李家说明情况,拜托他们照顾张家三姐和孩子们。党组织也深知张家三姐一家对于徐吉标革命工作的重要意义,全力协助安排此事。李家本就秉持着善良正义的品性,又深知这背后的革命大义,欣然答应了这份嘱托。

就这样,李家开始不动声色地帮助张家三姐。他们的每一次援手,每一份关怀,看似平常,实则承载着徐吉标对家人深深的爱与牵挂,以及党组织对革命同志家属的关怀。而张家三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这份帮助中逐渐稳住生活,孩子们也能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中成长。徐吉标虽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但通过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以这种隐秘的方式守护着他们,让爱与希望在艰难岁月中静静流淌。

上海织布厂的李大姐,对徐吉标的工作一直赞誉有加。徐吉标在兼顾为新四军运输军需物资这一秘密使命的同时,将织布厂原料与布匹的运输工作也打理得井井有条。

每次往返于上海与合肥之间,徐吉标都格外用心。他会提前规划好运输路线,根据天气和水路情况合理安排行程,确保货物能按时、安全送达。在装货与卸货过程中,他更是亲力亲为,严格监督,保证每一匹布、每一份原料都完好无损。哪怕遭遇恶劣天气或突发状况,他也总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果断的决策,化险为夷,从未耽误过织布厂的生产进度。

李大姐深知运输工作的不易,尤其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水路运输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风险。但徐吉标总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出色的应变能力,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他的可靠与敬业,不仅保障了织布厂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产品的顺畅销售,更让织布厂在动荡局势中得以平稳运营。李大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徐吉标的工作十分满意,常向身边人夸赞他是难得的好帮手。而徐吉标,面对李大姐的认可,只是憨厚地笑笑,内心深知自己肩负的双重使命,每一项都不容有失,他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运输道路上坚定前行。

胡常英暂居在槐林嘴缺曲口,每日专注于学习织网。缺曲口,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小村庄,仅零散地住着三四户人家,静谧得仿佛被岁月遗忘。然而,它却在革命的棋盘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一个特别重要的秘密联络点。

村子虽小,却如同一颗关键的纽扣,串联起周边地区的革命力量。庐江的盛家桥(现在的盛桥:)、沐家集(现在的沐集:),以及槐林嘴的巢南山区游击队,同样分布着**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它们如同散布在黑暗中的点点繁星,彼此呼应,通过曲溪口这一枢纽,传递着重要的情报与指令。

在缺曲口,胡常英一边佯装普通村妇学习织网,一边时刻留意着周边的动静,等待着联络任务。每一次陌生人的到访,每一个看似平常的交流,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革命信息。而她身旁那些专注于农活的村民,或许在不经意间,也参与着传递情报的工作。

从庐江盛家桥出发的情报,可能会先传至缺曲口,经过胡常英或其他联络人员的整理与中转,再发往槐林嘴的巢南山区游击队。这些秘密联络点,在敌占区的重重包围下,构建起了一条无形却坚不可摧的革命通道。尽管敌人妄图切断这张联络大网,但**地下党凭借着智慧与勇气,让这些联络点如顽强的野草,在艰难环境中存续,为革命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关键信息,支撑着革命斗争在黑暗中稳步前行。

在焦湖南岸,靠近槐林嘴的地方,有一个看似平凡的小村庄——姜家仓村(现在的姜仓村:)。它虽规模不大,却有着独特的标识与深厚的革命底蕴。

村子中心,矗立着一棵历经数百年风雨的皂荚树,它粗壮的枝干向四周伸展,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村庄的岁月变迁。村口,几口池塘错落分布,其中一口名为锣塘,因像锣鼓的锣而得名,锣塘的北边,一棵上百年的枣树静静伫立,在其荫蔽之下,便是罗汉庙。而整个锣塘的塘埂是隆起的,可能是为了方便村庄的土地灌溉,塘埂有两口井。东边是一口古井,深水井,西边是一口土井,深度只有六米,一到夏天就会干枯。不过,土井的水质到不错,成中性,甘甜可口。顺着这道梗蜿蜒前行,便来到了姜家仓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七章:姜家仓孕育着革命的力量(第2/2页)

别看姜家仓村貌不惊人,这里的地下工作却开展得如火如荼。村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隐藏着革命的秘密。那棵古老的皂荚树下,或许是地下党员们悄声商议行动计划的场所;锣塘边,洗衣的妇女可能在不经意间传递着加密的情报;罗汉庙内,来来往往的香客中,或许就有身负重要使命的联络人员。

地下党员们巧妙地利用村庄的地理环境与日常活动作为掩护。村民们看似平常的劳作、赶集、祭祀等行为,实则可能是在为革命工作做铺垫。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人们心照不宣地守护着共同的理想,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编织着一张紧密的革命之网,为推翻黑暗统治、迎接光明未来默默贡献着力量。每一次秘密集会,每一份传递出去的情报,都如同点点星火,在这片土地上积蓄着燎原的力量。

姜家仓这个在革命工作中暗藏汹涌的小村庄,与槐林嘴的老街距离不过一两里地。这短短距离,仿佛一道无形的纽带,将两者紧密相连。槐林嘴老街人来人往,热闹喧嚣,店铺林立,是附近地区的商贸中心。而姜家仓的地下党员们,便巧妙利用这地缘之便,穿梭于老街的人群中,借由买卖交易、市井闲谈等日常活动,不动声色地收集情报、传递消息。

缺曲口,虽离姜家仓有五六里地,但在革命的脉络里,它与姜家仓同样息息相关。缺曲口作为重要的秘密联络点,宛如一座桥梁,将姜家仓与更广泛的革命力量连接起来。胡常英在缺曲口,一边佯装学习织网,一边时刻准备接应从姜家仓传来的情报,再将其安全送往别处。

在这看似普通的乡野间,姜家仓、槐林嘴老街与缺曲口,凭借着它们之间微妙的距离关系,构建起一个隐秘而高效的革命联络网络。这个网络在敌人的视野之外,悄然运作,情报如血液般在其间流动,为革命事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星星之火,在这片土地上逐渐汇聚成不可阻挡的燎原之势,向着胜利的方向稳步推进。

在姜家仓这个充满革命暗流涌动的村庄里,有一户颇为特殊的人家——夏姓地主。曾经,这户人家或许家境殷实,但如今已沦为破产地主。时代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他们的家业,曾经的富足不再,只留下往昔辉煌的残影。

有趣的是,尽管村子名为姜家仓,可实际上这里几乎没有姓姜的人家。这种名与实的差异,为这个村庄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夏家虽已破产,但在村子的革命进程中,却有着别样的意义。或许,他们破败的宅院里,曾隐藏过地下党员秘密开会的身影;夏家闲置的仓库,说不定被用来短暂存放过重要的革命物资。又或许,夏家的某些成员,在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公后,对革命事业产生了同情与支持,以自己的方式,在这个特殊时期,为革命贡献着微薄之力。

而对于村子里的其他村民而言,夏家的兴衰变迁,也让他们看到了旧制度的腐朽与没落,进而更加坚定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期望能改变现状,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新社会。在姜家仓,夏姓破产地主与这个名不符实的村名,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历史底色,见证着革命力量在这里的悄然生长与蓬勃发展。

姜家仓,虽名为“姜家”,实则姓氏繁杂,汪、翟、许、袁、张、朱等姓氏的人家聚居于此。这种多姓杂居的格局,却并未滋生隔阂,反而孕育出深厚且质朴的情谊,村民们相处得亲如兄弟。

在村头那棵古老的皂荚树下,常常能看到不同姓氏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夏日傍晚,夕阳余晖洒下,他们一边摇着蒲扇驱赶蚊虫,一边谈论着农事,分享着彼此的见闻。若是哪家遇到困难,无需多言,众人纷纷伸出援手。张家的孩子生病,汪家大嫂帮忙照顾;翟家农忙人手不够,袁家兄弟主动前来帮忙收割。

这份情谊在革命的浪潮中,更是升华成了坚定的同盟。不同姓氏的村民,怀揣着共同的理想,投身到革命地下工作中。他们利用各自的人脉与特长,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姓朱的村民凭借精明的生意头脑,往返于周边城镇,在买卖货物的过程中收集情报;姓张的汉子则凭借强壮的体魄,承担起护送重要物资的重任。

在姜家仓,姓氏不再是区分彼此的标识,而是如同丝线,共同编织出一幅团结互助、为革命并肩奋斗的壮丽画卷。他们亲如一家,携手在这片土地上,为了光明的未来,默默耕耘,让革命的火种在这个小村庄里,燃烧得愈发旺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