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徐吉标传 > 第二十一章:饮马塘监狱 革命斗争获得成

徐吉标传 第二十一章:饮马塘监狱 革命斗争获得成

簡繁轉換
作者:友源丛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3 15:02:09 来源:源1

第二十一章:饮马塘监狱革命斗争获得成功(第1/2页)

1933年的秋天,秋风萧瑟,寒意渐浓,而在安庆饮马塘监狱内,程明远已被关押近一年之久。家中,年迈的小脚母亲忧心忡忡,对儿子所犯何罪一无所知,甚至连他是死是活都不清楚。老人家心急如焚,想去探望儿子,却身无分文,无奈之下,只好托付家中侄子徐吉田(徐树吾:)去探探风声。

徐吉田是程明远的表哥,年长他8岁。虽说平日里对程明远的聪慧有些嫉妒,但碍于大姑的托付,还是乘车来到了安庆。他没来得及找旅店,便径直奔向饮马塘看守所。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金钱似乎能打通一切关节,只要有银子,事情就好办。徐吉田被看守吩咐在二道铁门外等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刻都充满煎熬。

终于,只见监狱深处缓缓走来一个身影。那人身着褴褛衣衫,手脚戴着镣铐,身形精瘦,走近了,徐吉田才认出,正是他那倔强的表弟程明远。徐吉田心中一阵酸楚,情难自抑,双手紧紧抓住程明远的手,眼泪夺眶而出,像决堤的洪水般从这位大文人的眼眶中狂流下来。此刻,他竟将家乡亲人们交代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还是程明远先开了口,他努力挤出一丝微笑,安慰道:“回去告诉妈,我的案子不重,很快会回来的。”徐吉田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程明远的裤子上,满脸疑惑。程明远见状,无奈地解释道:“这大镣砸上以后,裤子只能开裆才能穿上。”徐吉田看着表弟身上到处是锈迹斑斑的痕迹,心中又是一阵难过,哽咽着说:“你叫我回去怎么跟他们讲啊?自从你吃了官司,进了班房,我们想接你母亲回娘家来住,她不肯啊。她说明凤、明舟在你家吃喝就不错了,不能给我们添麻烦。”

程明远心中一暖,又想到什么,急忙问起焦婆店的小陈(陈良季:)的时候,徐吉田见守卫不注意,赶忙用手做了一个被杀的动作。程明远心头一震,忙问:“何时?”徐吉田低声答道:“今年3月13日。”程明远还想问别的事,这时,看守走上前来,大声催促道:“时间到了,走吧走吧。”

徐吉田赶忙从腰间摸出几块大洋,塞进看守的口袋里。看守转过身去,徐吉田趁机迅速掏出两块大洋,塞在程明远的手中,低声急促地说道:“安徽省**吴忠信被迫辞职了,家中一切目前还算能应付,但事事难测,你万事都要小心,不可再任性啊。”说完,他擦拭着眼泪,一步三回头,不舍地离开了表弟程明远,也离开了这阴森的饮马塘监狱。而程明远望着表哥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在这铁窗之内,他深知自己的命运与革命的前途,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1933年的安庆,身为安徽省城,表面上维持着省会的威严与秩序,然而,在那高墙深院的饮马塘监狱内,却处处弥漫着压抑与苦难的气息。程明远的表哥徐吉田离开后,那两块大洋,成为了程明远在这黑暗世界中探寻希望的火种。

程明远深知,在这艰难的环境中,唯有寻求突破,才能在精神上不被打倒。他用大洋托人在铁窗外买来纸烟,送给门卫看守。这小小的贿赂,为他和狱中的难友们换来了一丝难得的“自由”——他们得以在各个号子间挖出鸽子蛋大小的洞。这些小洞,宛如黑暗中的秘密通道,连接着一颗颗渴望交流与抗争的心。

在这些难友中,隔壁号子的刘宠光,来自阜阳,文化程度颇高,曾是皖北中心县委委员。他们的存在,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程明远在狱中的学习之路。每当程明远遇到不认识的字,刘便会用小指头在纸上写上,细心地画个圈,然后凑近小孔,轻声讲给程明远听。

在这恶劣的监狱环境下,程明远的记忆力仿佛被激发到了极致。他全神贯注地学习,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同珍贵的宝藏,深深地刻在脑海之中。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不仅提升了自己,更为日后的革命斗争储备着力量。

时光在苦难中缓缓流逝,程明远的进步日新月异。那些在铁窗下学到的知识,成为了他日后革命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未来的斗争中,这些积累如同指南针,在复杂的局势中为他指引方向,在关键时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他在艰难险阻中做出正确的抉择,为革命事业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而饮马塘监狱的那段黑暗岁月,也因此成为了他人生中一段意义非凡的磨砺,铸就了他更为坚定的革命意志。

1934年的冬天,安庆的饮马塘监狱被寒冷与黑暗笼罩,但在这压抑的氛围中,一场无声的战斗悄然拉开帷幕。程道福(程明远:)、孙家玉(即周绍章)、张有先(即张志一)、孙济夫(即李子芬),这些身处狱中的革命志士,在困境中取得了联系,并决心串联起来开展局势斗争,为争取政治犯应有的权利而战。

他们向狱方提出了一系列正义的要求:首先,每天应给予政治犯30分钟的放风时间,让他们在狭小的囚室之外,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受片刻的自由;其次,狱方必须停止随便打骂犯人的恶劣行径,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再者,监狱的伙食应当增加油盐,保证犯人的基本营养需求;最后,应派医生为犯人治病,保障犯人的身体健康。

这场绝食斗争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重重困难。敌人为了瓦解他们的抗争,无所不用其极,哄骗、恐吓、诈骗等手段轮番上演。然而,程明远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一眼识破了敌人的种种诡计。他深知,退缩意味着失败,意味着他们将永远生活在这非人的环境中。于是,他挺身而出,向难友们发出号召,鼓励大家鼓起勇气,坚守信念,将这场局势斗争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一章:饮马塘监狱革命斗争获得成功(第2/2页)

在程明远的鼓舞下,难友们团结一心,不为敌人的威逼利诱所动摇。尽管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辛,但他们的抗争如同星星之火,在铁窗内燃烧着希望,向着压迫他们的黑暗势力发出了不屈的呐喊,为了尊严、为了正义,毫不退缩地斗争着。

1934年冬,安庆饮马塘监狱的局势斗争陷入胶着,艰难程度超乎想象。敌人见哄吓、诈骗无法瓦解志士们的抗争,便使出“各个击破”的阴招。

年轻的刘家文(罗平:)被敌人从号子里单独提出,押往秘密审讯处。敌人妄图从他们口中挖出谁是斗争的领头人,可无论怎样威逼,刘家文始终只有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恼羞成怒,指使打手将刘家文高高抬起,狠狠摔下。即便遭受如此酷刑,刘家文依旧咬紧牙关,一声不吭,直至被打昏死过去。残暴的敌人并未就此停手,竟将满身是血的刘家文反手用铐子铐了四五天。当后来试图取下铐子时,那铐子已深深嵌入肉里,难以拿下,可见敌人手段之残忍。

刘家文(罗平:)与孙济夫(李子芬)身材高大,饭量大。在艰苦的监狱环境下,局势斗争坚持到第五天,本就身体虚弱、饱受折磨的刘和孙再也支撑不住,昏倒在地,生命垂危。

然而,敌人的暴行并未吓倒众人。陈明远目睹战友的惨状,心中悲愤交加,却更加坚定了斗争的决心。他深知,此刻一旦退缩,不仅战友们的血白流,所有政治犯都将永远被压迫在黑暗之下。他继续鼓舞着大家,用坚定的话语传递力量:“同志们,我们的战友正在受苦,他们用生命坚守着我们的信念。我们不能放弃,敌人越残暴,越说明我们的抗争击中了他们的要害!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战胜这些恶魔!”

在这铁窗之内,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志士们以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的抗争,是对黑暗统治的有力回击,书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在安庆饮马塘那阴森的监狱里,男号与女号的囚犯们,在程明远的坚定领导下,怀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再次向国民党当局发出有力的声音,重申之前提出的四点要求,同时严正要求狱方***救生命垂危的刘家文和孙济夫。

彼时的国民党当局,虽妄图维持其反动统治,但又顾虑“安徽第一模范监狱”这一虚伪的名誉。在囚犯们坚决的抗争面前,为了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影响其所谓的“模范”形象,最终不得不答应政治犯们提出的四个条件。

得到许可后,狱方开始对刘家文和孙济夫展开抢救。然而,监狱恶劣的医疗条件,成为摆在眼前的巨大难题。医生们无奈之下,竟使出最后一招——将牛奶从犯人的★★打进去,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图挽救他们的生命。

幸运的是,也许是刘和孙顽强的求生意志,也许是全体囚犯抗争凝聚的力量,刘和孙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折磨后,竟奇迹般地从鬼门关闯了过来。

这一场铁窗下的抗争,程明远带领着囚犯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正义的无畏追求,迫使国民党当局做出让步,不仅为政治犯争取到了一定的权益,更成功挽救了战友的生命。他们的胜利,是黑暗中闪耀的光芒,彰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力量,也让狱中的每一个人看到了希望,激励着他们在追求自由与解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爆发,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历史的长河,激起千层浪,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序幕就此拉开。在这新的历史契机下,曾经在黑暗中艰难潜行的安徽地方党组织,终于得以重见天日,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而一些因国共合作政策而从国民党监狱重获自由的共★★员,肩负着党组织赋予的神圣使命,奔赴各地,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中。

12月28日,秦泉(程明远:)也在这股历史洪流中,走出了国民党安庆监狱的大门。然而,重获自由的他们,身无分文,前路茫茫。秦泉只得徒步踏上归乡之路,朝着合肥西乡雷马店王小郢走去。

程明远的家庭,在他被捕后遭遇了巨大的变故。1932年5月1日,他发动合肥地区的扒粮斗争,触怒了国民党当局。为此,他的父亲程振传惨遭国民党杀害。家中失去顶梁柱后,母亲徐志金无力维持生计,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剩下的孩子们回到娘家——雷马的徐寿年家。程明远的小女儿程明珊,抱给农兴董家做童养媳。而程明远的童养媳丁氏,在1932年程明远被捕后,生活陷入绝境,最终程母为了养活全家,不得不将丁氏卖给雷马店布草行老板陈国泰,换得九十块洋钱。

走出监狱的程明远,面对破碎的家庭和满目疮痍的社会,心中五味杂陈。但国难当前,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尽管个人生活历经磨难,他却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准备投身到抗日的滚滚洪流中,为保卫国家、拯救民族而战。他明白,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个人的得失已微不足道,唯有团结一心,共同抗日,才能为国家和家人赢得未来的希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