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徐吉标传 > 第四十八章:使命在肩 开辟巢北根据地

徐吉标传 第四十八章:使命在肩 开辟巢北根据地

簡繁轉換
作者:友源丛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5 15:19:24 来源:源1

第四十八章:使命在肩开辟巢北根据地的征程(第1/2页)

1943年3月17日,阴云如墨,沉甸甸地压在皖中大地之上。日军自南京、江浦、芜湖、铜陵等地悄然调集两个师兵团,共计6000余兵力,仿若八条蛰伏的毒蛇,从八个方向秘密出动,向着皖中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迅猛突袭扫荡。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残酷风暴中,华东局组织部长曾山与七师政委曾希圣等人不幸被困在巢南银屏山的仙人洞。彼时,仙人洞外日军步步紧逼,洞内众人处境岌岌可危。

程明远率部与日军在董家山一带巧妙周旋。激烈的枪炮声震得大地颤抖,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就在此时,银屏巢四区、巢南区区长王克东匆忙赶来,向程明远汇报了二曾被困银屏山仙人洞的危急情况。程明远双眉紧锁,眼神瞬间锐利如鹰,当机立断,迅速找到了李德友,语气坚定且急促地下达命令:“德友,二曾被困,情况万分紧急,你立即组织人员,想尽一切办法营救!”

李德友深知责任重大,没有丝毫犹豫,转身飞奔而去。在后董家,他找到了董兆城、董兆松两兄弟。这兄弟二人皆是当地热血青年,平日里对日军的暴行恨之入骨,此刻听闻要营救被困的重要同志,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三人一路疾行,向着银屏山仙人洞奔去。到达洞口附近时,只见日军如蚁群般在周围巡逻,稍有不慎便会暴露行踪。他们小心翼翼地绕开敌人的视线,终于靠近了仙人洞。董兆城和董兆松迅速拿出准备好的绳索,一头系在粗壮的树干上,一头缓缓放下悬崖。洞内的曾山和曾希圣看到绳索,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他们顺着绳索,在兄弟二人的帮助下,艰难地攀爬而下。

就在他们刚刚跳出鬼子包围圈的那一刻,日军似乎察觉到了异样,开始向这边搜索过来。程明远率部在远处吸引日军火力,为营救行动争取时间。枪炮声愈发激烈,子弹在众人身边呼啸而过。但董兆城、董兆松和李德友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护着二曾,在山林间与敌人巧妙周旋,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终于成功摆脱了日军的追击。

此次生死营救,彰显了抗日志士们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然而,日军的扫荡仍在继续,皖中抗日根据地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程明远和他的战友们又将如何应对日军后续的疯狂进攻?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在无数英勇之士的守护下,又将如何在血与火中迎来希望的曙光?一切都在残酷的战争迷雾中,等待着他们去奋力书写新的篇章。

1943年,对于皖中巢湖地区的抗日力量而言,注定是充满磨难与考验的一年。日军不甘心第一次扫荡的失败,于同年4月30日至5月6日,再次调集2000余兵力,并驱使伪军配合,气势汹汹地对巢无中心区发动第二次扫荡。

日军此次行动来势汹汹,先后出动数百人武装,如饿狼般分别进犯无为县东西王家和散兵高林桥等地。程明远及巢湖支队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散兵至高林桥一带不断设伏,与日军展开激烈交锋。每一次伏击,都是对日军的沉重打击,同时也为七师师部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最佳时间。

然而,日军并未就此罢手。到了1943年7月,处境日趋困难的日军,在重点扫荡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阴谋被粉碎后,又施展了更为阴险的“以华制华”伎俩。在巢湖地区,日军有计划地撤走主力,却将七师巢湖支队暴露在桂系军队的威胁之下。很快,桂顽迅速集中兵力,如潮水般向巢湖地区猖狂扫荡。

7月27日,灾难突然降临。在毫无情报预警的情况下,高林桥、班家巷被桂顽军队突然包围。不巧的是,巢湖支队支队长唐晓光因外出协调工作不在驻地,副支队长张学文临危受命,率支队突围,程明远则亲率机枪排负责断后。

张学文调来时间不长,对巢南地区复杂的环境并不熟悉。出了高林桥后,他慌不择路,顺着大路就向沐家集、盛家桥方向猛撤。由于撤退过程混乱,后边大部分部队逐渐掉队,可张学文却浑然不知,依旧骑着马,手持手枪只顾向前冲。广西兵则在后面穷追不舍,形势万分危急。

程明远一边亲自抱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边打边退,一边心急如焚地命令侦察排长张业营:“快去通知张副支队长避开沐家集,从孙家河突围。盛家桥方向肯定有顽军的埋伏,绝不能去。你一定要找到张副支队长,把我的话传到!”

然而,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张业营带着侦察排在混乱中怎么也找不到张副支队长的踪影。无奈之下,程明远当机立断,将打散的部队集中起来,向北强行武装突围,准备泅渡孙家河。

广西军怎么也没想到新四军会突然朝河边撤,他们一路放枪,顺着大路朝盛家桥方向追去。程明远则率领过了河的士兵,迅速埋伏在孙家河东岸的庄稼地里。等广西军一过去,他们又从孙家湖再次泅渡至西岸,两次过水,巧妙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在这场紧张激烈的突围战斗中,还发生了一段令人忍俊不禁却又充满温情的小插曲。战士唐光霞年纪小,过河时因为大腰裤子没有裤带,裤子一下子蹬掉了。他光着屁股夹在队伍里,等被别人发现时,非要一个人回到孙家河去捞裤子。一连连长张业应,也是唐光霞的姑爷,赶忙阻止他。部队一边撤一边忍不住笑。唐光霞操着一口肥西话喊道:“呔,伙家,哪位同志借条裤子给我啊?”老班长王庆荣笑着回应:“伙家,到宿营地,哪个夏天穿两条裤子,到宿营地找那位小大姐,借一条不就照了吗?”

尽管在这场战斗中,巢湖支队遭遇了诸多艰难险阻,但战士们在程明远的带领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灵活的战术和乐观的精神,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然而,桂系军队的扫荡仍在继续,巢湖地区的抗战形势依旧严峻。接下来,程明远和巢湖支队又将如何应对敌人的后续进攻?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又将经历怎样的血雨腥风?一切都在未知中等待着他们去勇敢面对和奋力抗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八章:使命在肩开辟巢北根据地的征程(第2/2页)

老班长王庆荣的话,引得战士们一阵哄笑。

经历桂顽军队的突然袭击,从凌晨一路奔逃至下午4点,战士们仿佛置身于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噩梦之中。他们扛着枪,脚步沉重地随程明远向槐林嘴山上退去。一路上,汗水与血水交织,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个人都饥肠辘辘,体力几近透支。

下午4点左右,部队艰难地进入槐林嘴大汪村。这里是新四军巢湖支队坚实的根据地,军民鱼水情深。他们来到一座四合院,据悉,这曾是丁汝昌弟弟丁二老爷的府邸。程明远深知战士们已疲惫不堪,急需补充体力,便立刻下令部队抓紧时间做饭。同时,他派徐吉标去联络马元湖,让“大黄烧”靠岸待命,以防敌人再次来袭。

约半个小时后,警卫员范纯打来饭菜。虽只是一碗干饭,连菜都没有,但对于饿了一整天的战士们来说,那饭香闻着都令人垂涎。龚增福饲养员趁着空隙,将程明远的黑骡子拉到草地上吃草,自己则抽空卷了一支劣质烟丝,“啪啪”地抽起来,试图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

然而,宁静并未持续太久。忽然,侦察排长张业营满头大汗地跑到程明远面前,一个立正,敬了个礼,声音沉痛地报告:“程政委,张副司令在盛盛家湾牺牲了!”程明远听闻,手中的碗筷瞬间放下,急切问道:“人呢?”张业营答道:“我们趁敌人不在,将牺牲的5位同志背回来了,就在门外。”

程明远赶忙走出屋外,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痛不已。张学文及两名警卫员、一名号长、一名马夫,全身布满机枪眼,身中数弹,已然血尽人亡。在场的全体指战员神情肃穆,纷纷脱帽致哀。

程明远强忍着悲痛,叫来政治部副主任杜大公,说道:“给这5位同志处理好善后,务必仔细,并且写一份书面报告给皖鄂赣边区党委。”其实,这本该是巢湖支队政治部主任高立忠负责的事务。但此时,新四军军部一直忧心忡忡。他们所处的位置孤立,时刻面临着被敌人突然袭击、一口吃掉的巨大危险。延安总部也曾郑重提醒军部,要吸取皖南事变的惨痛教训,指名要求七师向二师靠拢,绝不能重蹈覆辙,重点开辟巢湖以北地区。

恰在此时,岳严(严佑民:)已正式调到七师锄奸部工作。而开辟朝北地区这一重要任务,七师经慎重考虑,决定从巢湖支队调政治部主任高立忠,让他带领40多条枪前往朝北,建立新四军游击根据地,从而打通二师与七师之间的联络。

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巢湖支队刚刚经历了战友牺牲的悲痛,又面临着新的战略调整。高立忠肩负着打通联络、开辟根据地的重任,他将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完成使命?而程明远和巢湖支队又将如何在失去重要领导、面临复杂局势的情况下,继续坚守并发展抗日力量?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等待着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去勇敢探索和顽强抗争。

在皖南的抗日斗争形势愈发复杂之际,新四军的战略布局调整迫在眉睫。听取高立忠的汇报后,皖鄂赣边区党委报请军部,遵循上级命令,决心打通二师与七师之间的缓冲地带,建立稳固的游击根据地,以确保两师联络畅通无阻。经过党委深入研究,决定再派程明远率一个连的武装力量,深入朝北地区进行侦察,并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打入该地区的具体方案。

1943年那个酷热的夏天,程明远肩负重任,率领巢湖支队,带着张业应的一连战士,从巢湖高林桥踏上征程。大狮网早已在湖边翘首以盼,等待着部队的到来。程明远神情严肃,命令所有干部战士务必带足弹药和干粮,随后众人登上巢湖支队自己的大船,随着一声令下,船帆扬起,破浪起航。

大船在巢湖上缓缓前行,湖面上波光粼粼,各路船只纷纷向他们挥手致意。船舱内,战士们虽然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仍谈笑风生,士气高昂。他们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使命的忠诚,在谈笑间互相鼓励。很快,他们抵达了周家疃,部队随即下船,沿着道路向郭家瞳进发。

通过宣跃章的关系,他们巧妙地从桥头集越过了鬼子的封锁线,顺利进入山王乡,并在此处稍作休整。第二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部队便再次出发。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鬼子的铁路线,从撮镇外围跨过肥东公路,最终在王小郢得以休息。第三天,他们抵达了郑塘稍,这里是程明远妻子方毓芬的舅舅家。

程明远深知,要在巢北地区顺利开展工作,必须依靠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于是,他派侦查员找来了张开和——张开泰的弟弟,一位合肥北乡的老党员,曾担任过吴店乡的副乡长,对青、白龙乡及周边地区了如指掌。有他牵头,开展合肥北乡方面的关系,似乎有了可靠的保障。

张开和与程明远围坐在简陋的桌前,就这一地区的情况展开了仔细的分析与认真的讨论。香油灯摇曳,映照着他们专注的面庞,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个个重要观点逐渐明晰,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了关键思路。然而,巢北地区局势错综复杂,日伪势力与顽固派交织,他们能否凭借这些思路成功打入该地区,建立起游击根据地?在后续的行动中,又会遭遇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一切都悬而未决,等待着陈明远和战士们去勇敢探索和顽强克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