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徐吉标传 > 第四十二章:暂栖六渡庵 希望在磨砺中

徐吉标传 第四十二章:暂栖六渡庵 希望在磨砺中

簡繁轉換
作者:友源丛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5 15:19:24 来源:源1

第四十二章:暂栖六渡庵希望在磨砺中延续(第1/2页)

前文书说到,张家三姐在义城大张圩南埂,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度过了含辛茹苦的漫长时光,算起来,已有好几年未曾与徐吉标见面。

义城大张圩南埂,那是一片宁静却又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田间地头,总能看见张家三姐忙碌的身影。她身形瘦弱,却有着无比坚韧的意志。每天,天还未亮,她便起身,先为孩子们准备简单的吃食,而后扛起农具走向田间。孩子还小,不懂世事的他们时常跟在母亲身后,在田埂边玩耍。

农忙时节,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张家三姐弯着腰,在田间劳作,汗水湿透了她那打着补丁的衣衫。除草、施肥、灌溉,每一项农活都需要她亲力亲为。即便疲惫不堪,她望向孩子的眼神里,依旧满是温柔与坚毅。

夜晚,当繁星点点照亮夜空,孩子们在简陋的屋内睡熟后,张家三姐常常独自坐在门口,望着远方,思念着徐吉标。她想起与徐吉标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平凡却又幸福的日子。她不知道徐继彪如今身在何处,是否平安,是否也在思念着他们母子。

在这几年里,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片土地。时不时传来的枪炮声,让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与动荡。但张家三姐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她想尽办法保护孩子们,为他们遮风挡雨。有时,战火逼近,她便带着孩子们躲进附近的山洞,在黑暗中紧紧搂着孩子,轻声安慰,给他们勇气和力量。

与此同时,徐吉标或许也在远方为了理想与使命拼搏着。他是否知道,在义城大张圩南埂,有一位深爱着他的女子,正带着他们的孩子,守望着他的归来。这份跨越时空的思念与牵挂,能否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迎来相聚的曙光?而张家三姐又将如何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守护着他们的家,等待徐吉标的归来?一切都在未知中,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张家三姐在义城大张圩南埂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熬过了含辛茹苦的漫长岁月,与徐吉标已数年未见。好在,她在南埂获得了李家的资助,才勉强度过那些苦难的日子。

李家在当地算是殷实人家,乐善好施,见张家三姐独自拉扯孩子,生活艰辛,便心生怜悯,伸出了援手。每月,李家都会派人送来一些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在寒冷的冬日,还会送来厚实的棉衣。这一份资助,对于张家三姐而言,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给予她和孩子们生存下去的希望。

有了李家的帮助,张家三姐的日子虽依旧艰难,却不再如以往那般捉襟见肘。她能给孩子们做上一顿稍微丰盛的饭菜,在孩子生病时,也有能力去请郎中。农忙时,李家还会派些帮工,协助她打理田间事务,让她不至于太过劳累。

然而,即便有了这份资助,张家三姐的生活依旧充满挑战。战争的阴影从未消散,每一次远方传来枪炮声,她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她时刻担忧着孩子们的安危,也牵挂着徐吉标的下落。

在接受资助的日子里,张家三姐心怀感恩,她会亲手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托人带给李家表示感谢。同时,她也教导孩子们,要铭记李家的恩情,将来有能力时,也要去帮助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在张家三姐的悉心照料下渐渐长大。他们看着母亲的辛勤付出,看着李家的善意帮助,小小的心灵里,早早种下了善良与坚强的种子。

而远方的徐吉标,依旧在未知的地方为了理想而奋斗。他不知道家中的妻子和孩子,因为李家的资助,生活有了些许改善。但张家三姐坚信,总有一天,徐吉标会归来,他们一家能够团聚。在这充满变数的岁月里,这份资助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她和孩子们又将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怎样的故事?徐吉标又能否平安归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一切都在岁月的长河中等待着答案。

在获得李家资助勉强度日的时光里,对徐吉标的思念如潮水般,在张家三姐心中汹涌不息。终于,这一天,她下定了决心,要带着一儿一女,沿着巢湖往南乞讨,踏上寻找徐吉标下落的征程。

她计划从义城大张圩南埂出发,朝着白山盛家桥的方向前行,而后再转向槐林嘴。这条路线蜿蜒曲折,最少也有几十公里。望着年幼的儿女,张家三姐心中满是不舍与担忧,但对丈夫的牵挂,让她毅然决然地迈出了这艰难的一步。

出发那天,晨曦微露,张家三姐用一块破旧的布巾,将不多的干粮和几件旧衣物包裹好,背在肩上。她一手牵着儿子,一手拉着女儿,告别了那间虽破旧却充满回忆的小屋。一路上,孩子们懵懂地跟着母亲,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暂栖六渡庵希望在磨砺中延续(第2/2页)

沿着巢湖前行,湖面波光粼粼,可张家三姐无心欣赏这美景。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艰辛。饿了,他们就向沿途的村民乞讨一些食物;累了,便在路边的破庙或大树下稍作休息。战火过后的村庄,满目疮痍,许多村民自身难保,能给予的帮助十分有限。但张家三姐并未放弃,她鼓励着孩子们,也鼓励着自己,告诉他们,只要坚持,就能找到爸爸。

当他们来到白山,盛家桥,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硝烟还未散尽。断壁残垣间,偶尔能看到几户勉强维持生计的人家。张家三姐带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向他们打听徐吉标的消息,可得到的大多是摇头和叹息。尽管希望渺茫,她依旧没有停下脚步,整理好衣衫,又朝着槐林嘴的方向迈进。

在这漫长的寻亲路上,张家三姐和孩子们会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他们能否在某个转角处,意外地寻到徐吉标的踪迹?这份穿越战火的执着,又能否在命运的安排下,迎来一家团聚的曙光?一切都在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上,等待着揭晓。

在那漫长且艰辛的寻亲路上,张家三姐拖着年幼的儿女,日复一日地奔波。多日的劳累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最终将她压垮。当她蹒跚着来到槐林嘴的六渡庵门口时,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重重地倒了下去。

庵堂的堂主恰好出门,见此情景,赶忙快步上前。她是个心地善良之人,看到张家三姐和两个孩子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心中满是怜悯。堂主蹲下身子,轻轻扶起张家三姐,招呼庵里的弟子一同帮忙,小心翼翼地将她搀扶进庙堂。

安顿好张家三姐后,堂主又赶忙让人给孩子们端来一丝稀饭。两个孩子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看到稀饭,眼中闪烁出渴望的光芒。他们端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堂主在一旁看着,不禁心疼地直摇头。

过了好一会儿,张家三姐悠悠转醒。她看着陌生的环境,心中满是迷茫,片刻后才想起自己晕倒在六渡庵门口。她挣扎着起身,想要向堂主道谢,却因体力不支又跌坐回去。堂主赶忙上前安慰:“妹子,你先别急着起身,身子还虚着呢。你们这是遭遇了什么,怎么这般狼狈?”

张家三姐眼中泛起泪花,将自己带着孩子一路乞讨寻找丈夫徐吉标的事,缓缓道来。堂主听完,不禁为之动容,轻轻握住张家三姐的手说:“妹子,你这份执着令人敬佩。先在我们庵里安心住下,把身子养好了再做打算。这六渡庵虽不富裕,但也能让你们娘儿仨有口饭吃。”

张家三姐满是感激,泪水夺眶而出。在这举目无亲的陌生之地,六渡庵的援手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了她和孩子们暂时的栖息之所。然而,她的寻亲之路依旧漫长,徐吉标究竟身在何处?在六渡庵调养身体的这段时间里,她又能否打听到关于丈夫的线索?是命运的转机就此出现,还是更多的磨难在前方等待?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在六渡庵好心堂主的收留与照料下,张家三姐带着孩子在庵中度过了一些日子。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她主动承担起庵堂里的诸多事务,每日帮着打点卫生、做饭。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进庵堂,张家三姐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孩子们。她拿起扫帚,开始仔细清扫庵堂的每一个角落,从殿堂到庭院,不放过任何一处尘埃。扫地的沙沙声,仿佛是她对生活不屈的低吟。扫完地,她又来到厨房,熟练地生火、淘米,为众人准备早饭。

做饭时,孩子们也会醒来,懂事地在一旁帮忙。女儿帮着洗菜,儿子则负责添柴。看着孩子们小小的身影,张家三姐心中既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孩子们懂事乖巧,难过的是他们跟着自己一路受苦。但她知道,只有坚强,才能给孩子们更好的未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家三姐在忙碌中渐渐恢复了体力。在帮庵堂做事的间隙,她也会和庵里的众人聊天,希望能打听到关于徐吉标的消息。然而,每次得到的都是失望的答复。但她并未气馁,心中的信念如同庵中不灭的香火,始终燃烧着。

在六渡庵的这段时光,虽然平淡却充满温暖。庵里的众人对他们母子三人关怀备至,张家三姐也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与善意。但她明白,这里只是暂时的栖息之所,她的寻亲之路还远未结束。每到夜晚,她总会望着窗外的明月,默默祈祷,希望能早日与徐吉标团聚。在这看似平静的日子里,命运的齿轮又将如何转动?她是否能在不经意间寻得丈夫的蛛丝马迹,踏上新的寻亲征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