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50章:终究要走玄武门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50章:终究要走玄武门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350章:终究要走玄武门(第1/2页)

对于五姓七望来说,怎么逐渐掌握权势,是最大的问题。

这些年,在李世民的打压下,五姓七望实则已经逐渐开始虚弱了。

不管是哪个家族的崛起,进入朝堂,这都是必须的条件,没有例外。

否则哪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终究会有被掏空的一天。

站在家族传承的角度,一朝君王不足以定兴衰。

然对于当代家族的人来说,每一朝,自然都是要争的。

本朝不争,难道让儿孙去争?

把希望记挂在子孙身上,这要说明自己这一代是废物吗。

崔盛玉自然不想当废物。

为了破解如今的情况,苦思已久。

最后他发现,站魏王,不行。

站太子,亦是不行。

相反,站晋王,才有希望。

“真要支持晋王?”

卢志杰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因为五姓七望,一直都是支持魏王的。

“时也,命也。”

“若非魏王无法扶持,我也不会出此下策。”

崔盛玉苦笑着摇摇头。

他又何尝不想让魏王夺嫡,可魏王没这本事啊。

卢志杰有些把握不住,道:“可晋王他,会相信我们吗。”

“毕竟,先前我们因为魏王那边,可没少给晋王下绊子。”

崔盛玉笃定道:“此一时彼一时,除非,晋王对太子位毫无兴趣。”

卢志杰想了想,咬牙道:“行,就听崔兄的。”

不是卢志杰墙头草,而是崔盛玉一说,他也似乎看到了些许希望。

其实,对于五姓七望来说,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太子成功继位。

太子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以及太子新政,无一不是在动摇世家传承的根本。

可即便他们愿意损耗根本追随太子,太子那边依旧是无动于衷。

这说明,若太子亲政,依旧会跟如今陛下这般,打压五姓七望。

一代君王不足虑。

可两代呢。

还有在辽东的皇长孙,也秉承如今太子的理念。

三代君王。

五姓七望拿什么去斗。

这自自古以来,再是厉害的世家,又怎么斗得过连绵三代君王的打压。

“谁去?”

卢志杰问道。

崔盛玉当仁不让:“是我提出的,自然是我去。”

卢志杰想了想,再次问道:“其他人呢。”

崔盛玉自然道:“暂且我只告诉于你,等我跟晋王谈定后,再与他人说。”

卢志杰作揖:“有劳崔兄了。”

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长。

崔氏长公子,自然也是诸公子之首。

——

是夜。

晋王府。

崔盛玉身着灰布棉袍,头戴斗笠,在两名侍卫引领下,沿着九曲回廊七转八绕,最终踏入一间堆满卷宗的密室。

寻常人见晋王很难,可对于崔盛玉来说,这是很简单的事情。

只是需要掩人耳目。

烛火摇曳中,李治斜倚在檀木榻上,指尖把玩着一枚羊脂玉扳指,目光冷淡地扫过这位不速之客。

他对于崔盛玉自然不陌生,四哥麾下的好帮手。

魏王党的强势,来源于五姓七望的支持。

曾经的崔文圣,现在的崔盛玉。

在长安,李治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五姓七望可没少给他找麻烦。

“崔公子深夜造访,莫不是想让本王观赏这身粗布衣裳?”

李治唇角勾起一抹嘲讽:“五姓七望的人,何时学会扮起了寒门书生?”

崔盛玉摘下斗笠不卑不亢地行礼:“晋王见笑了。在下此举,不过是怕惊了王府守卫,更怕某些‘有心人’捕风捉影。”

他特意加重“有心人”三字。

李治嗤笑一声:“崔公子多虑了。本王如今不过是个被革职的闲散王爷,既无兵权,又无圣宠,谁会盯着我这寒酸王府?”

“倒是崔公子,放着炙手可热的魏王不跟,跑来我这里,莫不是走错了门?”

李治可不觉得崔盛玉过来,能有什么好事。

只因为他从未想过,五姓七望会有放弃魏王的想法。

面对晋王言语的嘲讽,崔盛玉不为所动。

不过就是说两句,要是连这都受不了,还谈什么大事。

“晋王这是在试探在下,还是在自欺欺人?”

“五姓七望支持魏王多年,可结果如何?朱雀大街一役,魏王连太子的衣角都没碰到,反而差点把命搭进去。殿下难道真以为,他还能担得起世家的期望?”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戳破了李治刻意维持的淡然。

李治猛的站了起来。

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崔盛玉,你身为清河崔氏的嫡长子,竟在背后诋毁盟友?就不怕被天下人耻笑?”

崔盛玉轻笑一声:“耻笑?”

“当太子在辽东推行新政,当他用火炮轰开潼关,五姓七望就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

“晋王以为,我们还有闲心顾及虚名?”

李治沉默片刻,抓起案上茶盏一饮而尽:“就算四哥不堪大用,太子手握重兵,又有监国之名,你们五姓七望转投他麾下,岂不比跟着我更有前途?”

到了这份上,有些话不用说太明白。

李治已经明白了崔盛玉的来意。

就是有些想不通,为何是他。

崔盛玉有些沉默,心中组织语言。

总不能说太子不要我们,所以才来投靠你的吧。

“太子怎能敌陛下。”

“如今太子之所以如此得势,不过是因为陛下龙体未愈。”

“待陛下恢复,太子要如何?”

“且太子会愿意上交火炮吗。”

“三万神武军,其目的已然是昭然若揭。”

“我五姓七望,自然不可能追随谋逆之人。”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

不过李治已经不是曾经的李治了,在武媚娘的熏陶下,已是快速成长。

端起茶杯,李治平静问道:“说说吧,你们想怎么做。”

崔盛玉分析道:“陛下跟太子之间,难以调和,必有一战。”

“太子想要上位,自然走曾经陛下的路子,去那玄武门下走一遭。”

李治有些不懂:“为何是玄武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0章:终究要走玄武门(第2/2页)

宫里的消息,李治也是知晓一些的。

玄武门现在重兵把守,父皇不断增兵,堪称宫城兵力最多的城门。

太子为什么一定要走玄武门。

崔盛玉略微沉默,他没想到晋王竟然不知道。

于是解释道:“因为只有玄武门,才能直入宫廷。”

“所以不管玄武门有多少兵力,太子都只能选择从玄武门入,看似玄武门是宫城防御最强的地方,实则也是最弱之地。”

“破了玄武门,太子就能直取大内。”

李治确实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说法,毕竟这些隐秘,谁敢轻易说出,这可是宫城的弊端所在。

李治深深的看了一眼崔盛玉,道:“本王无权无势,又刚刚在朱雀大街败于太子之手,崔公子莫不是病急乱投医?”

崔盛玉淡然道:“若于太子攻打玄武门之际,晋王救驾有功呢。”

李治呵呵一笑,道:““崔公子说得轻巧,太子若真攻打玄武门,我拿什么去救驾?”

“右金吾卫大将军的印信已被收回,禁军调动令在父皇和太子手中,难不成要我振臂一呼,靠王府家仆去对抗太子的神武军?”

崔盛玉此刻却道:“只要晋王愿意,自然就能以救驾之名调动禁军。”

李治眸光一闪:“什么意思。”

崔盛玉有些沉默。

这是当初魏王求之不得之事,现在要拱手给晋王。

片刻,崔盛玉缓缓道:“禁军是国之重器,可禁军将领也是人。”

其实,崔盛玉是真不想这么做。

因为这么做的话,太招忌惮了。

不仅是陛下,太子,哪怕是晋王成功夺嫡,日后也会对他们忌惮。

可崔盛玉没办法了。

朝廷上的权势,在现如今这等情况下,已经没有了任何作用。

归根到底,胜负最终体现在战场上。

李治有些迟疑,问道:“崔公子能帮本王调动多少人?”

崔盛玉没有直说,只是伸出一根手指。

李治皱眉道:“一千人?”

“这有些不够吧。”

“太子的神武军,你也应该得到消息,堪比禁军精锐,若是”

崔盛玉轻轻摇头:“晋王,是一万人。”

李治都有些被吓到了。

“一万禁军?”

“你你们”

“怎么敢!!!”

崔盛玉解释道:“不是我们,是晋王。”

“我们哪有这般能力,是太子谋反,晋王救驾,众多将士听闻,自愿跟随晋王取这救驾之功。”

同样的意思,换个方式说,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毫无疑问,李治心动了。

若真能按照崔盛玉说的那样,拿下太子的同时救驾有功,这太子位,自然会落到他的头上。

思索许久,李治又问道:“太子真会攻打玄武门?”

崔盛玉肯定道:“自然会。”

——

清晨,太极殿内弥漫着浓浓的药香。

李世民半躺在龙榻上,苍白的面容透着几分憔悴。

内侍张阿难小心翼翼地候在一旁,目光不时瞥向榻上的皇帝,似有话要说。

“阿难,有话便说。”

李世民头也不抬,声音略显疲惫。

张阿难浑身一震,连忙跪地,声音微微颤抖:“陛下,臣有要事禀报。太子殿下近日频繁出入神武军营,并未过多理会朝政。”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目光望向殿外的天空,却像是在看遥远的过去:“朕还记得,承乾幼时聪慧过人,朕手把手教他读书写字,教他治国之道。那时的他,心怀天下,仁厚善良,怎么如今……”话语戛然而止,满是难以言说的失望。

张阿难不敢接话,只是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殿内陷入死寂。

良久,李世民收回目光,看向张阿难,眼中满是复杂:“玄武门的守备可还稳固?”

“回陛下,玄武门如今由尉迟将军亲自坐镇,又增派了三千精锐,日夜巡查,守备固若金汤。只是……”

张阿难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只是太子麾下的神武军近日频繁在玄武门附近徘徊,似在勘察地形,这让将士们心中颇为不安。”

李世民握紧了拳头,指节泛白:“他到底还是想走朕当年的老路!可朕当年是被逼无奈,他如今坐拥太子之位,只要安安分分,这江山迟早是他的,为何非要如此心急?”

张阿难壮着胆子道:“陛下,太子殿下或许是担心……”

“担心什么?担心朕不愿传位给他?”李世民打断他的话,怒声说道,“朕难道会不知晓他的心思?朕不过是想让他多历练历练,等朕百年之后,能稳稳当当接过这江山。可他倒好,手握三万神武军,还有火炮这等利器,就以为能威胁朕了?”

说到此处,李世民剧烈咳嗽起来,苍白的脸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红。张阿难慌忙起身,轻轻为他顺气:“陛下息怒,保重龙体啊!太子殿下或许只是未雨绸缪,并无他意。”

“未雨绸缪?”李世民冷笑一声,“他若是真为江山社稷着想,就该主动交出火炮,解散神武军。这些东西留在他手里,就是悬在朕头上的一把刀!”

顿了顿,李世民声音突然低沉下来,带着几分哀伤,“阿难,你说,朕是不是太纵容他了?”

张阿难扑通一声再次跪下:“陛下对太子殿下的宠爱,满朝皆知。太子殿下定是一时糊涂,才会做出这些让陛下忧心之事。只要陛下稍加提醒,太子殿下定会幡然醒悟。”

李世民苦笑着摇摇头:“提醒?朕已经提醒过他多少次了?从他在辽东推行新政,朕就察觉到他的野心。可朕想着,他也是为了江山社稷,便由着他去了。没想到,他却越来越过分。”

“陛下,太子殿下或许是担心魏王和晋王对他不利,才会……”张阿难小心翼翼地说道。

“哼!青雀和稚奴虽有争位之心,但他们有几斤几两,朕清楚得很。他们根本不是承乾的对手。承乾若是真有能耐,就该以德服人,让青雀和稚奴心服口服,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李世民越说越气,猛地坐起身,却因动作太急,又一阵剧烈咳嗽。

“陛下!”张阿难大惊失色:“陛下千万莫要动气,保重龙体要紧啊!”

李世民靠在龙榻上,闭上双眼,似乎耗尽了全身力气:“阿难,你说,朕是不是做错了?”

“当年朕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才登上皇位。如今承乾也想效仿朕,难道这就是因果报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