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51章:出宫,去见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51章:出宫,去见太子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351章:出宫,去见太子(第1/2页)

宫外别苑。

“谋反,是为了自保啊。”

李承乾心中叹息。

都说皇帝好,其实他更想当太子。

可是这太子,不好当啊。

谁不是被逼着走呢。

此时,文忠来报。

“殿下,方才探得消息,房公最近与大理寺卿孙伏伽密会,茶盏换了九轮,却无人见着他们说了些什么。”

“唯一知晓的是,每次密会结束,房相都会独自在院中对着棋局发怔许久。”

李承乾微微皱眉:“孙伏伽。”

“房玄龄为什么要找他?”

孙伏伽是大理寺卿,而李承乾的丈人,便是大理寺少卿。

虽说李承乾已经起兵造反,但李世民却没有连累太子府苏玉儿之父苏亶的意思。

现在苏亶依旧是大理寺少卿。

“不,不是孙伏伽。”

“是通过孙伏伽,在联系其他人。”

李承乾很快就想明白了,房玄龄目标太大,如果他自己出面,很容易被关注,所以,房玄龄实际上是通过孙伏伽,在跟其他人联络。

也许是在做什么谋划,也许是在探查消息。

思索一会后,李承乾道:“你去下拜帖,告知房府,明日我亲自登门拜访。”

文忠面露忧色,上前半步:“殿下,如今朱雀大街羽林卫三步一岗,宫城四门更是严查出入,此时贸然前往……”

李承乾入城,看似势大压人,却也要小心翼翼。

出行皆有神武军守护。

“正因为查得严,才要去。”

李承乾起身,衣袍带起一阵风,案上的奏章簌簌作响。

“你以为父皇在防谁?表面防我,实则是在防变数。而变数,往往藏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房玄龄或许就是解开这困局的关键。”

长安城内,人心纷杂。

不是贸然说直接攻破玄武门,就能得取皇位的。

今天破门,请李世民禅位。

后日说不定就冒出来一堆人请太上皇复辟。

弑父?

那就是大唐天下纷乱的开端。

这里不是辽东,搞不得直来直去的那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若是一锤子砸灭,最后吃苦的只有自己。

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些东西急不得,要慢慢来。

好在是如今的大唐,也不算身上都是毒瘤,还算是健康的。

拜帖很快送到了房府。

看到太子拜帖,房玄龄心情复杂。

来者不善吶。

次日。

李承乾车架登临房府。

这在长安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李承乾现在的动作,受到太多人的关注了。

消息也是在第一时间传到了宫里。

李世民得知后,没有什么表态。

他相信房玄龄,相信这个跟着自己一路走来的臣子,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做出自毁清白之事。

务本坊,房府。

整个坊间都已经被戒严。

大量的神武军强势接管了整个坊内的治安。

主要坊内的街道,全部被临时禁止通行。

务本坊的坊门,也全都被神武军所替代。

这个时候,由不得不谨慎。

如果李世民有机会,自然是不会错过拿下太子。

李承乾也不会给李世民这个机会。

府内,听到太子已经过来,房玄龄自然是亲自迎接。

所去便是房府听雨轩。

看着听雨轩的牌子,李承乾笑着问道:“房相这听雨轩,倒是有些意思。只是不知房相听的是雨声,还是长安城里的风声?”

房玄龄抚须一笑,走到石桌旁坐下,说道:“太子谬赞,老臣不过是个糟老头子,听不得大风大浪,只能听听这细雨,权当修身养性。”

房玄龄的意思很明白,他本意是不想参与太子跟魏王之间的争斗,先前之事,不过是陛下所定。

如果可以,房玄龄愿意放弃支持魏王。

只要太子不记恨。

“修身养性?”

李承乾淡笑一声,问道:“那房相近日与大理寺卿孙伏伽密会,彻夜长谈,谈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

“听说你们对着棋盘,时而皱眉,时而抚掌,不知是哪步棋,竟让两位如此费心?”

房玄龄端着茶杯的手微微停顿。

这番话,是在警告。

太子的警告。

他跟孙伏伽这么隐秘的事情,太子都能一清二楚,犹如就在身旁看着那般。

这等事情,确实是让人害怕。

好似完全没有了任何秘密。

太子的实力,这般恐怖?

不过很快房玄龄就反应过来,是阴弘智。

孙伏伽告诉过他,阴弘智为了谋反,秘密培养了大量的细作,深入长安各府各行,收集情报,打探虚实。

后来,这些细作被太子所得。

只是没想到,大理寺内,孙伏伽的身边,都有细作存在。

这个细作其实很好找,毕竟能看到的就那么几个。

不过这对房玄龄来说,没有意义。

太子既然敢说,必然还有更多的细作潜伏。

譬如,曾经房府的老管事。

房玄龄将茶盏推向李承乾,热气袅袅升腾:“太子有所不知,孙大人痴迷弈道,老臣不过是陪着消遣。棋局变幻莫测,一如这朝堂风云,一子落错,满盘皆输。”

李承乾点点头,也没纠结,顺着话说道:“好一个棋局如朝堂。”

“那房相觉得,如今这盘大棋,谁执黑子,谁握白子?又有哪些子,看似无关紧要,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房玄龄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在老臣看来,黑白本无定数,执棋之人亦非固定。”

“有些子,表面在明处厮杀,实则是为暗处的落子做铺垫。”

“有些子,看似沉寂,却能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

“就像这长安城的十二座城门,哪一座不是关钥重地?可真正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城门的坚固与否。”

李承乾目光微冷,这是在说玄武门。

“房相这话,倒是玄妙,只是就不怕,这一子落错,满盘皆输?”

这几乎就是威胁了。

房玄龄神色不变,却缓缓叹了口气:“太子,老臣在这朝堂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见过太多兴衰荣辱。”

“有些事,不是想躲就能躲得开的。”

“就像这细雨,看似轻柔,却能浸透每一寸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1章:出宫,去见太子(第2/2页)

这话里,带着几分决绝。

如果太子你坚持的话,那就试试鱼死网破。

李承乾略带沉默,房玄龄真要发起狠来,手段还是很厉害的。

“房相辅佐父皇多年,最懂他的心思。”

“如今父皇病重,,朝堂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房相这枚棋子,究竟要落在哪一方?是魏王那看似繁茂却根基不稳的阵营,还是孤这看似激进却握有实权的一边?”

房玄龄微微摇头:“陛下的心思,老臣猜不透,也不敢猜。”

“想起当年随陛下平定天下时,在战场上见过一种阵形——八卦阵。看似有迹可循,实则变化无穷。每一个方位的变动,都可能引发全局的震荡。如今的朝堂,又何尝不是一个更大的八卦阵?”

李承乾冷笑:“所以房相的意思是,要静观其变?”

“可房相别忘了,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了。就像玄武门之变,若不是当机立断,哪有如今的贞观盛世?”

房玄龄闻言,身体微微一震:“玄武门……那是陛下一生都不愿提起的往事。太子,老臣劝你一句,有些路,能不走,还是别走。”

李承乾平静道:“我不想走,可现在还能回头吗。”

“我知道父皇想让我回头,可房相能告诉,该走哪条路?”

房玄龄叹息一声:“太子,老臣理解你的处境。可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你以为手握神武军,就稳操胜券了?”

“陛下能打下这江山,靠的不仅仅是武力,更是人心。”

“大唐好不容易稳固下来,休养生息数十载,有些事情若太急,难免要损坏根本,很多事,需要循序渐进。就像治水,堵不如疏。”

“陛下的心中是有太子的,太子又何必一意孤行呢。”

“真要走到那没有回头的一步,哪怕是赢了,亦是输了。”

这就是直接点明了。

现在的李承乾,还没有直接接替皇位的资格。

即便破了玄武门,请陛下禅位又如何。

这朝堂,把握得住吗。

若把握不住,闹来闹去,岂非是成了笑话。

李承乾沉默。

说实在的,玄武门对于李承乾来说,不难。

难的是破了之后该怎么做。

很多人觉得,当了皇帝,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可这宫城,实则也是个牢笼。

进去了,想出来,就没那么简单了。

很多人以为,皇帝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本身。

实际上,皇帝的权力,更多的来源于忠诚的麾下。

一道诏敕下达,能不能落实,这完全得看下面的人怎么做。

这可不是游戏,不是下达个指令就能完全的贯彻下去,更多的时候,是下面的人阴奉阳违。

房玄龄看太子有所触动,继续道:“陛下近日虽在病中,可对朝堂之事依旧了如指掌。”

“暗中调动府兵,朱雀大街上,看似是防备太子,实则也是在保护太子。”

“陛下不想看到兄弟相残,更不想看到大唐江山因为皇位之争而分崩离析。”

说道这里,房玄龄停顿了一下,缓缓道:“老臣送太子一句话,欲速则不达。”

“太子若能静下心来,与各方势力周旋,而不是急于求成,或许局面会大不相同。”

李承乾离开了,他明白了房玄龄的想法。

换个简单的话来说,不是房玄龄不支持他。

而是,时机未到。

李承乾的车马渐行渐远,务本坊的戒严尚未解除。

房府大门后,看着远去的车架,房玄龄目光复杂。

房遗直站在旁边,轻声道:“父亲,太子此番来意不善,为何不直接……”

房玄龄摇摇头:“你以为朝堂是你挥毫泼墨的书房?是你在棋盘上随意落子的方寸之地?”

房遗直迟疑道:“可父亲没有答应太子,况且可二弟如今在魏王麾下,若我们此刻倒向太子,岂不是将他置于险地?”

房玄龄沉声道:“你以为继续观望就能置身事外?太子今日能孤身前来,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既敢揭破我与孙伏伽密会,必然早有准备。”

“如今这长安,看似僵局,实则处处暗藏杀机。太子看似激进,却句句切中要害。他提及玄武门,是在提醒我,当年陛下如何登位,如今他便有能力重演。”

房遗直闻言,道:“可陛下陛下暗中调兵,分明是在防备太子,难道我们不该顺应圣意?”

房玄龄反问一声:“顺应圣意?”

“陛下的圣意,便是太子。”

“从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

“陛下一直想着跟太子之间能有转圜余地。”

房遗直想起先前,哪怕是站在魏王这边,父亲也几乎不怎么出头。

“父亲难道早就.”

房玄龄淡淡道:“我不过是在等一个契机。”

“太子虽手握兵权,却缺治国班底。”

“魏王虽有群臣拥戴,却少了帝王气概。”

“至于晋王.”

说到李治,房玄龄也不知怎么去评价。

其实李治是有能力当皇帝的,可太年轻了,底子也太薄了。

要越过太子跟魏王,何其困难。

尤其是现在的太子。

跟太子的对话中,房玄龄能感受道太子对自身的自信。

房玄龄可不觉得这股子自信是盲目的。

能打下整个辽东的太子,哪里是这般简单。

至于选择,其实对于房玄龄来说,从来就没有选择。

太子未来能当皇帝,所以房玄龄就要投靠太子?

那当初还搞什么玄武门之变,隐太子李建成不是更有资格当皇帝吗。

另一边。

太极宫内。

内侍张阿难正在汇报关于太子去见房玄龄之事。

李世民摆摆手:“朕相信房公。”

若是连房玄龄都不信,李世民还能相信谁。

对于跟随自己的这些老臣,李世民从来都不会怀疑。

若是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那他也坐不到今天的位置。

房玄龄也好,长孙无忌也罢。

也许都有自己的想法,可对他的忠诚,毋容置疑。

“说来,是朕让他们为难了。”

张阿难想安抚两句,李世民却再度开口道:“朕的身体也好得差不多了。”

“承乾入城数日,不来见朕。”

“那朕就去见他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