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52章:朕来了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52章:朕来了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352章:朕来了(第1/2页)

“陛下,万万不可啊。”

“太子殿下在的来庭坊,驻守有上万神武军。”

“陛下这要是去了,万一”

内侍张阿阿难听到陛下说要去见太子,整个人的慌了神。

太子都已经夺取启夏门了,还有那么多的神武军。

那可是数万大军啊。

东宫那边的几个坊,俨然已经成了太子的私地,比曾经的东宫还要皆备森严。

大臣们去那自然是无所谓,太子跟陛下斗,不可能说牵扯到大臣们的身上。

即便是褚遂良这样的魏王铁杆,去来庭坊参加个朝会也没有丝毫在意。

首先是对大臣们动手毫无意义,真要动手了,太子日后这大唐江山,还要不要人治理了。

可陛下不同啊。

若是太子把陛下给软禁了,那该是如何是好。

“怎么,你还担心承乾把朕给吃了?”

“行了,便是这样吧。”

“朕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承乾了。”

李世民语气有些唏嘘。

曾经太子就住在东宫,没什么感觉,这回太子离开长安已经数年。

说起来,李世民还真有些不习惯。

现如今太子回来了,不敢来见他。

但他要去见太子。

听到陛下这般执意,张阿难很是焦急,还想再劝。

然李世民摆摆手:“就这样吧。”

——

来庭坊。

这里是李承乾驻扎兵力的主要坊间。

不过三万神武军也不全是在这里。

旁边的永昌,光宅,翊善坊,同样有神武军驻扎。

如果发生了什么动静,则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迅速集结兵力。

行宫别苑。

百官奏事。

“启禀太子殿下,河东道有刺史奏报,突厥蠢蠢欲动,边境守军粮草不足,急需调拨物资。”

兵部侍郎呈上奏报。

内侍文忠上前接过后交给太子。

李承乾看完后,皱眉道:“粮草之事关乎边防安危,不可拖延。户部可还有余粮?”

户部尚书回道:“回太子,自去年关中大旱,各地赋税锐减,户部存粮本就不多。此前为安抚灾民,已调拨了大半,如今所剩无几,恐难以满足河东道所需。”

褚遂良直接就开始发难:“太子殿下,河东道防务乃重中之重,若因粮草短缺致使边境失守,这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如今太子手握神武军,却连粮草调配这般小事都处理不好,又如何担得起监国之责?”

唐朝的大臣,跟皇帝对着干,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所以褚遂良毫无畏惧。

即便是太子监国又如何,有什么不敢说的。

李承乾目光如炬,直视褚遂良:“褚大夫这是在质疑本太子?河东道粮草不足,非一朝一夕之事,你身为朝廷大臣,难道就没有发现问题,提前奏报?”

“户部存粮情况你也清楚,此刻在朝堂上大放厥词,是想故意扰乱人心吗?”

褚遂良被李承乾的气势所慑,心中一慌,但仍强撑着道:“太子殿下莫要转移话题,臣只是就事论事。如今局势严峻,若不尽快解决粮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太子既然接管政务,就该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人。”

李承乾道:“办法自然会有,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户部无粮,只能另寻他法江南各州今年收成尚可,可从江南调拨粮草,经运河运往河东。”

礼部侍郎王珪出列反对,“江南乃鱼米之乡,赋税一直是朝廷的重要来源。若大量调拨江南粮草,不仅会影响当地百姓生计,还可能引发民怨。况且,运河水路漫长,途中风险诸多,万一粮草受损或遭劫匪抢夺,岂不是得不偿失?”

李承乾道:“河东边境危急,可先让江南各州筹备粮草,同时加强运河沿线的护卫力量,确保粮草运输安全。至于江南百姓,可适当减免赋税,以安抚民心。”

闻言,礼部侍郎王珪不再多话。

这时,褚遂良借着上奏:“太子殿下自入城以来,长安城内治安混乱,盗窃、斗殴事件频发。更有甚者,有人打着太子麾下神武军的旗号,欺压百姓,民怨沸腾。”

李承乾冷声道:“神武军乃孤亲自统领,向来军纪严明,岂会做出这等事?刑部可查明真相?”

刑部尚书张亮作揖道:“回殿下,这些人十分狡猾,作案后便消失无踪。经多方调查,初步怀疑是一些地痞无赖趁机浑水摸鱼,妄图嫁祸神武军。但仍有不少百姓信以为真,对太子殿下和神武军颇有怨言。”

褚遂良讥讽道:“太子殿下,治军不严,何以治国?连自己的军队都约束不了,又怎能让百姓信服?如今长安城内人心惶惶,长此以往,恐怕会动摇大唐的根基啊。”

褚遂良也算是豁出去了,什么事都要跟太子对着干。

既然在兵力上没优势,那就在别的地方找麻烦。

李承乾淡淡道:“依褚大夫之意,应当如何。”

褚遂良拱手道:“启禀太子殿下,自从晋王被革职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职后,长安城内金吾卫群龙无首,以至于盗匪横行。”

“想当初,晋王治理金吾卫,令行禁止,长安夜不闭户。如今殿下麾下神武军虽勇,却难掩治安崩坏之象。依臣之见,不如恢复晋王职务,一则稳定长安局势,二则彰显殿下胸襟。”

褚遂良是魏王党,之所以帮助晋王,亦是为了魏王。

魏王没有兵权,但晋王有。

只要晋王恢复了右金吾卫大将军职位,就能调动足够多的兵力,以此对太子行成抗衡,这也是魏王想要的结果。

李承乾冷笑道:“褚大夫这话有趣,照你的意思,是孤治下无方,反倒不如晋王?金吾卫乱象,根源在于制度疏漏,而非缺了某个人坐镇。”

“倒是你,褚大夫,这是转投到了晋王麾下去了?”

褚遂良瞬间涨得通红:“太子莫要血口喷人,臣只忠心于陛下,忠心于大唐,何来魏王晋王之说。”

“如今长安百姓水深火热,殿下不思解决之策,却忙着打压异己,如此行径,如何服众?”

李承乾讥笑道:“好一个忠心于陛下、忠心于大唐!褚大夫,你说长安百姓水深火热,是哪里水深火热了。”

“是哪户人家吃不上饭了,还是哪户人家穿不上衣了。”

“你说盗匪横行,且有卷宗,孤倒是要看看,是哪些盗匪在横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2章:朕来了(第2/2页)

“褚大夫空口一说,长安百姓好像都已经是民不聊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大灾之年呢。”

“哦,我明白了,你这般想要恢复晋王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身份,是想让晋王再次袭击于孤,犯下谋逆之罪吗。”

“所以,褚大夫原来才是这谋逆之事背后的主使呀。”

褚遂良涨红着脸争辩:“太子殿下这是莫须有的罪名!晋王能力出众,恢复其职务是为长安百姓考虑,与魏王无关!”

李承乾冷声道:“孤倒是要看看,没有晋王的右金吾卫,到底还能不能办事了。”

“传孤太子教令,暂任裴行俭为右金吾卫代大将军,负责整理长安城治安之事。”

太子的强硬态度,完全跟以往不同。

曾经的太子监国,多是听取劝谏,而非是这般直接。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几人,都未说话,心中各有心思。

另一边。

延喜门前。

尉迟敬德跟程咬金两个人都懵了。

“我看错了吗。”

程咬金下意识问道。

尉迟敬德有些迟疑:“应该是没错吧,总不能咱们两个都眼花了吧。”

程咬金道:“可是陛下.怎得来了?”

两人都不敢相信,他们会看到陛下坐在龙辇上过来。

当然,短暂愣神,立即迎接。

“臣恭迎陛下。”

“免礼。”

程咬金仔细的看了眼,激动道:“臣这些日子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生怕……”

说到这里,程咬金突然住口,慌忙抬手抹了把脸。

尉迟敬德语气兴奋:“天佑大唐!臣等日日在玄德观为陛下祈福,如今总算是盼到圣体康复!”

“当年陛下在洛阳身中流矢都未曾倒下,这次也定能安然度过。”

李世民点点头,对于尉迟敬德跟程咬金,他是最为信任的。

“好了,把宫门打开。”

尉迟敬德有些迟疑:“陛下这是要去哪里。”

李世民笑道:“自然是去来庭坊,垂帘听政。”

“朕是想要看看,太子监国,朝廷政务如何了。”

程咬金大惊失色:“陛下!太子的神武军可大部分都在来庭坊,陛下就带了这么点人?”

李世民的身边,不过三五百侍卫。

尉迟敬德更是急了:“陛下你这是要去干嘛啊。太子他”

李世民打断道:“敬德,你随朕平定刘武周时,可曾因敌军势大而怯战?咬金,虎牢关前面对窦建德十万大军,你可曾劝朕避其锋芒?”

尉迟敬德急道:“那能一样吗。”

“当年咱们是沙场对决,兵对兵将对将!可如今太子,那是要,逼宫啊。”

程咬金劝说道:““陛下!老臣知道您念着父子之情,可太子毕竟手握三万虎狼之师!他能造出轰塌城墙的火炮,就能……”

李世民突然冷笑:“就能弑父篡位?”

两人顿时不敢说话。

李世民吩咐道:“开宫门。”

两人无奈:“是,陛下。”

宫门开启后,李世民龙辇前行。

尉迟敬德跟程咬金,紧紧跟在前边。

若是太子真要发难,他们一定要护着陛下杀出来。

来庭坊。

神武军的统帅,便是苏定方。

听到陛下过来的消息,苏定方也懵了。

这个时候,陛下出宫到来庭坊来?

第一反应,苏定方不行。

不过很快就有更多的消息传来,由不得苏定方不行。

苏定方连忙带人去迎接。

神武军列阵如林,苏定方身披玄甲,腰悬陌刀,疾步迎向来庭坊正门。

晨曦穿透层层戈矛,映得李世民龙辇上的鎏金蟠龙熠熠生辉。

苏定方单膝跪地,甲胄相撞声清脆利落:“末将苏定方,恭迎陛下!”

“起来吧。”

李世民看了眼苏定方,有些感慨。

这便是太子麾下第一依仗的臣子了。

“听闻你在辽东连破高句丽十二城。”

“跟着太子,倒也是不错。”

“可还为当年的事感到委屈?”

李世民说的是当初东突厥之事。

对于苏定方,其实是很看好的,之所以没重用,一是打磨,二是大唐名将太多。

苏定方回道:“末将不敢。”

“末将承蒙太子殿下信任,委以先锋重任,能为大唐开疆拓土,是末将的荣幸。”

“为大唐开疆拓土?”李世民忽而冷笑,袍袖扫过苏定方腰间陌刀,“那如今陈兵长安,也是为了大唐?三万神武军驻守坊内,连启夏门的城砖都被你们换了三重,苏将军,这城门守的是外敌,还是朕!”

话锋陡然锐利,惊得周遭空气都似凝结。

苏定方沉声道:“末将不敢。”

李世民没再继续,只是淡淡道:“带路吧。”

苏定方在前引路,龙辇缓缓碾过来庭坊的青石板路。街边神武军将士铠甲映着晨光,如林长枪却齐齐低垂。

这既是戒备,也是对帝王的礼数。

别苑行宫殿内。

“陛下驾到!”

尖锐的通报声如惊雷般炸响在殿内。

正在激烈争辩的褚遂良僵在原地。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全都愣住了。

李承乾猛地站起身来,难以置信地望向殿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样的局势下,李世民竟然会亲自到来。

李世民身着一袭暗黄龙袍,在晨光的映照下缓缓步入殿内。他的步伐沉稳,却难掩身形的些许佝偻,每一步都似踏在众人的心头。

“儿臣……恭迎父皇!”

李承乾率先反应过来躬身作揖。

满朝文武这才如梦初醒,纷纷拜倒在地,“臣等恭迎陛下!”声音参差不齐,透着浓浓的不安与惊讶。

李世民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最后落在李承乾身上,沉声道:“都起来吧。”

李承乾脑袋里一片空白。

他怎么都想不到,李世民竟然会来。

竟然敢来。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神情,心中别提多爽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