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00章:李勣背叛晋王?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400章:李勣背叛晋王?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400章:李勣背叛晋王?(第1/2页)

翌日清晨,魏王李泰的府邸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唯有檐角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发出细碎声响。

崔盛玉身着一袭藏青锦袍,手持描金折扇,迈着从容步伐踏入府门。门吏见是崔氏长公子,未作阻拦,恭敬行礼后便引他前往书房,而后进行通报。

听到是清河崔氏长公子前来,李泰自然赶忙过来接见。

“崔公子今日怎有空闲。”

李泰面带微笑,最近他跟五姓七望关系有些疏远,个中缘由心中也是清楚。

这次崔盛玉亲自前来,在李泰看来,是五姓七望想通了,要重新加强对他的支持。

然而崔盛玉面色严肃,神色凝重道:“魏王,事关重大,我不得不冒然打扰。”

看到崔盛玉这般,李泰收敛笑容,认真起来。

“进来说。”

屋内,还未入座,崔盛玉就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魏王,我刚得知一个惊人消息,太子打算在祭祀之时,对殿下与晋王痛下杀手,以绝后患,如此他便能成为陛下唯一嫡子,稳坐太子之位。”

李泰先是一抖,而后猛地拍案而起,案上墨汁飞溅:“荒谬!”

“太子他岂敢!这消息从何而来?崔公子,你莫要拿这种玩笑来试探本王!”

说是不信,然而李泰心中已经有几分害怕了。

如果他跟晋王真的被太子所杀,父皇会如何?

就跟父皇当年杀了隐太子李建成跟齐王李元吉那样,祖父最终无奈册封父皇为太子,而后禅位太上皇。

是祖父没实力跟父皇碰吗。

不,是为了大唐传承。

如今,太子要走父皇的老路!

其实这并不稀奇,因为魏王自己也这么想过,干掉太子跟晋王,他就是唯一嫡子了,只是没这个机会罢了。

“岂敢欺瞒魏王,得知消息后,我亦是极其惊讶,甚至感到不信,若非是多方打探,还真不敢相信会是这样。”

崔盛玉说话的时候,眼神中带着少许惊慌,担忧,以及不可置信的神情。

这让李泰有些疑惑:“此话怎讲。”

崔盛玉沉声道:“魏王可知,太子要如何动手?”

李泰皱眉:“祭祀所在,父皇跟太子各处三千兵马,以为制衡,难道要以那三千兵马强杀?”

崔盛玉微微摇头:“自然不是,若是如此,太子如何能得逞。”

“太子所安排之人,是我等如何都想不到的。”

“乃至于我第一时间听闻,都是不信。”

说完,顿了顿,崔盛玉没有继续打哑谜,而是直接道:“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勣!”

李泰一愣,下意识道:“这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崔盛玉叹气道:“我也不觉得不可能,然偏偏是这最不可能之人。”

“谁能想到,李勣竟会是太子的人。”

李泰一阵沉默。

他是真的不愿意相信,李勣怎么可能是太子的人。

现在晋王可是在他那边。

况且李勣曾经是晋王府长史,跟李治有师徒关系,一直是晋王的人。

现在怎么又成了太子的人。

这也太扯了吧。

可这么扯的事情,李泰却感觉崔盛玉没必要骗他。

“是不是这其中,有什么误会?”

李泰迟疑问道,目光紧紧盯着崔盛玉,试图从对方脸上找出一丝破绽。

崔盛玉上前一步,神情悲戚:“魏王,起初我也以为是误会,为此还多方查证。可知我暗中联系了多少人,又冒了多大的风险?”

“若不是事关殿下安危,我何苦趟这趟浑水?”

说着,他压低声音,语气充满隐秘,“我麾下的眼线亲眼看到,太子心腹杜荷,暗中出入左金吾卫大将军府!”

李泰瞳孔猛地一缩:“你说什么?杜荷去李勣府上?”

崔盛玉重重颔首,眼中满是担忧:“千真万确!昨日深夜,我的人看到杜荷鬼鬼祟祟进入李勣府邸,直到子时才出来。更关键的是,李勣竟然亲自相送,还在门口低语许久,那神态,分明是密谋要事!”

李泰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来回踱步,咬牙切齿道:“杜荷是太子最信任的心腹,他深夜去见李勣,绝非偶然!好啊,好啊,李勣竟然真的背叛了晋王!”

之所以听闻杜荷李泰会相信,因为当初太子还没进城的时候,右金吾卫将军陆仝,就是杜荷联系的。

作为杜如晦之子,杜荷在朝野继承了父亲的人脉。

当然,最主要的是,李泰对崔盛玉的信任。

毕竟清河崔氏支持他这么多年,花了这么钱。

总不至于骗他吧。

这等事情,欺骗也没多大意义。

崔盛玉见李泰面色铁青,知其内心已被撬动,遂上前一步,指尖重重叩击着案几:“魏王可还记得武德九年?隐太子设‘昆明池宴’欲除秦王时,若非尉迟敬德连夜密报,今日朝堂又是何等光景?”

他眼底翻涌着惊涛,声音陡然压低:“晋王大概是不知此事,然其已入太子之后,李勣掌左金吾卫,麾下旧部众多,又都是精锐。”

“陛下不会防备李勣,只会防备太子兵马,所以李勣便是太子奇兵。”

“晋王去祭祀,定然是李勣派兵守护,却不知生死已在太子手中。”

“届时,太子只需强行行刺魏王,便能大功告成。”

“就算是陛下知晓震怒,事已成定局,又能如何。”

李泰顿感大事不妙。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怎么抵挡太子精锐。

这次祭祀,如同是必死之局。

“崔公子可有教我?”

李泰看向崔盛玉问道。

崔盛玉却微微摇头:“还请魏王早作决断,我崔氏在长安薄弱,魏王若有所用之处,尽可吩咐。”

崔盛玉知道李泰肯定心中还有怀疑,所以他不能为李泰出谋划策。

即便有什么法子,说了李泰也不一定会按照他说的去做。

真真假假,才能让李泰相信李勣已经背叛。

说完后,崔盛玉就告辞离开,彷佛这次过来,只是为了把这个消息告诉魏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0章:李勣背叛晋王?(第2/2页)

李泰没有多留,而是立即派人去叫柴令武过来。

李泰在崔盛玉离开后,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冰。

案头的墨汁尚未干透,飞溅的痕迹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他踱步至窗边,檐角风铃的声响此刻竟化作刺耳的警示,每一声轻响都叩击着他对“李勣背叛”的恐惧。

“柴令武怎么还不来?”

他猛地转身,袍角扫过椅脚,发出沉闷的声响。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柴令武一身玄色劲装,未及通报便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却在瞥见李泰铁青的面色时,眸光一凝。

“魏王何事如此急迫?”柴令武目光扫过狼藉的书案:“可是崔氏那边有了动静?”

刚才他已经听说,清河崔氏长公子来过。

李泰挥手喉头滚动,声音因压抑而略显沙哑:“崔盛玉刚走。他带来一个消息,太子要在祭祀时对我与晋王动手,而执行者……是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勣。”

柴令武瞳孔微缩:“李勣?这不可能!”

“这……怎么可能?他是晋王府旧臣,与晋王有师徒之谊,怎会倒向太子?”

李泰轻轻摇头:“我也说荒谬!”

““可崔盛玉言之凿凿,说他的眼线亲眼见到杜荷深夜入李勣府,两人密谈至子时。杜荷是什么人?太子心腹!当年拉拢右金吾卫陆仝的就是他,如今他去见李勣……”

柴令武沉默片刻,走到书案旁,拾起一枚镇纸摩挲着:“魏王,崔盛玉此来,动机何在?清河崔氏近年与我等往来渐疏,为何此刻突然送来如此‘重磅’消息?若消息为真,他是想助殿下破局;若为假……”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李泰,“怕是想挑动魏王与太子强斗,坐收渔利。”

柴令武对于李勣背叛这个事情,打心里头就不信。

便就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清河崔氏的幌子。

更多是认为,清河崔氏投靠了太子,暗中布局。

“这我何尝不知!”

李泰焦躁地来回踱步:“但崔氏支持我多年,耗费无数银钱,若在此刻背叛,图什么?图太子上位后给他们更高的权位?五姓七望.,他们转而支持太子也未可知……”

柴令武想了想:“李勣的背叛才是关键。”

“魏王试想,李勣若真投靠太子,图的是什么?他已是左金吾卫大将军,位极人臣,太子能给他的,难道比陛下给的更多?更何况,晋王如今与您暗通款曲,李勣若帮太子除去晋王,等于断了自己的‘旧主’后路,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李泰追问:“那杜荷夜访李勣又作何解释?”

“崔盛玉说李勣亲自相送,神态诡秘。”

柴令武冷笑一声:“杜荷此人,野心勃勃,最会攀附。”

“或许他是想拉拢李勣,却未必成功。又或许,这是太子设下的局,故意让崔盛玉的眼线看到,借崔氏之口来动摇您的心神。”

李泰皱眉沉思,脑海中反复推演:若消息为真,祭祀之日便是死局;若为假,他若轻举妄动,反而会暴露自己的戒备,甚至打草惊蛇。

“必须查证。”柴令武沉声道,“第一,查崔盛玉的眼线,是否真有其人,消息是否被篡改;第二,查杜荷近日行踪,除了李勣府,是否还接触过其他将领;第三,查李勣——他掌管左金吾卫,麾下兵马调动是否异常,近期与太子是否有密会。”

李泰感觉脑子有些乱:“如何查李勣?”

“他府邸守卫森严,我的人根本靠近不得。且左金吾卫是禁军,调动兵马需有陛下手谕,他若真要动手,必是暗中部署,不会大张旗鼓。”

柴令武思索一番后道:“那就从‘旧部’入手。”

“李勣当年在晋王府时,提拔过不少幕僚,如今散布在各府衙、军营。臣记得有个叫王诚的,曾是晋王府典军,如今在左金吾卫任郎将,与李勣有旧怨。或许……可以从他那里打开缺口。”

李泰眼前一亮:“王诚?我有些印象,当年因贪墨军饷被李勣参了一本,虽未被罢官,却一直不得重用。此人可用!”

柴令武提醒道:“但需谨慎,若王诚已被太子收买,反会暴露我们。此事必须秘密进行,我亲自去见他。”

李泰点头:“好!”

随即又叹道,“就算证实李勣确有异动,祭祀之时,父皇与太子各带三千兵马,名为制衡,实则太子若有李勣的左金吾卫相助,兵力远超于我。我府中私兵不过数百,如何抵挡?”

柴令武缓缓道:“魏王忘了一个人,程知节。”

“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向来与李勣不睦,且对陛下忠心耿耿。若李勣真有不轨,程知节必不会坐视不理。再者,祭祀之地在太庙,周围布防由金吾卫与羽林军共同负责,尉迟将军或许可以设法通融。”

李泰喃喃自语:“尉迟敬德,程知节.”

“可如何让他们相信太子要动手?没有实证,单凭崔盛玉的一面之词,他们未必会插手。”

“所以,崔盛玉的消息真假,便是破局的关键。”柴令武走到地图前,指着太庙的位置,“若消息为真,太子与李勣的计划必是:祭祀时,李勣以‘护驾’为名,控制太庙周边,隔绝陛下与外界联系,同时太子以‘清君侧’为由,率部突袭您与晋王。待事成之后,再以‘谋逆’罪名上报陛下,逼陛下就范——就像当年陛下……”

他没再说下去,但李泰已明白其中深意。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是李氏皇族心底永远的刺。若太子效仿李世民,以血腥手段铲除兄弟,即便李渊在世,也只能为了大唐基业而妥协。

“若消息为假,”柴令武话锋一转,“则是太子借崔氏之口,诱您在祭祀时有所防备,甚至抢先动手。届时,他便可名正言顺地以‘谋反’罪拿下您,彻底除去心腹大患。”

“左右都是死局!”李泰猛地灌下一杯冷茶,喉间泛起苦涩,“祭祀之日,我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去了,可能中伏;不去,便是抗旨,坐实谋反之心。”

“未必。”柴令武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玄武门”标记处,“当年陛下能赢,不是因为兵马多,而是因为抢占了先机。如今,我们也可以‘将计就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