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 第139章 宣帝即位,回归现世 6k完毕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第139章 宣帝即位,回归现世 6k完毕

簡繁轉換
作者:给钱就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0 来源:源1

第139章宣帝即位,回归现世【6k完毕】(第1/2页)

孝宣皇帝即位之后倒也没有做什么别的举动,依旧是照常行事,只是原本处于巅峰时期的陈氏开始逐渐的收缩了自己的势力,如今逐渐登上第一梯队的家族....是霍氏!

霍光的霍。

陈氏虽然依旧是巨无霸一样的家族,但名声却逐渐的并没有那么广泛了。

这对于陈氏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霍氏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霍光哪怕是没有什么野心,但霍氏的其他人可是有野心的啊!

即便是知道上面有一个陈氏压着,但只要不做什么过分的事情,陈氏也不会轻易出手,甚至陈氏自己都会收拢自己的势力。

忠海侯一家、征西侯一家、乃至于临安侯陈定的后人都已经回到了官渡之中,只剩下了一个官渡公陈瀚留在了长安城之中。

其余的陈氏子弟也大多数都是如此。

他们没有留在长安城中,而是分散在大汉天下的各个地方,或为郡守、或为县令,或者干脆就是四处行医、亦或者是游历天下。

就好像一刹那之间,这个庞大的家族就变成了一盘散沙一样。

但占据了大汉高层的这些人却并不会如此觉着,他们更加清楚,也更加明白,陈氏的势力由外在转为内在了之后,不仅没有变得弱小起来,反而是变成了更加强大的势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就是最为真实的写照了。

宣帝元年,霍氏的集团势力逐渐的膨胀起来,而朝堂上的“陈瀚”在其他大臣的心中也有了另外一个新的称号,叫做“泥菩萨”。

这一点还是因为武德帝时期,西域外的文化逐渐的传播了进来,有几位西域的行脚僧来到了长安城后,将佛教文化传进来的缘故。

“菩萨”的本事和能力也就逐渐的传遍了大汉。

而佛教文化虽然在大汉传承的并不算十分顺利,但一部分的上层贵族们却十分喜爱这种文化——毕竟,相对于道教文化中蕴含着浓厚的华夏氛围来说,这种“外来文化”中所蕴含着的浓烈的“驯化”能力,让这些贵族们十分喜欢。

为什么会喜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道的文化传承中,总是教导人们“反抗”,这是因为他骨子里所蕴含着的华夏文化的底蕴所影响的。

华夏文化的底蕴就是“反抗”。

天若是要杀我,那我就要反抗天——皇帝要杀我,那我就要杀皇帝。

谁让我活不下去,那我就拉着你一块没办法活。

这种浓郁的反抗精神自然是充斥在华夏文化的每一个层次之中的,而佛教文化不同,佛教文化传承自“天竺”,天竺的“种姓制度”十分有意思,其实可以说天竺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他们是一个还存在于很早很早以前的“奴隶制国家”。

是的,奴隶制国家。

包括现在也同样如此,他们只是将自己包装成了“现代化”国家而已。

他们的文化基因就是“奴性”与“臣服”,他们的子民同样如此被训导,他们的佛教文化自然也充斥着这些思想。

比如“此生是苦海,需要受苦受难,你下辈子就会好过了起来”。

这简直是放狗屁。

再比如“人生来就带着罪孽,需要赎罪”。

这就更是狗屁。

每个人生来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的罪孽,没有任何需要承受的“苦”,之所以会受苦,是因为这世界的不公!

纵观上下五千年,只有一个字是最不会出现问题的!

杀!

杀才能杀出来一个朗朗乾坤!杀才能杀出来一个好过的人生!杀才能杀出来自己的未来!

除此之外,其余的说法都是狗屁。

.........

泥菩萨的称呼陈瀚自然是听说了的,但他不仅没有在意,反而让陈氏的门生故吏不需要去管这些——真正能够进入到陈氏核心层的人也的确不在意这个事情。

别看现在霍光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只要“陈瀚”一句话,霍光即刻就可以换成刘光、王光、李光等等。

这就是陈氏的底蕴。

而这些上层权贵也十分明白为什么陈氏要在这个时候进行“退步”。

功高盖主可不是一件说着好玩的事情。

但凡陈氏此时不退,那陈氏就要继续攀升另外一个高度了.....

毕竟这个时代,真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如今的陈氏已经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官渡公了,下一个层级是什么?是分邦建国的王爵?还是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赐加九锡?还是......改朝换代?

谁都不敢想。

包括陈氏的人在内、甚至包括天子,都不敢往深处想。

所以此时的陈氏急流勇退,是一件让所有人都觉着是大好事的事。

也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找陈氏的麻烦。

............

宣帝年间的日子同样过的很快,一天天,一点点的就过去了。

相对于武德帝来说,宣帝的治理只能够说是寻常,他继承了“太祖皇帝”时期的那种“无为而治”的风格,将“三皇盛世”延续了下来。

但左右来说,当一个国家的国力攀升到了巅峰的时候,若是无法再继续往上攀升另外一个台阶,这个国家的国力就一定是会开始缓慢下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9章宣帝即位,回归现世【6k完毕】(第2/2页)

或许是三年,或许是五年,但一定会来临。

就好像,一本书的书测如果在给量中不能持续的走高,而是在某一天突然之间跌落,那么这本书的巅峰也就注定了一样。(没错,我就是在说我这本书QAQ)

宣帝年间,西域还是较为听话的,而中原大汉王朝对于西域的同化也是缓慢开始进展,在宣帝十年的时候便完成了对于西域的整体“汉化”。

大汉的触角终于可以再往前伸一点点了。

而这一年,大汉的太子也终于已经十三岁了,他也成为了一个俊秀而又优异的少年人——这个少年人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十分符合大汉的继承人。

甚至天下中有些人都在感慨,天命果真是在大汉吗?

竟然连续数代都是明君!

唯有宣帝刘进的心中有些许莫名其妙的担忧——他自幼就喜欢读史书,当年的秦国也同样是连续出了几代的贤明君主,最后一统天下,直到出了一个秦二世。

秦朝就此覆灭,被太祖陛下拿到江山社稷。

而此时的大汉呢?

太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武德帝正正好好六位,加上他这位当今大汉天子,便是第七位帝王了。

昔年的秦国不也是这样吗?

奋六世之余烈,而出现了一位始皇帝嬴政。

同样是.....七代!

当然了,这种猜测只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已,相对于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刘进还是较为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的。

而刘询的表现也没有让刘进失望。

十几岁的年纪便能够通读史书,无论是政治智慧还是为人的智慧,为帝王之道的智慧,都十分的卓著。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出,大汉好似是要进入到一个新的台阶了!

........

宣帝十五年,宣帝病重。

太子刘询也开始逐渐的承担起来了监国大任,一直到宣帝十五年末,宣帝的病情好了许多,而这个时候的太子也放下了手中的朝政要务。

.......

未央宫中

刘询神色凝重,他看着刘进开口道:“父皇,民生多艰,若非亲眼所见,怎么能够遍察民生疾苦呢?儿臣请私访游历天下,以见万民黔首。”

刘进有些犹豫但最终却也没有拒绝,思来想去还是叹了口气。

“也罢,但你的身旁不能没有人跟着。”

他略微犹豫说,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便让许家那个小子跟着你吧!”

许家?

刘询微微挑眉:“是父皇的黄门侍郎?”

刘进微微点头,看着刘询笑着说道:“是他。”

“昔年他的父亲便是先皇身边的黄门侍郎,他也成为了朕的黄门侍郎。”

他摇了摇头:“我不准备让他的孩子再入宫侍奉了,便给他些许恩典,让他的孩子跟着你吧!日后也能堂堂正正为官。”

刘询并没有质疑,接受了这个命令。

.........

宣帝十七年,秋末。

太子刘询回到了东宫,只是短短的一年时间,他便沧桑了许多。

“哀民生之多艰啊.....”

........

宣帝十七年,冬末。

天子诏令,黄门侍郎许广汉之子许舜,进为....东宫詹事。

.........

宣帝十八年,秋末。

宣帝病逝,这一生虽然上承三皇盛世,但却并未曾做出什么杰出的贡献,但他的孩子刘询却依旧顶着压力,给他上了谥号“宣”,算是一个...美谥了。

同年,太子刘询登基。

次年改元,甘露。

是为....甘露元年。

........

“咚——”

一道仿佛是钟声的声音响起,陈成缓缓的睁开了眼角,他缓缓从床上坐了起来,按了按自己的鼻头。

他第一时间便是打量四周,而后...发现了与上次的不同。

这一次,他的“卧室”似乎更加豪华。

陈成微微一笑,在历史长河中奋斗那么多年,最基础的渴望,不就是这个吗?

他起身,看向窗户外。

圃园风光依旧。

PS:不必担心后面的剧情,我心中早已经有了腹稿,甚至多次有暗示伏笔。嘻嘻。具体的大家可以仔细的找找很早之前,差不多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章节。

另外汇报一下近况。

书的成绩开始缓慢的跌落了,书测的新量是这样的,能够接受和理解,但是不知道能否冲百万了,百万作为番茄的一个天堑,我还是很想跨过去的,但这东西嘛,看天命了。

此外就是工资...嗯,继续拖着,但没办法,好像是因为学校欠了太多的钱,所以我们新校长发工资的时候被检查出来他的卡发工资了,所以直接执行冻结了.....emmm,说是要解决,但是不知道要多少天了。

哎。

不管如何,反正书的成绩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下个月能吃点好的了。嘻嘻。

爱你们,么么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