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秘籍阅后即焚
见他不说话,马斋长便从荷包摸出一个小小的银锭,飞快塞入苏录袖中道:「当然不会让咱哥白忙活了……一两银子够不够,不够我让下人再送点儿。」
「这事儿我得问问我哥。」苏录把钱还给马斋长道:「着急给我钱干啥?」
「拿着,我出手的钱,没有再回来的道理!」马斋长豪气地一挥手道:「你哥要是没空,就等啥时候有空再帮我打,这就算定金了!」
没想到斋长还是个豪哥哥,苏录看他的浓眉大眼都顺眼多了,只好笑纳道:「放心吧,明天就给你个准信儿。」
说话间两人进了清心门,来到道南堂前,苏录便见重檐翘角的厅堂廊柱上,悬着一副楹联:
『收束身心登圣域,莫论文章巧拙;』
『承传教泽继前贤,共下刻苦工夫。』
马千里带着苏录进去堂中,正碰见钱副山长从里头出来。
「这就是苏录?」钱怀仁跟马千里十分熟悉。
「是。」马千里恭声道。
「好了,你回去吧。」钱怀仁便对马千里摆摆手,又对苏录道:「你跟我去见山长。」
「是。」两人同时应声,心中都十分惊讶,不就是发个奖品吗,还至于惊动山长?
~~
苏录跟着钱怀仁进去山长室。
虽然说是山长室,但也并不宽敞,而且到处都堆着书,就显得更局促了。
两人进去时,朱琉正伏案写着什麽,十分的专心。
钱怀仁也不打搅他,一直等着他抬起头来,才轻声道:「山长,苏录来了。」
「来了。」朱琉笑着招呼苏录道:「随便坐。待我做完今日的功课。」
「是。」苏录便和钱怀仁坐在靠墙的一溜儿官帽椅上。
钱副山长小声道:「没想到吧,贵为山长每天也要习作不辍,尔等后生岂能懈怠?」
「是。」苏录忙肃然起敬。别的不说,书院的学风是真他娘的正,山长带头开卷……
「别听老钱瞎说,我不是为了给你们做榜样。」朱琉苦笑一声道:「实在是举业未竞,无可奈何啊。」
「是。」苏录听说山长在十九岁中举人后,就一直科场不顺,已经连续四次春闱落第了……
「你别老是是是的,不用拘谨,这又不是在课堂上。」朱琉洒脱道:「找你来是谢谢你的。」
苏录不解道:「学生什麽都没做过啊。」
「你做的那篇文章啊。」便听朱琉坦诚道:「在结构上对我颇有启发,今日作文感觉比往日,谋篇布局上严整了不少。」
「是吗?」钱怀仁十分惊讶,文章做到他这个程度,已经老道到很难再寸进了,更不要说参加过四次会试的山长了。
「是的,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朱琉开心笑道:「苏同学以后写了文章,都要拿来给我看过才行。」
「学生求之不得,只怕污了山长的眼。」苏录赶忙起身抱拳,有举人愿意帮他看文章,自然求之不得。
「不要紧的,我权当白话文看了。」朱琉说话也不客气,又沉声道:
「不过你得尽快提高文辞啊。尽管我们都很欣赏你的天分,但规矩就是规矩,文辞不达标,没法给你分的。」
「是,学生明白。」苏录点点头,他非但不会怨怼,反而觉得开心。他从来所求,不过规规矩矩,哪怕是相对的规矩……
「张先生已经教学生从属对入手,晚上学生还跟着家父学习声韵格律,来一点点提高文辞。」
「张先生的法子是王道,可惜太慢。」朱琉却别有深意道:「照他的路数,一个月后你还得考零分,再一个月就得被扫地出门了。」
「还请山长教我。」苏录感觉对方话里有话。
「这套《文心雕龙》就是你的奖品。」朱琉却将个蓝缎面的书匣推到苏录面前道:
「这书对提升文笔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务必页页研读,用心揣摩。」
「是吗?」苏录闻言大喜。
「是的。这是一套集文章学论述之大成的着作。」钱怀仁也点头道:「对各种文体的语音丶语汇丶语法丶篇章……方方面面都有严密的论述。哪怕老夫,每每翻看还会有新的收获。」
「你可以先精读《原道》丶《宗经》丶《明诗》三篇,掌握书中理论,然后以此研读经典,如探究杜诗的『隐秀』之美,或八股的『体要』规范,再试着将理论转化为创作能力。」山长最后嘱咐道。
苏录诺诺应下,自是感激不尽,不过心中难免疑惑,这好像也是打基础的慢功夫,快能快到哪去?
~~
这个疑问在晚上有了答案……
当晚苏录做完所有功课,便拿出山长所赐的《文心雕龙》,准备拜读一番。
他读书向来先浏览一遍,以了解大概。只见此书分两本上下篇,自己手中的上篇有二十五章,先是『原道』等五篇总论,论述为文的根本。
然后是文体论,共二十篇,其中『明诗』丶『乐府』等十篇论有韵之文;『史传』丶『诸子』等十篇论无韵之笔。系统论述了各种文体的性质丶历史发展和写作要点。
而且全书皆以骈文撰写,本身就是一件极优秀的文学作品。
苏录刚按照山长的吩咐,翻到『原道』一篇,准备细看时,却发现书中夹了一页纸。他本以为是书商放进去的,但还是好奇地展开一看,结果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
只见那纸上打头写着六个字——『秘籍阅后即焚!』
后面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曰:
『为文诚需水磨之功,然应试之文,必有巧术,可立竿见影。文虽匠气,难成佳作,然脱于浅白,固可期也。以下明细,小子览之,唯勿外传。』
苏录惊得合不拢嘴,那麽严肃强硬的朱山长,居然用这种法子偷偷传自己制艺秘籍,还因为法子不够体面,让自己保密?
世上果然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只不过被装在了不同身份的外壳里,看上去不一样罢了……
一旁的苏有才奇怪道:「秋哥儿,你的下巴要掉到桌子上了。」
「哦。」苏录随手一托下巴,迫不及待拜读起了朱山长所赐的『秘籍』——
《第一式·声律优化诀》:
偶句收声循仄平,韵谐『纲光昌』自明。
起中要句严规正,尾字平收气自盈。
长句裁分『四六对』,对文相契韵天成。
诵来朗朗含清畅,节奏匀停意自明。
苏录已经不需要别人帮他解释,就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是——确保偶数句尾字押平声韵,如『纲丶光丶昌』,起股丶中股关键句尾字仄起平收。遇长句拆分为『四六对仗』句,增强诵读韵律感。
然后是《第二式·句式长短错落术》:
三言缀七构节旌,短长交错韵自生。
短以动字收锋劲,如『修身正丶治国明』。
长随名物结篇清,短仗虚字立韵成。
自含顿挫无需注,免使文辞逐水行。
意思是交替使用『三字短句』加『七字长句』形成节奏。短句用动词收尾,长句用名词作结。长短错落的句式自带停顿感,可避免行文如流水帐般晦涩。
《第三式·虚词填充诀》:
笔底虚声韵自匀,之而于乎巧勾连。
转承顺接添清韵,起合收舒续雅篇。
一字牵丝通句脉,半词承意贯章弦。
莫言虚字无轻重,运巧方能韵久绵。
这说的是活用『之乎者也』等虚字来凑押韵……
他又翻到《宗经》和《明诗》两章,果然各找到一张『秘籍』,皆有三式秘诀,诸如《第四式·雅词替代诀》,《第五式·对仗加强法》……加上第一张上的三式,正好凑起一套『独孤九剑』!
苏录手捧三页秘籍,万分激动之馀,也明白了山长为何要遮遮掩掩。
因为他跟自己一样,是出题人最痛恨的做题家……
出题人自然是希望所有应试者都老老实实,顺着考察的思路来答题,这样才能达到『以考选才』的作用。
但是精通出题规律和应试技巧的做题家,却消解了这一功能,却也对不懂技巧的考生造成双重打击。
一是双方天赋与努力相当时,精通技巧者往往能取得更高的成绩,淘汰不通技巧者。
二是为应对做题家的技巧破解,出题者被迫增加题目复杂度丶设置偏怪考点,导致考试愈发偏离初衷,还会让不通技巧者更难出头。
当然苏录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规则的破坏者,反而自认为是公平的维护者——通过传授更多人技巧,让所有应试者都成为做题家,便可重新获得公平!
~~
乌蒙山的夜暖洋洋,圆月挂在梢头,晚风送来兰花香。
朱琉和钱怀仁坐在山长小院的天井里,优哉游哉喝着茶。
「山长为何如此看重那小子?」钱怀仁轻声问道。他还不知道朱琉偷送秘籍呢,就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山长对苏录的重视。
朱琉惬意靠坐在竹椅上,用三根指头夹着薄薄的青瓷盏,淡淡道:「如《滕王阁序》之于王子安,一篇文章足矣。」
「噗……」钱怀仁险些喷了茶水,忙掏出帕子擦拭嘴角道:「一篇零分作文,也配跟《滕王阁序》并论?」
「你境界还不够,所以看不透。」朱琉却没再开玩笑,而是神情复杂道:
「我十九岁高中全省第五,之后却四次会试折戟。十二年间痛定思痛,遍访名师,也曾游庠南监,也曾拜会过钱王两大家,虽然文章还是没长进,但什麽样的人会成为八股大家,我却一清二楚了。」
「山长是说那小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八股大家?」钱怀仁眉头一挑。
「谁敢说一定?但是非常有可能。」朱琉呷一口香茗,搁下茶盏道:「我从他身上看到迥然于他人的高度。看他写文章,好像是站在高高的屋檐上,朝檐下倒一瓶水那样。」
「高屋建瓴吗?」钱怀仁轻声道。
「没错。」朱琉颔首道:「跟看王勃写《滕王阁序》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尤其是前四句——」他接着轻声吟诵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民性有常,导之则正;知理难强,顺之乃安!」又念了苏录的那四句破题,赞叹一声道:「你看这感觉多像啊,不同的只是王勃站在滕王阁上眺望壮美山河,苏录却是站在《论语》上回望千古圣贤。」
「……」钱副山长点点头,还是觉得山长有点吹过头了。哪怕是他这样乖巧的人,都不好意思附和了。
「他作文所站的高度,对文章的把控,都已经有大家风范了。他这才学了两个月,那麽等到两年后呢?」朱琉忍不住畅想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