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七章 莫非我儿是天才?

状元郎 第七章 莫非我儿是天才?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7 来源:源1

第七章莫非我儿是天才?(第1/2页)

苏有才一直觉得,自己没尽到当爹的义务,所以从来不摆当爹的架子,反而能和儿子们打成一片。

“不过说归说,笑归笑。”他又正色道:“做学问可不能浮躁,得一个篱笆三个桩,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才行。”

“是。”苏录虚心受教,又解释道:“但儿子之前,不是已经背过《三字经》了吗?”

“你不是只能背到‘经子通、读诸史’吗?”苏有才道。

“儿子是有几句忘记了,看过之后就想起来了。”苏录便道。

“那你背一遍我听听?”苏有才将信将疑。

“是。”苏录便清清嗓子,从‘人之初’一口气背到了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苏有才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儿子记性这么好。就算这小子以前在族学背过《三字经》,那也都搁下好几年了。

现在拿起来重新看一遍,就能流利地从头背到尾,说明这小子脑瓜子绝对好使……

“父亲,这下可以了吗?”苏录又问道。

苏有才这才回过神来,咳嗽一声道:“不光得背其文,你还得明其义,不然记之何用?”

“意思不都在字面上么?”苏录奇怪道:“还能有人不明白吗?”

“理儿是这个理儿……”苏有才闷声道。这《三字经》虽然只有一千多字,却是一部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无所不包的‘小百科’。

族学中很多蒙童能背得滚瓜烂熟,却受限于见识太少,大都是囫囵吞枣,不得尽明其意。这也是没办法的,大山里的孩子,没法跟泸州成都的比。

“那为父考考你?”他不信苏录能掌握,《三字经》中所有的知识。

“好。”苏录点头。

“‘香九龄、能温席’是什么意思?”

“东汉的黄香,九岁就知道给父亲暖被窝。”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呢?”

“这是说古代的乐器,按材质可以分为上述八类。”

“匏为何意,可以做什么乐器?”

“是葫芦的意思,可以做笙和竽。”

“……”苏有才又问了几个生僻的知识点,苏录都能准确作答。让他不禁刮目相看:“你小子知道的挺多啊。”

“都是平日里耳濡目染,跟父亲学的。”苏录谦虚道。

“哈哈……”苏有才刚要大笑,听到大儿子的鼾声,赶忙压住声音道:“唉,你小子好像是那块料,当初真不该把学业荒废了。”

“是,儿子追悔莫及。但悔之无用,只能奋起直追。”苏录正色相求道:“还请父亲多教我一些。”

“好吧,听你的。”苏有才只好改变了按部就班的教学计划,如苏录所愿,将习字册翻到了写有《百家姓》的一页。

“这《百家姓》真没什么含义了,你只要认全上头的姓氏即可。”苏有才便吩咐道:“先读一遍,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是。”苏录便轻声诵读一遍百家姓,发现有五个字不认识。分别是:

‘甘钭厉戎’的钭;‘池乔阴鬱’的鬱;‘亓官司寇’的亓;‘仉督子车’的仉;‘墨哈谯笪’的笪。

苏有才又惊得合不拢嘴了……之前苏录能把《三字经》念下来,他以为是背诵过的缘故。但这小子很明显没怎么接触过《百家姓》,全篇五百六十八个字里,却只有五个不认识,这个识字量也太恐怖了吧?

他本来还有些犯困,这下睡意全无,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上下打量着苏录:“你不是大字不识一箩筐吗,怎么跟换了个人似的?”

“这个嘛……”苏录被看得直发毛,光想着全力用功了,没想到露破绽了。便讪讪笑道:“儿子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不用刻意学,也认识好多字。”

“那当然啦!这就叫‘近朱者赤’嘛。”苏有才顿时得意起来,又奇怪问道:“那之前你咋还隐藏实力呢?难道是不想回去读书?”

“是是是!”苏录点头不迭。有个爱脑补的爹真不错,都不用自己费心思找理由了。他便一脸悔恨道:“儿子之前不懂事,觉得在学堂太受拘束,还有一大堆功课……”

“唉,谁都有不知好歹的时候,能转过弯来就好。”苏有才不禁惋惜,这孩子要是早几年开窍,说不定真能读出名堂来。

他仍旧觉得儿子现在才发奋,已经太迟了。但还是那句话,诗书从来不负人,学了就比不学强。苏有才压住心中遗憾,提起笔来,在那五个生字边上,各写下三个小字:

钭——天口切;鬱——纡物切;亓——渠之切;仉——诸兩切;笪——当麻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章莫非我儿是天才?(第2/2页)

“知道啥意思吗?”他问苏录。

苏录摇摇头,一时看不出什么名堂。

“这叫反切注音法。”苏有才便教授道:“就是将一个生字的读音切成两半,用两个常见字来为其注音。前一字与被切字的声同,后一字与被切字的韵和声调相同,拼合起来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说着他苦笑一声道:“这法子说起来简单,其实复杂得很。很多蒙童学了好多年还稀里糊涂,搞不清三十六声、二百零六韵,该咋个切分,咋个组合……”

“比方说这个‘天口切’,你知道合在一起怎么念吗?”苏有才并不指望苏录能给出正确答案,不然还要他这老师干什么?

他打算用一个月时间,让苏录基本掌握反切注音法。当然,这很难……

“钭,特偶钭。”却听苏录干脆利索道。

“哈哈,不……”苏有才刚想下意识说‘不对’,反应过来才硬生生打住道:“不错。小子挺能蒙啊,那你再蒙一蒙第二个。”

“鬱,衣乌鬱。”苏录恍然,原来这个天师画符一样的字,是‘郁’的繁体字。后世人们还常用这个字,来展现简体字的优越性……

“有点意思,你再切切后两个。”苏有才的戏谑之色尽去。

“亓,七一亓。仉,之昂仉。笪,德阿笪。”苏录依然流利作答。

“你真的一下就会反切了?”苏有才的下巴,不知第几次掉在地上。他难以置信地打量着苏录道:“莫非你娃儿真是个天才?”

“都是父亲教导有方。”苏录忙谦虚道。用汉语拼音取巧,也实在不值得骄傲。

“哈哈,莫非老子也是个天才?”苏有才闻言大喜,说着又垮下脸道:“可是族学里那帮小子,为啥咋教都不会呢?难道他们也藏拙了?”

“……”苏录没敢言语,生怕害族学中的堂兄弟们倒霉。

~~

这下《百家姓》也没什么好讲的了。眼见时间还早,苏有才索性连《千字文》一起教了。

他在‘日月盈昃’的昃边上,标注了‘杂色切’。在‘辰宿列张’的宿上,标注了‘息救切’。

“子恶昃,西柚宿。”苏录老脸一红。拢共八个字,一个不认识,一个弄错了,自己这水平还真是贻笑大方。

他便端正态度,依命接着念下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结果一口气念到最后,只读错了‘易輶攸畏,属耳垣墙’的輶……

苏有才整个人都麻了,有气无力道:“这个字音‘油’。”

“父亲怎么不用反切了?”苏录奇怪问道。

“你这个识字量还反个铲铲,切个锤子呦?那不是脱裤子放屁吗!”苏有才一阵没好气。教学生把自己给教自卑了,这他么上哪说理去?

好在转念想到,这学生是自己的儿子,他又释然问道:“《千字文》是不是也不用讲了?”

“还是得劳烦父亲讲解。”苏录赶紧实事求是道:“《千字文》不像《三字经》那么好懂,比方‘易輶攸畏,属耳垣墙’这句,我就不知是啥意思。”

“好好。”苏有才高兴地连连点头,也不知道高兴个啥。便为儿子讲解道:“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换了轻便的车子要注意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

“原来‘輶’是轻便的车子。”苏录恍然。

接下来的时间,苏有才依着他的请求,又讲解了诸如‘凤鸣在竹,白驹食场。’‘丙舍旁启,甲帐对楹。’‘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等诸多难句的意思。

等苏录再无问题,苏有才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看一眼窗外的圆月,已经悄悄移到了中天。

不知不觉深更半夜了……

“今晚就到这吧。”苏有才结束授课道:“明天还得继续下地呢。”

“是。”苏录虽然意犹未尽,也只能打住了。

“给你十天时间,背过《百家姓》和《千字文》。”苏有才又布置作业道:“有没有信心?”

“我试试看吧。”苏录谨慎道。

“赶紧睡觉。”苏有才揉了揉苏录的脑袋。“早起背书,效果最佳。”

“哎,我再看两眼就睡。”苏录应一声,屁股却没挪窝。

苏有才不再管他,起身往床上一躺,熟练地抱住自己的‘竹夫人’,吟了一句‘我无红袖堪娱夜,正要青奴一味凉。’

便会周公去了。

苏录却又往瓷碗里添了块松明,拿过苏有才的砚台,学着父亲的样子磨了墨,提起包了浆的毫管,抄写起刚学的课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