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二十五章 开考

状元郎 第二十五章 开考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7 来源:源1

第二十五章开考(第1/2页)

当然那都是长辈发愁的问题,跟少年们没有关系。

“秋哥儿!”去应试的同族围过来,热情地跟苏录打招呼,态度和上回天差地别。更没人再质疑他,为什么要去考试了。

“大家早啊!”苏录也跟他们笑着问好。

“你那个‘遗忘曲线’太好使了,我现在背东西牢靠多了!”少年们又七嘴八舌致谢道:

“你那‘番茄钟’才真厉害!我老是集中不了注意力,这下可算给治好了!就是我奶奶有点不高兴。”

“哈哈哈,谁让你把她能烧一年的香,一个月全都点光了!”少年们不禁大笑起来。

苏录虽然还不好意思,去族学里教授学习方法,但他还是让父亲向同族兄弟们,转授了一些学习方法。

不过苏有才知道南橘北枳的道理。大考在即,他没有贸然传授那些花里胡哨的技巧,以免把少年们带沟里去。只用‘番茄钟’和‘遗忘曲线’从时间管理和复习规划上要求他们,就已经让少年们受益匪浅了。

等到少年们切实尝到了甜头,苏有才方告诉他们,这是苏录想出的方法。

苏录在本家兄弟们心中的形象,瞬间便高大起来。少年们深受感动,秋哥儿对兄弟们真是太仗义了……

~~

人一到齐,苏有才便带队出发,在镇口遇上了程家的队伍。

程家这边也是十个孩子应考,送考的正是程秀才。

程秀才瞧都不瞧苏有才一眼,两家虽然结了亲,但这亲结得他一肚子邪火,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程家子弟也对苏家子弟横眉冷对。年轻人本来就容易被长辈影响,苏录小叔莫名其妙娶了程家最漂亮的姑娘,可把他们都气坏了!

苏家这帮军户子弟更不是善茬,见状狠狠地瞪了回去。幸亏今天日子特殊,两边家长赶紧喊住自家娃儿,不许他们互喷垃圾话。

苏有才和程秀才也有意识拉开距离,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带队赶往太平镇。

太平镇在二郎滩上游,除了能走水路,陆上还有驿道。

说起来,这驿道还是洪武年间征云南时开辟的。朱老板高标准严要求,路不仅修得又宽又平,而且裁弯取直,十里地就能到太平镇。

只是开国这么久了,后世子孙可没他这个本事,驿道早就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了,坐车的话能把人肠子都颠出来。

所以哪怕程家,也选择步行前往,当然程秀才坐的是滑竿儿。

走在路上,苏录拿出‘错题本’来,抓紧时间再过一遍这些天整理的错题。族里兄弟们见状,也纷纷掏出书来。边走边背,真正意义上的临阵磨枪。

远处程家子弟见了,不由冷嘲热讽:“平时不用功,临考抱佛脚,晚了!”

“白费工夫!今年竞争特别激烈,他们指定一个也考不上。”

“不要理会他们。”在滑竿上闭目养神的程秀才,这时出声呵斥道:“凝神静思。你们的对手是县里的高才,不是这些只能当陪衬的粗人。”

“是。”程家子弟忙躬身受教,只好老实闭嘴,换别的方式平复紧张的心情。

~~

山里人都是铁脚板,半个时辰就行至太平镇。

此时太阳才刚刚越过群山,晨光给这座依山傍水,青瓦木楼的古镇,镀上了一层淡金色。

这里是太平千户所驻地,也是赤水河上最重要的渡口,还有座石基木梁的拱桥,连通永宁与对岸的播州。

自然,太平镇比二郎滩大多了,也繁华多了,整个镇上有近千户人家。各式各样的店铺足有几十家,可以买到几乎所有的日用品。甚至还有一座青楼。

但真正让太平镇名声大噪的,却是建在镇南边观山脚下的那座太平书院。

这座书院始建于永乐年间,占地十多亩,白墙黛瓦,院内植古柏掩映,墙外有芭蕉点缀,跟大西南粗粝黢黑的建筑,画风完全不同。

书院外,还有数百亩学田。其中半数是卫所拨给的,另外一半则来自士绅捐赠。

这时节学田里没庄稼,却乌泱泱全是人,把苏录一伙都看傻了。

“妈卖批,这得多少人啊?”小胖子苏浪目瞪口呆。

“少说三四千吧。”少年们约摸了一下,不由脸色大变道:

“就算只一半是来考试的,那也得有一两千了。”

“到底是一千还是两千,那差的可大了。”瘦高个嚼精儿道。

“一千两百人!”一个严肃清朗的声音响起,众人便见苏满自人群中昂首行来。

周遭人群看到这个面如冠玉的年轻人,身上穿着纤尘不染的白色学袍,愈显玉树临风、卓尔不群。简直就是他们想象中自己或自家子弟,未来该有的形象。

“兄长。”同族的少年们没有敢叫他春哥儿的,全都乖乖行礼。

“大哥。”苏录苏泰也赶紧问安。

“嗯。”苏满点点头,又向诸位长辈行礼,方接着说道:“往年的考生,也就六七百左右,这次足足多了一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五章开考(第2/2页)

“为啥子哟?”长辈们不解问道。

“因为从这一届开始,会择优选送学生,去鹤山书院念最后一年。”苏满耐心解释道:“这对考生员,乃至考秀才,都有莫大的帮助,所以今年不光一县三卫,连永宁和播州的也来报考。”

“好家伙,”苏录倒吸口冷气,问道:“那会扩招吗?”

众兄弟也望着春哥儿,却见他摇头道:“没有,还是六十个名额。”

“哦豁……”少年们哀鸣一声。

“这很正常。朝廷又没有增加州学和县学的名额,书院扩招自然毫无意义,反而会影响书院的声誉。”苏满解释道。

苏录心说,但是可以多收好多学费啊……不过也许大概,这年代的读书人,不像自己这么庸俗吧。

“你们也不要受影响。”苏满严厉的目光扫过众族弟,沉声道:“书院虽说难考,但比起考秀才来,还是容易太多——如果连这都没有信心考上,那还考什么秀才?”

“是。”族弟们忙乖乖受教。

“现在,有信心考上的跟我进去,没信心考上的,跟家里回去。”苏满说完便拂袖转身,大步往回走。

“大哥等等我。”苏录紧随其后。

“兄长我们来了!”苏浪等人也赶紧跟上。

“这么说你们现在有信心了?”苏满说话时头也不回,继续向前。

“有了有了。”少年们忙答道。

“声音太小了,我听不见!”苏满沉声道。

“有信心!”少年们便高声答道,引得旁人纷纷侧目。

虽然大喊大叫被围观有些羞耻,但同时又生出一种成为主角的微妙感觉。

这下大伙的斗志开始燃烧,信心也在增加呢!

~~

有苏满带着,众人很顺畅便完成了报名。

当然报名也简单,每人交上二十文的考试钱,也就是报名费,就可以进书院,排队等着口试了。

“也不给个准考证啥的?”苏录肉疼地摸出二十文,这对他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口试过了才会登记,口试不过直接回家就行了。”苏满淡淡道:“你不用交钱了,我已经给你交过了。”

“哦哦。”苏录赶紧把钱转交给大哥。

苏满却不接,一脸嫌弃道:“没规矩,哪有倒过来给兄长钱的道理!”

“多谢大哥。”苏录‘只好’重新收起那二十文。上回是二哥,这回是大哥,让他到现在还没,亲手花出去一文钱呢。

“真想谢我就考上书院。”苏满撵苍蝇似的挥挥手,让他赶紧进去。

口试的考场就设在书院门内,所有送考的都要在门口止步。

~~

太平书院的重檐山门下,挂着‘海隅毓秀’的黑字匾额,字体遒劲有力。

两侧还有一副楹联,书曰:

‘风自中原携雅韵,云从绝塞化甘霖。’

苏录和众兄弟走进去,便见偌大的前院已是人山人海。几人眺望了一会,才发现口试早已开始……

只见二门前设着一排书桌,二十位跟春哥儿同样装束的上斋学长,正坐在桌后充当口试官。

其实苏满本也该在其中的,但他主动禀报师长,家里有兄弟应考,所以回避了。

二十条候考的队伍长短不一,哥几个便分散开来,看哪个队排的短,就去哪个队排。

苏录选的这一排,前头大概三十个学生,一个个都紧张的要死。

候考的如此,考试的更是要窒息了。他们来到书桌前,跟考官面对面坐下,接受陌生人的考校,不少人说话都结巴了。

考试的方式也很残酷,年轻的考官咄咄逼人发问,只要答错一个字,就挥手让考生明年再来。

通过的考生会得到一块黄色的竹牌牌,如释重负起身行礼告退。

没通过的垂头丧气,不打招呼抬腚便走。看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这个年估计都过不好了。

苏录默默数了数,前头三十人,只有九个人通过了,其余都惨遭淘汰,淘汰率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下考生们的压力更大了,幸好苏录身经百战,更残酷的考试都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这才没受影响。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轮到他。幸好今天响晴薄日,不然冻都冻死了。

苏满事先给苏录模拟过口试,他便按照大哥的吩咐,走到桌前,先深深一揖,恭声道:“前辈辛苦了,规矩后辈都听到了,不劳前辈再费口舌。”

那‘前辈’确实很辛苦,口试到现在嗓子都冒烟了。闻言神色稍霁,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开考前还是嘱咐了他一句:“只有一次机会,想清楚了再回答。”

“是,请前辈出题。”苏录肃容点头,正襟危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