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三十二章 前路

状元郎 第三十二章 前路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7 来源:源1

第三十二章前路(第1/2页)

第二天,苏录终于不用起那么早了。

但他还是准时在鸡叫声中醒来。强大的惯性下,苏录没有马上睁眼,而是默默复盘来到这里后的经历……

从最初时的迷茫无措,与周遭格格不入,到后来的如鱼得水,彻底融入时代;从决心靠读书改变命运,到使出浑身解数,冲刺一百天,终于惊险达阵……一天天、一幕幕,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划过。

自己首先是幸运的,无与伦比的父兄给了自己最大的支持。同时也是正确的,一百天来的经历,证明自己当初的决定没有错——在这个年代,读书就是自己改变命运的正确途径!

而且结果也证明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有降维打击效果的。加上父母遗传的好脑瓜和两世为人的成熟心智,这才能在三个月里走完别人六年的路。

虽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至少在这一县三卫之地,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自己还能拥有一定优势。

这让自己‘考中秀才,吃半细粮’的人生目标,终于变得现实起来了!

但也绝对不能松懈,别忘了自己,可是最后一名考进书院去的。

前面个个头脑聪明,基本功扎实,自己光靠背书,是不可能超过他们的。所以还得请父兄进行开学前辅导,指导自己该如何缩小差距。

鉴于老爹都没上过太平书院,还是大哥这位优秀应届毕业生,在这个问题上更权威。

然而,他的好运气,似乎都在昨晚暂时耗尽了……

吃早饭时,大哥突然向全家宣布:“明年二月就县试了,所以今年我不在家里过年了。”

长辈们似乎都知道,该吃吃该喝喝,毫无波澜。只有苏录吃惊问道:“那大哥上哪过年去?”

“去泸州!”大哥便骄傲地公布道:“每年县试前,咱们书院都会选送五名优秀毕业生,到鹤山书院文战堂听讲一个月!”

“文战堂?”苏录悠然神往,如此中二的名字,一听就知道是辅导圣地。

“没错,鹤山书院是蜀中最有名的书院,由致仕的翰林亲自担任山长。文战堂就是其专门,为最优秀的学生做考前指导的地方。可比一般的文会讲学强多了!”

“厉害!”苏泰鼓掌道。

“当然,若只是为了区区县试,倒也不必如此兴师动众。”苏满又傲然道:“其实我是为了四月的州试!”

“那要是州试也过了呢?”苏录问道。

“六七月份,大宗师按临,届时可以参加院试。”苏满有些憧憬道:“通过了院试就是正式生员了。”

“而且今年还是大比之年,如果能在六七月份考上秀才,就能赶得上八月份宗师在成都录遗。录取之后就能直通乡试了。”他又忍不住畅想道:

“然后是来年二月的会试,三月的殿试!所以如果有人够强够幸运,是可以在一年之间,从童生考中进士的!”

“……”

~~

但事实上,从‘我是为了四月的州试!’这一句开始,后面都是春哥儿的心理活动。

在春哥儿的想象中,他已经披红挂彩,御街夸官,文庙释褐,都吃上琼林宴了。

直接颅内**!

但这一切内心活动都没上脸,春哥儿面上依旧清冷若关山秋月,彷佛世上没有任何事能让他动容的。

所以当苏录问他:“那要是州试也过了呢?”

春哥儿真正的回答是:“州试可没那么容易过的,这里头门道很多,说了你也不懂。”

“哦。”苏录都已经快被春哥儿规训好了,点点头就不吭声了。

~~

早饭后,哥仨便一起下楼,穿过悠长的街弄,往河岸边的木栈桥走去。

往常只要和大哥出门,苏录和二哥就自动沦为背景板。今天他明显感觉跟自己打招呼的人多了……

“哟,秋哥儿啥时候有空,来家给你十六弟开开窍。”

“秋哥儿,过年带你侄子两天,教教他怎么上进呗?”

“秋哥儿,你吃了什么聪明果吗?是在蜈蚣岭上挖的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反反复复,搞得苏录不胜其烦,发现还是当背景板更好。

苏满却很高兴,这下终于有人替自己吸引火力了。他这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做派,很大程度上,就是被七大姑八大姨们逼出来的。

于是他勉励苏录道:“你切不可自满,到书院之后更要力争上游,争取一直成为街坊们心中的明星。”

“我还明灯呢,管他们怎么想我。”苏录哭笑不得道:“出门这一趟,吓得我过年都不敢再出来了。”

“不出来也好,过了十五就开学了。你要认真温书,一日不可懈怠,别忘了自己的名次。”苏满一开口,就是老班主任了。

“是。”苏录点点头,忙顺势问道:“只是我该学什么呢?跟我爹学学开题作文?”

“不可。”‘苏老班’断然摇头道:“就像写字,第一笔写歪了,后面补救就难了。”

“哦。”苏录自然能听懂,大哥是让他别跟着老爹学作文。难道老爹的水平那么低?

“你别想岔了,二叔浸淫此道二十余载,文章功力自然深厚无比。”苏满轻咳一声,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二章前路(第2/2页)

“但是,世道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世道了。如今执文坛牛耳的李梦阳、徐祯卿等七杰,在轰轰烈烈搞复古运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春哥儿轻叹一声,接着道:“文坛七杰和他们的拥趸又正值盛年,各省的大宗师、秋闱的主考官,全都是他们的一份子,对八股文写作的冲击可想而知。”

“明白了。”苏录恍然,原来是版本更新了,老爹还留在上一代。

“那书院里教的就是最新的吗?”他问道。

“这你只管放心,太平书院可是鹤山书院的下院。”苏满与有荣焉道。

“那鹤山书院很厉害吗?”苏泰闷声问道,这也是苏录想问的。

“你们连鹤山书院都不知道?也太孤陋寡闻了吧。”春哥儿一脸难以置信,为两个无知的弟弟讲解道:

“鹤山书院是由南宋的理学大家——鹤山先生魏了翁所创,他在自己的家乡蒲江,和宦游任所荆州、泸州、苏州,共建了四所鹤山书院。”

苏满说完反问道:“四所书院同气连枝、互通有无,你说还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

“哦哦。”苏录点点头,佩服道:“大哥能去那里深造,真是太厉害了。”

“我这不算什么深造,只能说是考前突击一下。”苏满摇摇头,羡慕道:“但从你们这届开始,若能一直名列前茅,第三年就可以真的去鹤山书院深造了。”

说着他羡慕地看着苏录道:“这是山长为你们争取到的,一定要好好把握。”

“是。”苏录点头应下又问道:“那我这过年期间呢?”

“继续背书习字。”大哥沉声道:“七杰排斥唐宋以来的散文,但不是单纯的排斥骈文的‘辞藻堆砌’,也反对宋代理学散文的‘理胜于文’。”

“那他们喜欢什么文风?”苏录问道。

“他们推崇秦汉文章的‘有法而无法’……既有内在规律,又不拘泥于固定格式。”大哥为他讲解道:“所以我才会让你继续背《四书》,因为那就是他们追求的风格。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读点墨子和韩非子的书,但估计你找不到的。”

“是。”苏录点点头。在二郎滩,书籍实在太匮乏了。

“不过我有。”却听苏满大喘气道。

“大哥……”苏录一阵无奈,说人话会被判刑吗?

“书院藏书丰富,学生可以借阅,我就利用闲暇手抄了一点,回去拿给你,凑合着看看吧。”苏满又道。

“好嘞,多谢大哥……”苏录顿时笑逐颜开。唉,什么人话不人话的,办人事儿就行。

~~

说话间,哥仨来到了河滩码头。

他们是来接大伯娘的。

苏录早饭时,听说大伯娘要回来过年,还错愕了一下。他记得小叔是冬月二十结的婚,廿二出发去县城的。今天才腊月十七,还不到一个月呢,大伯娘来回折腾啥劲?

不过长辈的事儿,轮不着他管,就是清净的日子又没了……

等了好一会儿,终于见一条‘歪屁股船’缓缓逆流而来。船头船尾各立一个艄公,一起摇着橹,操控船儿驶向栈桥。

这还是那条程家糟坊的船,它每月会回二郎滩一次,小叔便搭这条船,送大伯娘回来过年。

虽说小叔现在是程家的姑爷,人家不能把他撵下船,但两家的关系并没有缓和,也不可能给他好脸看。不过小叔最大的优点就是没脸没皮,所以不在乎。

至于大伯娘,更是钝感力拉满,只有她气别人,没有别人气她的份儿……所以叔嫂二人心安理得地蹭船回来了。

“春哥儿,春哥儿!”一看到儿子,大伯娘眼里就没别人了,站在船头使劲挥手。

码头上还有不少等着接船卸货的程家男丁,闻声纷纷侧目,捂嘴窃笑。

苏录臊得想找条地缝钻进去。苏满却丝毫不见尴尬,神态自若地挥手回应着母亲。

待到歪屁股船系缆靠岸,放下船板,小叔便和伯娘拎着大包小包下来了。

“嬢嬢,小叔。”苏录哥俩一面问好,一面接过行李。

小叔倒出手来,从袖中掏出个厚厚的红包,递给船老大道:“明天还得继续麻烦大哥。”

装货之后,这条歪屁股船明天会返回县城,送年前最后一次货。再回来时就得明年开春了……

“好说好说。”看在红包的份上,船老大神色稍霁。

等忙活完了倒下空来,他打开红包一看,见里头是一摞宝钞,不禁破口大骂:“抠搜软饭头子,哪有龟儿子赏人宝钞的?!”

大明宝钞自洪武末年,持续贬值了一百年。现如今一贯面值,大约只能兑铜钱一文。所以这一摞钱看着不少,也就值个十文八文的,单人船费都不止这个钱!

“格老子滴,他要不是东家女婿,非得给他吃碗馄饨面不可!”船老大愤愤地啐一口。他跑了半辈子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也没怎么见过这种厚脸皮的小气鬼……

ps.大家周末愉快。和尚这次是每天六千字,比之前多了好多,所以我觉得是可以求月票的!月底了,求票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