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十四章 家史与蕉叶纸

状元郎 第十四章 家史与蕉叶纸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7 来源:源1

第十四章家史与蕉叶纸(第1/2页)

“洪武十四年,太祖爷派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从东、北两面攻入云南。”

“其中北路军由郭英率兵五万,就是从咱们永宁出发入滇的。这里是蜀地进出滇黔的咽喉,郭英便按照洪武爷的旨意,留下部队筑城屯粮,保障后勤。云南平定后这支部队便留在了永宁,世代戍守。作为补偿,所有将士官升一级,子孙世袭。”

下山路上,小叔指着山下的二郎滩道:“我爷爷的爷爷便是其中的一名总旗官,这二郎滩就是他带着弟兄们,一点一点开辟出来的。

“后来他们在南京的家眷又被送来团聚,咱们苏家就开始在这里落户繁衍了。”说完他又另起话头道:

“再说程家,他们原本是官宦人家。靖难之役后,大量建文遗臣举族流放戍边,程家也在其中,他们就是这时候被发配永宁的。所以当年程家老辈是囚犯,咱们苏家老辈是看守,当时就结下了不少梁子。”

“永宁多山,汉夷杂居,适宜耕种的土地已经被罗罗人和咱们军户占光了。程家人是后来的,还是戴罪之身,只能开垦山地,种些耐寒耐贫瘠的高粱糊口。”小叔说着叹口气道: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程家人发现这里的水土极其适合酿酒,于是开始学着用高粱酿酒,渐渐干出了名堂。连播州的土司都买他们程记糟房的酒,程家的日子自然逐渐好起来了。”

“后来永乐皇帝驾崩,仁宗皇帝给建文旧臣平了反,程家也免罪为民,子弟又能读书考科举了。”

“咱们这边恰恰相反。土木之变后,武人地位一降再降,卫所军户更是处境艰难,咱家也逃不脱大势。那时咱老苏家已经在二郎滩开枝散叶,光靠原先那点儿田哪能够?”

“于是你们爷爷的爷爷,也集合全族之力开了苏记酒坊,还请了程家的曲师当掌作,程家当然不高兴了。”

“人家高兴才怪。”苏录点点头,心说到目前为止,程家还是被霸凌的一方……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咱们苏记酒坊的酒,远不如程记糟房。用一样的高粱,一样的酿法,请一样的师傅都不行。后来发现,原来是水不一样,程记酒坊用的是郎泉井的水,酿出来的酒就是好喝。”

“更气人的是,那朗泉井其实原先是咱家吃水的井,程家人也不知是怎么发现,能酿好酒的。他们鬼得很,也不声张,只让别人出面,用一块更大更平的地跟咱家换。”小叔继续讲古道:

“当时家里人口多,正求之不得呢,咱家就换了。”

“就是咱家现在住的地方?”苏录问道。

“对。”小叔点点头,苦笑道:“知道真相后,咱家想把井要回来,程家人当然不干了。我老爷爷凤公也是个狠角色,便在附近低洼处,又挖了一口娘泉井,居然还真跟朗泉井通起来了。”

“打那后,我们也能用一样的水酿酒了,程家那口井却水量大减,一年得有半年干。”

“正常,水往低处流。”苏录哑然失笑,真正的商战往往就是这样朴实无华。

“程家人生意大受影响,自然不能接受。好在咱家几代人都在卫所做官,论打架他们更不是对手。所以程家人翻不过点来,不服也只能忍着。”小叔接着道:

“但情况在十年前起了变化,程家考出了个秀才,就是那程相公程丕扬。他一张状纸告到了县里,说他家是什么忠良之后,惨遭恶霸欺压。自己发奋读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脱离卫所,得见青天!求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

小叔虽然只读了几年族学,但口才出奇的好,怪不得能把程家的一枝花哄到手。

“彼时县太爷新官上任,正要烧三把火。便拿这个案子立威,认定咱家毁了程家的井,把新打的那口也判给了他们。”小叔叹气道:

“咱家自然不愿意,守着井不肯相让,最终引发了两族大械斗——此役两族倾巢出动,连程秀才和你爷爷都上了阵,结果自然是咱家大获全胜,把程家人打得满地找牙。连程相公的胳膊,都被你爷爷撅折了。”

“老爷子这么狠的吗?”苏录不禁咋舌。

“然后呢?”苏泰却着紧追问道。

“然后那年恰逢秋闱之年,程相公也是个会作妖的,便以被殴重伤,无法乡试为由,向大宗师告假。大宗师十分恼火,应试的秀才们也纷纷声援,巡抚李中丞为了平息事态,下令严惩打人者。”小叔不住声地叹气道:

“然后咱家就倒了血霉了。你爷爷因此下了狱,同僚和上司好容易活动,才让他免罪罢官,回家闲住。咱家也因此倾家荡产,从城里搬回这二郎滩老宅居住。”

“咱们苏家也让出了那口井,从此再也酿不出那么好的酒了,生意自然江河日下,如今只是勉强维持而已。于是族里痛下决心,开办族学,教授子弟读书,发誓要在程家之前中个举人,夺回朗泉井。”

“可惜咱们远远低估了进学的难度,十年下来,全族连个秀才都没中过……”小叔苦笑一声,回到自己的愁事儿上:“如今程家各方面都稳压咱们苏家,全族上下都憋着邪火呢。我这时候哪敢说要娶程家姑娘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四章家史与蕉叶纸(第2/2页)

“确实,那你干嘛还要招惹翠翠?”苏录就很无语。

“你还小,跟你说了也不懂。”小叔却一脸沉醉道:“禁忌之恋是何等刺激。”

“谁说我不懂,不就是叛逆期吗?”苏录撇撇嘴。

“明白了,就像大伯娘越不让秋哥儿读书,秋哥儿越读的浑身是劲儿!”苏泰恍然拍掌道。

“……”小叔瘪瘪嘴角,让两人这一说,顿时觉得自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说话间,三人已经接近了镇子,能看到熟人的身影了。小叔打住话头,叮嘱两人道:

“今天的事儿一定要保密,赶明儿小叔给你俩买好吃的。”

“哦。”苏泰自然乖乖答应。苏录自己的事儿还忙不过来,当然也不会多管闲事。

~~

“三锅回来啦!”

一回到家,小金宝便飞扑上来。

苏录顺手抱起小金宝,变戏法似的摸出两个金灿灿的刺梨。

“吃吃!”小金宝伸出双手。

“有刺还吃吗?”苏录用刺梨的软刺,去戳她的小胖手。“不怕扎破嘴?”

“还吃!”小金宝坚定道:“扎破嘴也吃。”

苏录这才笑着搓掉上头的软刺,把刺梨递给了小金宝。

“谢谢三锅。”金宝道声谢,便捧着刺梨在天井里啃起来,酸得她眉头直皱,口水直流,却依然停不下来。

打发了小金宝,哥俩又给奶奶送了一盅蜂蜜,苏泰便去处理带回来的各种山货。苏录则拿着那捆芭蕉叶,迫不及待回房做试验去了。

他把鲜绿的芭蕉叶摊平铺在书案上,用镇纸压紧,随即研墨试写。哪想到笔锋刚碰到叶面,便觉格外滑溜,墨汁跟着四下散开,写下的字迹很快就变得扭曲难辨了。

苏录又试了几张蕉叶,皆是如此,而且是完全看不到希望的那种失败。

“唉……”他搁下笔叹了口气,什么狗屁‘怀素书蕉’?没想到古代也有营销号。

“怎么啦?又遭你伯娘骂了?”这时苏有才从外头进来,见他一脸的郁闷。

“我想学怀素在芭蕉叶子上写字,但发现根本行不通。”苏录挠头,自嘲道:“估计是古人瞎编哄孩子的励志故事。”

“不能吧?”苏有才却摇头道:“陆羽的《僧怀素传》里记载过这件事。而且怀素的朋友戴叔伦,也在诗中写道:‘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他们没必要瞎编吧?”

“可叶子太滑了,根本不吸墨呀。”苏录眉头紧蹙,不过老爹的话,又让他燃起了希望。

苏有才拿起一片芭蕉叶,端详一番道:“叶子上有一层蜡质,而且水分也太大了,怎么可能吸墨?”

“把它晒干了试试?”苏录恍然道。

“肯定不能晒,一晒就变形了,褶皱不平怎么写字?”苏有才摇摇头道:“而且只能晒掉水分,晒不掉上头这层蜡。”

“可以先加点草木灰来煮。”苏泰的声音在两人身后响起,他已经干完了自己的活。“然后再阴干试试。”

“你咋知道的?”苏有才和苏录吃惊道。

“俺看老胡造纸,竹子要先用草木灰煮过。”苏泰挠挠头道:“他就说是为了,去掉竹子表面的蜡。”

“好小子,观察的还挺细!”苏有才赞一声,把蕉叶递给苏泰道:“试试看!”

“哎。”苏泰高兴地点点头。

~~

三天后,苏泰将一摞处理完毕的蕉叶递给苏录道:“试试看。”

“辛苦二哥了。”苏录接过来,只见蕉叶已经变成了淡黄色,却依然平滑如纸。还被苏泰细心地裁剪成大小一致的长方形,跟老胡卖的毛边黄土纸一样的尺寸。

“不辛苦,快试试看有没有用。”苏泰咧嘴笑笑催促他。

苏录点点头,忙溽墨提笔,在‘蕉叶纸’上写下几个大字:

“友于兄弟。”

这次蕉叶不仅吸墨,而且落笔也不轻滑了,笔锋的阻力跟普通黄土纸也大差不差!

“怎么样?”苏泰忐忑问道。

“完全可以平替!”苏录抬起头来,满脸欢喜道:“这下再也不用为纸发愁了!”

那山上随处可见的芭蕉树,就是他用之不竭的纸库了!

“太好了!”苏泰兴奋地直拍手,比苏录还高兴。“以后你可以放开写字了,我来供你芭蕉纸!”

“多谢二哥。”苏录感激地看着苏泰。何止是芭蕉纸,还有松明灯,松烟墨。甚至连毛笔笔头,都是二哥用山羊毛掺了点兔毛,手搓出来的。

没有二哥,他这个书根本读不成。

ps.连续第三天独眼写字了,写完眼都花了。希望明天会好些。求月票推荐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