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这不就好起来了?(第1/2页)
苏浪苏淡等一众苏氏少年,也都起了个大早,呼朋引伴来太平镇赶庙会。
一路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等他们赶到镇上时,太阳已经老高了。
也难怪少年们心心念念,太平镇的庙会确实很热闹。
在镇子临河处建有一座‘河伯庙’,庙中供的是天……呃,天下闻名的姜太公。严格说,这属于乡野淫祠的范畴,但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有的拜就不错了,谁管你那些?
河伯庙里的香火很旺,求子的求平安的,求财的求婆婆快噶的……也不管姜太公能不能办,都来拜求。
人气一旺,庙门外就有摆摊做生意的,渐渐便形成了庙会。尤其是每年正月的大庙会,更是热闹非凡,从庙门一直延伸到江边和镇头,一里多长的青石路上挤挤挨挨全是人。
戴着虎头帽的娃被爹扛在肩上,一手攥着个小风车,一手指着糖人摊,牙牙地表示想要一个。
画糖人的老头手持黄铜勺在铁板上游走,转眼便浇出条黄灿灿的糖鱼。竹匾里插满糖做的虾蟹,牢牢吸引着孩童们的目光。
一旁的竹编摊老板,灵巧地编织出一只只竹蜻蜓、竹蚱蜢,用细线系在杆子上。风一吹,翅膀扑棱棱动,又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过去。
还有‘炸秦桧’的,拉两条面人扔到油锅里炸,孩子们拍手叫好:“狠炸猛炸,炸得焦黄才好吃的……”
‘咣!咣!咣!’卖‘三大炮’的汉子也不甘示弱,抡圆了胳膊将糯米糍粑摔在铜皮案板上,发出开炮似的响声……
还有那卖大力丸的,耍猴的,唱戏的……都能聚拢好些观众喝彩,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少年们目不暇接,只恨爹妈少生了两只眼。还是苏淡靠谱,提醒道:“咱们还是先跟秋哥儿会合吧。”
“这么多人上哪找他去?”众人发愁道。
“不是说他会在最显眼的地方吗?”小胖子苏浪道。
“哪里最显眼呢?”众人举目四望,便见前方百步外,竖起了一根高高的带斗竹竿。
旗杆上头垂下一面浅蓝色旗子,旗上赫然两个橙色大字——‘甜水!’在庙会上分外醒目!
拜朱老板推行社学所赐,大明的男丁基本都能认识这俩字。不识字也不要紧,旗杆顶上还有个橘色的大风车在转,风车转动时,看上去就像个大橘子。
‘大橘子’甚至还发出悠扬的哨声,引得人们纷纷仰头望去。
整个庙会中,大家都在平面上竞争,就那一家鹤立鸡群,还搞得这么花里胡哨,少年们异口同声道:“莫非是那儿?”
“看看去!”苏浪招呼一声,率众朝着那旗杆钻过去。
来到近前一看,苏录果然立在旗杆下,正跟何记的老板娘在那里摆摊呢。
好些人也被那大风车吸引到摊前,可惜大都是来看个新鲜。
到这会儿,两人的生意还没开张呢。
“这是在卖啥?”少年们来到摊前,指着那些排放整齐的竹筒问道。
苏录指着身后的幌子道:“甜水。”
“什么价?”苏浪问。
苏录又指了指左右两块木牌,只见左边一块写着‘金桔蜜露五文一壶’,右边一块写着‘甜蜜蜜三文一壶’。
“贵了点吧?”嚼精儿苏淡道:“人家卖大碗茶的才一文钱一碗。”
“你怎么不说河里的水还不花钱呢?”苏录故意大声反杠道:“他们是解个渴,我们这是甜蜜的享受,要你三文钱一点都不贵。”
“来,尝尝。”何程氏热情地给少年们每人来了一筒。她今日自然没穿那身素缟,而是布衣钗裙、蓝布包头,更显落落大方、极具亲和力。
漂亮的阿姨亲切以待,少年们哪个不迷糊?忙双手接过来道谢不迭,一个个心花怒放。
只有小胖子苏浪心思都在喝的上。他上下端详竹筒一番,眯眼望着那小洞道:“这个怎么喝?”
“用这个。”苏录递给他一根稻杆。
苏浪便依言将稻杆插进了小眼儿中,送到嘴边尝试着吸了一口,一股甜中带酸,清凉滋润的感觉瞬时充斥口腔。末了还有些微的气泡感……那是甜醪发酵的效果。
小胖子顿时眼前一亮,大声道:“好好喝哎!”
说着迫不及待又尝了一口,啧啧有声道:“妙妙妙啊!我还没喝过这么好喝的甜水呢!”
“呵呵,你爱喝就好……”苏录都有点尴尬,心说这演技也太夸张了。人家这不一看就是托吗?
在他看来,这饮料只能算是挺好喝的,根本谈不上惊艳,尤其是兑了水之后,就更显平淡了。当不得小胖子如此吹捧,
“真的假的?”嚼精儿苏淡也不信,接过稻杆,学着插进筒中,也吸了一口,闭目品啧起来。
“怎么样?”众人忙问道。
“没吹牛,真好喝!”苏淡竖起大拇指。
“得嚼精儿夸一句可不容易!”少年们登时来了兴趣,纷纷插上稻杆嘬起来。
“嗯嗯,是真好喝!”
“美滋滋啊!”结果无一例外,全都赞不绝口。
这下由不得苏录不信了。难道是大伙儿的味蕾,没见识过那么多滋味的缘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章这不就好起来了?(第2/2页)
“好喝在哪里?”他问道。
“有橘子味还是甜的,”苏浪不愧是酒坊大掌作的孙子,也分析地头头是道道:“而且口感冰冰凉凉,喝完嘴里还有点沙沙的,让人上瘾。”
“我尝尝。”苏录也开了一筒,细细一品。确实比之前好喝了一些,主要是多了种微微地冲击感,把口感提升了些许。
这种感觉苏录太熟悉了,不就是气泡水嘛!当然气泡含量远远不足,最多也就是沙沙嘴……
难道是因为甜醪和橙汁发生了反应?可惜苏录那点化学知识,不足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无论如何这是好事啊!
“你这一杯的成本可不低吧。”这时苏浪大声道。
“那可不。我们‘甜水记’为了回馈百姓,打开市场,这次可下了血本的!”苏录会意地点头,大声道:“这么一筒的成本是九文,我们前四天只卖三文!只卖三文!”
“那不卖赔了?”嚼精儿也大声问道。
“没事,我们老板说了,赔本赚吆喝,先把知名度打开!”苏录高声道:“各位喝着好,多帮忙宣传宣传就是!”
说着他压低声音请求小伙伴道:“好了,不用在这夸了。一人拿一壶出去转着喝!哪里有孩子在哪里夸,把生意带起来老板娘重重有赏!”
“是啊,拜托各位小哥了。”何程氏盈盈一福,少年们登时干劲满满,拍着胸脯道:“放心吧,包在我们身上!”
说完便各带着一筒‘金桔蜜露’,呼啦一下散开了。
他们捧着竹筒在集上到处转,看到小孩就吸一口,夸张地大喊道:“哇,世上怎么有这么好喝的东西?!”
“实在太好喝了吧!”少年的表演十分浮夸,一眼假了属于。
可那些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小孩子,偏偏就吃这一套!他们的目光果然被夸张的声音吸引过来,一眼看到那被捧在手中的竹筒,还有插在筒上的稻杆儿。
这从没见过的喝法,一下就让小崽子们挪不开眼了,开始扭晃着身子,奶声奶气道:“爹爹,我也要这个。”
“老汉儿,俺也想喝。”
当爹的带孩子逛庙会,当然是尽量满足要求了,便开口问少年们:“小哥,这东西哪买的?”
“那根大旗杆底下,写着‘甜水’二字的。”少年们遥指那呜呜作响的大风车。
“大风车!”孩子们眼里便再没有其它了,催动着各自的‘坐骑’,直奔那旗杆下的甜水摊。
~~
此时甜水摊生意仍未开张,这就有些尴尬了。
其实看了少年们在摊前那番卖力的表演,很多人都被勾起了好奇心……这筒里的甜水,真有那么好喝?
但让这些成年人掏出三五文钱来尝个新鲜,还是比较困难的——三文钱可以买一碗散烧啊!
尝了新鲜就喝不到酒了呀……
“咱们是不是定价有点高?”何程氏有些沉不住气了,小声问苏录。
“不急,再等等看。”苏录尽管心里也七上八下,但面儿上还是保持着云淡风轻道:“人们也许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但都舍得给孩子花。”
顿一下他又道:“再说咱一共才卖三文钱,少一文就几乎没利润了。”
“有道理,那咱就再等等。”老板娘倒也从善如流。
好在没让他俩等多久,小朋友们终于拍‘马’赶到了,指着竹筒嚷嚷道:“在这里,在这里!”
“我要我要!”
“好好好。”当爹的便问老板娘道:“好多钱一筒嘛?”
“三文的,五文的。”老板娘忙脆生生答道。
“来筒……三文的尝尝!”当爹的犹豫了一下,但不是犹豫买不买,而是要不要买五文的。
“好嘞!”苏录兴奋地接过钱。老板娘便奉上一筒一管儿,甜甜笑道:“客官请慢用。”
“喝吧。”当爹的学着那些少年的样子,插上吸管举过头顶。小朋友便探出脖子,迫不及待嘬一口,登时被那种酸甜冰凉,略带刺激的感觉迷住了。奶声奶气道:“老好喝了!”
当爹的顿时觉得这钱没白花,问话都客气了许多:“老板娘,我们能带走喝吗?”
“可以的。”老板娘点头道:“客官只要再交一文押金就行。”
“行。”当爹的又痛快地拍下一文钱。
一来这竹筒做工十分精美,成本怕都不止一文,谁也没指望店家会白送。毕竟去店里吃饭,也不能把餐具带走啊。
二来,还能再回来看一眼漂亮的老板娘呢……
有了第一对父子打样,后头当爹的不买也不行了。于是他们纷纷解囊,都买上一筒离开了甜水摊。孩子们骑在他们背上边走边喝,真不耽误逛街。
而小朋友们本身又是最好的广告,自然能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来买‘甜水’。
很快,甜水摊便人头攒动,生意火热起来了!
ps.谢谢大家,月底了!谁还有票啊!!!
另外,开个龙套楼,目前需要主角的书院同学,老师也可以,大家踊跃报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