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最後一日

状元郎 第一百二十八章 最後一日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5 04:16:07 来源:源1

第129章最后一日

腊月十五,年终考,也是最后一次月课。

同时也是苏录在太平书院的最后一天了。

下一年他将同朱子和一起去泸州的鹤山书院读书。太平书院是鹤山书院的下院,山长本就可以推荐优秀的学生上去就读。

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私?大部分时间,当山长的是不愿把自己最好的学生送出去的,哪怕书院的上院也不成。

但朱琉偏偏这麽干了,自然要被先生们痛骂。不过他反正要提桶跑路了,爱骂就骂去吧……

要是没考中,又灰溜溜回来怎麽办?到时候再说吧!

不过这个决定对苏录是有利的,张先生也支持他去泸州,于是苏录就答应了。

所以今天这场考试,将是他在太平书院的最后一考了……

~~

开考的云板声将苏录从离愁别绪中拉回,他把注意力全都转移到了试卷上,以一种近似虔诚的心态,开始一笔一划答卷。

做完了贴经墨义,苏录翻到了重头戏——制艺。

这次的题目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此句出自《大学》开篇第三段,张先生第一堂课就讲过。山长出这道题,也算是回归起点了,更是对这一年的总结。

看来临别之际,山长也感性起来,不再作妖了。

但苏录审题发现,这道题的水平可不低。首先它是一道承上截下题,既要承接前文的义理……朱熹认为,这一段是对开篇两段话的总结;又要体现所截取的后两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未显之义』。

而且朱注还发挥说:『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在先,末终所后。』

又曰:『明德丶新民两物而内外相对,故曰本末;知止丶能得一事而首尾相因,故曰始终。』

所以看似普通的八个字,被赋予了这许多的意蕴。学生制艺时,不仅需要在短短几百字之内,把这些知识点照顾到,还要将其捏合为一篇理气贯通的文章,难度着实不小。

最后,经过一整年的学习,学生不该只停留在刚开学时看山是山的地步——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大学》时,是无法明其真意的,非得等到学完了《中庸》再回顾时,才能体会出圣人的微言大义。

所以文章不能像当初那样浮于表面,而要深入浅出,阐明更高深的道理!

如果不能审出这三层要求,并一一完成,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也不合格。因此这算一道压轴的综合题了,作为学年的总结确实不偏不倚,正正好好……

一番构思修改后,苏录换一只状态最好的毛笔,一丝不苟地誊抄在答题纸上。

誊抄完毕,仔细检查无误后,苏录搁下笔,轻吁口气,抬头望着书斋内。

从他坐的位置,不用转头便可将全班同窗一收眼底。

开学时除他之外有十九人,现在还有十五人。下半年,山长又出了两次作妖的题目,所以又有两位同窗提前离开了。

现在,也到了自己离开的时候了。

苏录心中涌起了强烈的不舍,张先生丶众同窗,还有这间讲堂,都给他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回忆……

能考进这间书院,真好。

~~

云板再度响起,下斋的最后一次考试结束了。

监考先生收卷离开后,同窗们呼啦一下围到了苏录身旁,所有人脸上没有放假的欢欣,只有万分的不舍。

苏录也同样满心的不舍,与他们一一相拥话别。想到以后再也无法与义父朝夕见面,不少同学忍不住眼圈通红,程万舟更是泣不成声,如丧考妣。

「咱们不是还要一起去吃送行酒吗?」马斋长安慰众人道:「现在哭什麽哭?」

「就是,哥能去鹤山书院读书,是大好事儿!」乔枫也朗声笑道:「我们当初考太平书院,不也是这个目的吗?」

「没错。」林之鸿重重点头道:「哥你先行一步,明年我们在泸州汇合!」

明年的全院前十名,也将按开学前公布的政策,到鹤山书院去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

这次苏录和朱子和属于特别推荐。但没有人会觉得不公平,因为两人已经遥遥领先,余者难以望其项背了,他们确实需要更高的挑战了。

而且这俩怪物上去后,正好给他们空出俩名额来……

「好,那大家要继续努力,争取把前十名包圆了!」苏录便鼓励众人道:「我在泸州踩好点儿等着你们!」

说着他伸出手,高声道:「不见不散!」

「好,一言为定!」同窗们也纷纷伸出胳膊,十六只年轻的手紧紧搭在一起,异口同声喊道:「不见不散!」

「好了好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咱们吃席去吧?」狂热的吃席爱好者丶幸运的太平镇免单王,备受拥戴的省身斋长马千里,招呼众同窗道:「我把程万堂他们四个也叫来了,别让他们等太久!」

「太好了,不愧是斋长!」同窗们一听说今天能全员到齐,全都十分高兴。

「那当然,省身斋,一个都不能少!」马斋长得意道。

不得不承认,省身斋能这麽团结,一靠义父以身作则丶无私辅导,二就是靠马斋长这份强大的凝聚力了……

同窗们书箱也不背,便簇拥着苏录往外走。

路过备课耳房时,苏录道:「你们先去鸿运楼,我跟先生道个别。」

「应该的。」同窗们深以为然,苏录可是张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从开学第一天就给他吃小灶,一直开到了昨天。

虽然大夥不知道,后半年主要是坐而论道……

~~

苏录走到备课耳房外,轻轻敲响了掉漆的木门。

「进来。」里头传来张砚秋的声音。

他这才整整衣襟,推门进去,恭敬行礼道:「先生。」

这样的动作和对话,今年重复了三百次。

「就知道你会过来。」张砚秋从书桌后站起身,笑着走到他面前,伸手扶起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依依不舍地反覆打量,想将他的样子牢牢记住。

口中却道:「往后不会再有个笨先生,还得反过来向你请教了。鹤山书院的先生,水平可比我高多了,要是运气好,还能碰上举人教你呢。」

「但先生才是我最重要的老师,谁也替代不了,」苏录眼圈微红,带着浓浓的鼻音道:「我永远忘不了先生的言传身教,还有师娘的焦切……」

「哈哈哈,后半句我是信的。就知道你忘不了师娘的手艺。」张砚秋大笑着一指桌上的双层食盒道:「你师娘给你做了这许多,带着去县里慢慢吃吧。」

「是,弟子回来时,一定登门拜谢师娘。」苏录感动地收下这份沉甸甸的心意。

按照约定,明天县里会来人,接苏录到合江去讲注音,年也得在县里过了。

「先生为什麽就不能一起去呢?」苏录已经跟张砚秋说了好多次,山长也劝过,但张先生就是不同意。

但他还想再努力一次,因为他和山长都觉得,对张先生来说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只要去了县里,帮县太爷推行注音符号有功,卢知县最起码得给他在县学谋个教职。

县学教谕,得举人或者岁贡出身,硬条件不够应该没办法。但苏录打听过了,之下的训导是可以由老资格生员担任的,且同样是吏部任命的官员。

虽然训导不入流品,却是吃皇粮的正经官员。

而且不像教谕,还得经过铨选,训导只需要知县推荐,提学官认可后,吏部就会下任命。朱山长说,其实就是卢知县一句话的事儿……

或者也可以凭藉教化之功,不必排队挨贡,直接破格送去南监读书,肄业后就是高贵的岁贡监生了,政治待遇上仅次于举人。

而且岁贡生还可以参加吏部的铨选,担任州县佐贰,或者直接当上教谕……

虽然谁也不敢打保票,去了一定会怎麽样。但是去了才有机会,不去就不会有机会,这是一定的!

「这话你说过很多遍了,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希望分一部分功劳给为师。」张先生却依旧毫不动摇道:

「但我也跟你说过很多遍了,我去县里有什麽意义?这麽简单的拼音方案,你一个人还教不明白吗?难道还需要配个先生在边上指导你麽?也不怕让人笑话?」

「不光是教授社学先生们,推广注音符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的。」苏录忙道。

「我知道。」张先生叹了口气道:「但跟官面上人打交道,就得折腰。下了乡还得应酬,我不喜欢这样。」

「先生,谁也不喜欢,但有的时候是必须的……」苏录轻声道。

「我知道我知道。」张先生点点头,轻按着苏录的肩膀道:「要是年轻时,不用你劝我也会主动去的。」

「但现在我年纪大了,既不想撇家舍业,去几千里外坐监,更不想往县学钻营……那里完全没法跟书院比,我岂能为了一身绿袍,整日无所事事,还得忍受乌烟瘴气?」张先生说完,笑容愈加清澈道:

「我就喜欢窝在这山沟沟里教书,孩子们也需要我,所以这辈子都不想动了。你就原谅这个不思进取的先生吧……」

「是,先生。」苏录也知道人各有志。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你以为的对别人好,对别人却可能是折磨。

他只是担心,先生是因为想成全自己,才不肯去县里的……

但先生心意已定,自己再勉强他就属于自以为是了,只好放弃了劝说,深吸口气躬身抱拳道:「临别之际弟子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先生一定要答应。」

「讲,太过分了我可不能答应。」张先生警惕道,唯恐他把自己套路去县里。

「请先生提前为我赐字吧!」却听苏录请求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