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一百零八章 专业难选

状元郎 第一百零八章 专业难选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5 04:16:07 来源:源1

第109章专业难选

说完祝先生便一脸期盼地望着苏录。

苏录有些措手不及道:「这……这弟子还是第一天学易经,另外四经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现在做选择还早了吧。」

「没什麽好犹豫的,易乃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大道之源丶万法之祖!」祝先生试图说服他:「历来都是最优秀学生的首选,像你这样神机颖悟的弟子,不学《易》太浪费了!」

「是。」苏录耳朵根子没那麽软,只是毕恭毕敬道:「待弟子窥得五经全貌,一定优先选择跟随先生习经。」

祝先生一把年纪了,焉能不知优先权并无约束力,只好压低声音道:

「你若随我治《易》,老夫可以为你一路进学保驾护航,助你平平安安中秀才……」

「是吗?」苏录瞪大眼,心说是帮助的助,还是祝贺的祝?

他是吃着资本家画的饼长大的,知道白纸黑字的合同尚不靠谱,遑论口说无凭的承诺了。所以虽然有点心动,但还是忍住了,表示想到期末再做决定。

「那你不能提前答应别人。」祝先生无可奈何。

「是,弟子保证。」苏录应声道。心说别的先生不至于也这样吧?

「去吃饭吧。」祝先生这才放人。

「弟子告退,先生也快用餐吧。」苏录深深一揖,告退出去。

「唉,这小子,难搞。」看着他的背影,祝先生苦恼摇头,本想趁着自己第一个上课,来个先下手为强,结果没得逞。

这下一番面红耳赤的争抢在所难免了。

~~

另一边,苏录快步穿过层层院门,赶到书院最后一进的餐堂。

餐堂为一排五间大瓦房,分别是教师餐堂丶上斋餐堂丶中斋餐堂和下斋餐堂。还有一间是待客餐堂,去年程秀才就在里面吃过饭。

至于护卫丶厨子丶园丁等杂役,是没资格进餐堂吃饭的,只能在伙房里凑合……

苏录进去下斋餐堂,便见堂中并排摆着三条长桌,一斋一桌,分斋用餐。

另外两斋坐得稀稀落落,唯有省身斋这桌依然满满当当。

「可算来了!」马斋长坐在上首冲门的位置,招呼苏录在自己身边的空位坐下。

苏录就座才发现,别的斋都快吃完了,省身斋同窗居然都没动筷子,不由吃惊道:「这是在等我吗?」

「那当然了。」众同窗嬉笑道:「长者未至,岂敢先食?」

「太对不起大家了。」苏录忙歉意抱拳,心说我咋到哪里都让人等吃饭呢?

「头一天入伙,怎麽也得等人齐了动筷。」马斋长笑道:「开动吧大家!」

众同窗这才端起碗筷用餐,尽管都饥肠辘辘,却依然从容端坐,轻嚼慢咽,不见半分急切。吃饭喝汤都没有任何声音,筷子和调羹也绝无叮当乱响。

开饭后便无人高声言语,全程安安静静,透着被诗书浸润出来的教养。

好吧,在外头下馆子的时候,这帮家伙一样闹腾得很,可见人的多面性。

在这种环境中,苏录也比平时斯文多了,端着饭碗安静用餐。碗里是书院万年不变的糙米饭,配着一碟清炒瓢儿白,一碗光可鉴人的冬瓜汤。

他常听同窗们吐槽书院的伙食,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这帮家伙逮着机会就要去下馆子,肚里缺油水啊!

哪怕是他家当初的饭,也比这儿有滋味多了。

好在同窗们都从家里带了私货,今天全都贡献出来,有酱红的腊肉丶油亮的糟鱼丶还有泛着油光的风乾腊鸡条……十几碟小菜摆在餐桌中间,顿时就让这餐饭丰盛可口起来。

饱餐离席后,苏录才问道:「没法顿顿这麽吃吧?」

「那当然,这是最后的存货了,接下来四天只能吃草了。」李奇宇笑道:「不过能聊表孝心,值了!」

众人也笑道:「哥不用听他的,本来最后几天也得吃草。」

「别揭穿我呀各位,我还想让哥感动一下呢。」李奇宇贱笑道。

「欺亲乃伪孝!」程万范便道:「你要侍亲以诚懂吗?」

「哈哈哈!」同窗们放声大笑起来。

短暂地放松消食后,大夥回到课堂准备继续开卷。苏录则照例来到备课耳房,接受张先生的特别辅导。

张先生正在批改制艺作业,抬头瞥了他一眼。

作为科举考试的核心,制艺一日不可辍。只是经过半年的教学,已经无需像之前那样耳提面命,让学生专门在课堂上练习了。

张先生会在下午的四书课后给出题目,翌日一早收上来,白天批完,下午再布置新的题目,如此周而复始。他又格外认真负责,忙得午饭都顾不上吃。

「来了。」张先生瞥他一眼,用下巴指了指桌旁的食盒道:「尝尝你师娘做的水汽包子。」

「弟子已经吃饱了,就不跟先生争嘴了。」苏录笑道。

「你今天不是吃的餐堂吗?那儿的饭也能吃饱?」张先生对他的情况了若指掌。

「多吃总会饱。」苏录说话越来越有哲理了。

「哈哈哈,是这个理儿,不过老夫是真吃不下。」张先生合上作业册,洗净手,拿起一个表皮金黄的水汽包子道:「宁肯自己带饭吃。」

「师娘厨艺好,先生当然吃不惯。」苏录微笑道。

「我把这话告诉你师娘,回头她又得给你做好吃的了。」张先生一边吃包子,一边笑问道:「对了,今天祝先生缠磨你没有?」

「也不能叫缠磨。」苏录轻声道:「祝先生只是想让我随他习经。」

「你没答应他吧?」张先生神情一紧。

「没有。」苏录摇摇头道:「一来弟子还不了解五经,二来还没问过先生呢。」

「我不是经师,不会跟他们抢的。」张先生笑着提醒他道:「但是你务必要慎重啊,选本经就是二次投胎,选错了就麻烦了。」

「是吗?」苏录闻言神情一紧,赶忙拱手道:「还请先生赐教。」

「你该听说过,乡试会试都是按五经分科取士的。十三位房考官也按照五经分房阅卷,其中选《诗经》的考生最多,一般四五房;《易经》其次,在三四房;再次是《尚书》,一两房;最少的是《春秋》和《礼记》,几乎每次都是一房,而且人数还少。」

「所以选热门的《诗经》丶《易经》竞争激烈,但录取的名额也多。选冷僻的《春秋》丶《礼记》竞争小,但录取的名额也少。」张先生讲解道:

「这里头的门道深着咧,选对本经的和选错的,被录取的机会可能天差地别。」

「明白。」苏录点点头,选专业这事儿他熟得很。

「再者,也不能光琢磨报哪一经更容易被录取,归根结底还得看你治经的水平。」张先生又道:

「治经可比四书难多了。四书是经义的基础,治经是高深的学问……类比的话,四书中最难的《中庸》,在五经中也只能算浅显,当然《诗经》不算。」

「这样啊。」苏录继续点头,其实今天的第一堂《易经》课就给了他个下马威。

「所以,治经必须要择名师而从之。」张先生强调道:「而且必须是名师,水平再高,名气不够都不行。」

「为何?」苏录不解问道。

「道理很简单,五经因语言古奥丶版本庞杂丶争议繁多,即使《诗经》这种浅易的经典,也有各种各样的治经流派,」张先生屈指数算道:「有尊朱派丶复古派丶调和派丶解经派等等。」

「……」苏录听得一脑门子汗,这是做题家最怕的情况。忙小声问道:「就没个标准答案?」

「当然是以朱子为准了。但刚说过五经太庞杂了,朱子也没办法规定一切,给各派留足了发挥的空间。」张先生叹口气道:

「不同流派之间的见解,差别大了去了。你若治了东家的经,结果碰上西家的考官,那可就撞在铳口上了。」

「确实。」苏录擦擦汗道:「怪不得科举最重首场,要是只看五经就乱了套了。」

「小题做得好,录取的希望确实大,但别忘了,解元只从经魁出,最终名次还是要由大题来决定的。」张先生淡淡道。

四书题叫小题,五经题叫大题,两者的难度差别可见一斑。

「所以一定要拜名师,名师弟子多,碰上同门考官的可能性就大。名师名气大,学问广受认可,哪怕不是同家的考官,也会高看一眼,手下留情,自然更容易过关。」

「明白了。」苏录感激地点点头,请教道:「请问先生,书院哪位先生算名师?」

「你若只是考个秀才的话,咱们书院的经师就够用了。但若有更高的志向,说句得罪人的话,他们就不够看了。」张先生压低声音道:

「包括山长也一样,他的学养自然是够的,但远远称不上名师。」

「啊?那弟子该怎麽选?」苏录有些蒙圈。

「别着急,慢慢看,眼光放长远一些。」张先生便建议道:「不妨先了解一下,泸州乃至蜀中有哪些名师,就算你现在还没条件拜师,也可以先治其本经。待到水平上去了,时机合适了,再转投名师不迟。」

苏录明白了,张先生是让自己骑着驴找马。

所以到底选哪一经,可以先不管眼下先生的水平,而取决于自己心仪的名师,治的是哪一经。

只是这法子,怎麽听着这麽不靠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