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一百二十五章 美丽人生

状元郎 第一百二十五章 美丽人生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5 04:16:07 来源:源1

第126章美丽人生

寒月如钩,霜满地。

朔风似刃,透窗棂。

众舍友蜷在被窝里缩成一团,说话时都能呼出白气了……

但这毫不影响他们的谈性,陶成道:

「好像班上也没人被推荐治《春秋》,我今天看到牛先生好落寞的。」

「《春秋》本来就难,他又不靠谱,书院也不想误人子弟吧。」苏淡毒舌道。

「牛先生的水平还是有的,只是他是正统胡传派的。」苏录替牛子儒挽尊,毕竟对方曾经想把闺女嫁给他。「但今科考官偏生是反胡派的。书院可能也是考虑到,未来反胡可能成为主流,所以暂时停了他这一经吧。」

「是啊,《春秋》不光难,而且三传各说各话,流派更是数不胜数,打得厉害,真的只有神仙能治得明白。」众同窗深以为然道。

「那《易经》也不合适,谁敢说自己是治《易》的权威?」程万舟道:「哥,还是治《诗经》吧。」

「你少来,我哥是不会治《诗经》的!」苏淡被推荐治《易经》,当然不愿听他这话。

「《易经》确实不敢碰,」苏录对苏淡歉意道:「卦象爻辞本就玄奥,汉儒重象数,宋儒讲义理,邵雍丶程子亦各有说法,连朱子注《易》都要兼顾两端,至今没个定论,别说权威注释了。估计谁也没那本事,把《易》讲明白。」

「哥都没信心了,那我也不治《易》了。」苏淡是打定主意,苏录学啥他学啥,才不鸟什麽先生推荐呢。

「所以说还是治《诗》吧,哥。」程万舟丶程万范丶李奇宇异口同声道:

「《诗经》有朱子的《诗集传》,哥还不是手拿把攥?」

「《诗》也不太适合我。」苏录却摇摇头。

「为啥呢?」三人失望问道。

「因为《诗集传》是权威不假,可争议也不少啊。而且《诗》跟我犯相,想从最感性的诗里,寻找理性的答案,我不是缘木求鱼,自寻死路吗?」苏录答道。

「好吧……」三人无奈点头,却也知道苏录说的是实话。

平时大家吟诗填词娱乐时,他就从来不参与。大家问他原因,他便说自己『素来』理性过剩,感性不足。作来诗句总嫌板滞,全无灵韵,勉强做出来止增笑耳……

所以苏录不想选《诗经》,完全可以理解。

~~

「那《尚书》呢?好歹《书集传》也算有权威注本吧?」王翀巴望着苏录,显然他被推荐治《尚书》了。

「《尚书》难在文本本身,」苏录这五个月虽然没学透任何一经,但方方面面已经了解地非常清楚了,便苦笑道:

「今文丶古文之争闹了千百年,梅赜献的古文经到底有多少是真的,至今没扯清。就说《大禹谟》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那十六字心传,有人说是孔门心法,也有人说是后人伪托,连注家都各执一词,哪来的准确答案?」

「那就只有《礼记》了?」陶成登时乐开了花,这就叫运气。他本来被推荐选《礼记》还不开心呢,因为选《礼记》素来是最少的,甚至比春秋还少。

没想到苏录居然不喜欢其他四经,那显然就是相中了《礼记》了。

「阿成,你可别胡闹了。」众人却都不看好:「选《礼记》的人最少,肯定是有原因的。哥可别失了算计。」

「是啊,不说别的,《礼记》的字数比其他字数加起来都多,学那玩意儿不是自讨苦吃吗!」李奇宇道。

「还真是……」苏淡本来想杠他一下,但数算了一下,《礼记》九万九千字,其他四经加起来九万八千字,还真让李奇宇说对了。

「而且《礼记》内容极为庞大繁杂,一般人根本无从下手。」他也劝说道:「好比要梳理『祭礼』的内容,就需在《祭法》丶《祭义》丶《祭统》等众多篇章中来回翻检,想要提纲挈领实在太难了。」

说完他又想到苏录的本事,不好意思笑道:「不过这对哥不是问题。」

「再者,本朝治《礼记》者,多循前代之说,鲜少独创之见。可资参考之新论丶导引之善本寥寥无几,学子唯有拘于旧学樊篱,在陈腐框架中辗转,难窥新意之境,学起来没劲得很。」程万舟也劝道。

殊不知他说的每一个词,在苏录听来都如闻仙音。

『鲜少独创』不就是『内容固定,考点明确』吗?

『参考太少』不就是『标准统一,无歧义争议』吗?

『旧学樊篱』不就是『体系成熟,着疏详尽』吗?

『陈腐框架』不就是『结构规整,命题范围清晰』吗?

这简直是做题家的最爱好吧?

「此外,治《礼记》的士子少,自然高手名师也少,就连乡试会试录取的人数也最少,哥实在没必要自找麻烦。」这时王翀也劝他:「像哥这样读书的种子,就该选录取最多的一经。」

这话倒是给苏录泼了盆冷水,《礼记》别的还好说,就是『名师』太少啊!

先生的提醒音犹在耳,选经第一要看有没有名师,第二要看能不能拜到名师,第三才看自身的条件适合哪一经。

没有名师是不能选的……

这时,门外响起大狼狗的呵斥声:「这麽晚了还说话?我看你们是皮痒了!」

同窗们赶紧结束了卧谈会,结果苏录还是没决定选哪一经。

~~

翌日,又是山长特别授课的日子。

苏录来到山长书斋时,便见朱子和已经等在门外了。

这小子身上裹着件榴色提花布棉袍,布面用精梳棉线织出隐蔽的回纹,只有特定的角度才能看见。领口袖口滚着圈浅灰兔绒,既挡得住山间料峭的寒风,又不见半分臃肿。

他手里揣着个装在松江布棉套中的暖手炉,再配上那副面如冠玉丶唇红齿白的小模样,就像是误入大山的公子哥。

要不然怎麽说,越冷越能显出贫富差距来呢……

还好苏录如今也鸟枪换炮了,身上的夹棉月白布直裰丶脚下的千层底棉鞋,都是入冬后,乾娘新给他置办的。穿上这身也很精神利落呢!

山长已经决定进京赶考,过几天就要启程了,近来好多事情要交办。

两个俊后生便在廊下并立,等候朱琉谈完事情。

苏录仰头望着阴沉沉的天空,铅云低垂,还飘起了点点雪花。

西南大山的腊月,也是腊月啊……

这已经是他在这里的第二个冬天了,跟去年那个吃糠咽菜,肚子整日饿得咕咕作响,日夜寒窗苦读,取暖全靠搓手手跺脚脚的冬天相比,他今年冬天的处境,无疑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他如愿考进了书院,并已经完成了逆袭,从年中考登顶后,就再也没把第一让给一旁的小公子。

学业顺遂,家里的生活水平也大有提升。吃穿用度渐渐有了起色,老太太终于如愿吃上了细粮,小金宝的脸也红润起来了。

他每次放假回家,大伯娘都会烧一桌好菜,走的时候还会给他装上一包腊肉或者腊肠丶熏鱼,让他在校期间,肚里不至于没油水。

而且他不用再捡哥哥们的旧衣裳穿了,乾娘给他哥俩把衣橱全都置换了一遍。不过原先那些旧衣裳,大伯娘一件没舍得扔,留着干活的时候穿……

他甚至还攒下了不少体己银子。其中大头是书院发的膏火银,从五月第一次领到现在,他一共从监院手里领到了三两零二百五十文。

半年来,乾娘丶大伯和老爹还时不时给他点零花钱,加起来差不多也有二两了。不过他也不是属貔貅的,时不时给小田田买点零食头花,再给社学里的小子们买点吃的喝的,也花出去了一些的。

当然,长期的拮据在人身上总是会留下痕迹。除了给弟弟妹妹们买点零食,他平时基本不花钱。

读的书都是从书院藏书阁借的。他不光自己读,还给大哥借……

而且不光读还抄,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把书院的羊毛薅到极限了属于是。

遗憾的是,他平时课业负担太重,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实现大哥的愿望。一年下来,只抄了《吕氏春秋》丶《管子》丶《列子》三套书……

听起来挺唬人,但其实也就四十万字。

苏录用小楷写行格,一页抄两百字,五十页装订一册,一册一万字。

一年抄了四十册,这样算来,也不少……

自然就比较废纸,每个月都会用超书院的配额。但只需要花八文钱,就可以从大狼狗那里买一刀。不光比二郎滩那位『空军一号』卖的黄土纸便宜,还是更白洁丶质量更好的竹纸。

大狼狗时常还会买一送一,当然这属于特别优待了……

墨还是用二哥熬的存货,二哥是个实在人,去年冬天熬的,三年用不完。

笔的话,二哥也给他准备了好些笔头。

二哥所制的笔头,外层『七狼三羊』,柔软吸墨强。内芯『七狼三兔』,弹性强聚锋好,中锋行笔稳定,转折处棱角分明,比镇上卖的『小白云』还好用。

所以苏录不是用不起买的笔,而是自家的更好用,就是有点费二哥……

ps.后面的还没检查,稍等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