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192章 变通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92章 变通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192章变通(第1/2页)

胡德运笑着对陈砚说了句宁淮土话,却见陈砚满脸疑惑,显然并未听懂,他便彻底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必定是私底下有人与陈砚交好了。

胡德运说官话时又打起了官腔:“陈同知初来本地,虽认知了府衙的同僚,却不懂宁淮的风土人情。宁淮风俗与其他地方不同,若犯了忌讳,引起百姓不满,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这是依旧要让陈砚坐冷板凳了。

陈砚点头:“府台大人所言甚是,下官明日便去治下各地走访,了解民生与风土人情。”

这些话在胡德运心口一转,当即也就答应了。

待到陈砚离开,胡德运便让人去找来他的幕僚谢师爷。

“这位陈三元实在太年轻,只坐了半个月冷板凳就待不住要下去体察民情。若不做成一两件事,他怕是不会罢休。”

胡德运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子继续道:“若真让他探查出什么来,事情就不堪设想了,依谢先生看,我等是否提前动手?”

谢先生笑道:“陈三元来此不过半月,朝中还有不少人记得,此时若对他动手,于我等是大大的不利。不若将那事提前,吓破他的胆,让他老老实实待着也就罢了。”

“还是谢先生思虑周到!”

胡德运脸上露出讨好之色,又是对谢先生一顿吹捧。

若此时有外人瞧见这一幕,怕是要以为胡德运乃是谢先生的幕僚了。

谢先生离去,关上屋门时,方才侧头对屋内露出一抹厌恶之色。

……

下衙时,陈老虎的马车已经在衙门口等着。

其他官员都是三三两两走在一处,互相谈笑着,唯独陈砚孤身一人从衙门走出。

待陈砚上前,陈老虎已经将凳子放好,等陈砚踩着凳子上了马车,他收拾好后赶着马车摇摇晃晃离开。

其他官员瞧见马车离去,终于议论开来。

“陈同知已上任半月有余,怎的还不搬来府城住,每日如此奔波,岂不是疲倦?”

另一官员嘲讽道:“他又无公务要忙,自是有余力如此来回折腾。”

“不用干活,月俸照拿不误,如此好事也就只有陈同知能办到了。”

“能活多久都不知,何必羡慕他。”

此话一出,诸多抱怨尽数消失。

众人均是一副讳莫如深的神情。

此时的马车已经摇摇晃晃出了府城,进入陈砚所住的宅院后,陈砚下了车,换了身家常的衣衫后,领着陈老虎从后门离开,沿着蜿蜒小路又走了一刻钟,这才到了一个私塾门口。

私塾不大,只有十多个孩童,听说里面的夫子是位久考不中的老秀才,为了糊口便在自家给孩童启蒙。

陈砚他们到此地时,学生们陆陆续续从私塾出来,三三两两地追逐打闹着回家。

等到这些学生都走后,一位十一二岁的学童最后出门,将私塾的门关上,瞧见陈砚两人后便急忙迎了上来,喊了声老爷。

学童衣衫虽整洁,却早已洗得发白,右脚鞋子的大拇指处还打了个补丁,可见其虽来启蒙,家境着实算不得好。

陈砚说了句土话,那学童便道:“他问你是以前学过宁淮话还是来了宁淮学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2章变通(第2/2页)

陈砚便想,那胡德运倒是多疑,竟还来诈他。

其实陈砚并不懂宁淮话,哪怕他坐在大衙房里,也如同听天书。

好在陈砚记性好,将那些官员所说的宁淮话记下来,再来个学童帮他翻译。

学童要走科举,必定是要学官话的。

那些有功名在身的秀才、举人或许会站队,又或许与谁有牵扯,稍不留意可能就把陈砚给卖了。

学童不同。

一来他们尚且年幼,还想不到出卖他去谋前程,二来无权无势的学童实在入不了那些人的眼,就算想出卖也寻不到门路。

那些家境好的子弟自是不会做这等麻烦事,但家境贫寒的学童,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就会耐心教导。

陈老虎赶着马车在附近转了两三日,终于找到这个小小的私塾,而陈砚也选出了最合适的人选。

半个月下来,他将整个府衙的官员全部记住,连他们名字都土话如何发音也都知道。

一些日常简单的土话语句陈砚已经知晓了,不过依旧处于听不懂也不会说的阶段。

陈砚给陈老虎使了个眼色,陈老虎就将早已准备好的小袋粮食递给那学童。

学童欣喜若狂,连连道谢。

陈砚善意提醒:“莫要告知他人你在教人土话,否则我就去找别人学了。”

若与学童将此事说出去于他有妨碍,或许这学童不会听。可要是知道往后赚不到粮食,这学童指定会守口如瓶。

毕竟这袋粮食对家境一般的学童家中而言,实在不是小进项。

果然那学童用力点头,对陈砚道:“我必不会说出去,”

得此保证,陈砚也不再多留。

既然明日就要去走访百姓,他自是要找位既懂宁淮话,又懂官话的人陪同。

不过这人必定不能是眼前的小学童。

既然胡德运如此多疑,那就要让他多多怀疑了。

翌日一早,陈砚上了衙后又去找了胡德运,此次他却是去要人的,一开口就要聂通判,理由也十分简单,他是由聂通判接进府城的,他就认聂通判。

胡德运笑道:“聂通判掌管家田,责任重大,府衙实在离不开他,不若陈同知再找其他人陪同?”

陈砚便颇为难:“下官初到此地,除了聂通判外与其他同僚实在没打过交道,全凭府台大人做主。”

见他态度如此谦和,胡德运自是也好声好气。

“此去治下县衙等,路途遥远,又多险阻,必要派个本地官员陪同。只是我松奉府务繁杂,众人身上皆有重担,轻易不可离开,只能派两本地衙役领着陈同知一同前往,也好护着陈同知。”

作为同知,陈砚上任后该有前任同知与他交接,并将松奉府一应事宜一一告知。

奈何前任同知殉职了,陈砚就没有交接。

如此情况下,知府也该领着府衙官员与当地士绅与陈砚见面,一一介绍,并将此地的官员乡绅们资料尽数摆在陈砚面前,让其在最短时间内将里里外外的关系都理清楚。

可这些全部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