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45章 杂草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45章 杂草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45章杂草(第1/2页)

“我们又没吹嘘自己是神童,何必要自证?”

长脸士子当即就道。

周既白被怼得脸通红,还要和他们理论,被陈砚拉住。

周既白立刻双眼期待地盯着陈砚,等着他骂死那些士子。

手习惯性地去摸纸笔,却摸了个空,这才想起来自己出来得急,没带上。

可惜不能当场记下陈砚的骂人语句,他只能竖起耳朵将其一一记下,回去好好研读。

陈砚双眸看向那些士子:“你们来自哪个县?”

长脸士子负手而立,颇为自豪道:“我等来自宁余县。”

“你刚刚所言平兴县才学不过如此,是你一人所言,还是你宁余县所言?”

陈砚朝着那长脸士子走近一步。

长脸士子当然不敢独自一人代表整个宁余县,只能硬着头皮道:“我一人所言又如何?”

“你既敢如此说,必是自认才学在我整个平兴县之上,此次府试,你的排名也必在所有平兴县士子之上?”

陈砚的逼问让长脸士子脑门沁出汗珠,赶忙道:“我并未说过!”

他连府试能不能中都不知,怎么敢大言不惭说自己能将整个平兴县的士子都踩在脚下?

陈砚冷笑:“那你又有何脸面在此嘲讽我平兴县没才学?”

长脸士子被逼问得哑口无言。

其他士子实在没料到陈砚年纪不大,战斗力竟如此强,连他们的同窗都被逼得节节败退。

最要紧的,是他们不敢应陈砚这番话。

他们若说是代表整个宁余县,不等平兴县的士子们有反应,他们宁余县的士子就要骂得他们无地自容。

参加府试的士子比参加县试的士子年纪普遍要大些。

譬如宁余县这些士子,年纪普遍在二十以上,里面年纪最大的更是三四十岁。

一行五六人,却被一个不足十岁的毛头小子逼问得寂静无声,这一幕自是引得路边不少人驻足观看。

这其中也有宁余县的士子,此时便开口:“年纪不大,竟如此咄咄逼人,实在毫无气量。”

陈砚不急不缓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道理,兄台可学明白了?”

那插话的士子被逼问得脸涨红,眼底全是怒气,只死死盯着陈砚,不敢再开口。

陈砚挺直脊背,朗声道:“我平兴县士子有气节,不畏强权,反抗不公才将我冠以神童之名,是否真为神童有待商榷,可我平兴县士子们的才学气节万万不能受你们这等人随意羞辱!”

“好!”

驻足的平兴县士子们几乎是齐齐叫好。

对,他们就是这般有气节,这般不惧高家权势。

平兴县士子放榜日在县衙门口暴打高家家丁的事,这几日在府城已经传遍了。

又被陈砚提起来,其他士子看向他们的目光充满了钦佩。

平兴县的士子实在是他们的楷模!

与之相比,宁余县的士子实在上不得台面。

宁余县那几位找事的士子掩面逃走,陈砚这才对着众人遥遥行一书生礼,拽着周既白的衣服跟随杨夫子离去。

周既白目光中的崇拜之情更甚:“阿砚你实在太厉害,竟将他们逼走了!”

陈砚对他很无语:“你怎么就有勇气冲上去与他们对峙?”

周既白理直气壮:“我不能让他们辱没了你的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5章杂草(第2/2页)

看着他眼中清澈的愚蠢,陈砚苛责的话就说不出口了。

“你们这番冲突,是好非坏。”

杨夫子摸着胡须笑道:“你们怕是要因此扬名了。”

如今府城住的士子极多,茶余饭后多会坐在一处闲谈。

譬如前些日子平兴县的事,又譬如今晚的冲突。

平兴县士子最近连走路都带了风,实在是美名远扬,风头正盛。

府试还未开考,已有了得意之事。

随着此事一同传开的,还有“陈砚”这个名字。

随着平兴县士子们的宣扬,陈砚在县试门口那番“我辈读书人,当恪守本心,不畏强权!纵使身死,亦要留清名在人间!”的言论也随之传来,受到许多人赞扬。

这般年纪,就能说出这等振聋发聩的话,实在是读书人的表率!

这些事中,高家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

不少人特意去看了高修远这个县案首的文章,便大骂起高家做得太难看。

科考上疏通关系是常见之事,尤其是县试府试等只由父母官一人定取中与否。

可大多都要遮掩,只要取中也就是了,总要给彼此留些颜面。

而案首是留给真正有才学之人去争夺的,高家竟连县案首都夺走了,实在是连脸都不要了。

高家在东阳府有宅院,因在平兴县被骂得厉害,高修远早早就来东阳府的宅院闭门苦读。

他正是少年贪玩时,关久了当然不愿,就领着小厮出了府。

走了一圈,他被气回来了。

在平兴县被骂也就罢了,如今来了府城竟还被骂,堂堂高家七公子,哪里受过这等委屈,当即就让小厮将事传了回去。

高二公子知事情严重,当即道:“准备马车,去祖坟。”

平兴县有座形似蛇头的山,名为“化形山”,是平兴县有名的风水宝地。

这座山自被高家买下,又将先祖的坟都迁至此山后,高家一日比一日更盛。

高家的高坚更是步步高升,官至侍郎,只差一步就可入阁,此时回乡丁忧,于仕途实在损害极大。

大梁律法,官员至亲离世,要回乡丁忧三年,以尽孝道。

高家更是在祖坟旁修了草庐,高坚自回乡后就在此住下,谢绝一切访客。

二公子找来时,高坚正穿着布衣在挖门前的菜地。

屏退众人,二公子站在他身边,道:“爹,此事若再不遏制,于您将来回朝实在是大大的不利。”

高坚站起身,一身布衣已沾了不少泥土,他一双眼扫过来便是不怒自威:“我一直教导你,做事需三思,你可曾想过会有今日之事发生?”

高二公子颇委屈:“不过一个小小的案首,谁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这便是你思虑不周,既想得案首,就要能收拾残局。既已对人动手,就要彻底将其按死,让其再翻不了身。”

二公子眉头紧皱:“东阳知府王申不是我们的人,此次府试不好操作。再者,如今再去打压陈砚,矛头就直指我们高家,于我们高家名声损害更大。”

高坚看向地上的一株杂草,道:“世人喜造神,又喜将其拉下神坛,再狠狠踩几脚,以彰显自己品德高尚。”

弯腰,将那株杂草拔去,放到二公子手中:“到时谁又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县案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