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147章 声名远播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47章 声名远播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147章声名远播(第1/2页)

朝中派系也多与座师门生有关。

也就是说,此科贡士被默认为焦志行一派。

新科进士们在衙门口相遇,镇江贡士自发立于陈砚身后。

李景明压低声音对他道:“旁边的就是江启贡生,最前面的是大名鼎鼎的柯同光。”

陈砚转头一看,那柯同光与他并排而立,其身后的队伍犹如长蛇般排出去极远。

再转头看看自己身后的镇江贡生,加他也不过寥寥四人。

差距实在太大。

柯同光等人本该立于陈砚这个会元身后,以示对其尊重,可惜柯同光等一众江启贡生并不服气,好似要拥护柯同光再与陈砚一决高下。

其他省的考生们虽也各自排成一队,却都落后陈砚一个身位。

陈砚想,果然才子都要傲气,殿试还未开始就已经要向他下战书了。

焦志行和徐勃吃罢早饭就接见了新科贡士。

因焦志行是主考,徐勃并不多话,只含笑地看着意气风发的新科贡士们。

焦志行也颇为和善道:“你们此科要多谢谢会元郎,若非他敲响登闻鼓,怕是如今还未放榜。”

此话让众贡士大惊,纷纷看向陈砚。

他们自是知晓有人敲响登闻鼓,却不知因为何事,更不知是何人敲响。

如今方知陈砚竟是为了他们这些考生方才去冒那般险。

一时间,众贡生眼中多了些钦佩。

此乃真正的刚正敢言,实乃众贡生之表率。

就连柯同光也是战意骤降,自叹不如。

陈砚心中一顿,细细琢磨一番,就知焦志行这是在为他造势。

不过他倒不觉得焦志行单单是为了回报他。

此举更像是揣摩圣意后向圣人示好。

陈砚倒也不推辞,向前一步,对焦志行深深行一礼,道:“学生不过是尽己所能,为考生们发声。科考事关天下学子,万万不可被辱没。”

众考生便深深折服于他的高风亮节。

当时未放榜,他们都只关心自己是否会受影响,是否会重考,只有会元郎想到的是为天下学子维护科考之公正,他们与会元郎实在相差甚远。

柯同光更是低了头,往后退了一步,江启的贡生们也齐齐后退,整个队伍落于陈砚身后。

焦志行不动声色地看了眼,只说了些勉励众人的话。

待陈砚领着众贡生离去,徐勃方才道:“会元郎小小年纪,竟不骄不躁,又机敏,实在值得好生栽培。”

“可惜。”

可惜什么,焦志行并未说出口,徐勃却已经领悟。

会试舞弊案已定了性,乃是那自尽的誊录官为了讨好刘阁老,选了篇好文章誊抄好后写上刘定之的大名,再模仿收卷官将朱卷糊名,不成想竟早早事发。

如今那誊录官已畏罪自尽,此案就此作罢。

刘定之无辜受牵连,此番会试榜上无名,圣人大恩,多允了刘阁老一个荫庇名额,让刘定之可受父荫庇入国子监就读,刘阁老则官复原职。

此事终究牵连到刘阁老,对其威望损害极大,刘门一派势力削减不少,就连焦门也大受打击。

新科贡生大大增强了焦门势力,可其中最出彩的会元郎被天子带走,于焦门就是一大损失。

“那柯同光倒是可培养。”

徐勃再次开口。

到底也是鼎鼎大名的才子,文章也极出彩,若能培养起来,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7章声名远播(第2/2页)

焦志行回想柯同光往后退的那一步,颇为遗憾道:“终究还是差了些。”

……

自贡生们拜访过焦志行和徐勃后,陈砚为维护科考敲响登闻鼓一事就在京城传开,那些未考中的举子们皆是感叹于陈砚之品行。

恰在此时,镇江举子们又说起陈砚不畏高家欺压,势要为一众考生出头的事迹。

众举子们直到此时方知会元郎一路走来如何不易,那高家又是如何仗势欺人,竟将手伸到科考。

再一看那高修远的文章,举子们俱是大怒。

如此文章竟能力压会元郎与一众考生夺得县试与府试案首,高家实在过于嚣张!

有些人就想到九渊此前的《大学》中所绘的那个家族种种恶行,竟和镇江举子们所言一一对应了。

有人怒喝:“那高坚已辞官归乡,为何还能轻易左右县试、府试?”

“人家来头大。”

一名举子嗤笑一声道。

谁都知高坚乃是首辅徐鸿渐的得意门生,是徐门的中坚力量,靠山是谁,自是不言而喻。

可此处是京城,四处都是北镇抚司的人,若说错话了,一旦被抓就没了出头之日。

既已是举子,自是策论答得还不错,必不会如那些童生、秀才一般轻易就被煽动说出些太直白的话语。

有举子悲愤道:“寒门唯一出路就是科考,如今竟也被把持,难不成这科考往后便要形同虚设了吗?我寒门士子如何出头?”

“难怪放榜晚了会元郎就要去敲登闻鼓,原是吃亏吃怕了。”

面对首辅,举子们不敢多言,就更生出挫败感。如此一来,倒更显得陈砚的“孤勇”来。

陈砚此名在一众举子贡生中流传,竟将柯同光等大才子压得黯淡无光。

而每每茶肆、食肆等地的文人们大骂高家,又感叹会元郎大义时,镇江的士子就会悄悄离开,到附近一个小巷子找到一名叫“鲁策”的举人领一本九渊先生的漫画版四书。

不少人早买了此书,但再领一份回去也未尝不可。

一套留着看,一套收藏。

这些言论只在落榜举人们之间传播,新科贡士们只一开始参与了几日,后来专心备战殿试。

大梁朝惯例,乃是二月二十八会试放榜,三月十五日殿试。

此次会试九号才放榜,殿试就挪到了三月二十九日。

殿试在丰天殿举行,“天子亲行之”。

既要面见天子,长相就要格外注意。

历史上因相貌丑陋,在殿试时排名相较会试时落后许多的大有人在。

自会试结束,杨夫子就将陈砚拘在家中,不让其再出门。

当初本是白白胖胖的孩子,长着长着竟成了黝黑消瘦的少年郎,实在是可惜。

若因太黑而被圣人不喜,将名次排在二甲,岂不是亏大了。

杨夫子听闻淘米水洗脸可变白,就一日让陈砚用淘米水洗三次脸,又每日都吃那白米饭,又要每日问周既白:“阿砚可白些了?”

周既白很实诚道:“我看不出。”

看不出就是白得不够明显,夫子就又去外面找了不少偏方,甚至还抓了不少药回来煎给陈砚喝。

陈砚宁愿写二十篇文章,也不愿被夫子如此折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