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37章 县试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37章 县试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37章县试(第1/2页)

所谓厕号,就是在茅房旁的考棚,是整个考场最差的考棚。

考生们最怕分到的就是厕号,凡是坐厕号者,多半应试不中。

试想,答题时被阵阵恶臭熏着,哪里还能静心答题,就是熏也给熏晕了。

能分到厕号,要么是倒霉,要么就是有人整他。

临近开考,陈砚不能多想,捂着口鼻将已经上了年头的桌椅擦干净,用镇纸将考卷铺好。

本想入定,让自己闻不到这臭味,奈何心性修炼不到家,做不到无视外物。

陈砚干脆把包着饼子的那块布拿出来遮住口鼻,这样才好受些。

只能速战速决了。

县试一共考五场,一日考一场,天亮开考,夕阳西下结束,以不续烛为准。

天色亮起后,云板响起,考场肃静,第一场县试正式开始。

衙役举着考题从各个考棚经过。

经过陈砚考棚时,那衙役的眉头紧皱,险些去捂口鼻,等反应过来,干脆屏住呼吸,只是看向陈砚的目光多了些同情。

等陈砚抄下题目,衙役几乎是落荒而逃。

陈砚往砚台上倒了清水,拿起墨锭慢慢研磨,目光却落在刚刚抄下的题目上。

“学而不思则罔。”

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一句,直接从四书中选一句当题目被称为小题,也可算简单了。

科举经过这么多年,这等小题多半只会在县试出现了。

很快,衙役举着第二道考题过来。

第二题乃是五经题。

大梁与前朝规制相同,士子都是从五经中择一本经研读,其他四经只用精读也就行了。

科考时,根据自己本经选择一题来答。

第三题是五言八韵试帖诗。

科考不考诗歌,却考试帖诗。

不过试帖诗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押韵、对仗工整、遵守平仄格律,有一定文采和意境即可。

这些规则对陈砚来说恰恰是一道道公式,比诗歌那漫无目的随心而发要简单太多。

杨夫子只在年前对陈砚进行了一个月的试帖诗特训,陈砚就能写得像模像样。

三道题目都抄写下来后,考场除了巡视的衙役外,再无人走动。

隔壁考棚已经传来衣服摩挲纸张的声音,显然已经急切地在答题。

陈砚并未直接提笔,而是盯着题目思索起来。

“学而不思则惘”意为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迷惑。

作为县试的题目,就说明县尊大人有劝学之心。

科考也是政绩考核之一,此前平兴县刚出了“科举舞弊案”,前任县尊被抓,此地科考必然被许多人盯着,若接任者能一改本县科考风气,多出几个有功名者,政绩考核怕是能得个大大的优,到时前程可谓一片功名。

看来如今这位县尊大人还是颇有上进心。

陈砚思索片刻,已经得出结论。

既然县尊大人要劝学,那他就好好论述读书,把读书思考的重要性给拔高拔高再拔高。

陈砚提笔,在草纸上写下破题:“惟学而不求诸心,则昏而无得于己。”

破题后,一篇八股文的基调就定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章县试(第2/2页)

陈砚继续写承题:盖学贵乎思也,不然,宁能免夫罔之失哉?昔圣人言此之意谓。

接下来,只要自圆其说也就是了。

每日的笔耕不辍让陈砚的文章做得极快,他几乎是一口气写完整篇文章。

写完后将墨吹干就放到一旁,再看第二题。

第二道题取自《春秋》,“齐师伐我”。

齐师伐谁?

《春秋》是鲁国官修史书,是以鲁国的视角记事,故称为“我”。

为何伐?鲁国如何应对?有何警示?

陈砚将题目解析出几个问题后,再整合一番,文章大致也就出来了。

他打下腹稿后,提笔在纸上顺势写下。

县试考生多,答卷也众多,县尊大人根本不可能全部看完,因此县试着重第一场第一题,即四书题。

考生们多半会将精力放在第一道题上,将文章精雕细琢,至于第二篇五经题只要语句通顺,字数凑够即可,反正县尊大人也不会看。

陈砚并不允许自己在此偷懒。

县试虽不重五经题,后面的府试、院试乃至乡试呢,也能不重吗?

只要落笔,他必定全力以赴。

第二篇写完,他有些疲倦,看看时辰,已经接近午时,有考生拿出自己带的吃食来吃。

陈砚看了眼考篮里的饼子,手已经伸出去,鼻尖萦绕的恶臭让得他毫无胃口,又将手收了回来。

刚刚专心写文章,反倒没感觉,这会儿放松下来,那恶臭让他恨不得把早上吃的都给吐出来。

陈砚不饿了,人也精神了,当即又拿起第一篇文章进行修改,酌情增字减词。

等修改完,又读了两遍,确认无误方才誊写到程文纸上。

等做完试帖诗,才修改第二篇五经题的文章,誊写完后,才来看试帖诗。

陈砚对自己的试帖诗颇为嫌弃,奈何这已经是他目前最巅峰能力,只能忍着。

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他要接受自己的短板。

如此宽慰自己一番,再看自己写的试帖诗,又觉得好像还不错,当即又兴致勃勃誊抄下来。

看了眼天色,午时刚过。

经过太阳一晒,茅房里的味道越发浓郁,陈砚再也忍不了,起身将试卷交上去。

负责收卷的是县学的学官,见陈砚来交卷,下意识看了漏刻,竟才刚到未时。

历年县试的考生为了博个彩头,提前交卷的也不少,可这般早的还是头一遭。

学官心里泛起嘀咕,扫了考卷上的名字籍贯等,见没问题就让衙役领着陈砚去龙门等着。

考场规矩,要凑够十个人才能出去,陈砚只能站在太阳底下等着,期盼有人快快交卷。

肚子“咕噜噜”抗议,陈砚目光落在考篮上那个饼子上。

柳氏昨日在家煎的饼子,为了不让他饿着,特意用的白面,放了不少油将两面煎得金黄。

可陈砚一看到饼子就仿佛还能闻到那阵阵恶臭,宁愿饿肚子也不愿意吃这饼子。

这一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陈砚饿得两眼冒金星,正想是不是不顾斯文坐在地上等时,终于有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