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151章 传胪大典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51章 传胪大典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151章传胪大典(第1/2页)

读卷官们身上各自都揣着墨帕,这圈画得也就格外圆。

判卷久了,人总有疲乏之时。

读卷官们都是朝中重臣,年纪自是不小,待到寅时,不少读卷官已是头晕眼花,直到看见一份大骂光禄寺的答卷出现,读卷官们无不是精神一振。

他们虽是重臣,白日里吃的均是光禄寺提供的饭菜。

众人早已憋了满腔怒火,此刻瞧见如此文章,只觉鞭辟入里,用典精准,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必要给个大大的圈。

此番阅卷,徐门与清流可谓刀光剑影,绝不相让。

可到了此篇文章,徐门和清流们竟齐齐达成统一,纷纷给圈,恨不能让此人位列一甲。

只一人例外,那就是光禄寺卿曾昌。

此考卷传入曾昌手中时,已有了十个大大的圈,曾昌提笔就给了个大大的叉。

然他一己之力并不能扭转局面,此卷因圈数最多被放在另外十一份答卷之上,待到天亮后由首辅徐鸿渐捧着呈给天子。

曾昌每每想到那份大骂光禄寺的答卷,便觉如鲠在喉。

答卷由汪如海接过,呈到永安帝面前,永安帝给汪如海使了个眼色,立刻有内侍搬来椅子,扶着徐鸿渐坐了上去。

其余读卷官垂手立在其身后,静待永安帝阅览。

原本答卷该由首辅给天子诵读,让永安帝敬徐鸿渐年事已高,并不想让其过于操劳,便自行阅览。

拿起最上面的答卷阅览一番,永安帝目光就落在了十个朱圈和那个大大的叉上,便抬头用目光扫向底下站着的一众臣子,最终将目光落在曾昌身上。

永安帝虽有御膳房,然一些宫宴上也会吃到光禄寺的吃食,每每在那时,永安帝便觉自己的臣子们也颇为不易,那几日就会对众臣子颇为宽容。

“曾爱卿以为此卷竟如此之差,竟要打个大大的叉?”

曾昌一听赶忙跪下叩首,朗声道:“臣以为此文可为点,只是诸位大人均打了圈,实在过于高估此文,臣便打个叉以均衡一二。”

永安帝不置可否,将文章放置一旁,再看第二篇。

第六篇一入眼就认出是陈砚的字迹。

正所谓字如其人,陈砚此人终究还是锋芒毕露。

不过文章出乎意料,并未抨击整个文官集团,而是提出改革措施。

读完一遍,永安帝心有所感,又读了第二遍,便觉此题如此解方才是正道。

再看向标记,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将文章放下,继续读下一篇。

只是心中所想尽是陈砚文章的官吏改革,再读其他文章,便觉文采有余,于朝政毫无帮助。

待十二篇看完,永安帝看向众人,道:“众爱卿为国取材不辞辛劳,朕心甚慰,此十二份答卷俱是上乘之作,以这第六卷尤甚。”

“朕深居宫中,竟不知地方官员如此困境,如这考生所言,也该改一改考核之细则,让良臣不至于就此埋没。”

众人虽心思各异,却也不能左右天子点状元。

此后的榜眼探花也尽数点出。

永安帝点了点此卷,道:“此卷文采虽不及一甲,然情感真挚,又颇为实用,便为传胪。”

传胪乃是二甲第一名,也就是第四名。

一想到此文会在程文集中排在第四,供天下读书人拜读,曾昌的脸色就极难看。

这些人还是吃得太好了!

天子将名次定下后,将答卷还给首辅徐鸿渐后便离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1章传胪大典(第2/2页)

次日就需放榜,众读卷官就要拆考卷,按名次填榜,自是又忙碌起来。

……

会试之后,吏部一共送来两套衣衫,一套贡士服一套进士服。

贡士服在殿试当日已穿了,传胪大典上,众进士需穿另一套进士服。

进士巾与乌纱帽极像,以黑色纱制成,顶部微平,两侧展角长五寸,宽一寸,并配有垂带,簪上翠叶绒花,其上铜牌刻有“恩荣宴”。

只是这帽子于陈砚而言实在太大,一带上去便往下滑,杨夫子就将衣服剪成布条,在他头上缠几圈,方才不会掉。

袍服为深蓝,以青罗滚边,袖广,青色革带束腰,饰以黑角,再配朝靴毡袜。

此服送来时颇大,杨夫子将其与贡士服一同送往裁缝手中改小,此时穿在陈砚身上极为合身。

穿此一身,便是少年意气,颇有春风得意之姿。

待三人送陈砚到皇城外,众穿着进士服的士子俱是忐忑。

苦读多年,要在今日收获。

众人既已历经万难来此,无不想名冠皇榜,名扬天下。

名次越靠前,入官场的起点就越高,一步落后,便会步步落后,顶峰终究不同。

作为会元,陈砚依旧立于众新晋进士之首。

就连陈砚的手心也是汗津津。

于他而言,一旦中了状元,那就是连中三元,此后不止力压天下读书人,更是可载入史书。

自科考以来,能连中三元者只寥寥之数,千百年来被无数文人所敬仰。

谁能抵挡名留千史的诱惑。

再者,连中三元方才能在徐门的打压下能有一丝自保之力。

于他而言,这状元的头衔远远比其他人更重要。

奉天殿为紫禁城朝外三大殿之首,正对午门、端门、承天门,乃是宫中最大最高之殿宇。

登基大典、朝贺等皆在此。

今日的传胪大典,便是在丰天殿举行。

时辰到,鸿胪寺少卿领着新科进士入宫,立于午门前等候。

透过午门,陈砚眼角余光能看到奉天殿外一路铺红,宫廷仗乐分立两侧,三位传胪官分立大殿丹陛之上,从殿前到台阶之下。

文武百官入班,天子坐于奉天殿宝座。

如此威严之势,实乃新科进士们仅生所见,一个个便连呼吸声都不敢发出。

鸿胪寺鸣赞官鸣鞭三次,传胪大典正式开始。

丹陛大乐响起,新科进士们与文武百官一同朝天子行五拜三叩礼。

宣制官捧着金榜,朗声宣读:“辛未年三月艳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二十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二百五十七人,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陈砚!”

立于台阶最高处的传胪官用嘹亮的嗓音传唱:“第一甲第一名——陈砚!”

第二位传胪官继续传唱:“第一甲第一名——陈砚!”

立于最末台阶的传胪官传唱:“第一甲第一名——陈砚!”

一次唱毕,陈砚之名响彻广场。

如此并未结束,一甲唱名三次,第二次紧随其后,声音由远及近:“第一甲第一名——陈砚!”

一时间,整个广场尽是陈砚之名。

第一次声音还未散去,第二次传唱声音已在广场飘荡,第三次传唱已渐渐传来:“第一甲第一名——陈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