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148章 殿试开始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48章 殿试开始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148章殿试开始(第1/2页)

就在陈砚天天被关在家里喝药抹药时,京城又开了殿试盘口。

会试前,陈砚还籍籍无名,现今却是如日中天。

先是中了镇江乡试解元,后又中了会元,若再在殿试中拿下状元,可就是连中三元了。

“本朝自开朝以来还未有连中三元者,陈会元虽文章写得极好,然到了殿试考的是策论,是治国之道,他年纪尚小,又是农家子出身,于此怕是大大的不足。”

“农家子中状元者不计其数,我观陈会元会试的策论写得极好,必不会怵殿试上的策论。”

“我虽敬佩陈会元的傲骨,可他敲响登闻鼓的冒进之举必会引得圣人不喜。上一任会元就因过于耿直被圣人不喜,只得了二甲第五。”

“陈会元得罪的人太多了,若让他连中三元,威望岂不是无人可匹敌?”

此话一出,争论的才子们便默不作声。

那高家背后可是首辅,他们虽不耻于徐门所作所为,却也知何为权势。

殿试“临轩发策、读卷、题名、发榜、传制,皆天子亲行之”,可两百多名考生,天子一人必无法事事亲力亲为,这就要让臣子们协助。

按照大梁的惯例,殿试时读卷官由内阁所有成员和九卿担任,众人先选出好的答卷呈现给天子,天子再从中点状元、榜眼与探花以及二甲名次。

陈砚既得罪了高家,以徐首辅的权势,怕是陈砚的考卷都不一定能到天子手上,又如何点为状元?

正因此,会元陈砚的赔率只有一比二,比柯同光还是要高不少。

毕竟柯同光成名已久,又是会试第二名,殿试时极有可能翻身。

周既白告知陈砚时,陈砚脸上糊满了黑漆漆的药泥。

陈砚很想笑,可那药泥的底部已经干了,把他的脸绷得极紧,让他根本笑不出来。

他只能含含糊糊道:“又是赚钱的大好机会。”

周既白双眼放光:“若我将手上的六千两全下注,待你中了状元,我就有一万二千两了。”

一万二千两白银呐,可谓富甲一方了。

往后再不用为银钱发愁。

陈砚听得连连摆手,嘴巴艰难动着:“千万别上头。”

他以后要当孤臣,此次徐门又对科举动手,永安帝极有可能为了灭徐门威风将他抬一抬。

可事无绝对,要是永安帝想要稳住政局,最好就是让他中个二甲来安抚徐门。

究竟如何选,全凭圣人一人的心思。

他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会元,实在不足以和徐门相提并论。

若到时候没中状元,能赚的钱都没了,那就太亏了。

“赔率太低,不足以冒险。”

若还是和之前一样的十二倍赔率,那他说什么也要试一试。

周既白颇为惋惜,又看看陈砚脸上糊的黑药膏,他也觉得有些过于冒险。

一转眼就到了三月二十九日。

陈砚终于告别了各种苦涩难闻的汤药与药膏,早早起床穿上了礼部送来的贡士服。

一方儒巾,一身玉色布绢宽袖圆领襕衫,再加一双黑缎官靴,陈砚就成了意气风发少年郎。

不知杨夫子的哪种药起了效,陈砚比此前白了不少,虽称不上是白面书生,倒也可称一声翩翩少年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8章殿试开始(第2/2页)

杨夫子围着陈砚走了两圈,对自己多日来的成果颇为满意。

又颇为惋惜道:“要是再给我一两个月,必能将你养成玉面郎君。”

陈砚看着杨夫子锃亮的脑门,只觉夫子是想他死。

坐上马车,由着陈老虎赶车到皇城外。

此时天还未亮,皇城门口已站了不少考生。

陈砚下车后,立刻有礼部官员将其领到一众考生之前站立。

陈砚一贯比同龄人矮,此刻站在最前方,就仿佛一个孩童在吃饭时坐上了成人桌,很是不搭。

可他是会元。

在殿试放榜前,所有贡士只能立于他身后。

天色渐亮时,太阳终于在天际线探出头。

礼部官员铺开花名册一一唱名,确认考生们尽数到齐后,立于门面的两列金吾卫上前搜身。

待确认无事后,礼部官员方才领着考生队伍进入皇宫。

陈砚已是第二回进宫,倒是还好,其他考生却已被宫中的威严压得闭口不言。

礼部官员将一众考生带到奉天殿,不过一刻钟,文官百官排队从宫外而来,分列考生两侧,立于殿前。

眼角余光尽是朱紫,让得众考生均是大气不敢喘,有些更是被那散发出的官威压得双腿直抖,浑身冒汗。

柯同光强忍着去擦汗的冲动,微微抬头看向前方的陈砚,就见会元郎正垂手而立,仿佛根本感受不到那些官员的存在。

柯同光一顿,便自愧不如。

会元郎实非常人可比。

时辰到,升殿。

静鞭三响。

永安帝从华盖殿步入奉天殿,鸿胪寺官员高喝“行礼”,官员们纷纷下跪,考生们也随之一同跪下,行五拜三叩礼,并齐声高呼“圣躬万福!”

待起身后,永安帝赐策题,礼部左侍郎董烨将试题至于殿中案上,众考生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跪下行叩首礼,静待宣题。

陈砚跪下后,额头始终贴着地面,不知过了多久,头顶终于传来宣题之声。

待到宣题结束,陈砚终于可以起身,由礼部官员领着入座。

经过如此繁杂的程序,陈砚只觉吃的早饭已经消化了一半,腿也跪得又开始麻了。

此前他倒想过要不要在膝盖上垫软垫,不过为了脑袋和脖子不分家,他还是决定委屈一下双腿。

到了此时,方才是考生正式答题。

殿试只一道题:“有实政无虚谈。”

听到此题时,陈砚心头就是一颤,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永安帝已对官僚空谈极不满。

如今的文官集团沉溺于党派之争,虽开口圣人言,闭口为国为民,可真正办实事的极少。

如东阳府的土匪,多少知府来了又走,却始终无一人为百姓剿匪。

又比如东阳府水灾频发,历任知府都是修筑堤坝,捞得一笔政绩,再往上活络活络便调走了。

毕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哪里有往上送银子升得快?

看来他的想法错了,永安帝并不想安抚徐门,反倒是对徐门极其不满,竟已到了在殿试公开策问考生的地步。

这对他倒是极为有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