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127章 自己给自己挖坑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27章 自己给自己挖坑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127章自己给自己挖坑(第1/2页)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陈砚身上。

眼前的人穿的是青色圆领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文气,显然是举子。

最让众人震惊的,是此子的年纪。

乡试极为艰难,如李秉这等不到而立之年就中举者已可算得上年少有为,眼前的人瞧着怕只有十二三岁?

如此年纪中举,已可称呼一声神童,若还是解元,那就实在可怕。

纵使其只是镇江的会元,也远远比他们强上不少。

须知在场中举者,多是三四十岁,就算李秉也是二十六方才中举,就连柯同光中举也已有19岁。

众人脸色无不骇然。

陈砚并不就此罢休,而是对李秉道:“周既白虽只是生员,往后必然中举,再考会试时,兴许还能与你同科而考。”

这话又是往李秉身上戳刀子。

会试在即,举子们为了有好运四处烧香拜佛,可陈砚明里暗里都是说李秉考不上,李秉如何能舒心?

以年龄来看,他自是比不得陈砚。

可他当初中院试时与这周既白也差不多年纪,甚至比他更小,自己怎的就比不得周既白了?

李秉脸色阴沉:“你们虽年少,也莫要太狂妄。能在镇江中解元,到了江启怕是连前十也排不上。千万别以为年纪轻轻中了生员,就可顺理成章中举人,乡试与院试不可同日而语。”

陈砚瞥了眼四周,果然众人都是一副赞同之色。

陈砚抬起下巴,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你可知我们的先生是何人?”

“何人?”

瞧着他那气势,李秉莫名紧张起来。

难不成此二人是什么名家大儒的弟子?

又看一眼陈砚,心中便有了猜测。

能教出如此年轻的解元,怕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名师。

一时间,李秉心中已闪过数个名字。

在场其他人也是屏住了呼吸,双眼紧紧盯着陈砚。

陈砚提起一口气,似乎要让整个赌场的人都听到:“杨诏元!”

众人皆是满脸茫然。

李秉更是皱起眉:“杨诏元是何人?”

陈砚嗤笑一声,眼中尽是鄙夷:“竟连杨诏元都不知,可笑!”

从庄家手中拿过凭证,拽着周既白就往外走。

留下满脸茫然的众举子。

李秉游学时也拜访过不少名家大儒,竟从未听说过有一位叫杨诏元的高人。

一想到陈砚的姿态,李秉就怀疑起自己。

难不成真是他孤陋寡闻了?

走出赌场,周既白就疑惑问陈砚:“夫子很有名吗?”

陈砚瞥了眼门口,压低声音道:“并无。”

周既白“啊?”一声:“那你为何还拿夫子来震慑他们?”

瞧着陈砚刚刚的神情,他已经怀疑夫子对他隐瞒了真实身份。

“世上名师多了去了,谁能保证自己都知道?只要我等姿态够高,他们就不会怀疑夫子乃是籍籍无名之辈,只会疑心自己见识浅短,这就叫炒作。”

前世的娱乐圈将这一招用得炉火纯青。

多少明星买假粉丝,为的就是营造自己很火的假象,从而吸引真正的粉丝,成为流量,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论炒作,还是毕加索最厉害,直接成了大师,作品都是天价。

周既白沉思片刻,再抬头,满脸疑惑:“那你大可随意说个名字,为何要将夫子的大名说出来?”

“夫子博古通今,又教导出两名进士,如今教导你我二人也是尽心尽力,也该让他扬名天下了。若我能中会试,你又连中解元、会试,夫子便可声名远播。”

陈砚一脸认真地为周既白画饼。

周既白听得胸口激荡,目光灼灼盯着陈砚:“若我们没中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7章自己给自己挖坑(第2/2页)

陈砚幽幽叹口气:“那先生就只能沦为笑柄了。”

周既白倒抽口凉气:“怎能如此冒险?!”

陈砚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好好努力,争取中个解元吧。”

周既白整个人都紧绷起来,顿时觉得一块巨石压在肩头。

思索片刻,周既白抬手拍拍陈砚的肩膀,语重心长道:“阿砚,此次你必要中会元才能收场了。”

陈砚想,这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不只是夫子的名声,还有他和既白压下的一千两银子。

原本他只是想压一百两,谁成想为了挣点脸面,硬是把家底都搭进去了。

除了府衙的赏银外,县城也奖了一百两,再加上爹娘给的,族里凑的,他一共也就六百多两银子。

去掉今日的五百两和路上的花销,他身上的银子已经不多了。

若他无法中会元,怕是要流落街头了。

想到此处,陈砚眼底几乎要喷火。

当然,这些是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心中的**。

既得了解元,得了第一名的荣耀,又怎么会不想中会元?

只有中了会元,才能名扬四海,也才能将自己彻底暴露在众人眼前,于他而言,如此才更安全。

他要面对的,是首辅,是整个利益集团。

若能连中三元,他必定会入圣人的眼,到那时,就算是首辅想要对他动手,也要费点心思,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让他消失。

要是只能中会试,他就只是一个普通贡生,根本毫无自保能力。

可是连中三元何其艰难,陈砚连一成的把握都没有。

唯有刻苦方才能让他有一丝信心。

临近会试,也不可太过劳累,只要每日看看书,写两篇文章,再出去转转锻炼身子了解民生,养足精神方可在会试倾尽全力。

不过天不遂人愿。

窝在炕上的杨夫子提着戒尺坐在陈砚身边,盯着他道:“每日不写够十篇文章,你就莫要想离开这间屋子!”

杨夫子本是好好在炕上窝着,暗暗感慨岁数大了,身子大不如前了,也该服老时,就见到鲁策捧着书讨好地过来找他,还一口一个“请教”。

在船上多日,鲁策虽对他敬畏,却从没有如此谄媚,杨夫子便觉不对,细问之下方才知道京中不少举子在打听杨诏元为何人。

杨夫子心下大惊,立刻就想到定是自己两个徒儿干的好事。

陈砚那个滑不留手的自是问不出什么,他便找到老实些的周既白,细问之下便觉得自己一世英名都要被陈砚给毁了。

一怒之下,杨夫子也不怕冷了,从炕上起来,拎起戒尺就守着陈砚。

他一辈子小心谨慎,万万不可晚节不保。

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他也要盯着陈砚好好做文章。

谁知陈砚却是颇为欣喜问道:“十篇会不会太少了?要不我再背两篇时文?”

杨夫子冷笑:“如此甚好。”

从正月二十开始,一直到二月初六,陈砚每日都要熬到半夜。

每日天不亮就起来,先将杨夫子和周既白喊起来跑两刻钟,在杨夫子累得倒下之后,陈砚和周既白将早已成一滩烂泥的杨夫子扶进屋子。

杨夫子歇息片刻就要出题让陈砚写文章,待到杨夫子做好早饭,三人吃完,杨夫子便与陈砚逐字逐句斟酌修改。

到了这等时候,文章早已没有什么大错,陈砚的立意一向深远,只有精益求精。

上午写文章,修改,吃午饭,下午写文章,修改,吃晚饭,晚上再看看程文集、时文集,杨夫子要一字一句拆分文章来给两个徒儿讲解,待到忙完,各自睡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