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100章 高家必定是将那九渊的祖坟刨了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00章 高家必定是将那九渊的祖坟刨了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100章高家必定是将那九渊的祖坟刨了(第1/2页)

不过陈砚并未真让孟永长赠书,他原意就是想将孟永长摘出此事,若孟永长赠书,岂不是又陷进去了。

陈砚提议书籍捆绑销售。

小三科的程文集并不值钱,也只是在本地能卖一些,大些的书肆是瞧不上这点小生意的,他们更原意刊印乡试、会试程文集,卖得更多更挣钱。

可墨竹轩与其他书坊不同,墨竹轩有漫画版《大学》。

如今的漫画版《大学》可谓一书难求,若让其在买《大学》时,搭配买那么一两本便宜的书,想来那些财大气粗的长辈们是原意为家长晚辈奉献的。

既是做生意,自是以赚钱为主,哪有白送的道理。

以后高家若是发难,也能推脱是想将书肆卖不出去的书搭配热卖的书籍赚钱。

高家信不信无所谓,只要孟家人说不出话来就行。

反正真正的内容还是在他的漫画《大学》里,这责任还是在孟永长的后娘身上。

孟永长感慨:“你不做奸商真是可惜了。”

这种时候还能想着赚钱。

陈砚一本正经道:“我做奸商才是可惜了。”

士农工商,他何必舍弃地位最高的士,反倒去行商?

此事商定好,孟永长派人回了平兴县后,自己则是蹲守在镇江府的墨竹轩帮忙。

他因肥胖,干活时便汗如雨下,那些工匠看得却是士气大增。

连大少爷都与他们同吃同住了,他们如何还能不竭尽全力?

镇江府的掌柜眼见孟永长与工匠们打成一片,心底颇为慌乱,赶忙拿出一百本给孟永长,让其带回平兴县。

可孟永长不干:“一百本够干什么,最少五百本。”

掌柜恨得咬牙切齿,却更怕此事传到主母耳中,让主母对他心生怀疑,只得硬着头皮匀出五百本给了孟永长。

孟永长临走时还顺走了一套雕好的版,掌柜阻拦时,孟永长便挺着大肚子反问:“这墨竹轩到底是你的还是我孟家的?”

掌柜自是不敢应话,只能任由大少爷将其带走。

如此一来,镇江府的漫画《大学》更不够卖,客人们日日往墨竹轩跑,却依旧买不到,只能高价向有书的人买。

镇江府顺理成章就出现了一波贩卖漫画《大学》的黄牛,竟将书炒到了十二两一本。

许多大户人家是不在意钱的,倒是那些穷困书生大骂那些倒卖之人抢钱。

一时间,镇江府因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如此持续了近十天,镇江府传来消息:“平兴县的墨竹轩还有货!”

于是不少人涌向平兴县。

与十二两银子一本的漫画《大学》比起来,搭售那么一两本书实在不算什么,何况搭售的还是程文集,总归是正经书,看看也没坏处。

……

杨彰晚上回来时,就见小孙子屋子点着灯,透过窗户能看到小孙子正捧着书本看得认真。

杨彰看得颇为欣慰。

深夜小孙儿竟如此刻苦,将来必会学有所成。

杨彰静静看了会儿,怕打搅小孙儿,转身便要离开,就听背后响起小孙儿的怒喝:“姓高的丝毫不知何为礼义廉耻!”

杨彰一惊,回头看去,就见小孙儿正皱着眉怒气冲冲看着手中的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0章高家必定是将那九渊的祖坟刨了(第2/2页)

杨彰脸色便是一沉,径直进了小孙儿的屋子,一眼便瞧见小孙儿手中的书尽是一格格的画。

杨彰心底升起一股怒气。

当年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就喜爱看话本,为了瞒过他,还特意夹在四书五经之下读。

这个最受他器重的孙儿竟也是如此,往日怒火一同涌上心头,让他如何能不怒,一把夺过书便看了下去。

粗略扫了一眼,却发觉有些熟悉。

他翻到封皮,没错,是《大学》,而画作者乃是“九渊”。

杨彰自是听说过“九渊”的大名。

此人所作的《论语》、《孟子》皆是寓教于乐,他小孙儿看完那两本书,竟对《论语》和《孟子》颇感兴趣,背诵起来更是毫不费力,当时他便大加赞赏,只觉这九渊实乃一奇人,对幼童有教化之功。

可惜此人出所谓“漫画”的速度极慢,让人等得心焦。

此前他也买了些别的书坊刊印的四书五经,均是说教意味极重,小孙儿并不喜看,不成想竟出了《大学》。

作为长辈,虽信任九渊,到底还是要简单翻阅几页,确保无事方才肯给晚辈看。

只是这一翻就发觉不对劲。

《论语》和《孟子》皆是一个个小故事来引出道理,可这大学连翻好几页,一个故事竟还没看完。

而这书中出现的姓高的几人,俱是道德败坏之辈。

杨彰立即从第一页开始翻看,连着翻了十来页才停下,低头对孙儿道:“此书我先拿去看看,你且先背别的书。”

小孙儿焦急,他还没看完呢。

他又不敢阻拦爷爷,只能委委屈屈地看着爷爷拿着他的宝贝书走了。

杨彰自是不知道孙子的不舍,去书房点了油灯,熬夜看起漫画书来。

待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他终于将整本书看完。

熬了一整宿,身子自是疲惫,精神却极为亢奋。

这高家必定是将那九渊的祖坟刨了,否则怎的一整本《大学》,高家都作为道德败坏的典范,在衬托主角的德行?

可惜并未直接写明是平兴县高家,否则以九渊的影响,高坚一家必要声名狼藉。

杨彰颇为惋惜得摇头。

那四名衙役他早就查出来是平兴县的衙役,四人受了些刑就招供是受了平兴县县令陶都的指使。

他自是能再提审陶都,可陶都若是一口咬定自己并未说过此话,没有公文,此事便只能拿四名衙役顶罪。莫说高家,就是陶县令都波及不到。

正因如此,杨彰迟迟未结案。

他倒是想借陈砚这把刀,可刀用得顺不顺手,需先查个清楚。

他的人早就去了平兴县,待查清再回来,少说也要月余。

这个节骨眼上竟又冒出个九渊,冒出个《大学》来,矛头直指高家。

可惜天下姓高的人实在太多。

杨彰又是惋惜又是怅然,将书还给小孙子后,就将此事搁下。

高家如今的当家人高明远虽资质平平,然身后还有个老奸巨猾的高坚,想要对付并非易事。

必要拿住人证物证,方才能让高家有所损伤。

如今的局势,只能先治四名衙役的罪来结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