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416章 隔阂1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416章 隔阂1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04:42:09 来源:源1

第416章隔阂1(第1/2页)

陈砚就知这奏疏送不上去了,若真是廷推,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反倒是朝考还有希望。

具体要考什么,如何考,他一概不知。

这时他便深感自己势单力孤,一旦没了天子那边的消息,他就对朝堂之事一无所知。

这几日他装病独留府邸后,永安帝倒是派了位太医前来诊治,得知他无甚大碍后,就再没了动静。

时至昨日,胡益前来告知开海一事新进展,这期间,圣上并未对他有只言片语的暗示。

辩开海前,圣上分明有意留他在松奉开海,如今突然变了策略,究竟是对他不满,还是为了平衡朝堂局势,方才要开这朝会?

无论是哪个原因,于他而言都十分不利。

送走徐彰后,他就去看望刘子吟。

因刘子吟的病,他的屋子地龙烧得极热,便是如此,刘子吟的咳嗽也并未止住。

加之前些日子陪着他在高台上吹了一上午的风,刘子吟当晚咳到天亮。

好在陈知行给他换了方子,又细心调养,养了这几日,倒是有所好转。北方严寒,与刘子吟的病症是大大的不利。

“待此次朝考之后,我等即刻回松奉,细心调养些时日,刘先生的病症定会有所好转。”

陈砚将皮袄都脱下,竟还觉得热。

反观刘子吟,却是里三层外三层裹着,因长期的咳嗽,脸色呈现不正常的潮红。

刘子吟缓口气,道:“东翁当务之急,是要将取得开海之权,切莫因在下这羸弱的身子而烦忧。”

他能在那阴暗潮湿的诏狱里熬月余,又如何熬不住京城的严冬?

“东翁为开海不惜得罪半个朝堂,更险些丧命,却落得要与他人一同参加朝考,可见圣心难测。”

陈砚正因此事烦闷,弄好汤婆子递给刘子吟,旋即坐于椅子上,道:“一把锋利的刀斩敌后就会沾满血,丢了就可避免侮了主子的衣衫。”

刘子吟见陈砚眉目间多了些戾气,知他心有怨气,便道:“神兵利器并不好找,想来主子也舍不得。”

“刀太快了也不是好事,恐会伤到己身。”

陈砚往椅背上一靠,面带愧疚道:“只是牵连了刘先生。”

闻言,刘子吟仰头大笑,只一瞬,笑声便被咳嗽打断。

陈砚起身帮他拍背,待缓过来些,又去给他倒水。

捧着热腾腾的水,刘子吟的脸已彻底红透,他缓了缓气,笑道:“我不过一副残躯,生死又有何惧?此前东翁要开海,他人都觉不可能,东翁照样办到,多的是人来争抢,如今既开朝考,以东翁之才,考便是。”

陈砚笑着摇摇头:“先生知我不是为朝考之事。”

刘子吟敛去笑容,只道:“东翁只要能夺得开海之权,给朝廷赚取大量银两,暂可安然无恙。”

“若我已被天子所弃,这开海之权便到不了我手。”

此次开海,陈砚看了个明白,永安帝极爱惜自己的名声,更在意朝堂之上的平衡之道。

以前永安帝需用他来对付徐鸿渐,要打破朝堂僵局,对他颇多照拂,就连首辅都动他不得。

如今徐鸿渐已倒了,就不需一把利刃了。

他因扳倒徐鸿渐得罪了不少人,又因开海一事得罪了半个朝堂。只要牺牲他一个陈砚,就可平息众怒,稳住大臣们,永安帝就可大权独揽,何乐而不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6章隔阂1(第2/2页)

陈砚早知孤臣没好下场,却没想到会来得这般快,快得让他寒心。

他进入仕途不足三年,还未正式开海,心中所想更是还未实行,若倒在此处,他实在不甘心。

“依在下看来,事情或还未到如此境地。”

刘子吟刚说完,便是连声咳嗽,手中茶盏一抖,水便撒到被褥中。

陈砚当即将茶盏接过,又拿了新被褥出来给其换上,再将打湿的被褥卷起来,堆放在刘子吟后背,让其靠着。

待刘子吟缓过气来,陈砚恭敬道:“还请先生指点。”

刘子吟将新被子往上扯了扯,盖住双手,这才道:“当今既爱惜名声,就不会在东翁名声大噪之际卸磨杀驴。东翁此番与天下士子辩论,大义传扬四海,正是夺开海之权的大好时机。”

陈砚心静下来后,细细一思索,就发觉自己思之甚过。

或许,他内心深处真正焦虑的,是自己的毫无权势。

若当孤臣,便难以成事。

一次次兵行险招,一次次以命相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没有人能一直赢。

何况他的输赢,全在天子一念之间。

离了天子庇护,他只是一个毫无根基的四品地方官,无力掌管自己的命运,如何能与九卿相抗衡,如何与内阁相抗衡?

唯有自己的权势足够大,才能办成自己想办之事。

依附于帝王,再行那反帝之事,无异于痴人说梦。

“松奉已被肃清,此番若能在此地开海,东翁便可大展拳脚,扎根于松奉,便不再是那无根浮萍。”

刘子吟双眼亮得惊人:“东翁定要争上一争。”

只要想到陈砚所做之事,刘子吟就会精神大振。

陈砚缓缓一笑,道:“既已得罪了半个朝堂,也就不怕再从他们嘴里夺走一块肉。”

这开海之权,他必要争上一个。

不过前提是要拉得一方势力支持。

与科举不同,朝考试针对京中已入仕的臣子,这些人有座师,有同年,有同乡,有种种关系,这就注定结果不会只取决于文章好坏。

焦志行作为首辅,其手下依附之人极多,名额不够分,又如何会帮他?

若他手里还有刘家那些印信,倒是可以逼迫刘守仁选他陈砚。

可惜开海之后,这印信等已送去还给刘守仁。

他虽不舍,也不愿让族人帮他背负巨债。

做人还是要有点良心的。

胡益更不必提。

剩下的,也唯有永安帝。

说到底,他陈砚还是永安帝的孤臣。

在未摸透永安帝的心思前,陈砚定是不能如以往般直言。

那就只能绕个弯子提醒永安帝。

陈砚便找到陈知行的屋子,直接问道:“这些日子,白糖赚了多少钱?”

陈知行将账册拿出来,用算盘一打,便道:“扣除铺子租金、人员成本,以及运输成本,还剩余一万四千多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