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32章 择本经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32章 择本经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32章择本经(第1/2页)

而他这癫狂的状态险些把周既白逼疯。

周既白怕落后,一直学陈砚的时间规划。

可是长久埋首文章,睡眠又不足,让他整日脑子都胀痛不已,一次去打水洗脸,竟在井边打盹,险些栽进井里。

从那以后,杨夫子每日盯着周既白熄灯睡觉,早日叫他方才能醒。

周既白就假装睡着,等杨夫子走后,又爬起来点灯苦读,若不是杨夫子半夜起床上茅厕,还发觉不了。

杨夫子怒而将周既白的灯油拿走,周既白不服气地问杨夫子:“为何陈砚能挑灯夜读?”

于是陈砚的油灯也被杨夫子一同拿走。

陈砚对周既白不满道:“你误我前程。”

周既白理直气壮:“夫子说了,你我年纪尚小,休息好才是最要紧的,我这是为你身子着想。”

陈砚:“……”

分明就是这小子不愿意学业落下他太多,可他一个成年人的理解力,外加穿越带来的记性好的福利,又哪里是一个七岁小孩能比的。

跟他比,只会让周既白早早被废掉。

既然晚上不能读书,那就只能白天加倍努力,那勤奋程度比当年高考更甚。

杨夫子自认是严师,也看不过两人的刻苦。

读书伤脑,要时常歇息。

他也知道即便自己说了,两人也不会听,早读后要带着两人在院中打拳,每学一个时辰再带他们去田野间走走,看看农人们的忙碌。

走得多了,陈砚跟附近村子的人都认识了,见面打声招呼。

也是到这个时候,陈砚才知道当时杨夫子带他们种的田地是花钱租来的,种完就还给了农人继续耕种。

被拆穿时杨夫子毫无愧色:“若我专心农事,必会疏于对你们学业的教导,岂不是耽误了你们的前程?”

陈砚觉得自己该好好学学杨夫子的厚脸皮,他还是头一次见有人将撒谎说得如此清新脱俗。

乡野游走,倒是让四肢不勤的陈砚分清了五谷,知了天时,也对农家的贫苦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这才明白老陈家有田地有房舍,还有稳定的月收入,实在算不上贫困。

那种家里田地少的人家佃田地耕种,辛苦一年,除开交给朝廷的税粮和地主的佃粮后,剩下的不足以填饱全家的肚子。

若有人得了病,要么熬好,要么等死,没有钱去请大夫,更吃不起药。

陈砚对这些农人多了些悲悯,他想自己往后若能爬上高位,必要尽尽为官的本分。

即便杨夫子再怎么压制,他们也在年底将五经通读完了,两人也该择本经了。

杨夫子自己治的是《诗经》,若两人也选《诗经》,后续教导就容易。

周既白倒是跟杨夫子选了《诗》,陈砚却选不了。

陈砚虽背了许多诗,始终学不会诗的意境。

杨夫子如何教他,也只能让他写出匠气十足,毫无美感的诗。

每每在这个时候,陈砚就格外佩服七岁的骆宾王能做出《咏鹅》这种千古名诗。

天赋是藏不住的,可见他在诗上毫无天赋,那也就不要为难自己,还是《春秋》更适合他。

他将此事告诉杨夫子时,杨夫子沉默了许久。

“你可知为何择《春秋》为本经的人极少?”

陈砚理直气壮:“学生不知。”

杨夫子轻抚胡须,道:“《春秋》文字简略,微言大义,科考考题可谓难以琢磨,或会因早早暴露政见而被政见相左的考官不喜而被落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章择本经(第2/2页)

陈砚本以为杨夫子要劝他放弃,谁知杨夫子话锋一转,道:“不过若能将《春秋》吃透,于往后入官场益处颇多。顾忠清曾批判士子畏难,多不治《春秋》。你能迎难而上,实在不错。”

何况治《春秋》的学生少,科考时竞争小,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只是,这《春秋》的先生极少,好的先生更是难得一见。”

杨夫子皱起了眉头,正思索去何处帮陈砚再找位先生,就听一个稚嫩的童音道:“学生又要劳烦先生了。”

杨夫子猛地抬头看向站在他面前的陈砚。

此时的杨夫子是坐着,使得他要仰望陈砚。

他道:“为师的本经乃是《诗》。”

陈砚拱手,深深一拜,再抬头,已是面露愧疚:“因学生择《春秋》为本经,竟要劳烦先生如此高龄还要重新研读《春秋》,实在是弟子的不是。”

杨夫子手一抖,不小心揪下来好几根胡须。

他吃痛得吸了口气,不动声色地将胡须背在身后,方才道:“为师已四十有余,如今再研究《春秋》怕是来不及。”

“苏洵二十有七才开始闭门苦读,其后成一代大文豪,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一席之位;黄忠年近六旬方才在定军山一战中威名远扬;姜太公更是古稀之年方才遇上周文王,得以施展才华,建立不朽功业。先生不过四十,正是当打之年。”

陈砚一番慷慨激昂,让得杨夫子哑口无言。

难不成要他一个夫子劝阻学生的向学之心?

杨夫子不语,只是与陈砚大眼瞪小眼。

最终还是杨夫子败下阵来。

从这一日开始,杨夫子与陈砚、周既白一同苦读,就连夜间两人睡下了,杨夫子也在挑灯夜读。

好在杨夫子这些年博览群书,对《春秋》也也是精读了的,多买些如《春秋传》等注疏钻研,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梳理,初步教导陈砚也是够的。

不过杨夫子对学生极谨慎,不愿耽误学生,也因此更疲累。

等周荣身子大好,提着浊酒来找杨夫子,瞧见他竟好似一下老了十岁的面庞,感动不已:“我只被抓了两个月,世兄竟心伤到如此境地,实在是令人动容。”

就连他自己都没老这么多。

杨夫子按压住将周荣扫地出门的冲动,勉强迎他进门,几杯酒下肚就开始诉苦。

周荣听得吃惊:“你边学边教,哪里来得及?!”

“你有本经是《春秋》的先生可教导陈砚?”

杨夫子一句话就让周荣把剩下的话噎回去了。

五经中,治《诗》的人最多,想找先生很容易。

治《春秋》的人少,先生倒也不是没有,只是稍稍好些的都被名门望族以及各大书院争抢了,他们是难以请到的。

倒是可以让陈砚去考那些有名的书院,只是陈砚年纪太小,实在不宜孤身在外求学。

想来想去,只有苦一苦杨夫子,待过几年陈砚大了再去考那些大书院。

周举人目光落在杨夫子的头上,明明只两个多月不见,杨夫子已多了不少白发。

周举人突然暗暗庆幸自己逃过一劫之余,不免对杨夫子生出几分同情:“苦了你了。”

一向在外人面前严谨端肃的杨夫子,眼眶发热,端起酒杯与周举人大醉了一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