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165章 被弹劾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65章 被弹劾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165章被弹劾(第1/2页)

这之后,柯同光就不再和陈砚二人一同用午膳。

陈砚去找柯同光时,发觉他的桌子前并没有人,陈砚提笔留了几个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此后依旧不见柯同光,陈砚也就不再多事,静待事情发展。

焦志行并未被禁足多久,因有人上了顺天府申冤,说是自己十一口人均在旱情中饿死,恳请府尹大人做主,严惩贪官。

此等案子并非在京都发生,顺天府尹不愿自找麻烦,将人给赶了出去。

那鸣冤之人在顺天府衙门口引火**,此举轰动整个京师。

言官们如闻了腥的猫,竟联名上了一道弹劾焦志行的奏疏,明言:“不问罪焦志行,难安数千百姓亡魂!”

纵使永安帝想保焦志行,到了此刻也撑不住了。

焦志行告老归乡,永安帝准奏。

与次辅一战以言官们大胜告终,言官们乘胜追击,继而弹劾袁书勋。

以往数千名百姓的生死并不被人放在眼里,可此时,这些死者成了言官们的大旗,扛着先斗倒了焦志行,又斗倒了袁书勋,紧接着就是清流一个接着一个被波及。

朝会已不是议论国家大事,而是弹劾官员。

永安帝仿若放弃了抵抗,凡涉及私盐一事者尽都禁足于家中。

朝堂被笼罩在一片阴影中,不少臣子面露死灰,静静等着弹劾落到自己头上。

陈砚也是其中一员。

只是他没料到还未等来自己被弹劾,就先等来了孟永长。

陈砚下衙归家时,孟永长已在门口等候多时。

“永长兄怎的不进屋?”

“你请的厨娘说不认识我,并不让我进屋。”孟永长感慨道:“你请的厨娘实在尽职尽责,连门房一职也兼了。”

陈砚连忙告罪,请了孟永长进屋,又给孟永长泡了清茶,这才与孟永长闲叙起来:“此次入京所为何事?”

两人相识已有八年,孟永长已经从小胖子长成了大胖子,满脸和善笑意,看着就颇为喜气。

此时的孟永长脸上笑意尽数消失,反倒忧心忡忡道:“自是为了你族中之事,你族人无论男女老少尽数被抓入东阳府衙,我只得连夜赶过来告知你,那高坚和新任知府相交甚密,此次你族人怕是凶险了,恐会波及于你!”

此前陈砚连中三元,孟永长都未亲自回京相贺,此次实在事态严重,稍有不慎陈氏一族就是灭族的下场,他不放心压人,自己放下生意紧赶慢赶来了京城。

即便陈砚猜到高家和新任知府会联手对付他,却也没料到他们下手如此狠,竟连他陈氏一族的老弱妇孺都不放过。

陈砚心口涌起一股滔天的怒气,问道:“以何罪名?”

“藏匿私盐贩子,一律连坐。”

或许是话说得太急了,孟永长有些喘:“阿砚你要早做打算,为兄此次回京就是想动用我孟家的人脉,帮你斡旋一二。”

陈砚压下心中怒火,对孟永长道:“永长兄切莫为了愚弟费心。”

“你莫要小瞧我,如今我在孟家是极有地位的,连我爹也要对我礼让三分。”

孟永长道:“我孟家虽只是商贾,然家中银子多,总能找到人为你求情。”

陈砚摇摇头,颇为郑重对孟永长道:“此事绝不是孟家所能左右,永长兄切莫牵扯其中,愚弟已有对策。”

孟永长对陈砚更是敬佩万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5章被弹劾(第2/2页)

才得知此事,陈砚竟就有了对策,实非常人可比。

孟永长是看着陈砚从高家的一次次打压中脱困,并不怀疑陈砚是为了安抚他才说此话。

他顿了下,从腰间解下一个有些扁的钱袋递给陈砚,道:“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你将这些拿去打点,不够再与我说。”

陈砚颇为感慨道:“我今日方知有位财主友人是如何幸运。”

一来就给他送钱,不用打开他就知里面必定不少。

孟永长却道:“你却不知有个连中三元的友人是如何幸运,我能彻底将继母赶出孟家的生意,全仰赖阿砚你,不知阿砚你有何办法救族人?”

陈砚深吸口气,将心口的郁气尽数压下:“此法若说出来便要坏事,你且看着吧。”

不知陈老虎是否到了平兴县,又能否逃过高家和府衙的围捕。

自这一晚起,陈砚的心提了起来。

又等了两日,终于有御史弹劾他族人贩卖私盐一事。

随着焦志行辞官,一众清流接连下马,京中人早已习惯了这私盐案带来的影响,也并不像一开始那般滔滔不绝。

直到“三元公陈砚”也涉及其中,京都士林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

与朝中落马的三品以上大员们相比,从六品修撰实在算不得什么大官。

哪怕是所谓“储相”,那也是要熬上二三十年方才有可能熬出头。

虽清贵,与那些重臣们相比实在没什么权势。

可陈砚在士林中的影响是远远高过那些朝中重臣的。

作为本朝第一个三元公,自是受到天下士子敬仰,并将其视为楷模。

又加之三元公不惧强权,一次次为东阳府士子出头对抗高家,正是威望极高时,突然出此事,自是会引起轩然大波。

有人唾骂三元公竟是如此奸佞之人,令人不齿。

当然,也有不少三元公的追随者维护。

“三元公今年方才入朝为翰林,前途无量,怎可能为了私盐毁了自己的前程!”

“三元公在朝堂毫无根基,如何敢贩卖私盐?怕不是那高家栽赃陷害。”

一说起高家,众士子就想起高家当初左右县试府试之事,立刻就信了几分。

镇江在京城的士子们更是愤愤不平:“高家一次次对陈三元动手,若陈三元族人真敢做此事,早就被高家拿住把柄打压三元公了,如何还能等到如今?”

“必定是高家趁着打压贩卖私盐的机会诬陷打压陈三元。若连三元公都能轻易被世家打压,我等往后入朝,又如何与他们相抗衡?”

如此言论在京城大肆横行,竟形成了与其他官员截然相反的局面。

就连陈砚都被这区别对待给搞蒙了。

这就是连中三元对读书人的号召力吗?

原本散布在京城各处,想引导舆论的锦衣卫们竟没插手的余地,只能匆匆回去复命。

永安帝听闻禀告,微微一笑:“陈修撰倒是个让人省心的。”

“这陈三元或是上苍派来辅佐陛下破局之人。”

汪如海笑着附和。

永安帝扫他一眼,道:“你话有些多了。”

汪如海脖子发凉,赶紧道:“是奴婢多嘴了。”

永安帝并不再理会他,而是眯起双眼。

破局之人吗。

倒也贴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