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 第37章 道德学问两手抓

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第37章 道德学问两手抓

簡繁轉換
作者:六月竹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03:33:53 来源:源1

第37章道德学问两手抓(第1/2页)

“科举?我不是都讲清楚了吗?”

姜承奕皱了皱眉头。

他觉得科举那么简单的政策,自己已经说得很透彻了。

没有什么继续讲下去的必要性了。

但是扶苏却是嘿嘿一笑道:

“姜先生,虽然按照您的理论,现在的大秦若是举行科举,是需要主要考察人的品性。”

“可大秦也不可能只考察人品,多少也需要对学识有些考量,不然只招来良善的庸才,也对大秦有弊无利啊!”

“你什么都要问我,要不你让我去当大秦的皇帝?”

姜承奕回过味儿来了,调侃了一句。

他听出来了,这白黎是想从他这得到些成体系的法子,来填补科举制这个大框架。

他有些啼笑皆非。

这白黎怕是被自己养刁了。

之前他只是听自己讲一些大方向的问题。

在将一项制度的框架搭建好后,便会自己去深入思考内在应当如何填充。

但他现在则是都懒得想,只想从自己口中把整个制度的完全体全部剖析出来。

其实他错怪扶苏了。

扶苏其实是没想出来。

而且他已经担任了主持第一次科举的要务,心力交瘁,也没有过多的余力去思考一个完整的科举方法。

只好前来询问姜承奕。

不过他现在在仔细思考姜承奕刚刚说的话。

沉吟片刻,他点了点头:“若是造反成功,先生自然就是皇帝了。”

这话听得隔壁的嬴政满头黑线。

这个逆子!

居然还真的动了把他撵下位的心思!

而姜承奕的反应也是有些啼笑皆非。

“我对当皇帝可没什么兴趣。”

他摇了摇头,但也没有直接讲述科举制的内核,而是先开口问道:

“听你的意思,你是已经想好该怎么样选拔有德行和操守之人了?”

眼前的白黎只想出怎么征辟有道德之人,却想不出怎么征辟有学问之人,这件事很不合常理。

他隐隐觉得。

白黎恐怕是想错方向,走上歪路了。

扶苏点了点头,面露古怪:

“德行高尚者,自是会显露于乡民亲友之前的,只需要去往各个市县,向当地的父母官和百姓问询一番不就行了?”

他是真的觉得这件事极为简单,不知道姜承奕为什么还要多问一嘴。

可姜承奕却是叹了口气。

果然。

白黎走上歪路了!

“也就是说,你就是去基层找人察看推举?他们说谁的品性好,谁的品性就好?”

“你这想法,不就是现在大秦所推行的保举征召制的变种吗?你不过是将保举换成了察举。”

“你觉得多了你这一步,这察举就会变得公正清廉了?”

姜承奕有些无语。

而扶苏也愣了愣。

他很快就意识到了姜承奕的意思,赶忙问道:

“先生的意思是,他们会互相勾连包庇?可他们与各地父母官员绝定非同一家族之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姜承奕倒是没嘲讽扶苏。

他知道这位傻公子哥还没从之前的制度当中完全将思想脱离出来。

所以他直接解释道:

“在大秦还在举行军功爵制,官员世袭罔替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出现这种勾连包庇的现象。”

“但若是推行科举制度,必然会废弃军功爵制。勋爵虽然无法再继续发展壮大,但底层世家便会开始推举自己的心腹。”

“届时。现在的地方豪强便会变成新的世家和勋贵。你废了这么大劲,也只是换一群推翻大秦的人罢了。”

姜承奕言简意赅,但是却让扶苏陷入了沉思。

“那......可以和才学考核一样分科推举?这样经过层层不同的考官筛选,自然会公正许多。”

“分科推举?还要层层筛选?”

姜承奕抬起头,不可置信地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眼前的扶苏。

他觉得这白黎是不是因为能出狱,兴奋得脑子坏了?

姜承奕感觉他变回了刚开始那个傻里傻气的勋贵二代。

“考察人品,肯定是亲近之人考察。除了地方父母官,你让别的考官拿什么去考校人品?”

“就算真有这么多能考察他们人品的人,那人品和学识还要分开考校吗?”

“考校完之后,这二者又该以何种比例去复合计算呢?”

姜承奕喋喋不休。

扶苏听得头都有些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章道德学问两手抓(第2/2页)

在他的想法被姜承奕接二连三地一语道出弊端之后,他的脑海中更是想不到一点儿新的办法了。

他只好问道:“那先生觉得如何是好?”

“很简单啊,既然将二者分开考校行不通,那就将二者合为一处啊!这个道理,之前在讲制度融合的时候,我不就已经教给你了吗?”

“这......”

扶苏脑海中回忆了一下,觉得似乎的确如此。

但他想了想,却是继续问道:

“但是怎么才能把对一个人人品的考校融合在对学问的考校当中呢?这二者之间本质上也并无关联啊!”

扶苏想得通透。

就连后世许多人都拥有的将学历和人品挂钩的潜意识,在扶苏这里都是全然不存在的。

但姜承奕却是更加无奈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一连抛出四条儒家典籍内的言论。

听到姜承奕带着质问语气的话语。

扶苏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迷茫。

随后便瞬间露出一副明悟之色。

然后转为一阵狂喜:

“先生的意思是,这科举只要考校儒家的思想,就能将对道德和学识的考校融于一处,用一项科目,来考察两样内容!”

因为刚开始,儒家思想被姜承奕数次批判的缘故,他的思想就开始不局限在儒家,而是转向其他百家诸子的学习当中了。

因此他下意识都有些忘记了自己所学习的儒家思想,本就是一项教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项内容的学说!

若是说要如何考校品德,用儒家的思想做切入点自然是最为简洁方便的!

“没错。虽然儒家思想的确会扼杀一些创造力,但以儒家思想成制式的考校无疑会是最为公平的!”

“况且被限制了某些思想的人,也的确是最适合治国之人。”

“我之前说的所谓外儒内法之意,并非是对外以儒家思想交好,对内以法家思想统治。而是将儒家思想包裹在外,法家思想支撑在内,共同治国!”

“道德才应该是约束百姓的底线,而法律则是面对那些已经泯灭人性之人的。我岁让你重视法律,可法律也需要道德的托举啊!”

姜承奕悠悠道。

扶苏的脸臊得有些红。

这些其实都是姜承奕之前给他讲过的东西。

但是仅仅是换了一件事情,他就一点儿都没将这些知识用在新的事情当中。

他恭恭敬敬给姜承奕作了个标准的揖礼,恭恭敬敬:

“老师,我明白了!”

“但是......”

扶苏又露出了几分纠结之色。

“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老是婆婆妈妈的?有什么就说什么!”

姜承奕训斥了一句。

“是......老师,我在想,儒家思想条目繁多,也不乏一些晦涩难懂之语,还没有能够服众的注解。”

“若是以此来进行第一次考校,恐怕大儒们并不会满意,而且百姓也很难通过考核!”

“老师虽是大才,但毕竟不是儒家学派之人,想必也是没法将我儒家学派全部理解贯通,并作出注解的。”

扶苏不再犹豫,直言道。

他脑海中已经在想新的考校方式了。

毕竟姜承奕说的法子虽然是极好的,但是却没法使用于当下的大秦。

姜承奕满头黑线,有些无奈:“你手头有儒家经典吗,全拿来,我给你做批注!”

扶苏大喜过望。

虽然姜承奕这话说出来,的确是显得有些狂妄了。

毕竟他虽然乃是大才,但他面对的扶苏才是当世真正的儒家大儒。

但是扶苏却并不觉得僭越。

他赶忙离开诏狱,很快便带来不少儒家典籍。

为了避免被姜承奕发现大秦已经将他的理论全部用上,扶苏特意拿了书写在竹简之上的儒家典籍。

还带来了好几斤的丝绸,绝对足够姜承奕给这么多东西都做好批注了。

他打算,等姜承奕先挑选出适合用于考校人才的部分,自己再修改修改姜承奕做得不太好的批注部分。

但他站在身后看着看着,眼睛就不由自主地越睁越大。

他心头升起一个疑惑。

姜承奕真的不是儒家学派的隐世大儒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