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 第191章 忠臣不侍二主!

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第191章 忠臣不侍二主!

簡繁轉換
作者:清闲艺术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1 15:13:40 来源:源1

第191章忠臣不侍二主!(第1/2页)

平复心情后,赵云率军布阵迎击曹仁。

曹仁率兵突袭,刘军猝不及防。

幸而诸葛亮机敏应对,赵云亦在侧辅助调度,虽瞬间陷入混乱,但迅速稳住阵脚,抵御住了曹仁的攻势。

对此,曹仁颇感遗憾:“可恼!可恼!只因赵云顽强抵抗,我才未能突破刘备中军,若能将敌军分割,再由魏延部夹击其后军,刘备必败无疑。”

副将劝慰道:“将军,此番突袭已重创敌军,战绩斐然,何须叹息?”

曹仁点头应允,下令停止追击,与魏延部会合,继续围堵刘军。

随即,曹仁率部撤退。

赵云见状,顿觉轻松。

此前他全力阻挡曹军,带领部分兵力冲破敌军前锋,勉强稳定局面,使后续部队得以重组。

虽仅片刻,局势却十分危急。

庆幸的是,曹军终究未能得逞。

此刻,赵云浑身浴血,体力耗尽,但仍强撑着巡视阵地以防曹仁再次偷袭。

忽闻周仓走来,笑道:“赵将军且休息,主公命我接替中军防务。”

赵云稍作迟疑,便将兵符交予周仓,独自返回前阵,继续担任侦察任务。

“子龙!”

赵云刚到前军,诸葛亮便策马来迎,笑道:“先前多亏子龙尽力。”

赵云拱手回礼:“此乃本分,何谈辛劳?”

诸葛亮听罢一怔,苦笑摇头。

这句“孔明先生”

暴露了赵云心底的疏离感。

他不禁感叹,赵云果然坦诚直率,对人对事皆表露无遗,难道就不惧主公猜疑?

——完——

就在这个时刻,诸葛亮倒希望赵云能圆滑些,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藏起来。

可惜他也深知,赵云不是那种人。

心里怎么想,脸上就怎么露。

这就是赵云,那个始终值得信赖的忠勇之将!

可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般境地呢?

他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诸葛亮凝视着赵云,认真地说:“子龙,不论主公和我做了什么,都有我们的难处。”

“我希望你能理解,现在我和主公也是身不由己。”

赵云心想,你们自身难保跟我有什么关系?

但他没把这话讲出来,只是笑着回应:“孔明先生的意思我懂,您放心,我自会尽力辅佐皇叔,绝不会辜负‘忠义’二字。”

“这……”

诸葛亮骑在马上,惊讶地望着赵云。

变了!

赵云彻底变了。

如今赵云留在刘备身旁,既非因刘备的皇叔身份,也非因刘备的知遇之恩。

只因赵云坚守的“忠义”

二字。

赵云是因内心的信念,才选择留在刘备身边。

忠臣不侍二主!

这就是赵云当下的心态。

然而如此一来,一旦主公稍有过错,赵云可能就会离开。

“唉……”

诸葛亮叹息,忠心耿耿的赵云,为何会变成这样?

“孔明先生,若无其他事,我这就去探路。”

赵云拱手道。

略作沉默,诸葛亮才挥手:“去吧。”

眼见赵云远去,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

“军师,情况如何?”

原来刚刚他派周仓去接管赵云的兵权,周仓刚走不久,刘备就开始后悔了。

暗自埋怨自己没听诸葛亮的话。

这才使得赵云交出兵权后,没回来说情况,而是直接去前军探路了。

这让刘备感到极大的失落。

以往的赵云绝不会这样。

所以为了修复二人关系,刘备赶紧让诸葛亮去摸摸赵云的态度。

这时见到诸葛亮愁眉苦脸地回来,刘备的心揪紧了,急忙追问。

“赵云的心已经凉透了,主公,往后请对他多加体恤。”

诸葛亮语气低落,轻轻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1章忠臣不侍二主!(第2/2页)

刘备呆滞地站着,嘴角勉强挤出一丝苦笑,神情显得迷离而恍惚。

许久之后,刘备才强压心中情绪,目光直视诸葛亮,问道:“军师,有没有法子,让子龙一生都效忠于我?”

诸葛亮皱眉沉思。

他望向前方,缓缓说道:“主公,子龙重情义,金银财宝、高官厚禄都无法打动他。”

“唯有以真心换真心,真诚相待,或许能有两三分把握,让他回心转意。”

“主公先前做得很好,我也觉得子龙有些变化,可为何偏偏在此时怀疑他呢?”

诸葛亮满是惋惜之色。

赵云刚拼尽全力挡住曹仁的偷袭,主公却立刻收了他的兵符。

赵云能没想法吗?

“唉,是我的错啊,太过鲁莽了。”

刘备懊悔不已。

他听信三弟说赵云与曹营有往来。

再加上曹仁率军夹攻,一时慌乱,担心赵云与曹仁联合,这才做了这件糊涂事。

现在想想,赵云绝非那种人。

如果赵云要背叛,又何必等到今日?

后悔啊!

痛苦啊!

刘备骑在马上,面容凄然,略作思索后便恢复冷静,下令道:“传周仓,把兵符取回来。”

“主公,这是……”

诸葛亮虽已猜到,但仍忍不住询问。

“我把性命交托给子龙,只盼能修补我们之间的裂痕。”

刘备目光闪烁地说道。

“主公英明,此计甚佳。”

诸葛亮随即展颜而笑。

主公的胸怀和果断,天下无双。

刘备大军西撤之际,周瑜开始接管江陵城的防御事务。

只是由于刘备离开,江陵城内百姓情绪低落,民心浮动。

所幸周瑜并非愚钝之人。

周瑜下令径直开启江陵的粮仓,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粮食分发给百姓,让他们能够维持半个月的生活。

百姓得到粮食后,个个欢欣鼓舞,对江东军队的好感度显著提升,周瑜也因此声名鹊起,在江陵城内外广为流传他的仁德之名。

然而,这样的做法却让城内的粮商们集体不悦。

民众有了粮食,他们的库存便难以售出,这无疑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这些粮商背后往往是由几大家族支持的,其中不乏外地来的家族势力。

因此,周瑜的举措实际上触怒了荆襄地区相当一部分世家的利益。

毕竟,断人财路的事情,无论在哪朝哪代都不会被容忍。

周瑜的这一举动看似一时痛快,实则暗藏隐患,不仅可能引来这些世家的敌意,还可能对江东未来的战略布局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周瑜似乎并不在意,他甚至没有考虑过这些世家会如何反应。

此时,太守府内,周瑜正听取下属关于刘备与曹操两军动向的情报汇报。

听完报告后,他端起一杯热茶抿了一口,随后沉思道:“孔明与士元皆是智谋之士,却被曹军连连击败,看来祭酒所言非虚,苏大人确实早有布局。”

“他曾提醒我要多加提防,看来并非无的放矢。

我是该更加谨慎才行。”

周瑜陷入了深思,开始思考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局势。

一旦刘备的大军撤离,曹军势必会立即调集兵力攻打江陵。

以苏祭酒的性格,他是决不允许江陵落入他人之手的。

“大都督,江陵城池坚固,现有两万余将士驻守,城内储备充足,粮草、物资一件未少,府库充裕,足以支撑我们长久作战。”

这时,吕蒙站了出来,充满信心地说道:“照当前情况看,除非敌军出动十五万大军强攻,否则江陵城绝无危险。”

“况且,襄阳与夷陵两地的总兵力不过五六万,且刚经历与刘备一役有所折损。

即便曹军倾力来犯,除非他们能插翅飞来,否则江陵定能安然无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