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 第133章 稍有迟缓,恐生民怨

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第133章 稍有迟缓,恐生民怨

簡繁轉換
作者:清闲艺术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1 15:13:40 来源:源1

第133章稍有迟缓,恐生民怨(第1/2页)

果真是万民书。

有此书,治理江夏便无忧了。

不久,热汤送至。

三位老者双手捧碗,大口喝起来。

“别急,不够我马上让人再添。”

刘备注视着三人,满脸关切。

三碗热汤下肚,他们才停下,满意地拍着肚子。

随后,三人竟一同跪下。

“皇叔,请您救救江夏百姓吧。”

见此,刘备微微皱眉,连忙上前扶起。

“老丈为何如此说?”

刘备疑惑地问。

“皇叔,您会帮我们吧?”

三人望着刘备。

“当然。

我现为江夏太守,你们都是我的子民,怎能置身事外?”

“起来说话,无论何事,我都会竭尽全力。”

刘备刚收到万民书,心情愉悦,不假思索便许下承诺。

“皇叔,真是大仁大义之人啊。”

三人感激涕零,随即向刘备诉说:

“城内百姓粮食将尽,我们……我们已饿了一天。”

“此次送来万民书,只盼皇叔能运粮至江夏,解救数十万饥民。”

什么?

刘备惊愕!

百姓怎会缺粮?

江夏土地肥沃,向来是储粮要地,粮价低廉,家家应有余粮才对。

为何会变成这样?

老者察觉刘备之忧,摇头叹息:“曹军撤时,高层夺民粮,今食变银布。”

“有钱难购粮啊!”

“幸得皇叔归,百姓有望免饥。”

言罢,三人释然,期盼望向刘备。

“皇叔必解我等粮荒?”

刘备望三人期盼之目,心头一晕。

手中万民书,愈发沉重,似非书,乃百姓姓名所书之债。

此债,他敢索否?

欲弃书遁走,然何以对百姓?

“此乃狠招,祸及民生,阴毒之计!”

刘备痛至极点。

江夏数十万民之粮,开销巨大。

一念及此,他不禁寒战。

且送粮至江夏,不可市价售民。

为何?

他是仁义刘皇叔。

市价售粮,必遭民怨,损其名。

故,只能低价售粮。

庐江粮价比江夏高三成,加之运输成本,更是高昂。

低价售粮,岂不亏大本?

刘备心崩。

知甘宁取江夏粮,特从庐江调粮以备民需。

未料甘宁狠辣,高价购民粮,用江夏府库之金,转粮至江陵。

此举毒辣。

经此,首批粮草,储备无望,恐难供江夏民。

难!

真难!

刘备眉紧锁,纠结不已。

“皇叔?”

三位长者轻声呼唤,刘备恍若从梦中惊醒。

他望向三人,勉强挤笑:“三位请先安歇,我有急事需速决。”

言罢,刘备转身疾行,只留背影。

“皇叔何故?”

“似有心事。”

“或许身体不适,皇叔为江夏百姓操持,着实辛劳。”

三人简短交谈后,安心歇息。

刘备则召张飞,令其率军缓行江夏,自己亲率亲兵返回庐江。

此事,亟需与诸葛亮、庞统共商对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3章稍有迟缓,恐生民怨(第2/2页)

否则,数十万民众之重,他将难以承受。

所幸庐江不远。

一个时辰后,刘备疾驰归庐江,入太守府即召二人。

“主公,您不是前往江夏运粮了吗?为何返回?且如此急切?”

“主公,莫非有变?”

诸葛亮与庞统敏锐,细节中已觉异样。

“唉!孔明、士元,我们又中其计。”

“方知白送江夏空城,非曹营谋士善心,实乃陷阱。”

刘备痛心,详述万民书之事。

听后,诸葛亮与庞统大惊。

同一念头闪过脑海——“驱民为祸,以仁义之剑,破仁义之志。”

唉!二人心情转沉。

此计对他人无效,对曹操亦然,唯独对刘备极具威力。

因刘备以仁义立世,亦被仁义所缚。

一旦违仁背义,日后行事便失民心。

故,明知解法,亦不能行。

他们需助刘备,保其仁义之名!此乃阳谋。

“无懈可击!”

二人心中暗叹。

令他们惊愕的是,本以为那计谋意在离间孙刘,迫使主公与庐江世家对立,岂料仅是虚晃一枪。

真正的隐患,在于那数十万饥民!

稍有差池,民变在即。

黄巾之乱的前车之鉴,令二人不寒而栗。

沉默蔓延,持续了许久。

刘备回过神来,面色凝重地望着二人。

“军师,士元,此情此景,我该如何是好?”

他苦思冥想,却无解。

况且江夏数十万饥民翘首以盼,时间紧迫。

必须速寻良策。

面对刘备期盼的目光,诸葛亮与庞统会心一笑。

诸葛亮轻摇羽扇:“主公,此计完美无缺,我们只能开仓放粮,安抚民心。”

“且需争分夺秒,稍有迟缓,恐生民怨。”

刘备心中闪过一丝失望。

他疾驰回庐江,本以为他们能献上妙计,不料仍是让他调粮救济江夏百姓。

说来轻巧,实则困难重重。

他手中的粮食,一部分源自庐江各城仓库,一部分高价购自百姓与粮商,成本极高。

这些粮草既是根基,也是未来扩军的战略储备。

无偿赠予百姓,他心痛不已;即便市价出售,也割舍不下。

此刻,刘备对离开庐江前往江夏略有悔意。

若留在庐江,诸多烦恼自会转嫁江东。

但既已应允江东,又收了江夏百姓的求援信。

如今骑虎难下,不得不为!

“那么……军师以为,我以何价售予百姓?”刘备问。

诸葛亮略作思索:“主公可先赠百姓十日粮,以稳江夏民心,余粮可按市价八成售予百姓。”

八成?

刘备皱眉。

根据江夏的粮价估算,扣除各项开支,他实际上仅能收回六成的成本,亏损高达四成。

心中一阵绞痛,但他别无他法。

“好吧,我就按军师的建议行事。”

“翼德送来的粮草,仅够江夏百姓十日之用,余下的部分,还需军师与士元尽快送往江夏。”

刘备无奈地点头说道。

“主公勿忧,这几日我和士元四处筹措,除了庐江各城的粮仓储备,还从百姓和粮商那里征集了不少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