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偷偷告诉你,我是大汉皇太孙 > 第95章 尘埃落定

偷偷告诉你,我是大汉皇太孙 第95章 尘埃落定

簡繁轉換
作者:李夏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8 03:52:24 来源:源1

第95章尘埃落定(第1/2页)

刘屈氂和刘髆都没有坐以待毙,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李延年就这么死去。

今日一天时间,刘屈氂都在命人寻找一切的证据,去证明李延年的清白,即便不能证明他的清白,也不能让李延年被定罪。

第二日一早,建章宫朝会如期进行。

大殿上的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场关于李延年的审判,无不各怀心思。

谁都知道,皇长孙才杀了李季,才从牢狱内被放出来,紧接着李延年便出了事,谁又能不怀疑这场事件,是太子宫的反击和报复?

刘屈氂当先出列,对汉武帝开口道:“启奏陛下,臣有事启奏。”

汉武帝盯着他,道:“说。”

刘屈氂拱手道:“既李延年有嫁祸燕王和太子之嫌,那么送信的李家奴仆去往何处,询问一番便知,不知廷尉府可查此事?”

廷尉郭居出列,拱手道:“启奏陛下,送信之小吏已自缢而死。”

刘屈氂环顾群臣,询问道:“诸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为何送信小吏会自缢?究竟是自缢还是别的原因?”

“有没有可能是有人为了坐实李都尉嫁祸之罪,故意灭口?”

“陛下,此案疑点重重,臣请廷尉和御史联合查明。”

汉武帝微微颔首,然后道:“先将李延年带上来问询。”

“朕对他信任有加,朕相信并非他所为。”

“喏。”

当李延年出现在建章宫前殿的大殿内,他双目无神,神色落寞,跪地叩首:“微臣参见陛下。”

刘屈氂开口道:“李都尉,是否是冤枉,你且大胆的说,衮衮诸公皆在朝堂,是非公断,自有定数,不会有人冤枉好人歪曲律法。”

刘屈氂在给李延年暗示,只要你咬死不松口,这件案子就有转圜的余地。

不过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是,李延年叩首道:“回陛下,微臣……知罪,请陛下勿要牵连他人,此乃微臣一人之罪。”

刘屈氂瞪大眼睛,思绪顿时混乱,不由朗声道:“可是有人屈打成招?”

郭居黑着脸:“刘向史,你什么意思?若你不信,查一查他的身体便是,休要侮辱我廷尉执法!”

李延年摇摇头,缓缓地开口道:“我意为舍弟报仇,一时冲动,做了此罪大恶极之事,请陛下,开恩!”

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双眸中滑落一丝泪花,他好想提醒刘屈氂,提醒刘髆,不要再争下去了,你们在陛下眼中都是棋子,他将你们操控在股掌之中,将你们当玩物,你们还不自知。

可是他也知道,今日他若说了这些话,他的族人将会全部被屠,一个不留!

汉武帝面色渐渐阴沉下去,指着李延年,愤怒的道:“你!”

他呼吸越来越粗重,面色越来越狰狞,怒喝道:“朕待你不薄,何故要陷害朕之子!”

“你该死!”

汉武帝怒吼道:“来人!给他打死,给他在殿外活活打死!”

“喏!”

不等任何人有反应,士卒已将李延年拖了出去。

外面凄厉的惨叫声一阵接着一阵,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归于平寂。

李延年被活活打死在了殿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5章尘埃落定(第2/2页)

殿上群臣这才如梦初醒,刘屈氂甚至已经开始怀疑起来了自己的判断,李延年怎会蠢到做这种事?

为什么不和自己商量?

他弟弟的死让他冲昏了头脑吗?

大殿上百官不由倒吸凉气,原本怀疑是太子宫私自报复,此时这点疑虑也荡然无存。

公孙贺冷笑,心里不知多么畅快,好死!

然而汉武帝的怒火还没有消除,他怒吼道:“他将朕当玩物邪?他让朕两个儿子反目成仇邪?他欲让朕绝后,让朕亲自杀了两个儿子?”

“屠了他的族!”汉武帝目眦欲裂,浑身颤抖,指着外面,“给朕屠了他的族!”

……

汉武帝到底是个仁慈的人,不忍看到李延年一人在下面孤独,送他这一脉全族去陪他了。

太子宫。

当公孙贺将今日建章宫发生的一切告知刘据、刘进和石德后。

石德脸上一喜。

刘据哼道:“此獠还真胆大包天,不过吾等也要以此为戒,若这封信真被他送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刘进狐疑的道:“阿耶,姨爷爷,石师,你们不觉得这一切都太巧了么?”

“如此机密之事,怎会轻易被戍守长安城门的士卒查获?”

公孙贺微微颔首:“所以我最先怀疑是汝等设计李延年。”

“可今日李延年亲自在大殿承认了罪行,我的疑虑便消除了。”

“送信的那名李府奴仆已经死了,若他不承认罪行,或许还能苟活下去,或许真是惧于陛下天威,最终还是承认了罪行。”

“至于巧合……这世上巧合的事很多,难道这不是上天也站在我们这一边吗?”

石德捋着胡须:“是也!此乃祥瑞也!”

刘进依旧觉得这些事有很多蹊跷,可他也想不明白李延年为什么要亲口承认罪行。

有人威胁他?可用什么弱点威胁他呢?

总不能他的全族吧?最后他的全族不还是被皇祖父给屠了么?

刘进想不通,但就如姨爷爷公孙贺说的那样,这是好事,想不明白他也就不想了。

……

两日后。

长安京兆尹赵伦忽然被捕,绣衣查到他为京兆尹期间贪污受贿,侵占农田等罪行。汉武帝立刻命人将他抓捕交给廷尉,廷尉府核验罪证,没收赵伦一切财帛、土地,将其贬为庶人。

赵伦的这些罪行只要想查,大汉一半官吏都要遭殃,显然真正让他被捕被贬的原因不是这个。

当赵伦被赶出长安后,他脑海中忽然一闪而过一幅画面,在李季府上,他曾开口扬言要抓捕皇长孙。

皇长孙对他说的话他记忆犹新。

莫非……因为我要抓他?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

可他明明对这名皇长孙没有任何印象,明明上面的态度都是陛下偏向昌邑王甚至钩弋夫人子刘弗陵?

从未有人告诉他,陛下对太子宫态度转变过啊!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直到他离开长安,在郊外农田内,夕阳下,看到一老一少在田埂上徐徐前行有说有笑那一瞬,他不由瞪大眼睛,彻底明白原因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