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 第174章 全院轰动,傻柱受暴击(1w)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74章 全院轰动,傻柱受暴击(1w)

簡繁轉換
作者:夜坐听雨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26 15:42:05 来源:源1

第174章全院轰动,傻柱受暴击(1w)

「八十二斤?」

「一个月八十二斤的粮食,这够谁吃啊?」

「杜建国,你想要饿死我们家啊!」

「我不信上面是这样规定的,我是农村户口没错,但我在城里住了多少年了,早就是城里人了,这粮食定量肯定有我的一份。」

「按照户口本上的来,这个根本就不合理,明摆着欺负人!」

「……」

一听到自己的粮食定量要被去掉,贾张氏直接炸了。

之前的面粉购买证也就算了,大不了少吃点馒头和面食这类的,吃大米和杂粮面这些主食,同样能够吃饱。

哪怕过去这段时间,街道办一直在提倡节约用量,从粮店买粮也不让多买,但他们依旧能够买到全家够吃的粮食。

毕竟限购的参考依据,主要过往半年左右的购粮数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严格按照人口的人数丶职业和年龄等方面,去制定固定的标准。

这样一来,每家每户每个月的粮食购买份额,就直接给定死了。

像贾家这样的情况,直接少了一个大人的口粮定量。

哪怕贾东旭作为钳工,属于重体力劳动者,粮食的定量标准高,但真算下来的话,肯定是不够吃的。

要不然的话,贾张氏刚才的反应也不会那麽大。

「贾张氏,你不要在这里无理取闹,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粮食定量是给有城市户口的,你属于农村户口,本身就不符合定量的标准。」

看着贾张氏,杜建国的脸色很不好看,直接沉着脸说道:「你要是想要这粮食定量,就把自己的农村户口转到城里来,落在你自己家的户口本上。

到了那时候,你就和大家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粮食定量。

否则再怎麽闹,就是闹到了街道办,也没什麽用。

这个政策,是国家定的,不单单是咱们四合院,整个四九城的人,都得按照这个标准来,你以为你闹两下,就有用了?」

对于贾张氏,杜建国可不跟她客气。

一退让,反而让贾张氏以为自己怕了她,到时候蹬鼻子上脸。

而且他刚才说的那些,全部都是事实,不掺杂一丝水分。

贾张氏的农村户口情况,其实杜建国心里也有数。

明明贾张氏一直以城里人的身份自居,并且看不起农村人,自己却一直死攥着农村户口不放,不过是因为她在农村有块地,舍不得每年地里的产出收益。

至于当初分地的时候,贾张氏一个已经出嫁,并且在城里生活了好些年的妇女,是怎麽回村分到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眼下贾张氏占着农村户口所带来的便利,却又同时想要城市户口的好处,既要又要的,天底下哪有这麽便宜的事情。

杜建国的意思很明显,你贾张氏再怎麽闹,他也帮不了贾张氏。

这种事情,不是他一个管院大爷,就能够决定的。

真要有本事的话,直接找街道办闹去。

不过杜建国显然料定,贾张氏肯定没这个胆。

如果贾张氏想要自己的粮食定量,方法杜建国也说了,就是把农村户口落到城里来,就看贾张氏能不能做到,或者她自己怎麽选择了。

被杜建国一训,感受到院里其他人的目光,贾张氏有些尴尬。

同时。

如果这真是上面的规定,贾张氏心里也清楚,像杜建国说的那样,就是闹也没用。

郁闷的贾张氏,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她刚才只是习惯性的闹一闹而已。

可惜这一招,现在根本不管用,甚至连个帮她说话的都没有。

即便是易中海,也知道这种事情闹,是没有意义的。

关键杜建国根本做不了主,不存在什麽通融。

不多时。

随着易中海和王桂花两口子回屋,贾张氏丶贾东旭和秦淮茹三个人,直接过来了。

「师父,你看这事闹的,好端端的,搞一个粮食定量出来,这不是折腾人吗?」

一进屋,关上了门之后,隔绝了外面的动静,贾东旭就忍不住面露苦色,向易中海这个师父求助道:「师父,您可得帮我们家想想办法,这一个月才八十二斤的粮食定量,哪里够我们一家四口吃的?」

「东旭,这事不是没办法,就看你们愿不愿意了。」

面对贾东旭这个徒弟的求助,易中海不着痕迹的扫了眼贾张氏,却是不由叹了口气。

一听易中海说有办法,贾东旭当即大喜,连忙激动的说道:「师父,我就知道您有办法,您快说说,我们接下来该怎麽做。」

看到贾东旭这个兴奋的样子,易中海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这个办法,其实刚才在外面的时候,杜建国就已经说过了,就是把你妈的农村户口给转到城里,落在你现在的户口本上,到时候你妈有了自己的定量,就够你们家吃了。」

「这不可能!」

易中海的话音刚落,贾张氏立马就变了脸色,直接说道:「要是成了城里户口,我在村里的那块地,就保不住了。」

关于转户口的事,当初面粉购买证的时候,贾张氏就已经特地去了解过了。

现在虽然已经开始限制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但只要是有接收单位,或者亲属在城里的,可以通过招工丶单位公函或者投亲的理由或形式,办理户口迁移。

但问题是。

一旦转出农村户口,几乎就不可能再转回,同时原本分配的土地,也将被上面收回去。

贾张氏在村里的那块地,是当初国家分配给她个人,并且在她的名下。

这个时候的土地性质,还是归属于私人,国家和法律是允许买卖的,只有到了农业合作化之后,土地性质变更为集体,才不被允许和禁止。

只是贾张氏显然是舍不得卖。

因为只要这块地一直在,每年租给自己的弟弟种,源源不断的有产出,她就能每年收租金,就跟聚宝盆一样。

至于把地挂在自己弟弟名下,贾张氏显然是不放心的。

亲兄弟还明算帐呢!

万一到时候自己弟弟一家不认帐,那这块她当初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地,就打了水漂。

只有稳稳攥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保障自己的这份利益。

「老嫂子,我也只是给个建议,至于要不要这样做,还得看你们家自个儿的选择。」

除了这个方案,易中海其实也没有别的法子。

不过他也不想劝,而且这种事情,不能劝。

倘若将来,贾张氏后悔了今天的决定,到时候的一切责任,就都落在了他的头上。

易中海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东旭他师父,不是我不想听你的,只是我在农村还有块地,每年都能有一部分粮食的收益,要是没了农村户口,这块地就保不住,每年的这些粮食也没了。」

「这块地,要是赶上收成好的时候,每年能到手的粮食,就顶我好几个月的口粮。」

「粮票是重要,但也只是买粮用的几张纸,还得自己搭钱买,我算了一下,实在是划不来。」

「等接下来,外面肯定有倒腾粮票的,我只要花点钱买些粮票回来,然后再去粮店买粮,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我觉得,这户口还是不要转的好……」

「……」

贾张氏并不想和易中海唱反调,但农村的那块地,可以说是她的命根子,怎麽都不可能舍弃。

这块地,每年能给她提供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粮食,而不是那些还需要另外花钱,才能买到粮食的所谓粮票。

在贾张氏的心里,接下来这粮票,其实就跟之前的面粉购买证一样,到时候一样有人倒腾。

算了笔经济帐,贾张氏还是觉得留住村里那块地,更加的重要和划算。

就为了几张粮票,把能下金蛋的母鸡给放了,未免有些太可惜。

不值当!

眼下还没到困难三年,村里土地也没开始进行集体合作化,所以贾张氏根本想不到,这城里的粮食定量,将来会有多重要。

而且现在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粮食都定量,这粮票的重要性,可不是之前的面粉购买证能比的。

就算是有人倒腾粮票,价格也肯定会比原先的面粉购买证高,一年下来的这笔支出也不小。

也就贾张氏在村里的那块地,每年都有产出,基本能抵消掉这部分,收成好的年份,甚至还能有一些盈馀,不然根本就划不来。

「老嫂子,既然你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主意,那我就不跟着添乱了。」

摆明了,贾张氏的算盘都已经打得叮当响,根本用不着别人帮他们家出主意,易中海也识趣的不打算掺和。

只是贾张氏的这个选择,对他们家还是有影响的,毕竟要比以前多出来一笔买粮票的钱,开支肯定会比以往大一些。

想到这个,易中海就有点头疼。

以贾家现在的开支情况,即便贾东旭的工资已经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可还是需要他每个月帮衬一点。

这回上面实行粮食定量供应的政策,易中海怎麽感觉是冲着他来的?

……

转眼次月,已是晚秋。

因为从这个月开始,四九城正式开始进入粮食定量供应的时期,所以很多人在拿到这个月粮票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带着购粮证和粮票,来到各自指定的粮店,排起了长队。

显而易见。

由于这个政策的实施,很多人都产生了危机感,以为粮食供应方面,出现了什麽问题,怕接下来出现粮荒的情况,所以抓紧把这个月能买的粮食,通通都给买上了。

普通民众有这种担忧,其实是正常的,不过眼下显然还没到真正困难的时候。

这次上面给出的粮食定量标准,其实是提前组织人员进行过深入调研的,并不是随意填写的数量。

除了个别特殊情况,或者某些饭量比较大的,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定量基本都是够吃的。

当然了。

适当做一下规划,还是有必要的。

不然有的一开始不控制,吃到月底的最后几天,刚好发现没粮了,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挺过去了。

李红兵显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不过粮票制度的实行,也给他带来了点影响,就是以后在丰泽园吃工作餐,要开始交粮票了。

以前丰泽园作为私企的时候,就有包吃包住的福利,而在谷建良接手丰泽园,开始进行公私合营之后,除了对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增加了一些国营企业该有的保障制度,并没有动这块小蛋糕。

毕竟是餐饮企业,而且当初工资改革,可是砍掉了后厨所有老师傅的分红高薪,砍工资还能把人给留下来,已经不容易了,要是连这个都要动心思,那等于是要把所有人给逼走。

上个月谷建良调职,而新的公方经理陈立民接手之后,也基本延续了他之前的管理制度和模式。

因为谷建良已经把能改諽的,都给完成了,陈立民显然很难在这方面进行超越。

而他所能做的,就是按照谷建良铺的路,继续走下去,把谷建良来不及完成的计划,给推行下去。

比如厨师团队的人才培养上,谷建良用了很多的心思,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这些显然不是三年两载就能够完成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李红兵这种「天才」。

陈立民接手,后面做出了成绩,这些功劳就是他的了。

吃饭收粮票这件事,倒不是陈立民故意刁难人,也是无奈之举。

别说是内部工作人员,就是上门吃饭的客人,如果要了米饭或馒头这些主食类,就算出了钱,同样要收对应的粮票。

像食品加工和餐饮这类的企业,虽然采购粮食有专门的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但如果不收粮票的话,到时候就对不上帐,容易成为全市粮食定量供应的漏洞和缺口。

这是上面政策的要求。

至于丰泽园的生意,并没有因为粮票制度的全面推行,而产生什麽影响,毕竟饭庄内的主粮类销量占比低,没几个人是专门上丰泽园吃米饭丶馒头和面条的。

除了米面粮油,眼下各种食材的采购,并不受到票证的限制和影响。

也就之前先行的布票丶糖票和油票,其他很多物资的票证和统销统购,基本都是在全国粮票发行之后。

比如肉票,是五七年年中的时候,才开始实行。

而鸡蛋丶豆制品和糕点这些副食品,时间上还要更晚一些。

等到了各种物资都需要严格凭票供应之后,不仅仅是丰泽园,其他饭庄酒楼的生意,也将会迎来致命般的暴跌和打击。

到了那时候,生意就会断崖式下降,变得冷清起来。

相比于其他的饭庄酒楼,丰泽园的情况反而会好一些,毕竟还有着不少来自上面的政务接待。

不过这对李红兵来说,并不是一桩坏事,因为该拿的工资和待遇一分不少,工作量还大大减少了。

李红兵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这几年的辉煌时间,趁着丰泽园生意依旧火爆的最后阶段,抓紧机会刷经验,争取早日把自己的厨艺技能给刷满了。

要是等后面丰泽园焕发新春,生意重新爆火的时候,最少都得二三十年起步。

估计那时候,李红兵都已经彻底躺平了。

这个阶段,除了全国粮票发行和粮食定量供应的大事,还有另外一件跟李红兵息息相关的事情。

或者说。

是跟陈雪茹牵连极大的事情。

那就是公私合营已经完成了从试点到扩张的阶段,接下来马上就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全行业改諽最后阶段。

「红兵,这两天我收到了消息,听说我们前门大街这边的商户,接下来也要开始进行公私合营了……」

立冬刚过没多久,某天李红兵过来的时候,陈雪茹满脸忧愁的跟他说了这个消息。

「关于这件事,我也听说了一点。」

尽管不知道陈雪茹是从哪得到的消息,但李红兵知道这件事是真的。

「我听说这公私合营,是自愿参加的,这两天我自己想了下,感觉还是不参加的好。」

陈雪茹看着李红兵,忍不住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们家这绸缎庄,虽然规模不算特别大,但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一旦让别人插手进来,我怕……」

有句话,陈雪茹并没有说出来。

其实她并不想像他们丰泽园的栾掌柜一样。

丰泽园饭庄是早前开展公私合营的试点之一,因为李红兵的缘故,陈雪茹对丰泽园内部情况和这几年公私合营的变化,比旁人多了不少了解。

曾经作为传奇大掌柜的栾学堂,如今已经慢慢退居到了幕后,这两年都几乎鲜有人提及。

至于丰泽园饭庄,也从原来的私人企业,成了现在的国家控股经营和管理。

丰泽园现在生意是越来越好了,有了官方背书,接待的规格也逐渐上去,但也宣布着一代传奇掌柜的落幕。

虽然她只是一个绸缎庄的小掌柜,和栾学堂那样的传奇人物比不了,但……

「这是大势!」

李红兵知道陈雪茹心里的权衡和顾虑,却是只能遗憾的说道。

站在个人角度,没几个人愿意把自己的产业与人共营,但从国家层面,这却是势在必行。

「大势……」

陈雪茹本来还想着听听李红兵,对这事情怎麽看,有什麽想法和建议,然后像往常一样,给自己出出主意。

可「大势」那句话出口,却是直接让陈雪茹愣住了。

「可不是说……」

还没等陈雪茹说完,李红兵便抢先开口道:「个人得失,在国家兴衰面前,不值一提。」

此时李红兵说的这句话,明显有不同的理解,就看别人怎麽想。

陈雪茹显然极为了解李红兵,很快就领会了他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时失神了起来。

如果是别人跟她说这些,陈雪茹多半不会当回事。

但李红兵说的,她却不得不相信和重视。

看着陈雪茹这个样子,李红兵只能将她拥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对她的情绪进行安抚。

「有些事,未必就是坏事。」

「一时得失,不代表着什麽。」

「往后的日子很长,我们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去做,你不要给自己增添太多压力。」

「放心,一切有我在!」

「等后面政策下来,我们再好好研究这些,现在不急。」

「……」

眼下全面公私合营在即,提前给陈雪茹打打预防针,不是什麽坏事。

逃避,并不可取。

牺牲和付出,肯定是要有的。

与其让陈雪茹后面一步步失望,还不如提前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到时候也能争取一下表现。

随着陈雪茹心情好一些,见她朝自己看了过来,李红兵不由转移话题道:「雪茹,现在是十一月了吧?」

「是啊!都过立冬了,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陈雪茹闻言,随口回答道。

「我知道啊!」

将视线落在陈雪茹的身上,李红兵笑着说道:「我的意思是,我是不是应该找个时间,准备一些聘礼,上门去你家提亲和下聘?」

「这个……」

李红兵这个话题转的,直接让陈雪茹耳根一红,却又忍不住犹豫了起来,开口试探道:「你当初答应我爸的,还算不算数?」

「自然算数!」

见陈雪茹问出这个问题,李红兵愣了一下,不禁笑道:「不是给你们家一个孩子嘛?等咱们生出来就给!」

虽然现在陈父已经不在了,但当初自己答应过的,哪怕最终并没有留下任何字据,李红兵都不打算食言。

「什麽叫给我们家一个孩子啊?」

听到李红兵的表述,陈雪茹脸一红,却是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直接吐槽道:「不管姓什麽,将来都是咱们两个的孩子,我妈从来都没提过这件事。

只是如今我爸不在了,我妈现在一个人,我想给她一个念想,没有别的意思……」

「没问题啊,不过前提是,咱们得先把咱俩的孩子生出来才行,不是吗?」

连证都还没领,他们俩就在这讨论起孩子的问题了,看着陈雪茹明明脸红的不行,却又强装一本正经的样子,李红兵差点没乐出声。

看着陈雪茹握紧小拳头,一脸羞恼瞪着自己的样子,李红兵不禁摸了摸她的头,安抚道:「我是肯定没什麽问题的,就是到时候要辛苦你,毕竟生孩子这事,女人比较遭罪。」

发现李红兵又突然正经了起来,似乎想到什麽的陈雪茹,不由点头赞同道:「怀孕是挺难受的,看慧真大着肚子那个样子,之前一直吃不下饭,还……」

「徐慧真现在什麽情况?算算日子,现在应该也快生了吧?」

随着陈雪茹提起徐慧真,李红兵不由想到,小酒馆开局剧情中,临盆在即的徐慧真,在外面大雪纷飞的晚上,独自叫了辆三轮车前往医院的事情。

说实话。

不管出于什麽原因,贺永强这货都娶了徐慧真,连孩子都怀上了,结果不管不顾,简直一点良心和责任心都没有。

当初要是真的不喜欢,甚至讨厌徐慧真,完全可以不娶人家,又没人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关键娶了之后,该做不该做的事情也都做了。

「快了,最多就这个月的事。」

提起这个,陈雪茹就气不打一处来,替徐慧真这个闺蜜感到不值,都懒得说那个贺永强的不是。

李红兵闻言,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麽。

有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眼下不适合多说,也没办法多说。

不想提这些事情,陈雪茹又把话题给拉了回来,对着李红兵说道:「提亲和下聘的事情,我和我妈都没什麽要求,看你的意思,简单走个过场就行,反正我妈早就把你当成了一家人,对你比对我这个亲女儿还好。

其实如果根据我爸当初提的要求,我后来了解了一下,按照习俗的话,你都不用准备聘礼,我也不用准备嫁妆,不过我觉得咱们还是遵循常规的好……」

陈雪茹这样说,显然是为了李红兵考虑,毕竟联婚这种形式,在这个年代并不广泛,甚至都不被接受和欢迎,尤其是对于男方,舆论上很不好。

有些事情,他们自己知道就好,陈雪茹并不想给李红兵造成太大的压力。

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但架不住左邻右舍的,老有人喜欢指指点点,背后说人闲话。

陈雪茹自己可以不在意,但必须要为李红兵考虑。

面对陈雪茹的好意,李红兵没有强要面子的选择拒绝。

生活在这个年代,没必要标新立异,能少一点麻烦和闲言碎语,就尽量少一点。

而且如果李红兵没有准备聘礼,到时候陈母的街坊邻居和亲友什麽的,说不定会有一些不好的言论出来,李红兵必须把体面给足了。

询问了陈雪茹的意思,李红兵接下来,便把上门提亲和下聘的事情,迅速给安排上了。

倒是没有特地请媒婆,直接让李红梅这个姐姐,以家人和家长的身份出面。

郭友忠这个师父,虽然也是李红兵的长辈,但毕竟还有个作为亲姐的李红梅,李红兵就没有麻烦郭友忠了。

不过结婚那天,作为师父的郭友忠,肯定是要以长辈身份出席的。

「红兵,虽然亲家母说不用,但我觉得咱们家还是应该摆酒,不能让人家雪茹嫁到咱们家,委屈了她。」

下聘回来这天,李红梅直接对着李红兵说道:「摆酒这钱,你不用管,这钱姐出了,这事情我跟你姐夫已经商量过了,你姐夫也同意和支持。」

当初自己出嫁的时候,李红兵给自己准备的嫁妆,可以说是无比的丰厚,李红梅一直等着这一天。

现在机会来了,她这个做姐姐的,自然要帮李红兵这个弟弟,好好安排安排,千万不能让人给看轻了。

「姐,就算要摆酒,这钱也犯不着你出,我这几年的工资可不低,一个人可劲花都花不完,攒下来不少,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对于结婚摆酒这件事情,李红兵倒不是很在意,主要陈母那边,也是如此。

原因很简单。

在四九城,李红兵没什麽亲人,也就李红梅这个姐姐一家,还有自己的师父和师哥们。

当初李红梅出嫁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没在院里摆席办酒。

现在李红兵也不是很热衷。

而陈家那边。

当初陈父病重,陈家只有陈雪茹一个独女,所以不少亲友都开始打主意,甚至起了吃绝户的心思,因为这个缘故,陈父跟那些亲友的关系,都闹得有点僵。

陈父去世后的这两年多时间,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往来,陈母也早就看透了。

「这可不行,当初爸留下来的那些积蓄,都让你拿来给我准备嫁妆了,这里面有你的一份,你要是不接受,那我一辈子都过意不去。」

李红梅知道李红兵现在不差钱,可她依旧坚持。

闻言,李红兵没法。

李红兵了解李红梅的性格,自己结婚这事,要是不让她出钱出力,那她肯定是会不舒服的。

要怪只能怪,李红兵当初给她准备嫁妆,准备的太狠了。

早知道这样的话,还不如少准备点,等后面物资紧张的岁月到来,再多给他们送些吃的喝的和用的。

后面。

李红梅又找时间专门去跟陈母说了这件事情,最终决定了在四合院那边办一场。

至于陈家那边,依旧不办。

这是陈母的意思,李红梅只能尊重,不好强求。

事情定了下来,时间就在元旦那天。

元旦是个好日子,那天刚好放假,大家正好都有时间。

只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婚姻登记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不上班,所以只能先结婚办酒,第二天再去把证给领了。

商量完这些事情,距离结婚的日子,也就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有些事情,自然要提前操办起来。

四合院的三间房子,早几年已经专门修整改造过了,眼下显然还没有这个必要,不过家里的那些家具什麽的,却是到了换新的时候。

新婚新气象,之前李红兵可以不在意,但都要结婚了,而且往后买木材打家具,可都是要攒木材票的,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提前把这些给弄好了。

隔天。

李红兵就专门请了假,经师父郭友忠的介绍,专门找了个口碑和技术都不错的木匠上门,给房间量尺寸,以便接下来进行各种家具的设计和定制。

「红兵,你这怎麽突然要打家具了?」

发现李红兵带了个木工师傅上门,而且看这架势,是打算把屋里所有的家具都换一遍,阎大妈不由打听道。

「阎大妈,不瞒您说,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就要结婚了,所以提前找个木工师傅过来,准备打套新家具,把家里那些原来的旧家具,给换了。」

面对阎大妈的询问,李红兵也不隐瞒,反正又不是什麽大秘密。

「什麽?红兵你要结婚了?」

「是跟你那个对象,陈掌柜吗?」

「废话!除了陈掌柜,还能有谁?人家红兵又没有第二个对象。」

「算算时间,过了年,红兵也满二十岁了,是到领证结婚的时候了。」

「时间刚好三年,这对象处得也够久,再拖下去,人家陈掌柜怕是要等不及了。」

「红兵,恭喜啊!马上就要娶媳妇了。」

「……」

随着李红兵说出自己很快就要结婚的这件事情,院里不少人都纷纷聚了过来,对着李红兵打听和恭贺了起来。

「谢谢,谢谢大家的祝福!」

对着众人感谢一声,李红兵又主动说道:「我和雪茹结婚的日子,就定在元旦,到时候准备在院里面摆上几桌,希望大家能够捧场。」

「红兵,你结婚准备在院里摆席?」

「那可太好了……呃,我的意思是说,红兵结婚是件大喜事,咱们整个院的喜事!必须好好操办一下。」

「没错!红兵,到时候有什麽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千万不要客气,你杨大妈我绝对不推脱。」

「还有我!」

「……」

随着李红兵结婚那天,准备在院里摆席的消息一出,前院众人纷纷感到了惊喜。

当初李红梅出嫁的时候,就没在院里面摆席,不少人还以为这次李红兵结婚,也是和之前一样。

尤其现在粮食实行了定量,大家每天煮饭都是按固定的量来,不敢像以前那样敞开吃,舍得花钱办席的人,也跟着少了不少。

关键李红兵结婚摆席,以他现在的身份和人脉关系,到时候请过来掌勺的人,手艺肯定不会差。

这一场席面,都还没开始,就已经把她们的期待感给直接拉满了。

「我在这里先谢谢大家了。」

大家这麽捧场和给面子,李红兵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表示了感谢。

花花轿子人人抬。

过去这几年,在这四合院里面,大家相处的还算不错,李红兵自然不会高高在上,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虽然打算元旦那天结婚摆酒,不过李红兵并不打算搞得多豪华,就按照正常的标准来就行,只是掌勺厨子的规格,肯定是超出这个普通标准的。

自然而然,也耗费不了太多的钱。

最主要的是,当下摆席的食材,还用不着凭票购买。

如果处在物资紧张的时期,哪怕李红兵的系统空间已经囤了很多,完全不是问题,他也不打算折腾这些,随便买点喜糖,散一散就可以。

很快。

李红兵元旦要结婚和在院里摆席的消息,便如同旋风一般,传到了中院和后院。

到了傍晚,在外面工作的人下班回来,也纷纷听说了这个消息。

「红兵,你真准备在结婚那天摆席?」

得知这个情况的阎埠贵,直接激动坏了,迫不及待的跑过来跟李红兵进行了求证。

「怎麽,阎大爷觉得我结婚摆不起席,还是认为我小气,舍不得办酒?」

看着阎埠贵这样子,李红兵有些无语。

「不是不是,红兵你不要误会,我只是……听说你要结婚的喜事,忍不住替你高兴罢了。」

有些尴尬的阎埠贵,连忙解释道。

至于李红兵刚才说的那些想法,也不是完全没有。

不过并不是觉得李红兵请不起或者小气,只是觉得李红兵可能看不上他们这些邻居。

当初李红梅出嫁的时候,他们就没在院里摆席,虽然因为李红梅是出嫁的女方,大家不好说什麽。

但私底下,还是有些人道闲话。

主要因为没吃上席面。

毕竟当时李红兵有郭友忠这一个师父,如果在院里办席的话,肯定不会差。

而且后来不少人听说,当天赵家那边办了席,而且还是请的丰泽园后厨大师傅掌的勺,谁都能想到是因为李红兵的关系。

这样一来,没能吃上席的人,心里面就有些想法了。

所以这一次李红兵要结婚,并且传出要在院里摆席的消息,很多人都无比的惊喜和期待。

阎埠贵同样如此。

当初李红梅出嫁那天,贾东旭和秦淮茹也结婚,并且在院里摆席,请的还是傻柱师父来掌大勺,不过因为不是休息日的缘故,要上班的阎埠贵就没能吃上。

这次李红兵结婚摆席的日子在元旦,他肯定就不能错过了。

「红兵,你这就要结婚了?」

刚刚拎着个装着饭盒的网兜从外面进来,正哼着小曲的傻柱,一听到李红兵要结婚的消息,整个人都懵了。

「没错,就在后面元旦这天。」

李红兵点了点头,目光下意识扫了扫傻柱手上提的那个饭盒。

「你这……也太快了吧?」

一听李红兵承认,傻柱脸上流露出一抹郁闷神色,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的说道。

自己比李红兵还大一岁,到现在连个对象都没有谈过,结果李红兵这就要结婚了?

他不是嫉妒李红兵,而是作为一名单身狗,纯纯的羡慕。

此时。

一旁的阎埠贵听到傻柱的发言,忍不住开口说道:「傻柱,人家红兵跟陈掌柜的,都处了三年的对象,哪里快了?」

阎埠贵这句话,仿佛化作一把刀,直接插在了傻柱心口上。

无限暴击!

好像更难受了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