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亮剑:大将李云龙 > 第194章: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

铁血亮剑:大将李云龙 第194章: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

簡繁轉換
作者:后留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5 15:19:02 来源:源1

第194章: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第1/2页)

军委扩大会议的气氛,比李云龙预想的还要凝重。

巨大的会议室里,将星云集,烟雾缭绕。

那份关于部队训练和编制改革中教条主义倾向的尖锐报告,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支持者寥寥,反对者众多,更多的是沉默观望。

李云龙站在发言席上,也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质疑甚至不满的目光。

他手里没有稿子,只有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片。

“同志们!我不是反对学习!更不是反对改革!搞现代化的急,我比谁都急!”

李云龙的声音洪亮,穿透会场,

“但是!学习是为了什么?改革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打赢!不是为了把咱们的部队,练成外**队的影子!

更不是为了在办公室里搞出些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的‘洋盆景’!”

接着,他毫不客气地点名批评了几个在训练和编制改革方案中教条主义倾向严重的例子:

某部演习,严格按照苏军条令设定的“步坦安全距离”,

结果导致坦克冲击速度锐减,被“敌”预设反坦克阵地轻易摧毁。

某师编制改革试点,盲目压缩师属炮兵和工兵力量,加强到所谓的“专业炮兵师”、“工兵旅”,

导致该师在后续山地对抗演习中,缺乏伴随火力支援和快速克服障碍能力,行动迟缓,处处受制。

院校教学中,过度强调苏式大兵团作战理论,对我军历史上经典的以弱胜强、灵活机动的战例研究不足,

甚至贬低其价值,导致部分年轻学员思想僵化,看不起“土办法”。

“同志们!咱们的军队,是从井冈山的篝火里走出来的!

是从长征的雪山草地里爬出来的!

是在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的血火中淬炼出来的!”

李云龙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

“它的魂是什么?是党的领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是灵活机动、实事求是!

这些魂,是刻在骨头里的!是咱们区别于任何旧军队、任何外**队的根本!是咱们打胜仗的命根子!”

“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没错!但必须嚼碎了,咽下去,变成自己的肉!

而不是囫囵吞枣,把自己噎死,甚至把魂给学丢了!”

………

“那种不顾国情军情,不顾实战需求,生搬硬套外国模式,用条令捆死部队手脚,用编制阉割部队活力的做法,不是现代化!

是教条主义!是形式主义!是在自毁长城!是在敌人还没打过来之前,先把自己给废了!”

李云龙的话,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与会者的心上。

会场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支持者如赵刚、孔捷(虽已调离原部队,但作为军区代表参会)、丁伟等人,眼中闪烁着赞同的光芒。

反对者脸色铁青,却一时找不到有力的反驳。

更多的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李云龙同志的意见,很尖锐,也很深刻。”

主持会议的老总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是领袖定下的战略方针。

但怎么建设?走什么路?确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讨论。

李云龙同志提出的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关系到军队能不能保持本色、能不能在未来战争中打胜仗的大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4章: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第2/2页)

教条主义,害死人!历史上我们吃过亏,不能再吃了!”

老总的定调,为这场争论指明了方向。

会议最终决定,成立由老总亲自挂帅、李云龙具体负责的“反教条主义与军队特色研究工作组”,

对当前训练、编制、院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纠偏。

夜间毛秘书找到李云龙并告知,他父亲也很看好李云龙的想法,并转达了不要有顾虑放开干。

………

有了尚方宝剑,李云龙更是甩开膀子干。

他亲自带队,深入挖掘和宣传那些在训练中既注重学习先进,又能结合我军实际、发扬优良传统。

改条令,接地气:他组织精干力量,对现有的、过度照搬苏军的训练大纲和作战条令进行大刀阔斧的修订。

新编的《步兵分队山地、城镇攻防战斗教范》初稿,充满了“土办法”与“新装备”结合的智慧,语言也力求通俗易懂,让基层官兵看得懂、用得上。

抓院校,正本源:李云龙深知,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关键在人才,源头在院校。

他多次亲自前往南京军事学院等高等军事学府调研、座谈,甚至直接走进课堂听课。

他推动院校大量聘请有丰富实战经验(包括朝鲜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将、老英雄担任客座教授或顾问,用鲜活战例教学。

同时,要求教员必须有部队代职经历,定期下部队调研,了解部队实际需求和存在问题,避免闭门造车,理论脱离实际。

………

“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

他喃喃自语,目光投向远方,

“这不仅仅是纠偏,更是铸魂!是给咱们这支军队的现代化之路,打上永不磨灭的烙印!”

他停下脚步,对跟在身后的张大彪和几位负责院校工作的干部沉声道:

“大彪!传我的命令,也以工作组的名义通知相关院校:”

“第一,选拔一批有实战经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师团级干部(40岁以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第二,培养方案,要突出‘三个结合’:课堂理论学习与战例复盘推演相结合;

院校教学与部队代职相结合;

学习外军经验与研究我军传统、解决部队现实问题相结合!”

“第三,给我组建教员队伍!

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将、理论功底扎实又接地气的教员、甚至像魏和尚、段鹏这样从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兵王’,都可以请上讲台!

讲实战!讲经验!讲教训!讲咱们军队的魂!”

“第四,毕业考核,不搞纸上谈兵!要搞实兵对抗演习!

把学员放到复杂陌生地域,给难题,设险局,看他们怎么指挥,怎么应变,怎么把学到的东西,变成打赢的本事!”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锐利而期待的光芒:

“我要在这些苗子身上,看到咱们军队的未来!

看到既能指挥钢铁洪流,又能玩转小群多路;

既懂现代战争门道,又深谙人民战争精髓;

既有国际视野,又根植中国沃土的新一代将星!”

张大彪等人凛然应命,迅速记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