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114章 记者来了,戏也该开场了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114章 记者来了,戏也该开场了

簡繁轉換
作者:高山望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52 来源:源1

第114章记者来了,戏也该开场了(第1/2页)

省电视台的车灯在雨夜里割开一道白芒,老段踩着湿滑的青石板跨进村委会门槛时,雨珠正顺着他藏青西装的肩线往下淌。

他右手提着摄像机包,左手举着亮屏的手机——屏幕上是《柳河十二时辰》的视频截图,菌菇大棚里村民弯腰采摘的侧影被他放大到像素模糊。

“肖书记?“老段抬眼,目光像摄像机镜头般精准锁住肖锋的喉结,“有人说你视频造假,你怎么回应?“

肖锋正往搪瓷杯里续热水,壶嘴腾起的白雾漫过他微弯的眼角。

他垂眼盯着杯底晃动的茶叶,等老段的尾音在潮湿的空气里散了半分,才抬手指向窗外:“棚区的菌菇正在出第二茬,您要是信不过镜头,咱们现在就去棚区走一圈。

您随便挑村民问,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答。“

老段的眉峰挑了挑。

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看起来比视频里更瘦,白衬衫下摆规规矩矩扎进裤腰,腕间的电子表还是百元店款。

可他说“随便问“时,眼底浮起的不是急切辩解的慌乱,倒像个下棋的人,早把对手的棋子落点都算进了棋盘。

“走。“老段把手机揣进内袋,摄像机包的背带在肩头勒出一道深痕。

他注意到肖锋出门前摸了摸贴身口袋——那里鼓着个长方形的硬物,像是U盘。

雨丝细得像筛子漏下的银线。

三人踩着田埂往棚区走时,小林举着伞缩在老段右侧。

这个镇文化站长的手指把伞柄攥得发白,鞋尖却不自觉地往老段脚边蹭——显然在努力调整拍摄角度。

“林站长拍得好。“老段突然开口,声音混着雨落棚膜的噼啪声,“不是镜头用得巧,是你们活得真。“

小林的手一抖,伞骨差点戳到老段的鼻尖。

他慌忙低头调整角度,发梢的雨水滴在领口,却笑得露出虎牙:“我第一次拍的时候,肖书记让我把镜头对准阿婆给菌菇喷水的手。

他说,观众看的不是大棚有多大,是这双手沾没沾泥。“

老段的脚步顿在第三个大棚前。

塑料膜下,穿蓝布衫的阿婆正踮脚摘菌菇,竹篓里的蘑菇堆成小雪山。

听见动静,她直起腰,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肖书记又带人来啦?

快尝尝新摘的,比昨天的鲜!“

“阿婆,这菌菇长得好,是您伺候得用心吧?“老段举起摄像机,镜头对准阿婆粗糙的手掌。

“可不嘛!“阿婆把竹篓往老段跟前送了送,指甲缝里的木屑沾着水珠,“肖书记教我们用玉米芯当菌棒,说这叫‘变废为宝‘。

我家那口子原先蹲墙根抽旱烟,现在天天蹲棚里数菌丝——比当年数我陪嫁的鸡蛋还仔细!“

小林的伞悄悄往老段头顶挪了挪。

这个总在拍摄时缩成背景板的年轻人,此刻眼睛亮得像淬了星火:“老段老师,祠堂的‘三不原则‘公示图,您要不要看看?“

祠堂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时,穿堂风卷着雨丝扑进来,吹得墙上的红榜猎猎作响。

小林指着最中间的公示图,喉结随着讲解上下滚动:“这不是镇里发的文件,是全村人围着火塘开了七夜会,一条一条投票定的。

不截流补贴,不占村民地,不替懒人兜底......“他突然顿住,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公示图边缘的毛边,“肖书记说,规矩写在纸上是死的,刻在人心上才是活的。“

老段的钢笔在笔记本上沙沙游走。

他注意到公示图右下角有排歪歪扭扭的签名,最末尾是个圆圈——显然是不识字的老人按的手印。“为什么敢把监督流程全公开?“他突然抬眼。

小林没接话。

他望着窗外棚区里晃动的人影,雨雾里传来阿公喊孙子回家吃饭的吆喝,声音裹着山风撞进祠堂:“群众不怕你改规矩,怕你不懂他们的根。“

老段的笔尖在“根“字上重重顿出个墨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4章记者来了,戏也该开场了(第2/2页)

他合上笔记本时,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这不是背熟的发言稿,是被山风揉碎又重新焐热的真心话。

傍晚的座谈会设在村委会二楼。

老段的摄像机支在窗台上,镜头里肖锋的白衬衫被夕阳染成蜜色。

直到老段突然翻开笔记本,抛出那个压了一整天的问题:“有内部消息说,柳河村虚报土地流转面积。“

会议室的吊扇吱呀转着。

肖锋的手指在桌下敲了敲,第三排的阿公就颤巍巍站了起来。

老人的蓝布衫洗得发白,裤脚还沾着泥点:“我家那块地,在山坳里背阴。

去年种苞谷,风一刮倒一片,收成不到百斤。

今年流转给合作社种菌菇,年底分了三千多。“他眯起眼看向老段,眼角的皱纹里落满夕阳,“你说我愿不愿意流转?

还用得着造假?“

吊扇的声音突然变得很响。

老段望着阿公眼里的光——那是他在二十多年记者生涯里见过无数次的光,带着泥土的腥气和希望的甜。

他合上笔记本时,听见肖锋说:“您看,真正的账本不在图纸上,在老百姓的裤腰袋里。“

雨是后半夜来的。

肖锋在村委会值夜,听见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他刚推开窗,就看见阿坤裹着雨衣撞进来,雨水顺着帽檐在地上砸出小坑。

年轻人怀里的U盘还带着体温,递过来时手指抖得像筛糠:“这是他们伪造其他村数据的模板......还有签字笔迹样本......“

肖锋接过U盘,摸到阿坤掌心的薄茧——那是长期握笔的痕迹。

他想起三天前在镇医院见过的小女孩,苍白的脸贴在病房玻璃上,鼻尖压出个小红印。“你女儿的病,“他低声说,“我托省儿童医院的同学问了,能治。

手术费缺口,我来想办法。“

阿坤的喉结动了动。

这个总在酒桌上替“青藤会“挡酒的年轻人,突然“扑通“一声跪在泥水里。

雨水混着眼泪从他下巴砸在地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肖锋的裤脚。

他很快爬起来,用袖子胡乱抹了把脸:“他们让我在测绘图上改数字......可我闺女昨天说,长大要当护士......“他没说完,转身冲进雨幕,背影很快被夜色吞没。

老段是天刚亮时走的。

他站在村委会门口系围巾,突然把摄像机包递给肖锋:“里面有张内存卡,是今天凌晨传的。“他的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飞檐下的雨燕,“我会写篇客观报道,但这张卡,我匿名寄给省纪委了。“

肖锋打开包,摸到内存卡上贴着便签,字迹是老段特有的苍劲:“证据链需要时间,但总有人要开始查。“

送走老段时,山雾正漫过村口的老槐树。

肖锋回到办公室,翻开随身笔记本。

钢笔尖在纸页上划了道深痕,新一页的标题力透纸背:“敌人以为我们在演戏,其实我们在演他们。“

手机在这时震动。

尾号7371的短信跳出来:“下一局,你想困住谁?“

肖锋盯着屏幕笑了。他回:“困不住谁没关系,只要网越织越大。“

窗外的雷声隐隐滚过。

肖锋合上笔记本时,听见院外传来汽车碾过碎石的声响。

他推开窗,看见清晨的薄雾里,村委会门口停着辆黑色轿车。

穿藏青西装的男人正从后座下来,手里拎着个公文包——那是县国土局的赵科。

雨丝又开始飘落。

肖锋摸了摸贴身口袋里的U盘,那里存着《柳河十二时辰》的原片,也存着阿坤送来的关键证据。

他望着赵科走向台阶的背影,在心里补完笔记本上的话:“当网足够密时,漏网的鱼,总会自己撞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