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14章 铜牌下的人心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14章 铜牌下的人心

簡繁轉換
作者:高山望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52 来源:源1

晨光透过组织部大楼的玻璃幕墙,在七楼走廊洒下一道斑驳光影。

阳光在地砖上跳跃,像是某种未言明的情绪,在寂静中缓慢蔓延。

陈富明站在那里已有三分钟,影子斜斜地落在脚边,像某种无声的提醒。

空气中浮着淡淡的灰尘,在光线中缓缓旋转,仿佛连时间都凝滞了。

铜牌上“青年干部科”五个字被擦得锃亮,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却让他心头一紧——

昨夜那封匿名邮件还在脑海里回响:“组织部不是扶贫办,有些规矩,别太天真。”

他伸手轻抚门框,木质纹路细腻温润,新漆未干的微涩触感从指尖传来,带着一丝刺鼻的气味,仿佛某种隐秘的警告。

会议室的门虚掩着,隐约能听见低语声和纸张翻动的窸窣声,像是压抑的情绪在密闭空间中发酵。

声音时断时续,如风穿林间,令人神经紧绷。

推门而入的一瞬间,正在倒茶的科员手一抖,瓷杯磕在托盘上的脆响在静默中格外刺耳,仿佛一根针落地,惊破了沉寂。

椭圆形会议桌旁,**个科室成员或低头翻文件,或盯着手机屏幕,见他进来,有两个勉强扯了扯嘴角,更多人则低头盯着桌面,钢笔帽在指节间转得飞快,仿佛以此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纸页摩擦的声音此起彼伏,像一场无声的风暴。

“陈科长坐这儿吧。”办公室主任老周从主位侧边探出头,手指点向最末的单人椅。

那位置紧挨暖气片,却被绿植挡了半边,只有斜斜的一道阳光切进来,在地板上投下细长的阴影。

暖意混杂着植物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却没有带来一丝舒适感。

陈富明坐下时,椅腿在地板上刮出细微的声响,像根针戳破了满室的安静。

空气仿佛更重了几分。

分管副部长李怀林踩着点进来,藏青西装熨得没有半道褶皱,衣摆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脚步声清晰可闻,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众人心头。

他扫了眼会议室,目光在陈富明脸上顿了半秒,便移向墙上的“任人唯贤”标语:

“今天主要是迎新,小陈同志从基层上来,经验丰富,以后多带带年轻人。”

掌声稀稀拉拉,像是敷衍的应和,夹杂着几声轻微的咳嗽。

李怀林的茶杯在桌上轻叩两下:“散会吧。”

转身要走时,他的秘书小孙突然从门外闪进来,递上一个牛皮纸袋:“部长说,这是近年青年干部考核细则,陈科长先熟悉下。”

陈富明接过袋子,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毛糙——明显是从旧文件上拆下来的,带着潮湿与时间的痕迹,还有些许霉味。

他抬眼时,李怀林已经走到门口,连个眼神都没留。

“陈科,要不去我办公室坐坐?”老周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眼角却往门口瞟。

话语中带着一丝试探,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焦虑。

陈富明摇头:“先回科里看看。”

青年干部科的办公室在走廊尽头,门没锁。

推开时吱呀一声,老旧铰链发出刺耳的**。

门内三张办公桌蒙着薄灰,靠窗那张的抽屉半开着,露出半截褪色的笔记本,封面还残留着模糊的墨迹,散发着一股陈年纸张特有的酸味。

他刚要整理,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

是林秀兰发来的消息:“市图书馆三楼文学区,《沧浪之水》第三排。”

市图书馆的空调开得很足,凉意贴着皮肤渗进骨缝,连呼吸都带着金属般的寒气。

陈富明找到那本书时,一张便签从书页间滑落,字迹娟秀如她本人:“周文斌今早六点坐高铁去了省城,同行的有李墨臣的司机。”

纸角洇着水痕,像是刚写完就急着夹进去。

“陈科长?”林秀兰不知何时站在身后,蓝布外套的口袋里鼓着一本熟悉的《飞鸟集》。

布料粗糙,随她的动作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她指尖绞着衣摆,眼尾微微发红:“我托团市委的朋友查的车票信息……你现在树大招风,周文斌这种人……”

“我知道。”陈富明把便签折成小块塞进钱包,“谢谢。”

林秀兰的耳尖泛起薄红,正要说话,图书馆的广播突然响起:“请读者保持安静。”

她慌忙后退半步,碰倒了旁边的书架。

几本《资治通鉴》哗啦啦掉下来,管理员的目光立刻扫过来。

纸张拍打地面的闷响在空旷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我先走了。”她弯腰捡书,发梢扫过陈富明的手背,带着淡淡的茉莉香,“晚上……别加班太晚。”

陈富明抱着书走出图书馆时,风里的桂花香淡了些,夹杂着秋末的凉意,吹得他脖颈一阵发紧。

树叶在脚下沙沙作响,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他。

他摸出手机,翻到吴志勇的号码。

三天前他以“青年干部廉政教育”为由,向李怀林提议邀请县纪委的人来做讲座,当时李怀林皱着眉说“形式主义”,现在倒成了破局的楔子。

培训课设在周五下午。

吴志勇穿件洗得发白的灰衬衫,袖口露出半截褪色的红绳——那是上次扶贫案后,黄阿婆硬塞给他的“保平安”。

布料已经泛白,但依旧紧紧系着。

陈富明坐在最后排,看着他点开PPT,标题是《基层干部的廉洁红线》。

投影仪的嗡鸣声中,吴志勇的声音沉稳有力。

“去年某镇扶贫款挪用案,主犯虽已落网,但据我们掌握的线索……”

吴志勇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交头接耳的人群,“仍有个别干部存在资金过账、虚假申报等行为。”

会议室里响起抽气声,还有钢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陈富明注意到,坐在第二排的小王摸出手机快速打字,人事科的老宋则捏着笔在笔记本上画圈,墨迹晕开一片。

散场时,小王端着茶杯凑过来:“陈科,吴干事说的余党……不会是咱们系统的吧?”

“我也不清楚。”陈富明垂眼翻资料,“但组织上查案,向来是一查到底。”

小王的喉结动了动,茶杯盖“当”地磕在杯沿上,清脆又突兀。

医院的消毒水味裹着暖意涌进鼻腔,与他后颈的紧张感形成鲜明对比。

药水气息浓烈,几乎让人窒息。

张翠娥靠在病床上,床头的保温桶敞着,鸡汤表面结了层油花,油腻腻的香气扑鼻而来。

王小娟从护士站跑过来,白大褂口袋里插着体温表:“阿姨今天又说头晕,测了血压150/95。”塑料体温计碰撞的声响让她显得焦躁。

“妈,我给你带了糖藕。”陈富明把保温袋搁在床头柜上,伸手摸张翠娥的额头。

老人的皮肤烫得惊人,却攥着他的手直发抖:“富明,我梦见你爸了……他站在老房子门口,说外面风大,让你回家。”

王小娟扯了扯他的袖子,声音压得像叹息:“阿姨最近总说胡话,我问过心理科,可能是术后抑郁……需要家人多陪伴。”

深夜十点,陈富明坐在阳台的藤椅上。

楼下的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映在防盗网上像道裂痕。

风吹动藤条,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他摸出烟盒,刚点着又掐灭——张翠娥最讨厌烟味。

烟蒂熄灭的瞬间,还有一缕淡淡的焦糊味飘散。

手机屏幕亮起,是市委信访办的邮件提醒:“收到群众举报信,涉及陈富明同志。”

举报信打印出来有三页,字迹歪歪扭扭,指控他“在扶贫案调查中威胁证人”“私自扣押账本”。

陈富明翻出手机里的录音文件,那是调查时和黄阿婆的对话,背景音里能清晰听见赵德贵拍桌子的声响。

声音粗粝,情绪激烈。

他把录音刻成光盘,附上谈话笔录,凌晨三点敲开了纪检组办公室的门。

“陈科长倒是沉得住气。”纪检组长老郑推了推眼镜,“我们会尽快核实。”

三天后,调查结果在部务会上通报。

老郑举着光盘:“经核查,录音内容与证人证词一致,举报内容不实。”

他扫了眼台下脸色发白的小王——那封举报信的笔迹,和小王在培训课上画圈的笔记本如出一辙。

散会时,李怀林叫住陈富明:“下周三有个乡镇干部考察团,你带队去云溪县。”

他翻开桌上的文件,“那边有几个扶贫示范村,正好摸摸基层情况。”

陈富明接过考察名单,目光扫过“云溪县石桥镇”几个字。

窗外的梧桐叶扑簌簌往下落,他想起黄阿婆的蓝布包裹,想起周文斌在新闻发布会上颤抖的手。

口袋里的便签还带着体温,他捏了捏钱包,转身时,阳光正好照在“青年干部科”的铜牌上,把“科”字的最后一竖,拉成了一柄细而亮的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