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15章 雾散之前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15章 雾散之前

簡繁轉換
作者:高山望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52 来源:源1

晨雾未散时,陈富明已站在市委大院的银杏树下。

金黄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露珠顺着叶尖滑落,在地砖上洇出几点湿润。

空气中还带着夜雨后的清冷气息,混杂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沁入鼻腔,令人精神一振。

他捏着考察团名单的手指微微发紧,纸张边缘已被他揉得有些起毛,名单最末“云溪县石桥镇”几个字被折出了毛边——这是周文斌的地盘,也是他等了三个月的局。

指尖摩挲着那些褶皱,他能感受到纸张粗糙的触感,仿佛连同那份压抑已久的紧张一同传递到了掌心。

远处天光渐亮,但树影斑驳间仍藏着几分晦暗不明的迟疑。

“陈科长,车备好了。”司机老周探出头,发动机的轰鸣惊飞了枝桠上的麻雀,扑棱棱的振翅声在清晨格外清晰,像是某种隐秘的预兆。

声音划破宁静,让整个清晨陡然多了一丝不安的气息。

陈富明低头看表,七点整,比约定的出发时间早了二十分钟。

他摸出手机,快速按了串号码:“吴干事,我半小时后到石桥。镇东头老邮局后面的茶室,三点钟方向有棵歪脖子槐树,你在那等。”

车载广播里放着早间新闻,语调平稳,而窗外飞掠的稻田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仿佛无数面镜子在晃动。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膝盖上,温热却不刺眼,像一层轻纱披在身上。

后视镜里,两辆黑色轿车若隐若现——从出市区开始,这两辆车就跟了上来。

他不动声色地调整坐姿,掌心沁出一层薄汗,贴着座椅布料,留下潮湿的痕迹。

他想起昨夜吴志勇发来的短信:“周书记昨儿个让秘书调了三台执法记录仪,说要‘全程记录考察风采’。”

指尖摩挲着短信屏幕,心跳略微加快,仿佛能听见血液在耳膜中汩汩流动的声音。

车窗外的光影变换,仿佛也在映照他内心的起伏。

石桥镇的青石板路泛着湿意,镇政府门口的电子屏滚动着“热烈欢迎市委考察组”。

空气中飘来一股淡淡的油香,不知哪家早餐铺子刚炸好油条,香气混着路面残留的雨水味,勾起了胃里的饥肠辘辘,却又莫名令人生出几分警惕。

周文斌穿着藏青夹克,正踮脚调整横幅的角度,见车队停下,立刻小跑过来,手在裤缝上蹭了两下才伸出去:

“陈科长可是大驾光临,我们石桥的脱贫户盼星星盼月亮呢!”

那只手有些潮湿,带着明显的汗意,握上去略显黏腻。

陈富明握了握那只汗津津的手,注意到周文斌无名指上的翡翠戒指——

和三个月前黄阿婆举报信里提到的“李副主任送的生辰礼”描述分毫不差。

冰凉的玉质触感让他心头一震,但面上依旧平静如常。

他笑着抽回手,“周书记客气了,按行程,我们先去走访脱贫户。黄阿婆是去年的重点帮扶对象,就从她家开始吧。”

周文斌的眼皮跳了跳,嘴角却扯得更开:“黄阿婆啊……前儿个我还让村医去看,说是老毛病又犯了。”他回头喊住缩在人群里的年轻干部,“带陈科长走小路,省得绕。”

小路穿过一片竹林,竹叶上的水珠滴在陈富明后颈,凉得他打了个激灵。

那股湿冷迅速沿着脊背蔓延开来,让人忍不住绷紧肩膀。

风穿过竹隙,发出沙沙低语,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秘密。

他假装系鞋带,瞥见小王摸了摸裤兜——那里鼓囊囊的,像是装着微型摄像机。

脚步声被风吹得忽远忽近,碎石发出细微的摩擦声,每一步都像踩在神经线上。

黄阿婆的土坯房比记忆中更破,墙根的青苔爬到了窗沿,散发出潮湿的霉味,混着屋内隐约的腐朽气息,令人作呕。

推开门的瞬间,陈富明差点窒息:屋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混杂着老人身上的体臭,空气沉重得几乎凝固。

光线昏暗,只有几缕阳光透过裂缝洒进来,照在床角。

老妇人蜷在发黑的棉絮里,眼窝凹得像两个黑洞,皮肤干枯如同枯树皮。

她的指甲缝里还沾着泥,突然,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枯槁的手指颤巍巍指向屋角——那里堆着半袋化肥,砖墙上有道不显眼的裂缝。

“阿婆,我是小陈。”陈富明蹲在床前,握住那只枯枝般的手。

冰冷、粗糙,仿佛随时会断裂一般。

“您……是说那墙?”他喉结动了动,掌心微凉,仿佛触摸到了某个真相的边缘。

“帮我搭把手,这化肥挡着通风了。”他转身对跟进来的小王说。

搬开化肥的瞬间,他摸到了砖缝里的松动。

借着力道一推,半块砖“咔嗒”掉下来,露出个巴掌大的暗格。

一本硬壳笔记本躺在里面,封皮是洗得发白的蓝布,和黄阿婆当年递举报信时包信的布料一模一样。

“陈科长,别看了,阿婆该休息了。”小王的声音突然拔高,语气中透着一丝急促。

空气仿佛一下子变得粘稠起来,连呼吸都有些困难。

陈富明抬头,看见他额角的汗正顺着鬓角往下淌,空气中多了一丝紧张的气息。

他合上笔记本,掌心能感觉到纸张的厚度——这不是去年那本旧账,最后一页的日期是上个月廿三,正好是李墨臣侄子的建材公司中标石桥小学改造项目的日子。

镇政府食堂的圆桌摆得满满当当,周文斌举着酒杯站在主位:“陈科长能来,是我们石桥的福气!这杯酒,敬市委对基层的关怀!”

他手腕一抖,白酒溅在陈富明的袖口上,“哎呀,瞧我这手,陈科长不介意吧?”

陈富明抽了张纸巾擦袖口,目光扫过桌上的菜——清蒸石斑、油焖甲鱼,还有一盘用荷叶包着的酱牛肉,全不是普通乡镇食堂能端出的。

香味浓郁,但在这气氛下却显得格外刺鼻,像是某种无声的挑衅。

“周书记太破费了,”他端起茶杯,“不过我得提醒一句,听说省里要启动扶贫资金回溯检查,有些项目……还是提前理清楚好。”

周文斌夹菜的筷子悬在半空,翡翠戒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那抹绿光仿佛映着他内心的慌乱。

“陈科长就是爱开玩笑,扶贫款我们可是每笔都公示的。”他强笑着,声音略显干涩。

“那周书记对‘变通’这个词怎么看?”陈富明盯着他的眼睛,“比如把修水渠的钱先拨给……其他项目?”

周文斌的喉结动了动,杯沿重重磕在桌上:“有些事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

话音未落,他突然意识到什么,抓起酒杯猛灌一口,酒液顺着嘴角流进领口,留下一道深色痕迹。

陈富明的手指在桌下轻轻按了按——西装内袋里的录音笔还在运转,周文斌的话被清晰录下。

这时,他的手机在裤兜震动,是王小娟的来电。

“陈哥,阿姨刚才在走廊摔了,现在在抢救室!”王小娟的声音带着哭腔,“医生说可能是脑溢血……”

陈富明的太阳穴突突直跳,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他走到走廊尽头,盯着墙上的“禁止吸烟”标识,深吸了三口气才开口:“我马上回来,你先守着,让医生用最好的药。”

挂断电话,他摸出镜子理了理头发,指节抵着墙站了五分钟,直到呼吸彻底平稳。

回到包间时,周文斌正拍着副镇长的肩膀大笑。

陈富明坐回原位,夹起一筷子青菜:“周书记说得对,过去的事……确实该有个了断。”

深夜十点,省委巡视组的信箱准时开启。

值班干部取出一封匿名信,里面除了蓝布账本的复印件,还有段录音——“有些事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的尾音清晰可闻。

他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寄件人只写了“一个相信公道的人”。

同一时间,石桥镇政府办公室里,周文斌的手机在桌上震动。

他抓起一看,是市纪委的短信:“请于明日上午九点到市纪委第三谈话室,配合调查。”

茶杯从他手里滑落,瓷片飞溅到脚边,茶水浸透了裤管,他却像没知觉似的,盯着短信上的“配合调查”四个字,喉间发出一声像被掐住脖子的呜咽。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照在陈富明放在床头的蓝布账本上。

他摸了摸母亲的病历,上面“脑溢血,需手术”的诊断刺得眼睛生疼。

手机屏幕亮起,是吴志勇的消息:“资金流水已锁定,李墨臣侄子的账户这月有三笔大额转账到周文斌妻弟名下。”

陈富明合上账本,指腹抚过封皮上的蓝布纹路。

楼下突然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他走到窗边,看见两辆闪着蓝灯的轿车拐进了市委大院。

夜风掀起窗帘,吹得桌上的举报信哗哗作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